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二戰後中國如何實現經濟發展

二戰後中國如何實現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3-07-03 14:14:56

『壹』 中國二戰後經濟怎麼復甦的

1.國際外部環境:二戰後,日本實際上已經成為美國的私有財產,在美國的保護下,外部環境平穩,安心發展生產。而中國的國際環境卻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挑戰。樹欲靜而風不止。
2.國家內部環境:日本國內穩定,而中國卻政治活動頻繁。
3.經濟發展基礎:雖然日本的國民經濟在戰爭中遭到嚴重打擊,卻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得到大批軍火訂單,從此,國民經濟開始復甦。而中國卻是一窮二白,從零開始。
4.國民素質:這個就不說了,哎......

『貳』 二戰後中國經濟恢復用了幾年

建國以後,1949年至1952年,是我國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也是新中國經濟體制的初創時期。在3年多時間里,人民政府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土地改革、統一財經、外貿管制、調整工商業等一系列改革運動和措施,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形態,建立了與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這就是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和在保留市場機制基礎上建立並加強計劃管理的運行機制。

『叄』 二戰之後各國經濟發展的策略說法有哪些·

1、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經驗

(1)抓住發達國家向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遇,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2)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3)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勞動者素質。

2、從共性角度比較二戰後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方式。

日本、韓國和新加坡成為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工業大國的典型,其共性有:抓住機遇,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依據國情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不斷進行產業的更新換代,發展高技術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大力發展教育、科技,造就經濟發展所需的後備人才;創造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

3、二戰後亞洲經濟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

①面臨的機遇:A、亞洲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走上獨立發展道路;B、二戰後,世界局勢處於相對穩定時期。C、世界經濟進入調整發展時期,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D、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面臨的問題:A、人口多、基礎差、各地發展不平衡,長期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地位;B、長期的殖民統治,受西方列強控制較嚴重,易產生政治或經濟的動盪;C、國際經濟舊秩序、世界大國的影響和制約;D、亞洲國家差異大,內部矛盾復雜。

③中國的態度: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4、從歷史機遇、經濟發展戰略分析德、美、韓經濟發展原因:

聯邦德國經濟發展迅速,成為西歐最強的經濟大國。美國則在原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基礎上穩定發展。韓國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並一躍實現了工業化。歷史機遇:聯邦德國利用戰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和馬歇爾計劃援助。美國則在戰後利用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場。韓國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遇,開始工業化進程。

經濟發展戰略:聯邦德國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並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推行較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美國加強對科技的扶植和資金投入,發展高科技產業。韓國政府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從發展密集型產業到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高技術產業,實行不均衡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在經濟領域推行出口主導型產業化戰略,依靠「要素投入型發展模式」,經濟在短期內迅速起飛。這種增長模式雖然在當時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其負面影響也逐漸明顯。90年代後期,「要素投入型發展模式」累積的弊病,包括增長里衰退、勞資糾紛等矛盾紛紛呈現,最終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的打擊。政府調動資源集中開發首都圈的特定地區,不均衡的發展方向使得以漢城為中心的首都圈以11.8%的國土集中了全國人口的48.3%、稅收的71%和韓國百強企業的91%。首都圈的人口、產業、經濟、權力的過度集中,一方面以犧牲地方利益為代價,致使地方的發展潛力衰退和活力喪失,從而導致韓國出現

「高費用、低效率」的國土結構,最終造成國家的整體競爭力下降、社會的凝聚力削弱。另一方面,韓國的首都圈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首都圈作為韓國經濟中心擔負著帶動全國經濟發展的壓力,同時又承受著諸如高地價、高利息、高物流費和交通、環保、教育和衛生壓力。為了克服不均衡發展及其負面影響,自2003年盧武鉉的國民參與政府上台以來,韓國一直致力於國家均衡發展戰略的策劃與實施,並且正計劃以過去4年所取得的成果與經驗為基礎,布置與推行第二階段的均衡發展政策,以克服地區間發展的差距,謀求韓國經濟、社會的更大發展,強化韓國的國際競爭力。韓國政府正通過國家均衡發展戰略,激發首都圈以外全國所有地區的發展潛力,確保新的增長動力,從而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國家均衡發展戰略以革新、均衡、產業、空間、質的發展五大政策為支撐,力圖促進地區間互助發展,以「建立多核型、創造型均衡發展社會」為目標。在這個戰略的指導下,參與政府成立了國家均衡發展委員會作為推進戰略的指導與研究機構,並制定了國家均衡發展特別法以保證戰略的實施,同時制定了「五年發展計劃」和「國家特別財政預算」,設立特別會計。具體說來,國家均衡發展戰略包括五大主要政策:第一,革新政策。這項政策主要是要對以前地方政府、大學及企業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強制結構進行變革,創建地區創新體制。在這種新體制下,以地區政府革新體系為龍頭,地方自治團體、企業、大學、研究所、NGO等之間建立各種形態的水平合作關系,相關主體各司其職又相互合作,充分發揮各個主體在發展中的優勢。地區政府的革新體系與計劃為各主體提供互聯網路以及交流學習的平台,企業負責技術應用與商業,大學和研究所負責培養人才及研究開發,地方自治團體負責地區革新計劃的推動和起到支援作用,民間團體和媒體參與革新成果的推廣,從而形成產、學、研一體式項目。第二,均衡政策。該政策主要是針對不發達地區人口減少、教育醫療條件落後等問題而制定的政策。為了解決這些地區的問題,政府推出「新活力項目」,每年投入約2千億韓元規模的財政援助,為不發達地區注入經濟活力。第三,產業政策。參與政府制定了一個國家均衡發展的五年計劃,並指定了8個革新示範地區,每個示範區重點扶植4個戰略產業。從2004年起,該政策推行比較順利。這些戰略性產業從傳統的產業部門開始轉向最尖端的產業領域,形成文化、旅遊、數字化傳輸等廣泛的產業領域。在全部的64個戰略產業中,其中21個產業在投資、就業、銷售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優秀的成績。該政策對於韓國啟動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第四,空間政策,即分散政策。參與政府推出行政中心復合城市建設戰略,將行政機關和公共機關部門向地方搬遷,從而形成多個小型的中心,並以此為基礎,重構國家競爭力的新中心,而不是以首爾為唯一的中心。該政策計劃在2008―2014年間完成政府12個中央部門、4個處、2個廳的遷移。行政中心復合城市可以將革新政策、均衡政策、產業政策和空間政策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加速發展與提升競爭力。第五,質的發展政策。這一項政策注重「創建適於生活的地區」,其目標在於改善居住環境、保護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提高空間質量,創造地區特色文化品牌。參與政府的國家均衡發展戰略從推出到現在,還只有短短的4年時間,對還處於實施階段的戰略進行定性的評價還為時尚早。但從相關研究資料可以看出,該戰略的大部分政策已經開始啟動並且取得了初步成果,有些地區的產業政策也正在調整之中。據統計,韓國地方的生產總值比率已經由2002年的51.3%提高到2005年的52.6%,地方出口率也由2002年的60.9%增長到2005年的67.2%。2006年國家均衡發展委員會的問卷調查顯示,大約63%的國民表示支持均衡發展戰略,46%的表示贊成該戰略,53%滿意均衡發展戰略及實踐。可見,該戰略的發展趨勢是非常不錯的。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後中國如何實現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讓婚姻找上門 瀏覽:465
常州婚姻糾紛有哪些 瀏覽:202
女兔男龍婚姻不好怎麼破解 瀏覽:900
你心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呢 瀏覽:330
境外婚姻在哪裡登記 瀏覽:337
學校事業支出包括哪些內容 瀏覽:938
情商低怎麼拓展自己的事業 瀏覽:200
喜來樂為什麼娶美女 瀏覽:676
美女人的心長什麼樣 瀏覽:145
女人幸福是建立在什麼 瀏覽:472
豬和狗配婚姻如何 瀏覽:723
愛情是個什麼圖片 瀏覽:758
男女的婚姻叫什麼婚 瀏覽:40
什麼什麼事業無不成文體字 瀏覽:485
愛情故事如何突破偶像劇的思維 瀏覽:19
要怎麼樣才能贏回婚姻的自由 瀏覽:184
舒城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708
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如何融資 瀏覽:660
秦朝扛木頭給金子是什麼故事 瀏覽:30
品牌設計為什麼要有故事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