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舉例說明國內生產總值指標衡量經濟發展狀況有哪些問題和局限性。
答案一:
1.GDP不能准確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結構。由於統計指標設置和統計方法等局限性,現行的統計,只是數據的收集和匯總,難以准確地反映出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結構情況。而判斷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僅要看經濟總量的增長,還必須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協調。有一黑色幽默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轄區內出了特大交通事故,於是指揮搶救,醫療救護、公安消防、意外事故服務中心、汽車修理、法律訴訟、保險代理、新聞報道等各個方面都動起來了。由於所有這些都是正式的職業行為,都是有償服務,盡管參與救助的人都沒有因為參與救助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還有人付出了生命代價,蒙受巨大損失,但該轄區的GDP卻因為這一事件而增加了。這類GDP的增長,不僅沒有改善我們的社會生活質量,反而無端消耗了我們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財富和資源。
2.不能反映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如:人們砍伐森林、開發礦山製造產品,能為GDP增加做貢獻,但沒有扣除自然資源損失,而且將其中過度開採的資源和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計算在GDP總量之中,這就人為地誇大了經濟效益。據有關報道,2003年我國GDP佔世界總量的比重約為4%,但是消耗全世界7.4%的石油、31%的原煤、27%的鋼鐵、25%的氧化鋁、40%的水泥。這些足以說明GDP只反映了對經濟的貢獻率,而不能反映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說明我國經濟增長長期處於高消耗、低效益狀態。
3.人均GDP不能准確地反映社會分配和社會公正,掩蓋了貧富差距。當前,我國GDP的增速以及財富的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但體現的是社會總體財富,表明社會財富多、增速快。表明錢越來直多,而並等於有錢的人越來越多。人均GDP不能准確反映社會分配和公正,掩蓋了貧富差距
答案二:
有學者認為有四種局限性:GDP指標本身的局限性;GDP總量的局限性;以GDP衡量的經濟增長速度的局限性;人均GDP的局限性。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將GDP的局限性或缺陷概括為:一是不能反映社會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方式和為此付出的代價,三是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效率、效益和質量,四是不是反映社會財富的總積累,五是不能衡量社會分配和社會公正。
再次,GDP不能准確提供一國(或地區)福利狀況的全部真實信息,不能全面衡量一國(或地區)的全部財富,更無法完整反映人類發展狀況。在GDP總量的局限性中,人們關注較多的是「地下經濟」或「隱性經濟」,即未記錄的部分合法收入和全部非法收入。這部分經濟客觀存在,但未統計在GDP之中,造成整個經濟狀態的扭曲和統計數據的失真。隱性經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灰色經濟」,即權力資本化,以行賄、受賄、行政審批、非法拆遷為主要表現形式。「灰色經濟」部分近年來一直保持發展勢頭,是最難以估計的。
答案三:
GDP不能准確衡量經濟增長的方式和代價,特別是不能准確衡量社會成本尤其是資源和環境代價;GDP不能准確衡量經濟增長的效益、效率、質量和實際的國民財富情況;GDP不能准確衡量經濟增長與社會分配、社會公平的關系,也不能准確衡量人們的生活水準和幸福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