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論文
我國經濟形勢論文篇1
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研究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機面前,我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得以成功應對,從而使金融市場逐漸回歸平穩,但是經濟金融增速明顯放緩,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市場依舊仍然動盪不安,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而言是個巨大挑戰,因此提高金融產業風險抵禦能力勢在必行。對此,本文分析了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形勢,並就如何促進金融產業健康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經濟金融形勢 發展 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金融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在後金融危機時代,金融風險不但與日俱增,而且形式多樣,無疑為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帶來了壓力和挑戰,不可否認近幾年的經濟金融改革成績顯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為保證我國經濟金融平穩、較快發展,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採取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
一、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發展分析
1.成效和機遇
無論是金融危機期間,還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國家領導人都對我國經濟金融形勢作了正確判斷,不僅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還倡導民間投資,刺激國內各種消費,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從而使金融市場回歸平穩、內需有所擴大、進出口貿易日漸平衡,即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了我國經濟增長,因此我國經濟金融總體發展形勢良好,而且國內生產要素相對充足,市場前景廣闊,需要我們把握機遇,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2.問題和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范圍廣,時間長,危害大,加之我國經濟結構尚不合理,金融市場有待完善,所以我國經濟金融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其中通脹壓力大最為突出,當下國際經濟金融局勢動盪不安,而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強勁,且面臨著資源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這無疑加大了我國有效控制通脹、保持經濟穩健增長、調整經濟結構的難度。同時由於外匯儲備不斷增長,削弱了貨幣政策的靈活性與獨立性,加大了投放貨幣的壓力,而且金融市場資金配置不合理,流動性差,如居民存款缺乏積極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突出、城鄉銀行資金失衡等,導致經濟金融宏觀調控面臨著新的挑戰,這也意味著金融機構在調整信貸、經營轉型、防範風險等方面任務艱巨。
因此為改善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形勢,保證其平穩、較快、可持續發展,必須正確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繼續深化金融改革,強化宏觀調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而增強風險抵禦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我國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二、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發展問題的策略探討
1.強化金融經濟宏觀調控
政府應基於資產價格、社會融資、金融市場等與金融穩定的關系合理調整貨幣目標,繼續推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如根據經濟金融形勢,支持信貸薄弱環節,確定信貸投放重點,針對企業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等措施加大信貸支持,針對國家重點項目、符合相關政策的企業,如文化旅遊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特別是小型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但是針對「兩高一剩」類型的產業應嚴格控制其貸款,並鼓勵和發展信貸中的直接消費業務、創新小額信貸模式等,以此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同時還應以市場供求為導向,堅持可控、主動、漸進等原則,完善浮動匯率體制,通過適當放寬外匯流動限制,加強管理資本進出平衡和對外債務債權,並主動尋求和拓展使用外匯儲備的方式和渠道,以此動態、有效管理人民幣匯率。此外還應進一步協調貨幣政策與產業、財政等政策的關系,注重其松緊搭配,長短結合,以此為金融宏觀調控發揮效用提供保障。
2.科學調整經濟結構
世界經濟結構失衡是引發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所以調整經濟結構是維護金融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一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首先是妥善處理「三農」問題,通過繼續推行優惠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創新推廣農業技術,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努力打造現代化的生態農業,同時深化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利用減稅、貸款貼息等政策引導民間投資,創新「三農」服務手段和產品,擴大農業直接融資規模;其次是依靠科技力量走新型化工業道路,除了國家政策支持和財政扶持外,金融機構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為其發展和創新提供優質服務,以此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逐步走向低耗、高效、環保的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製造業、基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協調發展;最後是應大力發展面向生產和民生的服務業,以及咨詢、審計等現代服務組織,以此緩解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另一方面應擴大內需,國家可以推行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如降低稅率、放寬稅基等,合理分配社會成員收入,並結合民眾的多樣化需求採取家電、農具購置補貼、擴建經濟適用房等措施鼓勵其消費,同時加大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資金投入,特別是農村地區、經濟落後地區,以此使在無後顧之憂的基礎上增加消費,進而擴大內需,提高市場資金的合理流動性,拉動經濟增長。
3.加快金融機構體制轉變
一方面國家應綜合考慮經濟發展要求和金融機構實際需要,加快金融機構體制改革,科學布局,合理分層,形成以國際性、政策性、股份制等大型銀行為主體且小中大銀行並存的多元化、多層次的組織體系,特別是應採取相應的優惠政策著力促進地方性中小銀行發展,並進一步完善農村、社區金融服務體系。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應強化內部改革,具體要借鑒先進的管理理念、技術、方法,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完善貸款定價機制,構建公開、透明、合理的收費制度,建立風險責任與薪酬掛鉤的激勵制度,以及金融風險防範體系,並基於市場需求和行業要求改進理財咨詢、現金管理、風險評估等業務,嚴格控制短期理財產品的發行,同時強化實體經濟服務意識,合理發展中間業務,創新金融產品,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水平,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增加價值服務收入,特別是要加強與企業客戶的溝通與合作,以期在促進其發展的過程中尋求長遠的發展空間。此外還應積極拓展國際業務,使之朝著投資金融服務方向發展,形成利於國內企業走出去和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的對外服務體系,以此提升金融服務質量,更好的適應經濟金融發展形勢。
4.加大金融監管力度
新形勢下,金融風險不但日益增多,而且隱蔽性較強,潛在危害大,因此必須加大金融監管力度,構建完善的風險防範體系。金融機構應深刻、全面審視融資平台、集團客戶、房地產、國際業務等領域的風險點,構建跨國境、跨市場、跨行業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發展戰略、內控制度、業務模式等建設,提高風險識別、評估、控制、監測能力,如利率、匯率等風險,特別是加強控制信貸數量和規模,嚴防其脫離實體經濟,以此規範金融行為,防止泡沫經濟,維護金融穩定。
結束語
總之,當下我國經濟金融總體發展形勢良好,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必須強化經濟金融宏觀調控,科學調整經濟結構,加快金融結構體制轉變,加強金融監管力度,以此維護金融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㈡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式的論文
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怎樣的形勢,我覺得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還是比較好的,現在國民經濟正在逐漸的恢復。
㈢ 面對當前國內外形勢沖擊,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趨勢論文1800字摘
為世界經濟的復甦,增加了不確定性。我國由於對房地產的調控,引發經濟的衰退,還有通貨膨脹問題都考驗著政府的執政能力。今年是國民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也是最復雜的一年,引起的歐盟債務危機,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此外,在經濟回升過程中避免出現所謂的「大起大落」和二次探底目前由於金融危機尚未完全消退,所以現在談金融危機結束。國內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有待進一步加強,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有三個隱憂。美國和歐洲的失業率又進一步回升。而失業率的提升,對於經濟回暖的沖擊還是非常大的。
我國的經濟一直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趨勢,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不僅為世界的發展,也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社會事業也實現了大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面對當前國內外的經濟發展形勢以及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危機等問題,我們要努力保持我
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抓住戰略機遇期,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同時, 我們也必須看到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需要高度關注的情況和問題,認真分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並積極應對。
㈣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形勢的發展論文
倡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就是試圖通過資本市場,讓存量財富創造更多收益。資本市場是對存量資源進行配置的機制,它通過對資產進行估值,通過證券化,讓資產流動起來,讓存量財富升值。這樣,社會就處在一個很良性的狀態:一方面,現期經濟增長了,收入水平提高了,這是流量方面;另一方面,過去創造出來的財富也在增值,兩種收入加在一起,這就是小康社會的財富形成方式。經濟增長的目標,是要讓全體中國人民生活得舒適。我經常看到很多人加班加點,非常辛苦;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了吧,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只要一有空就去做事賺錢。我們也要休息,要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模式。要讓今天的收入保障今天的生活,讓過去買的那些資產通過增值來保障未來的生活。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已經從貧困、落後、封閉的國家,邁向正在現代化的小康國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三十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世界矚目中國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對中國的崛起心懷嫉妒。中國的崛起的確正在改變全球的經濟格局,所以有人會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誰也阻擋不了中國前進的步伐。
盛唐時期,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當時中國的GDP比今天美國的GDP在全球所佔的比重還要大得多,約佔全球GDP的40%以上。時隔一千年,中國終於又迎來新的強盛時期。這完全得益於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走的正確道路。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但成為經濟大國還不是我們的目標。我認為,中國一定會成為一個經濟上強大的國家,甚至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強大的國家。我們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智慧。在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型過程中,我們當然會遇到很多困難。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調整時期,我們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矛盾,有些矛盾是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沒有遇到的。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我國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把握大局,審時度勢,不斷調整政策,化解矛盾,所以我們的經濟社會仍然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一、中國正處在經濟快速增長期
今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仍然非常快速。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2008年經濟增長率保持在8%,CPI(消費物價指數)上漲控制在4.8%。這是非常穩健的,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會超過這個指標,這是可以理解的。從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看,我們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在10.4%,比去年11.4%有所滑落。CPI上半年上漲了7.9%。物價上漲從總體上看正在得到遏制,經濟仍然在高速狀態下運行。
中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中期。要成為現代化國家,一定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工業化過程。對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沒有工業化,就不會有現代化。沒有現代製造業、現代核心裝備企業,怎麼可能成為一個經濟強國?我們一定要推進工業化,補工業化這一課。我國是從一個農業社會,或者說農業經濟佔主導的社會走過來的。總體上看,我們的工業化水平還是落後的。工業化水平落後會帶來很多問題,包括社會秩序、現代倫理等,都是欠缺的。所以,工業化是一個綜合指標,它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而且能帶來社會的全面進步。社會進步是我們的根本目標。現在我們仍處於工業化的中期,或者說中後期,這一時期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經濟高速增長。日本、韓國的現代化過程,經歷了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沒有這十年二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就沒有今天的日本和韓國。中國也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而且中國的經濟體量要比它們當年大得多。從2000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起飛階段,我們經濟的高速增長將維持到2020年。到那時,中國將超過日本,和美國的經濟規模應該不相上下。我們大概在2012年就要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將再用8年的時間從經濟總規模上接近美國的水平。當然,也有個別美國經濟學家認為,到2028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這比較樂觀。所以,我們的經濟仍會持續增長,在持續增長過程中,我們要適時調整經濟政策,提升經濟結構和產業競爭力。
二、中國宏觀經濟當前面臨的核心問題
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到今年底,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一般說來,特別是對於一個經濟體量很大的國家來說,人均GDP3000美元,意味著這個國家的經濟結構需要升級,產業結構需要進行重大調整。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就業、中小企業發展等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必須正視的問題。這就如同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第一次經濟結構調整、市場經濟大發展時,給當時很多國有企業帶來沖擊一樣,由於方向正確、政策適當,我們非常幸運地渡過了難關。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我們的中小企業該怎麼辦?政策如何在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之間尋找平衡?
經濟結構的調整包括兩個方面,就是結構升級和產業轉移。中國的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應該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地方,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地方。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提高,這給勞動密集型產業帶來挑戰。
由於我們處在經濟結構的全面調整期,所以面臨的問題很多,也很復雜。但其中最核心的問題,還是維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與控制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帶動經濟增長,但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使經濟進入滯脹。我認為,當通貨膨脹超過7%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控制通脹作為經濟政策最重要的目標。但是,控制通脹不能過度損害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維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仍然是我們頭等重要的事情。千萬不要認為中國是一個高收入國家,一個發達國家,發展可以歇一歇了,可以考慮其他問題了。
要充分認識到中國今年的通貨膨脹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的通貨膨脹是不同的。今年的通貨膨脹有兩個重要特徵:第一,它是輸入型通貨膨脹,主要是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特別是石油價格的上漲對物價全面上漲產生了重要影響。石油價格是能源價格的標桿,石油是資源之王,其價格攀升當然會傳遞到中國。中國是一個開放國家,我們對石油的需求量非常大,我國50%的石油依靠進口。最近石油價格從每桶147美元下跌到120美元左右。石油價格大幅波動,使世界經濟進入一個大幅度波動的時期,風險急劇加大。雖然現在石油價格出現下跌,但是高油價仍是基本趨勢,而且這種高油價是同美元有關系的。我們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比如說緊縮人民幣、緊縮流動性,是難以讓石油價格跌下來的。教科書上說通過緊縮流通中的貨幣,可以減少對商品的需求,從而使價格回落。教科書還說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現象,說到底是貨幣發多了,引起價格的上漲。但就石油價格上漲而言,不是人民幣發多了,而是美元發多了。所以全球經濟動盪,美國負有重大責任,特別是在衍生品金融市場。為什麼中國要崛起?中國的崛起將改變全球的金融秩序和貨幣體系。現在全球都用美元做結算貨幣、儲備貨幣,所以美國就不斷發貨幣。如果二十年後,人民幣成為可以與美元相互替代的國際性儲備貨幣,這對維護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全球經濟體系都有重要作用。
中國崛起的核心標志是中國金融的崛起。中國除了產業要崛起、要有強大的製造業外,還必須有金融業的崛起。中國金融的崛起可以改變全球的金融秩序,有利於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沒有獨立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強大的金融體系,中國是成不了經濟強國的。
目前通貨膨脹的另一個基本特徵,是這次通貨膨脹屬於成本推動型。所謂成本推動型有兩點含義:第一,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勞動力成本的提升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所有勞動者都應該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得到他應得的福利。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生活水平。通過什麼方式實現這一目標呢?第一,通過提高勞動力的收入。沿海很多地方,企業為什麼出現勞工荒?是因為勞動者的收入沒有得到足夠的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的一個標志。
第二,資源價格上漲。鐵礦石、各種有色金屬礦,甚至包括淡水,都會漲價。價格的上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利益關系的調整,它在動態地尋求利益均衡點。30年前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改革僵化的價格體制。計劃經濟時期,價格管制把經濟管死了,沒有利潤,也就沒有經濟發展的動力。價格如此之低,也會使很多人耗竭式地使用短缺的資源。實際上,我們現在要更多地關注供給。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就在於中國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市場化的供給體系。抗震救災顯示了我們強大的供給能力。如果退回到三十年前,汶川地震這么大的災難,不要說三個月,就是三年也難穩定當地人民的生活。直接受災人數400多萬人,間接受災3000萬人,我們三個月就穩定下來,我們靠的是強大的供給體系,這就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再加上我們的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中國很難出現惡性通貨膨脹。
提高存貸款利率被看作是收縮流動性的一個手段。在目前條件下,提高存貸款利率,有可能創造更大的流動性,從而可能推動通貨膨脹。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到匯率機制與國際游資問題。中國經濟越來越開放,也越來越復雜,不像20年前經濟活動非常簡單,那時通貨膨脹一來我們就知道是什麼原因,採取什麼措施。今天的經濟結構太復雜了。如果提高存貸款利率,在不考慮匯率預期情況下,是可以收縮流動性的。但在目前的匯率機制下,會帶來更多的國際游資,即熱錢。
為什麼熱錢想方設法要進入中國市場呢?因為人民幣正在升值。我們今年已經升了6.3%了,也就是年初1美元換成人民幣,現在經過匯率變動已經賺了6.3%了,同時我們的存款利率是4.14%(一年期定期),這兩個加起來,大約是10.5%。也就是說還沒有到年終,收益已經達到10.5%了,這是無風險的。
關於熱錢,首先要清楚它從哪些渠道進來。我們不能因為熱錢的進入,就試圖把大門關起來。開放是當今中國的主旋律,中國永遠不能回到封閉的時代,只有開放才能使中國強大起來。如果因為怕一隻蒼蠅進來就把大門關上,這是非常錯誤的。熱錢有各種管道進入。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是一個很重要的管道,還有外商直接投資,經濟貿易誇大價格等,還有很多個人自己帶進來。國際游資,或者短期資本流動,時機一旦成熟,它肯定會流出去。如果流量非常大、非常急,就會對我國的金融體系特別是貨幣體系帶來沖擊。一個國家的金融危機最終會演變成貨幣危機。
對於熱錢,我有以下看法:第一,我們不要害怕熱錢,中國有這么多外部資本進入,是因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經濟環境穩定,人們有良好預期。實際上,我們將和熱錢相伴而存在,把熱錢消滅掉是不可能的,問題在於適時疏導。同時,我們要通過改革,把熱錢變成正常的短期資本流動。為此,要著力推進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現在是央行和個人、企業進行交易,未來的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應主要是企業與企業的交易,把風險分散給企業。
第二,我們要從技術層面採取措施,防止這些以班排連營方式進來的熱錢在未來某個時候以集團軍形式出去。游資大規模流出將給一個國家的貨幣體系帶來非常大的沖擊。我們現在有一萬八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儲備按照一定的結構分布在不同資產上,我們不可能把這些儲備以現金的方式擱在賬上。如果熱錢以集團軍方式出去,負債和資產的結構就可能不匹配,危機就會出現。韓國當年的金融危機與資產負債的結構性失衡是有關系的。在一國金融體系內,如果單一銀行出現由資產負債結構嚴重失衡導致的支付危機,通常央行會提供流動性幫助其渡過危機,但在國際范圍內,如果一國金融體系出現危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會提供幫助,但這個幫助要以付出巨大代價為前提。
我們要從政策和技術上防止熱錢以集團軍形式出去。在外匯管理上要做很多細致工作,要不斷調整外匯資產結構,以防範未來的金融風險。
三、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環境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性,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也可能是一個長期問題。首先是有害氣體減排與工業化的關系。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整個大氣環境被破壞,南極和北極的冰川都在融化。工業化加大了溫室氣體排放,使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我們在這方面做了與我們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減排承諾。美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最近幾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長較快。但是,中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國家,中國與美國不能承擔相同的義務。盡管如此,我們仍要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其次是生態環境的惡化。從南到北,我們的水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特別是比較發達地區的水污染更是嚴重。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要讓人民生活美好,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這個最終目標。如果人均GDP達到一萬、兩萬美元時,水都不能喝,GDP還有什麼用?所以對環境的保護,特別是對水資源的保護,應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等環境已經污染了再治理它就太難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價。
再次,是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我們現在的經濟增長方式很令人憂慮。資源匱乏了,環境污染了,我們的後代該如何生存?對石油、煤炭、水以及各類礦產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美國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美國近海油田不開發,煤礦基本上也不開發,資源得到了很好保護。美國不開發其地下資源,主要是買其他國家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人很自私。自私的一面我們不學,但保護環境的一面我們要學,要借鑒。我們不能耗竭式地利用自己的資源。我們現在也要學會保護資源。我們要學會資本運作,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全球資源的配置。我國外匯儲備的應用,相當大部分應該放在這方面。中國這樣的大國,沒有海外資源做支持,經濟增長是難以為繼的。
最後,是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勞動力就業問題。我們給中小企業的支持不夠。應該更多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方面要有更大的支持。
四、我們應該制定什麼樣的宏觀經濟政策
我們應該在解決上述問題之間找到一個深層次的平衡點。現在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單一政策目標是不夠的,必須統籌兼顧,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是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
如前面所說,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與控制通脹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我們要控制高耗能企業。我國的經濟增長,還需要通過內需的增長來拉動。中國這樣的國家試圖長時期通過出口,靠外部需求,靠美國、歐洲的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是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缺陷的,這種增長模式肯定有問題。我們要靠內需來拉動,必須完成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靠內需拉動,首先要提高與內需有關的經濟主體特別是勞動者的收入水平。這涉及到另一個重要問題:收入分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政策要更多地關注民生。能不能調整收入分配結構,適當降低稅賦?中國特別需要從經濟發展角度靈活地運用稅收政策。從目前看,稅收政策運用的重點在降低稅率或提高稅基。對於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由於中國社會發展太快,建議把起征點進一步加以提高。這樣把錢留下來,人們才會消費,才會拉動經濟增長。
要努力提高群眾的財產性收入。這實際上是在說,要充分重視存量財富的增長,重視存量資源的再配置。我們的文化有一個負面因素,就是不重視存量,只關心流量、增量。這實際上就是不尊重前人的成果、不尊重歷史。我們現在經常看到很多樓被炸掉,這些樓不少是10年前建成的,它們構成了當年的GDP。10年前建成的樓實際上是很新的。我到歐洲大學訪問,我要他們讓我看一下最新的樓。他們最新的樓就是10年、15年前建的。歐洲人對歷史、對前人的物質財富和非物質財富非常重視,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它。而我們卻沒有做到。這種不尊重歷史的行為在學術研究中也經常存在,抄襲就是一種蔑視前人成果的行為。寫一篇論文洋洋幾萬言,沒有一個注釋,說這些都是自己的創造。難道前人的研究成果沒有對你產生任何影響?沒有一個注釋,沒有一句話來自於前人?作為一個研究生導師,我在評判研究生論文時首先就要看論文的注釋,看學生對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否很尊重。我們一定要尊重過去,尊重他人的成果。在學術研究中要這樣,在經濟發展、財富創造中也要有這樣的傳統。
我在很多場合倡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就是試圖通過資本市場,讓存量財富創造更多收益。資本市場是對存量資源進行配置的機制,它通過對資產進行估值,通過證券化,讓資產流動起來,讓存量財富升值。這樣,社會就處在一個很良性的狀態:一方面,現期經濟增長了,收入水平提高了,這是流量方面;另一方面,過去創造出來的財富也在增值,兩種收入加在一起,這就是小康社會的財富形成方式。經濟增長的目標,是要讓全體中國人民生活得舒適。我經常看到很多人加班加點,非常辛苦;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了吧,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只要一有空就去做事賺錢。我們也要休息,要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模式。要讓今天的收入保障今天的生活,讓過去買的那些資產通過增值來保障未來的生活。
在正確處理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矛盾時,要善於運用財政政策包括稅收政策。中國財政收入的增長很快,我們能不能把這個錢的一部分留在民間呢?中國經濟增長要靠民間需求來拉動。我們要向靠政府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告別。民間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是持久的。
㈤ 如何看待202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論文
很少有經濟體在過去幾十年內以中國的速度保持著經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過去3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10%。2019年中國的GDP增長為6.1%,是自1990年以來最慢的一年。即便不考慮冠狀病毒帶來的沖擊,2020年中國經濟也將面臨著減速。為什麼中國的經濟會發生減速?下面將會對此進行分析。總的來說,信貸增長的加速、人民幣估值過高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都導致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放緩。過快的信貸增長近幾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大部分增長來自於信貸的擴張。為了從投資型經濟轉向消費型經濟,中國的貨幣政策一直保持著寬松。由此帶來的,便是中國債務總額的增長。從2008年到2018年,中國的債務總額從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64%躍升至300%。為了緩和債務供應,中國通過放寬外國投資者進入國內市場的限制來增加需求。這一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目前,中國國債有8%被外國投資者持有。但是,隨著信貸的不斷擴張,很多新創造的信貸並未流向實體經濟,而是被房市、股市、債市吸收,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從而形成信貸與實體經濟的脫離。這導致信貸對經濟傳導的失靈。這帶來了經濟增長的放緩。人民幣的高估除了信貸問題,中國還存在貨幣高估的風險。多年來貨幣供應與負債的高增長,使中國成為全球銀行系統資產規模最大的國家。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中國銀行系統總資產為40.57萬億美元,已經是美國的兩倍。2008年以來,中國銀行機構的總資產增長到此前的近5倍。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社會融資總額的統計數據。社會融資總額反映了經濟體的信用水平,並考慮了表外融資或「影子銀行」,包括首次公開募股、信託公司的貸款和債券發行。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國未償社會融資總額為36.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7%。這表明中國影子銀行系統的債務增長正在加速。這意味著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高估會制約經濟增長,造成「產業空心化」的問題。房地產市場的高估與全球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房地產市場對於資本投資的吸引力要高於金融市場。中國與香港的房地產總價值已經佔到全球的25%以上,而人口佔比不足20%。2017年,根據搜房網發布的中國百城市價格指數,房地產價格中位數為每平方米1.4萬元,相比美國的每平方英尺278美元的價格,還高出了38%。從歷史上看,房地產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增加值佔GDP四分之一以上。由於政策收緊,2015年以來投機性購房行為被控制。2020年,中國的房價增長水平將達到五年來的低點。這也帶來了經濟增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