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整體形勢 知乎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一□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二□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與此同時,受融資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三□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當前,應從兩方面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一是要處理好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與增強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的關系。當前,穩定物價總水平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宏觀調控的取向不能變。與此同時,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必須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使貨幣信貸增速逐步降下來,為穩定價格總水平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二是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在控物價、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當前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採取有效措施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好勢頭。第一,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努力把物價漲幅降下來。當前,要繼續採取綜合措施,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力爭使物價漲幅在後幾個月降得多一些,為今後一個時期穩定物價創造條件。第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增強內需的拉動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增加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經濟增長速度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經濟自主增長力量,完善促進消費政策,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鼓勵發展新興消費領域和消費業態,促進民間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同時,要高度重視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採取措施穩定外需,避免出口大幅回落對工業生產、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第三,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力求取得更大進展。調整經濟結構,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先決條件。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等突出困難,改善小企業發展環境。要遏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第四,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激發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動力。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完善有利於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要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積極構建居民收入和國民經濟同步增長的機制。穩中趨緩,是中國經濟進入今年以來的態勢,三季度這一態勢繼續延續。業界普遍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幅度尚屬溫和。盛來運判斷,從增長動力和先行指標來看,中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尚屬溫和的回落幅度打消了眼下「硬著陸」的擔憂。增速回落有利於調結構穩物價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對經濟增速不要過於追求,對增速放緩要提高容忍度,要主動把速度適當降下來,才有利於調結構穩物價;對物價上升不能提高容忍度,通脹對經濟運行和社會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經濟增速的適度放緩,為穩物價創造了寬松的外部環境。8月份以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已連續兩個月出現小幅回落。外部風險加大內部困難增多國內外經濟形勢都在發生新的變化,中國社科院分析報告認為,歐美債務危機會通過三個渠道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通過出口影響中國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渠道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悲觀的預期將影響投資和消費信心。9月份中國出口數據敲響了警鍾,當月出口環比出現了2.1%的負增長。考慮到外需的不景氣傳遞到出口訂單上通常需要4到6個月,以及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趨勢,未來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外有出口不景氣,內有成本不斷升高、融資困難,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面臨很多困難,三季度我國企業家信心和企業景氣指數雙雙回落。政策穩中應變積極防範風險當前,國家正在採取對小微型企業貸款實行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比具體應對措施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宏觀政策的總體走向。「下階段宏觀調控既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又要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進一步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盛來運強調。專家們普遍認為,在物價上漲過快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不宜放鬆;但在企業融資出現困難的背景下,也不宜進一步緊縮。在「兩難」局面中,貨幣政策更應當增加一些結構性、定向性措施,同時更加發揮財政政策作用,比如減輕中小企業稅負等。中國社科院報告認為,當前的宏觀調控既要有效抑制通脹,又要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宏觀調控以穩為主,政策搭配要審慎靈活。
② 如何看待當前國內和國際的經濟形勢
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力度和節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力求取得更大進展,促進民間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同時,完善促進消費政策,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一是要處理好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與增強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的關系,在控物價、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找到「平衡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要繼續採取綜合措施,完善有利型凱於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要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積極構建居民收入和國民經濟同步增長的機制,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應從兩方面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的針對性。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業界普遍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幅度尚屬溫和。盛來運判斷,從增長動力和先行指標來看,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與此同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增強內需的拉動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穩中趨緩,是中國經濟進入今年以來的態勢。三□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等突出困難,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是增加就業、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也有唱衰的,通脹對經濟運行和社會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為穩定價格總水平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增型租輪強政策針對性,要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卜信策,使貨幣信貸增速逐步降下來、靈活性和前瞻性,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第一。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一□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不穩定。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又要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實體經濟的影響,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中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調整經濟結構,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先決條件。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對增速放緩要提高容忍度。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第二,經濟增速放緩,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財政對社會保障。二是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靈活性和前瞻性當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三季度這一態勢繼續延續、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軟體、信息服務。當前,穩定物價總水平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宏觀調控的取向不能變,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要遏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力爭使物價漲幅在後幾個月降得多一些,為今後一個時期穩定物價創造條件。第二,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才有利於調結構穩物價;對物價上升不能提高容忍度、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第一,物價高位運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鼓勵發展新興消費領域和消費業態。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第四,深化重點領域。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二□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要主動把速度適當降下來,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靈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經濟增長速度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經濟自主增長力量,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與此同時,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必須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針對性、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第三。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避免出口大幅回落對工業生產,尚屬溫和的回落幅度打消了眼下「硬著陸」的擔憂。增速回落有利於調結構穩物價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對經濟增速不要過於追求,要高度重視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採取措施穩定外需,受融資成本、關鍵環節改革,激發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動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改善小企業發展環境,努力把物價漲幅降下來。當前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當前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採取有效措施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好勢頭。第一、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經濟增速的適度放緩,為穩物價創造了寬松的外部環境。8月份以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已連續兩個月出現小幅回落。外部風險加大內部困難增多國內外經濟形勢都在發生新的變化,中國社科院分析報告認為,歐美債務危機會通過三個渠道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通過出口影響中國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渠道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悲觀的預期將影響投資和消費信心。9月份中國出口數據敲響了警鍾,當月出口環比出現了2.1%的負增長。考慮到外需的不景氣傳遞到出口訂單上通常需要4到6個月,以及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趨勢,未來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外有出口不景氣,內有成本不斷升高、融資困難,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面臨很多困難,三季度我國企業家信心和企業景氣指數雙雙回落。政策穩中應變積極防範風險當前,國家正在採取對小微型企業貸款實行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比具體應對措施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宏觀政策的總體走向。「下階段宏觀調控既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又要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進一步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盛來運強調。專家們普遍認為,在物價上漲過快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不宜放鬆;但在企業融資出現困難的背景下,也不宜進一步緊縮。在「兩難」局面中,貨幣政策更應當增加一些結構性、定向性措施,同時更加發揮財政政策作用,比如減輕中小企業稅負等。中國社科院報告認為,當前的宏觀調控既要有效抑制通脹,又要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宏觀調控以穩為主,政策搭配要審慎靈活。
③ 如何把握宏觀經濟形勢
一、增強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十分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大量存在。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正在復甦之中,但復甦進程還很脆弱、很不平衡;從國內看,雖然發展的有利條件較多,各方面發展的積極性很高,但面臨的矛盾也仍然不少。從深層次和長遠來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並不是一個短期現象,而呈現出一種常態化,並將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而日益加深。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清醒地認識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妥善處理好長期累積和不斷出現的諸多問題和矛盾,關繫到能否鞏固當前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的趨勢,關繫到能否順利為「十二五」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各級領導幹部必須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把握能力,積極引導經濟社會良性有序發展。
導致宏觀經濟形勢復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積極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現已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存、在市場競爭中共同發展的多元所有制結構。個體經營者、私營企業主、資本所有者、中介組織人員以及民營經濟、「三資企業」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新的經濟利益主體大量出現。多元化的經濟主體各自有其獨立利益,分別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環境以及對經濟活動的預期等相互博弈、分散決策,從而增加了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運行的復雜性。其次,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處在初步建立階段,經濟運行市場化的基礎已經確立,但計劃經濟的思維和管理方式仍然在現實中存在一定「市場」,企業和政府的行為機制具有雙重性和復雜性,正如胡錦濤同志講話所言,市場經濟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再次,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還沒有完全改變,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突出,城市化進程滯後,城鄉關系不協調,特別是在當前各類問題疊加而致的「矛盾凸顯期」,使宏觀經濟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客觀上增加了正確把握經濟形勢的難度。最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產要素、勞務、資本、技術等流動更加迅速,國際經濟與國內經濟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國際產業轉移、各國經濟政策制定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會更加明顯,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
二、增強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的有效途徑
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藉助於經過經濟發展實踐檢驗相對成熟的經濟學理論和各種有效分析工具,辯證認識經濟運行的主客觀現狀和條件,致力全面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規律。
1.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理論基礎。領導幹部准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目前我國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所依據的凱恩斯理論等更是各級領導幹部增強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務必熟知的基本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等多領域內的有關理論,立論基礎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主題是發展。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的理論,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分配理論,提出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出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職能,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理論,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科學發展、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系列內容;對外開放的理論,提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思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發展、新成果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上,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1]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凱恩斯經濟理論主張政府應主動干預市場經濟的運行。該理論認為,社會的就業量取決於有效需求。這里所稱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總供給價格和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當總需求價格大於總供給價格時,社會對商品的需求超過商品的供給,生產廠家就會增僱工人,擴大生產;反之,總需求價格小於總供給價格時,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生產廠家或者被迫降價出售商品,或讓一部分商品滯銷,因無法實現其最低利潤而裁減雇員,收縮生產。因此,就業量取決於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由於在短期內,生產成本和正常利潤波動不大,因而生產廠家願意供給的產量不會有很大變動,總供給基本是穩定的。這樣,就業量實際上取決於總需求,這個與總供給相均衡的總需求就是有效需求。[2]在干預經濟的方式上,凱恩斯強調運用財政政策,而且主要是赤字財政政策來干預經濟。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是隨著資本主義「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沒落應運而生的,他的理論開創了總量分析的宏觀經濟學,為分析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制定宏觀經濟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上世紀80年代,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已經歷經30餘年的計劃經濟時代所導致的「短缺經濟」仍然有其影響。隨著經濟體制的逐步改革,社會生產力逐步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至20世紀90年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鑒於此,我國宏觀經濟發展與調控充分借鑒凱恩斯經濟理論,以其所主張的「逆經濟風向行事」和「相機抉擇」為經濟運行的主要原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並行的「需求管理」的方式運用到中國經濟的實踐之中。應該說,在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影響下,無論是通過直接增加需求還是通過影響人們的預期,都使總需求有所增加。但是由於民間投資和居民消費都沒有被帶動起來,總需求仍然不振。這主要因為凱恩斯理論在我國運用的市場體制還不夠成熟,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在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模式有效的宏觀調控機制時,以凱恩斯經濟理論為主的西方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理論和實踐經驗是值得借鑒的,但必須充分與我國市場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更好地利於我國宏觀經濟協調健康發展。 2.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基本原則。分析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被實踐證明科學成熟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和科學通行的分析工具,遵循宏觀與微觀結合、總量與結構結合、現狀與趨勢結合、國內與國際結合的原則,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縱向比較與橫向比較並用,准確判斷經濟運行的基本面和主要問題,豐富和深化對經濟運行總體狀況的認識,正確確定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重點和政策組合,更好地把握經濟發展趨勢和經濟變化的維度。
要把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結合起來,宏觀分析是把握宏觀形勢的基本依據,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沒有宏觀分析的微觀基礎,宏觀分析無異於緣木求魚。宏觀分析,重點進行總量、結構、財政、金融分析;微觀分析,重點考察企業行為:銷售、利潤、庫存、訂單、企業家信息(11項PMI指數),居民行為:收入、消費、儲蓄、信心(消費者信心指數)。要把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結合起來,總量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本內容和最高層次,因為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相互關系是整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線,總量分析主要分析總供給和總需求,主要包括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在我國經濟目前正處在以結構變革為中心的新成長階段,結構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結構分析主要是分析各主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包括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投入結構、城鄉、區域、收入分配等。要在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加強趨勢分析,現狀分析,主要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趨勢分析,主要進行增量分析、邊際變化分析、環比分析(趨勢往往領先同比1-2個季度)、景氣分析(先行指標分析)。要把國內經濟放在國際環境大背景下去審視,重視國內國際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國際分析主要分析國家經濟和政策、產業發展和科技發展、國際商品市場和價格、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匯率、利率、股市、資本流動等),在分析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時,必須做到宏觀和微觀相結合。
3.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主要方法。西方宏觀經濟學主要運用總量分析方法來研究市場經濟運行。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採用凱恩斯主義調控宏觀經濟。但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普遍出現「滯脹性」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的科學性在西方經濟學界因此受到質疑,新自由主義逐漸開始盛行。但是,進入21世紀以後,尤其是2008年以美國次貸危機為發端、至今餘波未平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新自由主義的地位迅速動搖,西方經濟學界「回到凱恩斯」的聲音日益強大。盡管對於近年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系列矛盾,西方宏觀經濟學也在與時俱進,並先後出現了「新古典綜合」、貨幣主義(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實際經濟周期理論、新凱恩斯主義、後凱恩斯主義和奧地利學派等多個流派,但是這些理論並沒有超越或代替凱恩斯主義,而是與凱恩斯主義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凱恩斯主義在實踐上已證明其存在難以言說的種種弊端,可以稱得上與其一脈相承的改良後的各種西方宏觀經濟學流派也非促進宏觀經濟理論和方法走向科學的途徑。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學界一直關注與宏觀經濟分析密切相關的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再生產理論的研究和應用,但是受制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與市場經濟對立的觀念束縛,早期的研究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舍棄了商品與貨幣流通、資本流通等,對馬克思宏觀經濟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或片面性就成為了必然。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後,經濟學界開始普遍關注市場經濟的流通關系,尤其在運用計量經濟模型方法分析、實證方法和預測宏觀經濟運行方面取得很大進展。但是,過猶不及,在拓展研究視野、方法的同時也出現了另一種嚴重傾向:有人把凱恩斯主義奉為唯一的現代宏觀經濟學,並將之作為一種科學的經濟理論體系,甚至認為宏觀經濟調控的操作實踐只能依賴於它,並發展到直接套用凱恩斯主義來分析我國的宏觀經濟問題並提出對策。而對馬克思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的應用和發展置若罔聞,甚至將其完全拋棄。事實上,要實事求是地調控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必須拋掉對於凱恩斯主義的迷思。宏觀經濟分析是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關於西方資本主義宏觀經濟的理論對於資本主義經濟進行過一系列科學的宏觀分析。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認真繼承、研究、運用和發展馬克思的宏觀經濟分析方法顯然是可行且不可缺失的。馬克思主義的宏觀經濟分析方法是科學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在經濟學領域的體現和應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唯有與新的經濟實踐相結合,以馬克思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為主,博採凱恩斯主義等西方宏觀經濟學主要流派眾家之長,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持續發展。
三、提高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的素質
1.加強學習打好基礎。對於同樣經濟現象的分析,理論素養不同,分析水平就不同。提高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的素質,首先必須加強學習。要加強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在當下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科學發展觀既是我們黨執政理念、執政方略、執政舉措的新的理論概括,又是關於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規律和本質的探索和總結,尤其應該進一步深刻領會。要理解影響宏觀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了解價格、稅率、利率、匯率等調控手段的特點,把握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基本原理。要加強學習掌握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理論。比如:現代產權制度理論、現代企業制度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勞動關系理論、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理論,了解資本流動、國際貿易的規則和特點。要加強學習我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史特別是近現代經濟發展史,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的理論和工具,不斷總結實際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2.調查研究掌握實情。調查研究是領導幹部的一項基本功。重視調查研究,加強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調查研究作為一個重要的領導方法和領導環節,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了解實際情況。只有掌握了實情,才能准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客觀狀況和發展趨勢。如果沒能完全了解實際情況,甚至被虛假信息所蒙蔽,那就很難做出正確判斷和把握。這就要求領導幹部要圍繞大局,把握中心,確定調研方向,在宏觀上把握大局,在微觀上抓住重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問題的實質,發現一些有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社會、一個信息時代,處處留心皆信息。領導幹部只要心細,隨時隨地注意掌握情況,都能為自己的調研找到准確、實在的第一手資料和有參考價值的情況。調查研究要調查了解和聽取各方面的情況反映,「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好的壞的都要聽,要廣泛聽取來自各方面的情況反映。在掌握相關資料後,要認真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形成有質量、有深度的調研材料。領導幹部工作忙,時間比較緊,動手寫文章的時間可能不多,但也要抽時間多寫調研文章。 3.科學分析准確把握。掌握實情,是分析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基礎和前提,但要真正准確研判宏觀經濟形勢,各級領導幹部還必須密切結合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實際,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調查所獲得的材料進行審核、檢驗、分類、匯編等加工,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並以集中、簡明的方式反映調查對象的總體情況。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深入解剖經濟現象之間、經濟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抓取主要的、關鍵性的信息,努力從經濟運行的現狀中找出宏觀經濟發展的趨勢,從紛繁復雜的宏觀經濟表象中揭示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切實准確把握宏觀經濟運行的脈搏。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能力是領導幹部的核心能力之一。針對當前領導幹部的實際情況,各地各部門應充分創造條件,以增強領導幹部分析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素質為重點,優化領導幹部隊伍知識結構,提升領導幹部隊伍服務發展能力。比如可以組織領導幹部成員到知名高校進行宏觀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專題培訓,或者邀請高層次專家教授舉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專題講座,通過從理論到實務的專題化學習,全面提升領導幹部對宏觀經濟形勢、外向型經濟等專業知識的掌握理解水平和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供高效服務的能力。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情況是好的,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結構和效益的關系趨於改善,經濟與社會發展趨於協調,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緩解,但是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十分復雜。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務必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估計面臨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比以往更加重視和加強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工作,為有效調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力求鞏固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④ 經濟景氣指數的指標
經濟景氣指數目前主要通過兩個指標來反映,一是企業家信心指數,是根據企業家對企業外部市場經濟環境與宏觀政策的認識看法、判斷與預期(主要是通過對「樂觀」、「一般」、「不樂觀」的選擇)而編制的指數,用以綜合反映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環境的感覺與信心。二是企業景氣指數:是根據企業家對本企業綜合生產經營情況的判斷與預期(主要是通過對「好」、「一般」、「不佳」的選擇)而編制的指數,用以綜合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景氣指數的表示範圍為0—200之間。100為景氣指數的臨界值,表明景氣狀況變化不大;100—200為景氣區間,表明經濟狀況趨於上升或改善,越接近200越景氣;0—100為不景氣區間,表明經濟狀況趨於下降或惡化,越接近0越不景氣。
宏觀經濟景氣監測預警體系,是利用一系列經濟指標建立起來的宏觀經濟晴雨表或報警器。它之所以能像晴雨表或報警器那樣發揮監測和預警的作用,第一是因為經濟本身在客觀上存在著周期波動;第二是因為在經濟波動過程中,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一些指標率先暴露或反映出來。 為了滿足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探求經濟周期波動規律,西方經濟統計學家們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開始了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的研究工作。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的七十年代,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經濟景氣監測預警體系得以不斷充實和完善,並為世界各國所熟悉。中國在80年代末也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