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韓城的經濟
韓城市是西部百強縣(市)之一,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我市在「西部百強」的排名由第56位上升到第30位。201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增速高於全省2.5個百分點,高於渭南1.1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36.3億元、增長20.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03億元,增長2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0億元,增長27.7%,增幅位居渭南前列;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7435元和10135元,同比增長11%和14.5%。
金融業繁榮發達,除八大銀行均設有分支機構外,先後引進長安銀行、浦發村鎮銀行,成立小額貸款公司5家、貸款擔保公司3家。 1980~1989年,即農村實行改革階段。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陸續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生產責任制,土地承包到戶,牲口、農具折價歸戶,農業科學技術得到普遍重視和應用,農業物質能量投放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邁出了新的步伐,由傳統的「自給型」格局向「商品型」結構發展。農業總產值1979年為5385萬元,1989年增加到8023萬元。農、林、牧、副、漁各業比重1979年分別為66.75%、8.43%、8.95%、15.94%、0.02%,到1989年變為66%、12.3%、12.7%、8.7%、0.3%。糧食總產從1982年起,一直穩定在7.5萬噸以上,1989年高達10.05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花生、西瓜、蔬菜、烤煙、葯材等市場適銷對路的經濟作物發展很快,產值佔到農業總產值的10%。大家畜發展到43802頭,其中牛3.68萬頭,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隨著農業的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提高,每人平均生產糧食由1980年的291.45公斤提高到398.85公斤;每人平均生產肉、蛋、奶由1984年的6.9公斤、2.3公斤、0.245公斤分別增長到14.75公斤、5.45公斤、0.98公斤;其他油、菜、各種副食都有顯著增加,食品結構正在向優質多樣化發展。
農業特色形成椒、果、菜、畜四大主導產業,「大紅袍」花椒以粒大、皮厚、色鮮、味濃而馳名中外,年產4000萬斤,佔到全國的1/6。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椒生產基地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優經濟林花椒之鄉」,2001年成功注冊「韓城大紅袍花椒」證明商標。 建成西塬、芝陽兩大花椒集散市場和重慶菜園壩直銷市場。蘋果面積穩定在10.2萬畝,總產達6.7萬噸,產值7770萬元,以韓城中魯果汁公司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 業迅速發展,所產果汁2萬余噸。蔬菜面積3.5萬畝,其中標准化日光大棚2350座,蔬菜總產9.5萬噸,產值2635萬元;畜牧業發展較快,全市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7540噸、3530噸、610噸, 畜牧業產值達到5540萬元。 能源工業發展迅猛,循環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形成了煤炭、焦化、鋼鐵、電力等四大支柱產業,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700萬噸、500萬噸、600萬噸,電力裝機容量270萬千瓦,中國500強企業、陝西第一、生產能力300萬噸的龍門鋼鐵集團;境內有年產原煤400萬噸的陝西韓城煤業公司、總裝機240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的韓城二電廠、中國500強企業、陝西第一、生產能力300萬噸的龍門鋼鐵集團,以及黃河礦業公司、海燕焦化、中魯果汁、黑貓炭黑等一大批民營企業,正在建設的年產500萬噸焦化企業正在建設之中。
韓城礦區的煤田地質勘探,始於1958年,承擔主要勘探任務的是,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一隊,隊部設在本市薛曲村,共有職工662人。先後開動鑽機8部,具有完全獨立的機械修配與運輸系統。至1986年,完成各種比例尺的地表地質測量400多平方公里。煤田地質勘探鑽孔457個,進尺207982米;水文地質孔69個,進尺30494米,兩者合計,鑽孔526個,進尺238476米,提交並經批準的各類地質報告有:韓城礦區南部詳查報告、韓城礦區北部普查報告,以及石家溝、上峪口、下峪口、胡嶺、桑樹坪1號、桑樹坪2號、燎原、象山、星火、獅山、下山底、英山、西高渠、桑樹坪等井田的14件精查報告。上述各井田,除西高渠外,均集中於礦區的淺部。由於礦區的總體設計多變,除燎原、下峪口、桑樹坪的井田邊界未變外,其它井田的邊界和范圍,都會有重大變化。因此,以後開發時,尚需進行補充勘探工作。
❷ 韓城市與西安市相比經濟實力相差多少
韓城市是西部百強縣(市)之一,市域綜合實力連續八年入圍西部百強,2011年居第46位。「十一五」時期,全市生產總值連續四年以超過20億元的速度遞增,2011年達到197.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7.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50325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5.8:74.9:19.3。地方財政收入去年達到8.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79.2億元。 西安是發展迅速、產業興旺的城市。近年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安的發展不斷加快,城市面貌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經濟社會進入了加速發展、加速提升的新階段。經濟增長連續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724億元
❸ 韓城鎮的經濟概況
隨著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韓城鎮已逐步形成了以煙葉生產、脊讓畜牧養殖、大蒜種植和花稿搭卉林業為主的四大特色產業基地。2007年,全鎮完成植煙面積3200畝,共收購煙葉59.1萬公斤;截止2007年底,全鎮擁有50頭以上欄位的養殖場達27家,擁有兩個年存欄量8000頭以上的養豬專業村;大蒜種植面積達5000餘畝,年可創收櫻敬局400萬元。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89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3250元,財政收入213.9萬元。
❹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的韓國經濟概況
韓經濟發展歷程回顧:
1948年韓建國後不久,朝鮮戰爭爆發
韓經歷了三年戰爭洗禮,經濟遭受沉重打擊戰爭結束後
其經濟主要依賴美國的無償援助和優惠貸款
60年代韓經濟開始起步,以第1個「5年經濟發展計劃」為標志
韓開始工業化進程此時,韓政府開始實施以促進出口為特徵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為促入出口,韓將韓元貶值100%
並將多元匯率體系轉為單一匯率體系當時勞動力成本較低,出口主要以輕工業產品為主
入口中糧食占較大比重採取措施擴大出口同時
韓還制定了《外國資本促入法》,鼓勵外資流滲入滲出外資在當時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據統計,1962年外資在韓國內投資中所佔的比重高達83%
70年代,韓開始著力促入重化工業的發展1973年韓公布並開始實施「重化工業發展計劃」
大量投資向重化工行業傾斜這一時期是韓造舟、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工業的萌芽期
也是韓城市化入程開始加速的時期重化工業的發展對經濟拉動效果十分明顯
1972-1978年韓GDP年均增長10.8%,重化工產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亦由72年的21%上升至78年的35%同期,韓發起了聞名的「新農村運動」
大大提高了農村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水平
80年代韓經濟開始自由化並開始著手進行結構調整70年代的過度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
韓政府要求大企業進行合並重組
結構調整主要集中在汽車、重機械製造、冶煉、造舟和海外工程建設領域這一措施促使韓產生了一批大財閥加深了這些大企業集團的市場壟斷同時,韓開始銀行業私有化,降低民間資本進滲透金融領域的障礙,金融服務開始逐步走向多樣和成熟這一時期韓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限制亦有所放寬
1984年修改了《吸引外資法》,取消了對外資持股比率和利潤匯出等的限制,對外資的審批亦轉向NEGATIVE系統
90年代是韓經濟逐步融滲透世界化入程的時期90年代經濟區域化蔚然成風,新的國際貿易體制逐步形成韓積極參與烏拉圭往返合談判並於1995 年成為WTO創始國之一,1995年韓人均收入首超1萬美元
1996年韓加入OECD
標志著韓正式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同期韓還先後加入了APEC、ASEM等國際組織
1997年韓發生金融危機80年代以來的過度經濟擴張過程中,韓積累了大量外債
外債在GDP中所佔比重快速增長,1994年已接近GDP的25%,其中,短期外債所佔比重極高,1996年曾高達58%,而韓本身外匯儲備並不充足大企業為實現自身快速發展不惜大舉借貸進行投資
導致企業負債率居高不下
企業財務結構十分脆弱據統計
1997年前韓企業平均負債率超過400%,30家大企業的平均負債更高達518%此外,在金融危機發生的前一年即1996年
韓貿易收支狀況較差
韓寶鋼鐵、起亞汽車等若干大企業又相繼破產
更加重了韓整體的經濟脆弱程度
1997年10月
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韓國股市隨之暴跌
韓元匯率急劇下跌截至11月21日
韓外匯儲備幾乎耗之殆盡韓政府迫不得已向IMF申請了135億美元的緊急貸款援助
暫時渡過了這場危機
危機過後
韓政府根據與IMF達成的協議
開始對其經濟入行改革,主要著眼於提高宏看經濟的穩定性通過在公共領域、企業領域、金融領域、勞動力領域入行大幅度結構調整和制度改革
迅速地擺脫了金融危機的陰影
提前償還了IMF借款,外匯儲備大幅增加,1997年韓外匯儲備僅為38億美元,2005年已增至210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