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四川成渝經濟圈有哪些區縣

四川成渝經濟圈有哪些區縣

發布時間:2023-07-03 05:19:48

❶ 成渝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經濟區涵蓋了重慶市31個區縣和四川省15個市,總面積20.61萬平方公里,人口9840.7萬,GDP總量約1.58萬億元。

四川15個市分別為成都、南充、德陽、綿陽、眉山、資陽、遂寧、樂山、雅安、自貢、瀘州、內江、宜賓、達州和廣安。

重慶31個區縣除了包括萬州、涪陵、渝中、江津、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等23個區縣在內的1小時經濟圈外,還包含了渝東北的萬州、梁平、豐都、開縣、墊江、忠縣、雲陽和渝東南的石柱等8個區縣。

按照規劃,未來的成渝經濟區將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增長極和經濟高地,國家重要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農產品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內陸開放示範區和國家生態安全保障區。

在具體發展中,成渝經濟區的空間布局將依託中心城市和長江黃金水道、主要陸路交通干線,形成以重慶、成都為核心,沿江、沿線為發展帶的「雙核五帶」空間布局。

經濟

成渝經濟區地處中國西南,北接陝甘,南連雲貴,西通青藏,東鄰湘鄂,是中國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也是西部最重要的經濟中心。較之於西部其它地區,成渝經濟區所包含區縣市社會發展基礎良好,自然生態條件相對優越,具有很大的發展容量和潛力,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

成渝經濟區人口超過9000萬,是中國經濟區中人口最多,同時也是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成渝經濟區擁有2個特大型城市、6個大城市、眾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鎮人口4046萬,城鎮化率43.8%。

區域雙核重慶、成都兩市是中國西部主要的經濟增長極,其城市規模、經濟實力、人才水平、基礎建設均不遜於沿海城市。兩市也是西部地區工業重鎮及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聚集地。目前,成渝經濟區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成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帶。

2018年四川和重慶的地區生產總值合計超過6萬億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經濟總量都分別占川渝兩地總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5.49%,2018年這一比例提升至6.6%左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渝經濟圈

❷ 成渝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四川的成都、遂寧、內江、資陽和重慶主城等。成渝(橢圓)城市群位於成渝地區,以成都和重慶主城兩市為雙核,以遂寧為成渝北弧中心城市,以內江為成渝南弧中心城市,以安岳為成渝直線中心城市和成渝幾何中心城市;以成遂渝、成安渝和成內渝等交通線為紐帶。

四川的成都、遂寧、內江、資陽和重慶主城等。成渝(橢圓)城市群位於成渝地區,以成都和重慶主城兩市為雙核,以遂寧為成渝北弧中心城市,以內江為成渝南弧中心城市,以安岳為成渝直線中心城市和成渝幾何中心城市;以成遂渝、成安渝和成內渝等交通線為紐帶。成渝經濟區位於長江上游,地處四川盆地,因區域內的兩大核心城市(成-成都市、渝-重慶市)而得名。成渝經濟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是中國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成渝經濟區天然氣儲量佔全國的60%以上,鋁土礦與硫鐵礦儲量分別佔全國的1/4以上,銅礦儲量佔全國的1/3,中材產量佔全國材總產量的1/3以上,是全國最大的中材基地。區域經濟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2倍,是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14倍,2008年,實現GDP14041億元,占川渝兩省市的79.8%、西部的24.1%、全國的4.7%。

❸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重慶、成都、綿陽、德陽、眉山、雅安、樂山、遂寧、南充、潼南、銅梁、合川、重慶主城區、資陽、內江、自貢、榮昌、大足、雙橋、永川、璧山、廣安、墊江、梁平、達州、開縣、萬州。

1、綿陽

綿陽,別稱「中國科技城」,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的射洪市;西接德陽市的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



❹ 成渝經濟區8大中心城市是哪些地方

成渝經濟區8大中心城市:

三個城鎮密集區:南遂廣城鎮密集區、川南城鎮密集區、達萬城鎮密集區

五個經濟發展帶:成綿樂發展帶、成南(遂)渝發展帶、渝廣達發展帶、成內渝發展帶、沿長江發展帶

《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中指出,該區域面積20.6萬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包括:

四川省的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遂寧、樂山、雅安、自貢、瀘州、內江、南充、宜賓、達州、廣安15個市;

重慶市的萬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萬盛、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雙橋、綦江、潼南、銅梁、大足、榮昌、璧山、梁平、豐都、墊江、忠縣、開縣、雲陽、石柱31個區縣。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的通知

一、成渝經濟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是引領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提升內陸開放水平、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要認真領會國務院的批復精神,把《規劃》實施作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努力把成渝經濟區建設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在帶動西部地區發展和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請重慶市、四川省人民政府做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認真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完善機制,科學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涉及的重大政策和建設項目按程序另行報批。

要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按照《規劃》確定的戰略定位、空間布局、發展要求,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建立重慶市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規劃》實施的重大問題。

三、請國務院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分工,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指導,做好與國家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和協調,研究制定貫徹落實《規劃》的具體措施,在政策實施、項目建設、資金投入、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

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指導和幫助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促進成渝經濟區加快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我委將按照國務院的批復精神,加強對《規劃》實施的協調服務和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會同重慶市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做好《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工作,及時向國務院報告實施情況。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的通知

❺ 成渝經濟圈的基本信息


成渝兩市在經濟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成都在科技、金融、商貿、文化教育方面優勢明顯,對成都平原地區的中小城市起著重要的輻射與帶動作用。重慶製造業基礎雄厚,工業水平較高,又是西南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向東可與武漢城市群相接,向南經過西南出海通道與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區緊密相連,成為西南地區連接華中、華南地區的樞紐。
成渝地區作為一個相對完整的地理區域早已存在,但作為一個經濟區域卻至今尚待進一步成長,成渝這一對雙子星城始終難以融合為一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渝兩市並未憑借地理相鄰、優勢互補、交通順暢的有利條件形成密切的分工合作關系,競爭遠大於合作,離散遠大於聚合。經濟上的分離使成渝兩市只能孤軍奮戰,彼此都喪失了很多發展機遇。
與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相比,成渝經濟圈的特徵和優勢不夠突出有其歷史、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原因。歷史淵源、人文差異、行政沖突往往成為人們議論的重點,然而另一個被人忽視的重要原因則在於其區域形成機制上的缺陷。經濟區域的形成機制源於兩方面:
一是政府組織協調。在跨行政區域的經濟區的形成過程中,政府組織、規劃、協調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行政區域的界線有可能導致行政要素和經濟要素的沖突,這種沖突只能通過政府之間的協調來化解。
二是區域經濟之間的自組織的充分發育,即通過經濟活動在大城市之間、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及更為廣闊的經濟腹地之間的空間聚集與擴散,使中心城市與中小城鎮和經濟腹地之間不斷地進行物質與能量交換,實現結構調整、功能轉換和空間形態的變化,自我診斷、自我完善,以適應環境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實現要素的空間優化配置。
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更多地源於其不斷增強的區域經濟自組織功能。而成渝地區在形成上述兩種機制方面仍十分孱弱。一方面,成渝地區從未被高層政府設定為一個特定的規劃區而實施一系列特殊政策、必要的行政調控與統一規劃,以促進成渝經濟圈的形成和發展;另一方面,成渝兩市的空間互補作用能力弱,區域自組織機制沒有形成。雖然重慶、成都的城市規模、綜合經濟實力居西部前列,對中小城鎮及區域的輻射影響最大,但成渝兩市之間畢竟相隔300多公里,兩市的影響力范圍也還遠未強大到在空間上相互重疊或呈連續分布。成渝鐵路的建成通車實現了人口與物資在兩個城市之間的可移動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間運輸成本,但時間成本仍然很高,500公里的鐵路線要花10小時以上。成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雖然大大降低了兩地的空間距離(成渝高速公路全長340公里)和時間成本(只需3至4小時),但公路運輸在准時性、全天候、便捷性、安全性、舒適性以及費用方面仍有許多不足,使其難以成為城際快速交通的主要運載工具。由於空間可達性尚不足以保證在成渝兩個中心城市之間形成一定的通勤流,進而沿成渝交通軸線形成密集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因而成渝兩市以物質、人員、服務以及信息交換為特徵的空間相互作用力十分薄弱。
還有,成渝交通軸沿線上城鎮數量雖多但規模較小、等級相近、綜合經濟實力較弱,在成渝兩市之間難以形成中介作用。空間距離較長、交通軸線的等級不高、軸線上點的規模偏小,導致成渝一線區域經濟活動的自組織能力弱。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大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中心地位與輻射帶動功能日益突出,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密集區成為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最富經濟活力和增長潛能的區域。著名學者於光遠認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未來國際競爭的主體既不是國家也不是企業,而是具有多種功能的大城市群或大城市圈。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大城市群經濟的飛速發展,充分體現出中心城市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核心作用,顯示出城市與城市、城市與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所帶來的巨大的集聚效應與規模效應,以及由此形成的經濟發展潛能。
國家發改委將川渝經濟區納入了國家「十一五」前期規劃,意味著成渝經濟圈首次進入了中央政府的視野,成渝兩市經濟的融合終於納入了政府的規劃,這為兩市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歷史性機遇,必將進一步推動成渝兩市的合作與發展。
成渝兩市要想提升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求得更大發展,就必須在經濟和社會文化活動上相互融合、共生互補,形成要素市場、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城市化進程以及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一體化發展。 (1)高層政府的規劃組織。作為一個經濟區域,成渝經濟圈的空間范圍必然跨越現有的行政區域范圍,因此,成渝經濟圈的構建顯然不能離開城市政府之間的協調組織,尤其是高層政府的介入。
(2)成渝兩市之間快速交通通道的形成。成渝兩市經濟上的相互融合、共生互補程度,直接取決於兩個城市之間的空間可達性,以及從而形成的物流、人流、資本流、信息流的流速和密集程度。
(3)在成渝兩市空間相互作用中承擔中介功能的川南城市群的發育形成。川南城市群在地理位置上位於成渝兩市的中間地帶。當川南城市群發育成型,自貢、宜賓、瀘州、內江四個城市呈現出分工與合作密切、相互融合、共生互補的一體化發展態勢,將具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激活成渝城市發展軸線,影響和改變成渝一線產業的空間集聚與整合以及貨物、人口和信息的流動,節省運輸費用和時間成本,從而增強成渝兩市的空間相互作用。

閱讀全文

與四川成渝經濟圈有哪些區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化溫泉帶給了從化哪些經濟 瀏覽:85
廈門大學經濟學該選哪個專業 瀏覽:785
美女怎麼變得這么靚 瀏覽:391
別人說美女十八變怎麼回復 瀏覽:148
事業科屬於什麼單位 瀏覽:976
當前香港經濟發展什麼比較突出 瀏覽:902
拉動經濟效益是什麼 瀏覽:257
婚姻中除了錢還有什麼是重要的 瀏覽:815
事業編面試沒准備怎麼辦 瀏覽:140
屬鼠人今年婚姻問題如何 瀏覽:717
肥城愛情心理咨詢哪個好 瀏覽:470
寧波打了疫苗的健康碼是什麼樣的 瀏覽:697
幸福是從什麼時候播的 瀏覽:15
為什麼贊美女排 瀏覽:300
事業單位會計基礎知識看哪些書 瀏覽:875
如何看婚姻是否合適 瀏覽:202
關於當兵愛情的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676
一場煙花成就了多少人的愛情 瀏覽:775
康泰健康人生怎麼樣 瀏覽:695
家庭幸福的人應該取什麼名字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