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經濟核心是什麼中國發展重地是哪裡
中國的經濟核心有三點,在這里我以GDP的增長來給你分析:
【一、政治與經濟結合 國家投資確保GDP高增長】
投資、出口和消費,被稱為拉動中國GDP的三架馬車。而投資的主要推動力量是政府。雖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經10年,但是中國目前的經濟模式只能算得上是半市場化、半計劃經濟。很多地方的經濟發展方向是由當地官員謀劃,各地官員的業績考核中,GDP發展的如何是重要考量目標。
在這種機制下,各地的經濟發展往往是由當地行政官員掛帥,人力、財力、物力層層響應,如各地大建工業園、大搞房地產,而這些都是帶動GDP增長的重要力量。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粗放型的大投入和規模擴張,往往忽略了社會效率和利潤,老百姓很難直接從中受益。
國家層面上,大搞基礎建設,如投資兩萬億大建高速鐵路。而據專家測算,修鐵路每投入一塊錢,可以拉動產業鏈形成5.7元的GDP。而兩萬億的投入,可以拉動11.4萬億的GDP。但是,從老百姓的層面講,國家修鐵路,除了增加部分就業,百姓的生活水平並未因此提高,相反要為比飛機票還要貴的高鐵車票買單。而受益最大的可能是參與高鐵建設的官員和商人。近日,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被中紀委調查,而有媒體稱其涉及高鐵腐敗,並傳其受賄10億元。
【二、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變現國家資源】
中國GDP高速增長的另一重原因是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變現存量資源。
中國的13億人口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中國出口商品的利潤很大一部分來自廉價勞動力。出口使得大量外匯流入中國,貿易順差增強了中國的經濟實力。但是,通過廉價勞動力而拉動經濟的模式,雖然使國家變富,但底層勞動者的待遇卻很低,富國的同時,並未富民。
此外,中國GDP的增長還建立在大量變現存量資源。中國的礦產、物產資源豐富,而為了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大量的存量資源被過度開發用於出口套現成外匯或者用於國內的經濟建設。以煤炭為例,中國的煤炭資源人均擁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但是,中國的煤炭資源儲量消耗速度卻是世界最快。有報道稱,遼寧的煤炭資源僅能維持20年開采。本來留給子孫後代的資源就這樣為了拉動經濟的發展被嚴重透支。再以稀土為例,多年來,中國以佔世界37%的稀土儲量為全球提供90%以上的稀土供應。在1996年至2009年間,中國的稀土儲量減少了37%,僅剩2700萬噸。即使在實行稀土出口配額緊縮的2010年,中國的稀土出口仍高達39813噸,超額31.6%。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擁有全球13%的稀土儲量,俄羅斯擁有全球19%的稀土儲量,而這兩個國家的開采量均為零,他們所用的稀土全部依靠進口。
【三、房地產驅動GDP 透支百姓消費能力】
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架馬車是消費。而很多中國百姓的消費能力被房地產提前透支。隨著各級政府大搞土地財政,房價飛漲,房地產也早已成為驅動中國GDP增長的首要力量。但是,高房價透支了中國百姓的消費能力。一套房往往是榨幹了小兩口及雙方父母共3個家庭。而房貸則使得買房人在今後長達20年的時間內要為還貸勞作。
高房價套牢了一批買房的百姓,而沒有買房的百姓則要繼續攢錢買房或者為教育、醫療這另外兩大主要消費支出存錢。中國的富人們雖然有錢消費,但他們似乎更熱衷於對國外的GDP發展做貢獻,全球的奢侈品中,有25%被中國的富人買走。
消費能夠拉動GDP的增長,但中國政府似乎更傾向於通過出口和投資這另外兩架馬車拉動經濟。當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出口受到到影響,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投資計劃刺激經濟,而台灣更注重通過消費的形式拉動內需,當地政府直接向全體百姓每人發放了3600元消費券。
中國的發展重點在:【百姓增收,富民強國】
貧富分化嚴重就不用再說了,要在GDP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強國和富民的雙重目標,中國必須轉變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提高GDP的質量。
首先,需要將主要依靠國家投資拉動GDP增長轉變為通過消費拉動投資,從而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改變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增長模式。其次,必須改變分配體制和方式。分配體制改革,不只是收入差距問題,而是所有制問題和特權問題。實現公平分配,自然能夠帶動消費結構變化,進而帶動產業結構變化。第三,合理利用存量資源。中國是資源大國,但平均到13億人民身上卻是資源窮國,資源屬於所有人民,國家不能為拉動GDP增長,縱容過度甚至破壞式的開發資源,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拉動經濟增長。
強國之道在於富民,不能只重視GDP的增長而忽視富民,一個人民貧窮的國家,即使國家再富也只能是大而不強。正如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所建議,"十二五"期間,中國應重點關注如何解決富民、解決分配不公等問題。
『貳』 是經濟決定政治還是政治決定經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人們在政治生活中處於何種地位、發生什麼樣的作用、對社會政治進程產生什麼影響,歸根結柢是由他們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決定的。如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個人或集團與處於被統治地位的個人或集團在政治上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關系。另一方面,從總體上說,社會的政治關系一般總是與經濟關系相適應。如封建的經濟關系必然產生封建的政治關系,而封建的政治關系則體現著封建的經濟關系。從最終意義上說,一定的政治關系取決於一定的經濟關系,並為一定的經濟關系服務。 政治源於經濟,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一個階級的政治統治地位是由其在經濟上的統治地位決定的。所以,從現象看好像是政治主導經濟,但實質是經濟主導政治,因為政治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或維護一定階級或集團的根本經濟利益。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歷史、現實上看,「紅頂商人」的出現是必然的。最後一個問題的結論就不惟一了,如果作一個小商人,只要遵紀守法,懂得經營就可以成為好的商人;但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大商人,必須要學好政治學,保持與統治者在政治上的一致性。
『叄』 為什麼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因為無論做什麼事情,沒有經濟做保障,什麼事都難以進行下去。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說,政治活動的背後都是為了經濟利益,如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屬於政治活動,但這些活動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本國的經濟利益,領導人出訪,一般都帶有經濟團隊,簽訂合同,發展經濟。所以,有人說,沒有永恆不變的朋友,也沒有永恆不變的敵人,只有永恆不變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