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開發區意味著什麼
1、建立經濟開發區,為了推動科學研究,開發高技術產業,故又稱為技術開發區。
比如武漢的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充分利用了武昌東部的高校資源(華中科技大學等),從而在國內電子、光電信息等領域較有實力。
2、有的是為了引進外資,擴大出口,故又常常把這一類經濟開發區與出口加工區相提並論。經濟開發區是國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載體,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進程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優勢體現
開發區根據國家相關外資產業政策,對外國直接投資企業的鼓勵類項目進行稅收減免(如企業所得稅的兩免三減半)、優惠提供工業用土地和其他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種資金和實體投資辦廠、辦公司。一般這種規劃出來的地方都比較大,配套設施齊全,招商引資後能帶動當地經濟起飛。
像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開發的蘇州工業園、天津開發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武漢東湖,開發區既利用了高校資源來發展產業,已開發的產業又能夠幫助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時,有人氣就能發展第三產業,因此光谷商圈應運而生。開發區讓城市更美好,城市讓開發區里的人生活更美好,從而達到良性循環不斷促進。
Ⅱ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位優勢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一面接陸,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方便快捷的交通環境是企業發展、物流集散最有力的保障。
港口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威海港為依託,威海港位於山東半島東北海濱,威海灣的西北岸,它是我國通往韓國、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國家便捷的出海口,也是與韓國西海岸距離最近的港口。威海高區距威海港約4公里。
威海港為我國北方著名的天然良港,自然條件優越,常年不凍不淤,四季通航。她位於膠東半島最東端,北跨渤海同東北三省老工業區相連,東越黃海與韓國經濟中心區相通,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條件使威海港在我國沿海港口中獨具特色,港口發展極具潛力。
威海港開通外貿至韓國仁川、平澤、釜山,日本神戶、大阪、名古屋,內貿至青島、大連、黃埔的航線。威海港在建和已建的泊位19個,其中5萬噸級以上泊位6個。2005年,與青島港合資成立了青威集裝箱碼頭公司,合資後業務發展迅速,集裝箱吞吐量以每年40%的增長率上漲,發展勢頭良好。
公路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青威高速的起點附近,毗鄰初張路、威石路等省級以上高等級公路,區內規劃建設有40多條次干公路,同步鋪設各類配套管線。地理交通便利,是威海市區通往外界的門戶。
鐵路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距離威海市汽車總站、火車總站約10公里,鐵路第三貨運站坐落園區東面,鐵路干線貫穿園區。
機場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距離威海大水泊國際機場約30公里,是威海市交通要點,連接威海及周邊地區的樞紐。
Ⅲ 威海南海新區為啥要說是戰略藍色海洋經濟特區
威海南海新區作為威海市的新區和開發區,是威海市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和戰略舉措之一。南海新區位於中國東海岸的南側,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和區位優勢,是國家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區域。
在「五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背景下,鍵消南稿悉知海新區成為威海市實現海洋經濟轉陸御型升級、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台,引領威海市的科技、文化、旅遊、健康綠色發展。因此,南海新區被譽為「戰略藍色海洋經濟特區」。
Ⅳ 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介紹
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稱:威海工業新區),行政范圍屬於威海市環翠區境內,位於威海市區中部,地處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帶。轄區總面積297K㎡,規劃建設用地面積78K㎡。其前身威海市工業園於2006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並報國務院備案。2008年4月29日,威海工業新區正式成立。作為威海市政府規劃建設的新型工業城區,威海工業新區是山東半島區域規劃面積最大、規劃建設標准最高、最具發展潛力的新型城區,新區10年將規劃發展成一座擁有30萬人口的工業新城。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威海工業新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臨港區。目前,威海共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