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法院如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法院如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3-07-02 10:43:36

⑴ 縣域經濟發展思路_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

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 縣域經濟是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個基礎層次和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結合部,又是工業經濟與農業經濟的交匯點,也是宏觀與微觀經濟的銜接處。面向新世紀,理清發展思路,加快振興縣域經濟,對於實施第三部戰略部署,促進我國小康社會建設,加快現代化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統籌城鄉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一個縣域行政區劃的確立,必有它賴以形成且區別於其它區域的特定自然資源、人文環境、歷史淵源和地理區位等方面的優勢。發展縣域經濟,就要針對這些差異性,從市場的友則歲角度審視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就我縣而言,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就必須走出一條有別於其他地區的錯位競爭發展之路。

一、我縣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三大現實問題

1.我縣縣域經濟實力薄弱,財政運轉較為困難。主要表現在區縣經濟總量不大,運行質量不高,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在全省橫比排名較後。區縣財政拮據,大多屬於典型的「吃飯」財政,靠轉移支付維持運作;財政自給率低,財政調控能力有限;縣鄉政府歷史債務沉重,運轉比較困難。

2.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特色經濟尚未形成。主要表現為農業經濟二元結構特徵明顯,傳統農業占優勢地位,現代化農業比例較小;農業產業鏈短,加工層次不高;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資源投入較大,農民增收緩慢;縣域經濟工業企業現代化程度低,規模效益不明顯;企業改制步伐相對緩慢,退出機制不健全,產權制度改革未完全到位。三產服務業所佔比例較小。特色經濟發展滯後,缺乏成型的支柱產業、龍

頭企業和拳頭產品;產品結構大部分停留在開發和粗加工階段,市場競爭力不強。

3.加快發展後勁不足,社會穩定壓力增大。表現在開放程度不足,外向度低。招商引資雖然引進了一批項目,但規模化、支柱型的項目還沒有,招商成本較高;區縣民營經濟規模不大。另外,就業的壓力較大,涉及改革和建設的矛盾較為突出。

(二)三大戰略陷阱

1.發展模式照抄照搬。表現在對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性深層次研究不夠。作為欠發達區縣,沒有很好查找分析與先進區縣自然資源、社會人文資源、經濟發展水平及歷史背景的差異,盲目地照抄照搬別人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舉措,與形勢的不斷變化不相適應。或在制定區縣跨越式發展戰略時,對如何發揮好縣域經濟「後發優勢」研究不夠,造成定位不準、思路不清。

2.發展目標求全責備。表現在片面追求一、二、三產業的配套發展,對區縣之間自身產業優勢、劣勢分析比較不夠,制定發展目標求全責備;把握工作盯辯關鍵和著力點不夠,工作部署均衡用力,墜入了「什麼都搞一點、結果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突出」的陷阱,導致我縣經濟發展特色不突出,產業優勢拉動作用發揮不明顯。

3.發展理念傳統守舊。表現在市場經濟體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政府在調控縣域經濟運行時還程度不同地沿用計劃經濟體制時的行政方法,「好心辦壞事」;政府履行經濟職能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沒有發揮好,導致職能的錯位、缺位或越位,甚至對縣域經濟發展產生了負拉動作用。

(三)三大制約因素

1.體制制約調控有限。表現在對區縣的責、權、利不統一,財權與事權不對等,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理順;對經濟調控的空間很小,手段不足,能力有限;尤其是當前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出台一系列政策舉措後,縣域經濟面臨著融資困難、土地供給矛盾、發展空間狹小等制約較為突出。

2.機制制約執行力差。表現在對幹部的考核和激勵機制不健全,造成一些幹部在實際工作中力求平穩過渡,不思進取,好睜安於現狀,「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執行力不強。另外,由於過分強調任職年限內的政績,加上一些幹部頻繁調動交流,造成部分幹部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盲目「鋪攤子」,缺乏長遠的戰略考慮。

3.人才制約保障乏力。表現在勞動力素質整體水平較低,科技文化素質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高新技術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以及懂經濟的領導人尤其奇缺;鄉鎮企業技術人員少,整體科技水平偏低,人才流失現象也較為嚴重,無法滿足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 加快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 不斷推進思想解放

1.抓牢加快發展這一主題。只有始終抓牢發展第一要務, 我縣縣域經濟才能壯大總量、提升實力、增強競爭力,才能解決好前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當前要努力克服縣域經濟中「小富即安、小進即滿和盲目自滿」的思想,把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多作縱橫比較,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全區牢固樹立「不發展即倒退,發展慢了也是倒退」的觀念。

2.強化市場調整二大意識。一是要樹立市場對資源配臵的主導作用意識,徹底破除計劃經濟、行政命令的思想觀念,用市場經濟的觀點解決新時期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

題,用市場經濟的觀點處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關系,用市場經營的觀點指導工作,推動發展。二是在當前國家加強宏觀經濟調控及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要糾正部分幹部對宏觀調控的認識偏差,克服「等待觀望」意識,以調整應對調控,積極適應宏觀調控新的特點,強抓機遇,找准工作方向和新的著力點,有針對性地增添一些降低宏觀調控不利影響的措施辦法,繼續保持縣域經濟增長勢頭。

3.解放思想從領導幹部和經營管理者開始。要在各級領導幹部中破除因循守舊、唯書唯上、消極畏難等觀念,努力在大安營造五種氛圍:一是把能否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作為評判是非的標准,努力營造大膽改革、大膽實踐的氛圍;二是堅持理論創新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不唯書唯上,努力營造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氛圍;三是堅決「支持乾的,教育看的,轉化懶的,懲治搗亂的」,努力營造大幹實乾的氛圍;四是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轉變「官」字,樹立「仆」字,把權力指導轉變為市場指導,把行政行為轉變為服務行為,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行政效率,努力營造高效運轉的政府運行機制和服務氛圍;五是重視創造有利於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間和環境,真正使各類人才願意來,留得住,幹得好,努力努力營造一種拴心留人的氛圍。另外,要在各級幹部和經營管理者中樹立「三敢」精神,一是敢進「大門口」,敢於跑「部」進廳到市,爭取項目、資金;二是敢見「大人物」,爭取各級領導和專家的支持和幫助;三是敢攀「大老闆」,敢於與各類大中型企業攀親結緣,開展經濟合作。

(二)明確特色經濟思路。制定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目標和思路,要以自身產業結構、空間結構、歷史文化資源的現狀和特點為基礎,結合省市的發展戰略,按照縣域經濟工

業化、城郊農業特色化、城鄉建設一體化、三產服務現代化、經濟模式外向化、發展主體民營化的「六化」目標,以加快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結構、城鄉結構和投資結構的調整為主線,以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質的飛躍,努力形成大安縣域經濟特色。一是在產業結構調整上,第一產業要圍繞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推進農業向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第二產業要圍繞增強工業的核心競爭力,重點做大做強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華潤啤酒、醫葯、化工、等支柱工業;第三產業要圍繞建設「餐飲業」和「旅遊名區」,重點發展外向型的「大商貿」和特色旅遊。二是在城鄉結構調整上,以實施城鎮化戰略為重點,突出工業化和城鎮化對農村經濟的「雙帶動」,縮小城鄉差距。三是在投資結構調整上,根據當前產業政策變化,做到從房地產開發為主,調整為以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並重;從投資拉動為主,調整為以投資拉動和產業拉動並重;從增量拓展為主,調整為盤活存量與拓展增量並重。

(二) 全力把握工作重點

1.主攻工業強區這一關鍵。一是要加大協調力度,加快工業經濟示範基地建設步伐,完善工業基地的配套設施,引進資金、信息、人才和先進管理方式,增強對各類資源的聚集力。二是要做大工業經濟存量,對具有較好市場前景、成長型的工業企業,採取加大技術改造,幫助協調發展資金等多種措施,扶持其做大做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要擴大工業經濟增量,招商引資工作緊緊與市 「五大產業集群」構建緊密結合,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為其配套的項目,增加儲備國家鼓勵發展的項目,增強全區工業經濟的發展後勁。

2.夯實農業穩縣這一基礎。要著力做好「加減法」這道題目,一是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要加強市場引導,結合區域自然氣候條件和生產技能狀況確定農業生產項目,減少行政干預包辦。二是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要加快探索土地流轉步伐,減少農戶分散經營,堅持「城市化取向」、「生態縣取向」,建設好「近郊旅遊休閑農業示範區」和「遠郊禽畜養殖示範區」。三是要堅持「多予少取」,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嚴格執行涉農政策,確保農稅減免、退耕還林、糧食直補等政策落到實處,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四是要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增加農民非農就業,減少農民在農村、在土地上的數量。

3.加速城鄉一體化這一核心。一要按照我縣城市建設總規調整方案,把區域定位從城郊結合部轉變為城市中心區,抓好規劃和管理,突出特色和品牌。二要抓好經營土地這個核心,創新投資融資體制,著力推進禹王路、文昌街、健康路等老城區開發;建設好渦北新城區。三要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區域核心競爭力和對人、財、物、企、商等資源聚集力。

4.樹立招商環境這一品牌。要堅持把優化軟環境作為環境建設的基礎和根本來抓,一是要著力優化信用環境、法制環境、政務環境,兌現招商引資企業稅收規模企業財稅扶持政策、骨幹企業納稅目標考核政策,發揮背靠大企業的優勢,擴大招商引資成效。二是要強化服務,繼續堅持和完善好為招商引資服務的措施和辦法,轉變服務理念,主動關心支持。

(三)努力提高執政水平

1.增強決策執行力。一是抓緊研究制訂科學的領導幹部考核評價體系,修訂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完善經濟工作

領導責任制等制度,對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堅持實行單項目標考核;設立綜合目標獎、主要經濟指標考核獎、經濟工作重點項目獎和突出貢獻獎,堅持物質獎勵與給予榮譽、幹部考核任用相結合;對推進工作不力、無所作為的單位和個人制訂相應的考核辦法,真正調動全縣上下抓機遇促發展的積極性。二是要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提高執行力為目標,以開展「從嚴治黨、從嚴治政、從嚴治警、從嚴治企」為重點,深化作風興區建設。

2.採取有效調控手段。應在遵循間接調控和計劃指導原則的基礎上,運用好多種手段,加強對我縣縣域經濟運行的調控。一是通過財政政策進行調控,對縣域經濟基地、相關產業和企業制定完善相應的財稅優惠扶持、返還用於基礎設施投入、擴大生產等政策,並切實予以兌現;二是通過產業政策引導生產要素優化配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縣域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三是運用行政手段調控縣域經濟運行和進行經濟監督,保障我縣縣域經濟的順利運行和平穩增長。

⑵ 如何通過擔當和斗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1、應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縣域經濟新發展。
2、應按照市委工作安排,堅定政治立場,強化責任擔當,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⑶ 如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黨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縣域\"這個概念,而且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號召,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的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中內在聯系最為緊密的經濟整體,也是政府職能和作用在經濟中充分顯現的區域經濟。2004年陝西省省委、省政府為了加快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做出了《關於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決定》,並從2005年開始,開展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工作。但從目前看,我市縣域經濟發展還很不平衡,縣域經濟相對滯後,因此,面對新世紀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時機,認清和確立政府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戰略及其切入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縣域經濟的內涵
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首先要正確認識縣域經濟的內涵,探索縣域經濟的發展規律。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在長期的歷史演變與發展中,中國縣域經濟形成了農村性、地域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差異性等基本特點。
二、完善政府體系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 政府要不斷完善現行財政體制
在財政體制方面,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不斷調整和完善現行財政體制。實施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調動縣域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積極性,實現增強市級財力與壯大縣區財政的目標,以促進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積極完善縣域經濟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
一是在縣域經濟金融扶持政策上要有新舉措。首先是採取寬松的財政政策引導,其次是政府要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在實現就業目標中的作用,將中小企業的發展納入經濟發展規劃之中。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研究適合不同區域的發展思路,探索新的融資方式。第三是大力發展各類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貸款保險機構和其它中介機構。企業與擔保公司簽訂協議,並參加保險,從而分散風險。第四是實施有區別的區域性貨幣政策。銀行在制定宏觀貨幣政策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縣域經濟的巨大差異性。要充分利用存款准備金、再貸款、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對區域經濟進行資金調節。
(三)縣級政府部門在發展縣域經濟中要合理定位
縣級政府的合理定位,對縣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所謂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對於目前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存在的\"越位\"、\"錯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逐步轉變職能,從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代行企業和市場職能,轉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建立和維護市場秩序,為微觀經濟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當前,這種轉變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推進縣鄉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精減縣鄉政府人員,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二是減輕企業和農民負擔。清理對企業和農民的不合理收費,切實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三是塑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關繫到能否充分利用區外生產要素來發展縣域經濟,比實施名目繁多的優惠政策和稅收減免政策更為重要。四是高度重視市場體系建設。要實現城鄉聯動,必須重視市場體系建設,建立農業和農村經濟與城市大市場之間的暢通聯系。有了市場體系,還要積極培育農村流通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總之,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角色真正界定到規劃、協調、服務、監督和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上來。
三、安康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及切入點
(一)政府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
我市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定位應該是:
1、實施民營主體戰略,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這是因為,我市的縣域多為欠發達地區,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活力不足、後勁不足、投資不足,缺少一種廣泛的群眾性經濟的蓬勃發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上尋求新的突破,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實施民營主體戰略,就是要喚醒廣大群眾強烈的發展意識和市場主體意識,鼓勵個人去尋求就業,去辦企業、搞實業,創造財富,增加收入,加快民間資本的積累。一個縣域,人人能自謀出路,人人能自食其力,人人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就會形成大大小小的經濟生長點,形成縣域經濟的\"星火燎原\"。
2、實施產業升級戰略.促進縣域經濟協調持續發展。我市現在也有一些自己的產業和企業,無疑它是進一步發展的根基,但這些產業和企業都存在結構不合理、層次水平低、農業不優、工業不強、特色少和服務滯後等問題。這些是制約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症結所在。實踐證明;單一的經濟結構是支撐不了區域經濟的,也支撐不了地方財政。這就要求我們要適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發展二、三產業。縣域經濟是典型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經濟,因此,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包含領域大、內容多,包含管理升級、質量升級、市場升級、科技升級和服務升級,應盡快使社會經濟主體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有機結合於一體的局面。
3、實施人才開發戰略,發揮人才資本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現代經濟增長表明,人才資本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較之其它因素越來越大。現在,我市人才遠離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滯留在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使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造成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我市縣域大多一缺資金二缺人才,但最主要的是缺具有現代市場意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激勵固有的人才潛能,就要大膽放活政策、放活機關幹部、放活科技人才、放活生產要素,留住已有人才、用好優秀人才,激活潛在的人才隊伍,做到充分調動全社會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投身到經濟建設中來。
(二)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
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實,要通過全方位的具體措施方能實現。因此,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是:
1、全面開放招商引資,精心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加快開發步伐。全力招商引資,是加快資源轉換、搶先發展的現實選擇。我們招商要以引進興辦民營企業為主,同時不放棄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和項目。要把優惠政策用好、用活、用出效果。當然,招商引資離不開載體建設,建設各類工業園區和各類企業科技園區是較好途徑。對園區的管理,堅持給予優惠,堅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項目,堅持內外客商平等准入等原則,並要全方位優化經濟環境,靠好的環境激活企業投資辦廠的熱情,使整個縣城經濟宏觀放開、微觀搞活。在引資中,要把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要強化效率觀念,從減掉一批\"公章\"入手,對政策之外的事例,要採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辦法,根據投資者要求和可能制定相應措施,力爭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投資者滿意,讓投資者願意來、留得住。特別是政府機關要以承諾制和公示制支持投資業主合法經營,保護投資者權益。
2、以主動務實的態度,全面參與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是一個長期戰略,是一次全方位、多領域的綜合開發。在西部開發中,誰工作主動務實,誰就能搶占開發先機;誰擁有好項目,誰就能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參與西部開發,我們各縣區必須主動出擊,集中力量抓好項目建設和項目爭取工作。從我市縣域自身的實際出發,形成項目開發、儲備、實施等一系列運行機制。立足於我市縣域的實際,要突出抓好生態建設、水利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調整和科技普及五個重點,盡快篩選出一批生態、交通、水利、城市基礎建設、農業開發和農牧副漁產品加工等重點項目。與此同時,強化項目責任制,確定和制定項目落實策略,廣泛搜集信息,摸清市場取向。另外,還要加大對自身人文、環境、政策、資源的宣傳力度,為參與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來更多的投資者和開發者。
3、著力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突破。我市現今至以後較長時間內的任務,是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發展特色種植業、做大林牧業、培育龍頭經濟組織和企業。
4、圍繞商貿搞活,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加快市場化進程。我市縣域要按照市場興產業、強經濟、促發展的思路,著力培育發展專業市場和特色市場,構築以縣鎮、建制鎮和基地區為依託的專業市場、特色市場和要素市場體系。當前,我市縣域市場建設要以啟動民間資金為主,運用政策引導、民間建設、自我管理的方式,不斷探索市場建設新機制,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業主經營的辦法,做到產權、體制、機制一步到位。
5、適度超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進程。當前,我市縣域基礎設施落後是較突出的問題。要加大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基礎設施建設既是推動經濟的動力因素,又是經濟開放招商引資的環境基礎;既是引來外地人開發資源的\"平台\",又是當地人走出落後封閉了解精彩世界的\"窗口\"。因此,努力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村村用電低價,是不可等待拖延的事情。
6、立足現有條件,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創新人手,培育帶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和主導產業,再造發展新優勢。一方面,城鎮工商企業的機制完善,要在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健全內部運行機制,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涉農企業和城市公用事業,也應及早准備,抓緊改革,使之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選擇那些在縣域經濟中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產業產品,千方百計做強做大,積極努力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相關產業聯合發展,使之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把市場機制引入農村經濟發展各環節,發揮市場機制推動微觀經濟發展不竭動力源泉的作用

⑷ 淺議縣域經濟工作如何抓落實干到位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落實是一切工作的歸宿。實干就是能力,落實就是水平。一個地區發展的快慢取決於落實的成效,而抓落實能否到位,取決於對具體工作的要求和規范,只有切實強化落實意識,才能努力提升抓落實的能力和水平。抓落實既是工作作風問題,也是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問題,還是一個領導者的政治責任感問題。那麼,究竟如何抓落實、干到位呢? 「善談者未必善為」,推進縣域工作不僅要「善談」,更要「善為」,要把推進縣域工作變成上上下下共同的自覺行動。抓落實、干到位,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加強領導抓落實。工作好與壞,關鍵取決於領導班子是否堅強有力,領導幹部是否以身作則。領導班子堅強有力,領導幹部真抓實干,即使條件差、底子薄,也照樣出成績、出典型;領導班子軟弱渙散,領導幹部平庸無能,條件再好,也無所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樹立強烈的抓落實意識,帶頭撲下身子抓落實,帶頭破解發展難題,把實乾的汗水灑在工作一線,把良好的威望樹立在群眾中間。要強化督查,堅持重點督查、隨機督查和定期督查相結合,對任務緊、時效強的工作,要不間斷督查。要把督查作為一種經常化的工作手段,「兩辦」和督查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及時督查,及時匯報通報督查結果,對初次督查未達到工作要求的,要進行通報批評,限期補上;連續兩次未達到要求的,縣委、縣政府對主要責任領導嚴格實行責任追究。 強化措施抓落實。因循守舊、循規蹈矩,幹不成大事業,敢於突破、善於創新,才會有大作為。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結合實際,勇於破除舊觀念,突破舊傳統,打破常規思考問題,多換角度認識問題,善於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路子。謀劃工作要盡可能地把情況分析得更透徹一些,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慮得更周全一些,制定的措施不僅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要有力過硬。凡是安排部署的工作、認準的事,就要堅定信心,下死決心,敢於直面矛盾、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動真格、出重拳,解難題、辦硬事、打硬仗,用有力過硬的措施掃清障礙、排除阻力,推動落實。 突出重點抓落實。抓住工作的中心和重點,帶動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日益繁重、工作千頭萬緒、競爭壓力倍增的今天,尤其要掌握抓中心、抓重點的工作藝術和工作方法。各級幹部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全年重點是哪些、階段重點是什麼、突破點在哪裡,都要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在抓重點工作上,要堅持做到幹部配備側重重點工作、主要精力用於重點工作、財力支持優先重點工作、獎勵處罰體現重點工作。同時,對重點工作要堅持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要有大氣魄、大手筆,體現超常規、創一流,敢想敢幹、敢為人先,敢與強者爭、敢與大者比,敢和別人叫板、敢跟自己較勁,跳出寧縣,著眼全市、全省,甚至全國,抓典型,出亮點,創一流。 嚴明紀律抓落實。凡是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絕不允許找借口、搞變通、降標准,更不能左顧右盼、坐失良機,必須有一種坐不住的危機感、等不住的緊迫感,做到有令必行,雷厲風行,擲地有聲,快捷高效,說了算、定了干、馬上辦,按時限、按標准要求無條件落實。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一般幹部職工,都要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堅守工作崗位,蹲點的幹部就要住在點上,包村的幹部就要守在村上,堅決不允許脫崗溜崗,做到人到、心到、力到、成效到。各級各部門都要嚴明工作紀律,對工作不負責任的幹部職工要嚴肅處理,問題嚴重的要上報組織處理。 看重結果抓落實。工作成效是抓落實的最好證明。虎頭蛇尾不叫落實,維持現狀也不叫落實,應付交差更不叫落實。抓落實就必須有突破、有創新、有亮點,有摸得著、看得見的成果。我們就是要以各項工作是不是干到位,是不是全面或者超額完成任務,是不是位次前移,是不是在全縣、全市乃至全省抓出了典型、創造了經驗,來看班子、看幹部、定優劣、定獎罰。成效顯著的幹部,就是會抓落實的幹部,就是有能力的幹部,就要委以重任;工作一般化的幹部,就是平庸無能的幹部,就是不稱職的幹部,就要「調整座位」。(作者單位:寧縣縣委)

⑸ 如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一)堅持綠色發展
部分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快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亮點。相對於大城市,縣域具有生態文明建設的優勢,貫穿生態綠色、集約發展的理念,促進工業生態化轉型成為這部分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突出特色發展
就具有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明顯的縣域而言,其經濟發展應該依託本地優勢資源,找準定位,突出特色。以低污染、高就業、高附加值、產業集群化、本地資源優化作為這部分縣域產業選擇發展的標准,優先發展農業、旅遊休閑度假、文化產業、本地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經濟。
(三)實現「產城一體化」發展
隨著大城市空間載體不斷飽和與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大城市周邊區縣因區位和生產成本優勢,成為分擔大城市功能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首選地。這部分縣域的發展需要通過與大城市主城區進行統一規劃,功能上統籌分配,實現「產」與「城」融合,形成合理分布、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

⑹ 如何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討論稿

改革開放以後,縣域經濟不斷壯大。目前,我國縣域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90%多,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70%,縣域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縣域經濟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進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全球經濟放緩、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出口訂單減少這樣的宏觀環境下,縣域經濟發展也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要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首先,要把加快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忽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惜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片面追求一時的高速度,勢必會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才真正體現了發展的硬道理。
其次,發展縣域經濟要與當地的新農村建設結合,要與農村綜合改革相結合。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把新農村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明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思路、目標和工作措施,統籌安排各項建設任務。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發展要求,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加強飲水安全、農田水利、鄉村道路、農村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發展。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等各種稅費以後,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公共財政覆蓋農村步伐明顯加快,統籌城鄉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減人、減事、減支與發揮政府職能的關系,鄉鎮機構該履行的職責、該提供的公共服務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逐步加強。
第三,發展縣域經濟要堅定走工業強縣的道路。國內外發展的實踐證明,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工業化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關鍵,是培植地方支柱財源、實現財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縣域工業的發展也是以工促農、工業反哺農業的物質基礎和經濟能力。事實上,縣域工業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農業,農村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發展縣域工業必須將工業與農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有效地結合起來,即大力發展與農業相關的工業或第三產業,如農產品、林產品、畜牧產品、水產品的加工、運輸、倉儲、銷售以及與農業發展相配套的服務業。只有農業與工業、第三產業的密切配合,才能有力地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第四,發展縣域經濟要與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聯系起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為打開這種格局創造了前提。目前,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已擴大到全國,並取得階段性成果。金融體系的逐步完善,推動了縣域經濟工業化的進程。
第五,發展縣域經濟要結合當地的城鎮化來進行。城鎮化有利於農村工業的產業集聚,有利於服務業的成長,有利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城鎮化進程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推進縣域經濟工業化的同時加快城鎮化進程,也應成為縣域經濟的重頭戲。相對於城市已較大程度地實現了與工業文明相適應的現代生活方式而言,農村很大程度上還延續著傳統生活方式。積極推進城鎮化,也有利於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傳統的生活方式,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發展小城鎮是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實現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對小城鎮建設進行超前引導,科學規劃,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
的組織模式。

第六,發展縣域經濟要體現當地的優勢,以特色經濟作為龍頭。縣域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以犧牲資源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本地特色為代價。特色經濟要堅持從本地區比較優勢出發,根據本地區的要素稟賦結構,即經濟中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的相對份額,在某一產業上構建經濟增長極,形成縣域主導產業,提高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競爭力,最終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一是要立足現有條件,揚長避短,把自己的特色發揮出來,在比較中求生存,在優勢中求發展。二是要分析市場,深挖需求,謀求特色和優勢。資源總是稀缺的。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從外部獲取資源的能力及其內部整合利用資源的能力反映了企業的競爭優勢。資源本身並不會產生經濟價值,它們必須被放置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中,才能有效利用,並產生經濟價值。三是要把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單有自身的資源優勢,而現有條件下不符合市場的需求,不能發展;符合市場需求,但是目前本身不具備發展的能力,也不能脫離實際。
第七,發展縣域經濟要和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緊密結合。縣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離不開農村勞動力轉移。目前,農民的收入來源主體正在發生轉移,由過去主要依靠農業經營收入為主逐步轉為依靠非農產業的發展為主。鼓勵縣域內非農產業、中小規模工商企業的發展,對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減少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是非常有利的。從財政、金融、稅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外來人口較多的城鎮要從實際出發,完善社會管理職能。
(來源:《經濟日報》 2008年11月4日)
推進四大創新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發布日期:2006-03-16 點擊: 32次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縣域經濟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工業經濟與農業經濟、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點,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一、創新思路,把握發展方向
思路決定出路。縣域經濟能否大發展、快發展,除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扎實的工作作風外,關鍵要有與時俱進、科學明晰的發展思路。綜合分析永興的優勢與劣勢、潛力與困難、機遇與挑戰、縣情與民情,我們把永興的發展定位在建設「全省一流的縣城、一流的民營經濟強縣、一流的旅遊景區」上,把思路定格在「堅持項目帶動、調優經濟結構、突出工業強縣、實現跨越發展」上,把重點定點在實施「中國銀都」發展、工業園區帶動、永興冰糖橙品牌、旅遊產業開發四大戰略上。一是創新發展城鎮經濟思路。立足永興的區位優勢和現有基礎,堅持提質與擴容並重,著力經營城市,建成功能最強、生態最好、人居最佳、產業強壯、特色突出的特色工業城和現代山水旅遊城;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機制,加快小城鎮建設,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勵農民進城興業,促進農村人口轉移和城鄉互動。二是創新民營經濟發展思路。立足相對的交通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以園區為依託,以市場為載體,堅持「四
為主」(經濟以民營為主,企業以民有為主,投資以民間為主,事業以民辦為主),落實「四不論」(不論何種形式,搞好就行;不論歸誰所有,繳稅就行;不論哪種所有制,能促進發展就行;不論級別高低,能搞上去就行),放膽、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堅持「興」(圍繞特色產業開發興辦企業)、「引」(吸引大型企業集團投資辦企業)、「挖」(挖掘民間資本潛力辦企業)、「扶」(扶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並舉,在壯大工業上先突破、大突破。三是創新開放型經濟發展思路。立足後發優勢,以項目為支撐點,以提高服務質量為突破口,硬環境硬抓,軟環境抓硬,堅持「思想不通換腦子,工作不力換位子,阻礙發展摘帽子」,開展全民招商,力促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地招商引資。四是創新特色經濟發展思路。堅持「一鄉一品、規模經營、市場聚集、大戶帶動」,著力建設「一個園」(縣工業園)、「三個帶」(國道經濟帶、省道經濟帶、東部山區經濟帶),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集約經營集中」;大力整合金銀產業資源,打造「中國銀都」品牌,建設在全國有最大影響的白銀交易市場;大力開發以丹霞山水和宗教文化為特色的旅遊產業,建成全省一流的旅遊景區。

二、創新機制,突破發展瓶頸
機制障礙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永興縣著眼於最大限度地釋放和激活生產力潛能,著力創新人、財、物的管理和使用機制。一是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完善保障機制,破除論資排輩,堅持放眼四海,唯才是舉,廣納群賢,不拘一格選人才,促進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合理流動。堅持以發展論功過,以業績定取捨,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有為就有位,無為便無位」的用人機制;堅持以考核定位次,以功過論獎懲,以作為求地位,實行目標管理、末位淘汰考核制度,實行縣級幹部聯鄉包產業、包項目責任制和部門包村辦實事、機關幹部「結對子」幫扶制度,獎優罰劣,做到了人盡其才。二是創新資金運籌機制。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實行鄉鎮「零戶統管」、部門「零基預算」,推行政府采購,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立足優勢資源,圍繞 「黑」(煤炭)、 「白」(白銀)、
「凈」(水電)
、 「綠」(永興冰糖橙)、 「奇」(丹霞山水)、 「彩」(煙花)「六大特色」做文章,培植新興財源,優化了財源結構;面向市場,充分發揮產業引導資金的作用,變政府單一投入為社會多元投入,運用市場機制籌措、公司化運作建設資金,做到了財盡其力。三是創新物力使用機制。盤活城市有形、無形資產,堅持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放開搞活二級市場,實行競價拍賣、協議出讓,實現了土地資產的有效增值;將道路、公廁、垃圾場、公交線路等經營權和使用權推向市場,把死錢變活錢;對戶外廣告標牌經營權、公益設施和公益活動冠名權,進行轉讓、拍賣和租賃,把「無形」變「有形」。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化企業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盤活了各類閑置資產,做到了物盡其用。通過機制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三、創新技術,增強發展動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提升縣域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關鍵。人類社會的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帶來經濟發展的一次飛躍。為此,永興縣大力加強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和應用,加快技術創新,努力把後發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強勢。一是抓引進。加快發展人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及各類科技中介組織,健全科技創新支持體系,廣泛搜集科技信息,引進當地需要、市場前景看好的科研成果;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依託項目,引進「候鳥式」人才,進行短期指導和技術攻關,通過一個項目、一個老闆,引進一批人才。二是抓推廣。組建專業隊伍,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普及科技知識,增強群眾的科技意識;大辦各類科技園區,先示範、後推廣,典型引路,示範帶動,使
良種良法、先進技術和工藝得到群眾認可。三是抓應用。以園區為依託,運用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突出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加速農業產業化、標准化和有機化進程,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以企業為載體,運用高新技術武裝傳統工業,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四是抓開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引導科研機構向企業化轉變,大力發展科技型企業,鼓勵科技人員創辦民營科技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信息中心和營銷中心,鼓勵企業開展橫向聯合,加強校企、院企協作,努力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水平。近幾年來,永興縣已有10多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實施技改項目28個,開發新產品34種。通過技術創新,增強了經濟發展動力。
四、創新環境,營造發展窪地
環境就是形象,就是生產力。良好的環境,不僅能帶來社會效應,而且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永興縣堅持「軟硬兼施」,力促硬環境上檔次,軟環境上水平。在硬環境上,大力加強城鎮、交通、水利、通訊、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建設「全省一流的縣城」,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科學編制城市規劃,合理設置城市景觀、街道建築等,做到既反映歷史文化傳統,又體現現代氣息,以完善的設施、優美的環境,著力構築「園林永興」。在軟環境上,完善政策,兌現承諾,以鐵的手腕、鐵的紀律、鐵的措施,徹底鏟除滋生「三亂」的土壤。對所有審批項目,實行一門受理、聯合審批、限時辦結的「一站式」服務;對重大項目,實行聯席會議制度,聯審聯批,特事特辦,專人服務,跟蹤落實;對重點項目,實行政府掛牌保護;對外資項目,實行全程代辦。把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幹部和執法機關的主要職能定位在服務上,大力營造規范有序、誠實守信、優質高效的親商環境;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市民素質,努力營造「誠信、純朴」的人文環境,以最寬的政策、最優的服務,努力打造「魅力永興」。通過環境創新,營造了發展窪地,激發了創業主體的活力。

閱讀全文

與法院如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化溫泉帶給了從化哪些經濟 瀏覽:85
廈門大學經濟學該選哪個專業 瀏覽:785
美女怎麼變得這么靚 瀏覽:391
別人說美女十八變怎麼回復 瀏覽:148
事業科屬於什麼單位 瀏覽:976
當前香港經濟發展什麼比較突出 瀏覽:902
拉動經濟效益是什麼 瀏覽:257
婚姻中除了錢還有什麼是重要的 瀏覽:815
事業編面試沒准備怎麼辦 瀏覽:140
屬鼠人今年婚姻問題如何 瀏覽:717
肥城愛情心理咨詢哪個好 瀏覽:470
寧波打了疫苗的健康碼是什麼樣的 瀏覽:697
幸福是從什麼時候播的 瀏覽:15
為什麼贊美女排 瀏覽:300
事業單位會計基礎知識看哪些書 瀏覽:875
如何看婚姻是否合適 瀏覽:202
關於當兵愛情的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676
一場煙花成就了多少人的愛情 瀏覽:775
康泰健康人生怎麼樣 瀏覽:695
家庭幸福的人應該取什麼名字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