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動力是什麼

經濟動力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05 09:21:48

1. 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有哪些

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有以下三方面:

1、改革開放。中國30多年快速發展的經驗證明,只要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就會持續前行。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激發市場活力,使更多的人力、人才資源能在市場空間里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

2、於調整結構。這是經濟轉型的關鍵。要積極發展新經濟,大力培育新動能,改造和提升傳統動能,形成發展的「雙引擎」。在推進過程中,去產能是做減法,重點是做好煤炭、鋼鐵等困難行業的去產能。另一方面,要做加法。

3、改善民生。發展的成果最終要體現在民生改善上。反之,民生改善帶來的就業 增加也會促進消費,有效拉動經濟增長。正所謂民生倒逼發展,發展檢驗改革。

2. 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有哪些 請比較具體的回答 !!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動力何在,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後,經濟發展的動力何在呢?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工業化進程加快,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以1998年城鎮住房制度的貨幣化、商品化改革為契機,中國城鎮居民中的中高收入群體的消費開始從以吃穿用為主的溫飽型向以住行為主的小康型轉變。199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183萬平方米,到2005年,就達到55800萬平方米,年均增長24%。2000年,全國民用汽車擁有量1608萬輛,汽車銷售量208.9萬輛,其中轎車61.2萬輛;到2006年全國民用汽車擁有量4985萬輛,汽車銷售720萬輛,其中轎車銷售380萬輛;分別增長了2倍、2.4倍和5.2倍。2000年電話普及率為20部/百人,2006年達到63部/百人。固定電話和移 動電話用戶分別達到3.67億戶和4.61億戶。隨著消費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明顯加快。

房地產業、汽車業高速發謹滾展,帶動原材料工業加快發展,原材料工祥改余業向上傳導到採掘業和裝備製造業等,促進重化工業快速發展、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瓶頸制約不斷緩解。與2000年相比,到2006年底,原煤、水泥產量增長約1倍,粗鋼產量增長2.3倍,達到4.2億噸,發電裝機容量6.2億千瓦,一年新增裝機容量1.1億千瓦。高速公路里程超過4萬公里。

第二,戶籍限制放鬆,人口流動加快,城市化快速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在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的城市化率僅為10.6%,歷經30年,到改革開放之初,城市化率只提高7.3個百分點(17.9%),1998年城市化率提高到33.35%,20年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77個百分點,到2005年,中國的城市化率達到43%,年均提高1.38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從4.1億增加到5.6億。年均增加2143萬人。以農村勞動力和人口的大規模轉移為特徵的城市化快速發展,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城市間的鐵路、公路建設,刺激了社會需求和社會投資;另一方面,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從傳統農業向二、三產業轉移,提高了全社會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

第三,國際化進程加快,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2001年至2006年,六年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資3435億美元,累計出口33542億美元,進口29642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出口18240億美元,進口11962億美元,分別占出口和進口總額的54%和40%。貿易順差3900億美元。外商投資進入,一方面增加了中國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增強了中國的供給能力,特別是製造業的生產能力和出口競爭力,提高了中國各產業的總體技術水平,促進了中國的技術創新,刺激了經殲遲濟增長。


第四,改革不斷深化,微觀經濟主體活力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明顯提高。首先,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國有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憲法對產權的保護及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物權法的出台,使民營經濟發展具有法律保障。近幾年,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治理結構日趨完善,使企業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其次,銀行體系改革步伐加快,大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並成功上市,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也紛紛引進戰略投資者,完善治理結構,各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顯著下降,資本充足率大幅提高,內控能力增強,銀行為經濟服務的能力大為提高。資本市場逐步完善,歷史遺留問題基本化解,直接融資佔比提高,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加強。最後,政府綜合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利率、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匯率、稅收等經濟手段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調控經濟的能力增強,保證了經濟平穩快速健康發展。

(三)

中國經濟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巨大的進步,但總體水平還比較低,發展還很不平衡。未來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概括起來,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有利條件包括:

第一,國內市場廣闊,需求空間很大。中國的工業化還遠沒有完成,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中國不同地區之間也有很大差距,縮小這種差距就能產生巨大的需求。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26平方米,居民家用轎車只有10輛/1000人左右。城市化水平不僅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低於我國的工業化水平。假定未來15年,人口年均增加750萬,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8個百分點,到2020年,人口總量14.2億,城市化率達到55%,則屆時城市人口達到7.8億,比2005年增加2.2億,僅這部分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對城市基礎設施,對房地產、汽車等支柱產業和相關產業產生的巨大需求就足以支撐中國經濟在較長時間保持較高速增長。

第二,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且素質在不斷提高。新成長和不斷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成為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生力軍,使中國的要素成本可以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而不會明顯降低競爭力。而且隨著教育、醫療的發展,勞動者的整體素質還會進一步提高。

第三,中國有高儲蓄的文化與傳統。長期以來中國的居民儲蓄率超過40%,今後即使有所降低,也不會低於30%,以30%的投資率足以支撐7%~8%的經濟增長,如果投資效率提高,甚至可以高於這一增速。

第四,中國的體制機制在不斷完善,民主法制建設在不斷加強,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居民、企業在經濟事務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還會提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還會增強,政府職能轉變也將改善對經濟的調控,所有這些都將釋放出新的活力,促進社會與政治穩定,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五,從外部環境看,總體上,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題,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化,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提高,資本流動加快,產業轉移加快,技術輻射加快,有利於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經濟科技的跨越式發展。

當然,中國人口多、人均資源佔有量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也不少。

一是能源資源環境約束加大。一方面,經濟發展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明顯增大,而我國人均資源擁有量不足。耕地總量已降到18.3億畝,人均只有1.4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資源、石油、鐵礦石、銅的人均佔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8%、45%和26%。另一方面,現階段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經濟發展以投資拉動、外需拉動為主,內需不足,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以高物質資源消耗為主,而人力資源利用不充分的矛盾突出,造成能源資源消耗較多,環境污染較重。2006年,萬元GDP能耗1.21噸標煤,只下降1.23%,沒有完成4%的約束性目標,二氧化硫排放2594萬噸,增長1.8%,化學需氧量排放1431萬噸,增長1.2%,都沒有完成下降2%的規劃目標。今後如何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仍將是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

二是人口就業社會保障的長期壓力。我國既要堅持現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總量的增長,又要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的挑戰和社會保障的巨大壓力,並在三者之間求得協調和平衡。在技術不斷進步、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前提下,為持續增加的社會勞動力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為不斷增加的老齡人口提供必須的社會保障,也是我們必須解決的發展難題。

第三,必須防止城鄉差距繼續擴大,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有序轉移,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重點解決已經進城的務工人員變為穩定的城市居民,為他們提供必須的子女教育、醫療衛生、住房條件等。同時,要解決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失地農民的生計,避免產生種田無地、就業無崗、社保無份的「三無」人員。必須扭轉區域差距擴大的趨勢,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必須防止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成果。縮小這三方面的差距,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挑戰。

第四,內外經濟失衡的問題既影響中國經濟當前的穩定,也影響經濟的長期發展。中國經濟對外部經濟的依賴增強,風險增加。隨著中國經濟總量增大,貿易依存度提高,中國面對的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增加,對外部的資源依賴增強,面臨外部沖擊的風險增大,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中國經濟的發展。

十六大以來,中國政府提出了兩個方面的重大戰略思想,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據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包括:(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加對「三農」的投入和支持,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提高;繼續鼓勵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改革戶籍管理,消除人口流動障礙;加快推進農村醫療體制改革和社會保障試點;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等。(2)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調整經濟結構,加強科技創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3)相繼提出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繼續鼓勵東部率先實現現代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4)堅持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優化進出口結構,提高引進外資質量,鼓勵企業走出去,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5)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全面深化各項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6)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全面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事業,提高全民素質,改進收入分配,確保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

只要我們抓住戰略機遇,應對各種挑戰,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就一定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 經濟增長的動力是什麼

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為:投資,消費,出口。
經濟增長是指,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產品和服務量的增加,經濟學上用來量度經濟增長的是指標是GDP(GNP)或其人均值。
1、投資:
「投資」指財政支出,即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財政預算,主要包括發行國債,對教育,科技,國防,衛生等事業的支出,用於輔橋脊助性的擴大內需。主要變現為:投資拉動GDP增長(百分點)=投資拉動率×GDP增長率。
這里的「投資拉動率」,又稱投資對GDP增長的拉動率,通常指在經濟增長率中投資需求拉動所佔的份額,也稱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2、消費:
「消費」是指內部需求,即本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國家的內部需求是經濟的主要動力。主要變現為:消費拉動GDP增長(百分點)=消費拉動率×GDP增長率。這里的「消費拉動率」,又稱消費對GDP增長的拉動率,通常指在經濟增長率中消費需求拉動所佔的份額,也稱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3、出口唯譽:
「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通過本國企業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以擴大自己的產品銷路。主要變現為:凈出口拉動GDP增長(百分點)=凈出口拉動率×GDP增長率。這里的「凈出口拉動率」,又稱凈出口對GDP增長的拉動率,通常指在經濟增長率中凈出口拉動所佔的份額,也稱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指消段獻率。

4. 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根本動力是什麼

經濟社會發展的

1、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

2、根本動力是改革創新。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4)經濟動力是什麼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閱讀全文

與經濟動力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中的丈夫是什麼心態 瀏覽:557
經濟艙有什麼不一樣 瀏覽:692
閃婚女人怎麼提升幸福 瀏覽:891
美女被男子傷害了怎麼辦 瀏覽:191
你和對象最幸福的是什麼 瀏覽:374
樂清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鄉鎮 瀏覽:923
經濟管理處是干什麼的 瀏覽:333
什麼地方容易偶遇愛情 瀏覽:440
區分幸福和快樂有什麼用 瀏覽:420
如何破局婚姻制度的關系 瀏覽:852
海邊攝影師美女怎麼工作的 瀏覽:759
免費經濟錢從哪裡來 瀏覽:673
打王者如何讓自己的經濟快速發展 瀏覽:59
王安石變法在經濟軍事方面有哪些舉措 瀏覽:329
新婚姻法住房公積金如何分割 瀏覽:282
還有個大瓜什麼幸福一家人 瀏覽:386
硬體健康功能在哪裡 瀏覽:400
夕陽產業怎麼做出朝陽事業 瀏覽:34
淄博市新經濟開發區房價多少了 瀏覽:827
管理員如何做好一份事業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