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觀經濟學有哪些經濟規律,並簡要說明
1、效用最大化:當消費者最為滿足的時候效用達到最大。消費者對若干消費品的選擇,在達到每一種消費品的單位貨幣支付所得的邊際效用相等時,實現最大總效用;
2、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3、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隨著一種商品消費數量的增加,消費者增加一單位該商品的消費而願意放棄的另外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逐漸減少,即隨著一種商品數量的增加,它對另外一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
4、規模報酬遞增:產量增加的比例大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這種情形叫做規模報酬遞增;
5、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6、供求規律:指商品的供求關系與價格變動之間的相互制約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經濟的規律,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其基礎是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勞動量必須與社會對這種商品的需求量相適應;
7、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按照價值相等的原則互相交換;
8、替代效應:某商品商品名義價格變化,而導致的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組合中,該商品與其他商品之間發生替代;
9、消費者剩餘:指消費者消費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這些商品的實際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
10、科斯定理:由羅納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種觀點,認為在某些條件下,經濟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過當事人的談判而得到糾正,從而達到社會效益最大化。
② 經濟學定律有哪些
定律1:途徑依靠
道格拉斯·諾思是第一個使「途徑依靠「理論聲名遠播的人,他以為,事務一旦進入某一途徑,就可能對這一途徑產生依靠。這是由於,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招致的結果是:人們一旦選擇某一途徑,就會在以後的開展中不時自我強化。
定律2:馬太效應
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初次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歸結為「馬太效應」。「馬太效應」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朋友多的人,會藉助頻繁的交往結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則往往不時孤獨;名聲在外的人,會有更多的出頭出面的時機,因此更加知名。
定律3:凡勃倫效應
凡勃倫是美國聞名經濟學者,他研究了價錢越高越好賣這一現象,被稱為凡勃倫效應。由於隨著社會經濟的開展,人們的消費會隨著收入的添加而逐漸由追求數量和質量過渡到追求品位和風格。這就呈現了一種奇異的經濟現象,即一種貨物價錢定的越高,就越能遭到消費者的喜愛。
定律4:木桶定律
一個木桶是有眾多木板箍在一起的,它能盛多少水,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相反卻取決與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論」。一個人在不同方面的才幹有強有弱,不同的人才幹更不相同——在任何系統中,長木板和短木板都會存在,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道,要注重的是,不能把長短木板混在一起做一隻木桶!他們各有各的最佳用途,各自都有自己的最佳位置。
定律5:帕金森定律
凡是在任務中,任務會自動的膨脹,占滿一個人一切可用的時間,假如時間富餘,他就會放慢任務節拍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一切時間。英國歷史學博士帕金森得出結論:在行政治理中,行政結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時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時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像。
定律6: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由美國聞名治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提出的。彼得原理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人都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原因是每個人由於在原來職位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假如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到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為止。
定律7:羊群效應
一群羊在草原上尋覓著青草。它們十分的自覺,左沖右撞,雜亂無章。這時,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美的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穎青草。群羊就緊隨其後,一哄而上,一會就把哪裡的青草吃了個干潔凈凈。於是,人們就這種基於從眾心理而產生的盲從現象稱為「羊群效應」。後來,人們發如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羊群效應「的影子。俗話道「排隊買肉香,人多飯好吃」,或許群眾要的就是「羊群效應」的覺得和氣氛。
③ 經濟學上有哪些定律
奧卡姆剃刀定律
如果你認為只有焦頭爛額、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你錯了。 事情總是朝著復雜的方向發展,復雜會造成浪費,而效能則來自於單純。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並不那麼復雜。
奧卡姆剃刀:如無發要,勿增實體。
12世紀,英國奧卡姆的威廉對無休無止的關於「共相」、「本質」之類的爭吵感到厭倦,主張唯名論,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要領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他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就是常說的「奧卡姆剃刀」。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脅,被認為是異端邪說,威廉本人也受到傷害。然而,這並未損害這把刀的鋒利,相反,經過數百年越來越快,並早已超越了原來狹窄的領域而具有廣泛的、豐富的、深刻的意義。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深化為簡單與復雜定律:把事情變復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復雜。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把握主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復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48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段「蘑菇」的經歷,但這不一定是什麼壞事,尤其是當一切都剛剛開始的時候,當上幾天「蘑菇」,能夠消除我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看問題也更加實際,而對一個組織而言,一般地新進的人員都是一視同仁,從起薪到工作都不會有大的差別。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只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經歷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歷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過生命中的這一段,從中盡可能吸取經驗,成熟起來,並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個人形象,是每個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49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決定了整個組織的水平。
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質部分往往又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水桶定律」與「酒與污水定律」不同,後者討論的是組織中的破壞力量,而「最短的木板」卻是組織中有用的一個部分,只不過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們當成爛蘋果扔掉。強弱只是相對而言的,無法消除。問題在於你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如果它嚴重到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就不得不有所動作。
如果你在一個組織中,你應該:
1、確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減少這一薄弱環節對你成功的影響;
3、如果不幸,你正處在這一環節中,你還可以採取有效的方法改進,或者轉職去謀另一份工作。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0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幾乎在任何組織里,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里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里其它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乾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人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鍾就能毀壞掉。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里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0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華盛頓合作規律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三個和尚」的故事。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復雜和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 ,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就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的動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相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我們傳統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得並不多,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業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2 1世紀將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真誠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學習合作。
邦尼人力定律:一個人一分鍾可以挖一個洞,六十個人一秒種卻挖不了一個洞。
合作是一個問題,如何合作也是一個問題。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0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零和游戲原理
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游戲」。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 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 (-1)=0。
這正是「零和游戲」的基本內容: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游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從個人到國家,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游戲」場。這種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游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1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彼得原理
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原理。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後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
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組織中的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了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因此,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員工晉升機制,不能因某個人在某一個崗位級別上幹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員選聘機制,客觀評價每一位職工的能力和水平,將職工安排到其可以勝任的崗位。不要把崗位晉升當成對職工的主要獎勵方式,應建立更有效的獎勵機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為獎勵手段。有時將一名職工晉升到一個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不僅不是對職工的獎勵,反而使職工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企業帶來損失。
對個人而言,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不停地升職,但不要將往上爬作為自己的惟一動力。與其在一個無法完全勝任的崗位勉力支撐、無所適從,還不如找一個自己能游刃有餘的崗位好好發揮自己的專長。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1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它的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這取決於三個因素。
1、價值觀。關於價值觀我們已經談了很多,只有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事,我們才會滿懷熱情去做。
2、個性和氣質。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如一個好交往的人成了檔案員,或一個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現實的處境。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斗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然後為之而奮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奮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來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定時的肯定和贊揚;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2 回復此發言
--------------------------------------------------------------------------------
9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什麼是"南風"法則
"南風"法則也稱"溫暖"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形象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溫暖勝於嚴寒。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下屬,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盡力解決下屬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下屬真正感受到領導者給予的溫暖,從而激發出工作的積極性。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2 回復此發言
--------------------------------------------------------------------------------
10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什麼是馬蠅效應
林肯少年時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馬很懶,慢慢騰騰,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時間馬走得飛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頭,他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身上,他就把馬蠅打落了。看到馬蠅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說:"哎呀,你為什麼要打掉它,正是那傢伙使馬跑起來的嘛!"
沒有馬蠅叮咬,馬慢慢騰騰,走走停停;有馬蠅叮咬,馬不敢怠慢,跑得飛快。這就是馬蠅效應。馬蠅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人只有被叮著咬著,他才不敢鬆懈,才會努力拚搏,不斷進步。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3 回復此發言
--------------------------------------------------------------------------------
11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苛希納定律
著名經濟定律之苛希納定律:
西方管理學中有一條著名的苛希納定律: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三倍,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
苛希納定律告訴我們,在管理上並不是人多力量大,管理人員越多,工作效率未必就會越高。苛希納定律要求我們,要認真研究並找到一個最佳人數,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時間,降低工作成本。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3 回復此發言
--------------------------------------------------------------------------------
12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帕金森定律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寫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乾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乾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乾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兩個助手既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4 回復此發言
--------------------------------------------------------------------------------
13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手錶定理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鍾,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表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選擇其中較信賴的一隻,盡力校準它,並以此作為你的標准,聽從它的指引行事。記住尼採的話:"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過橋更容易些。"
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無論成敗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擾很多人的是:他們被"兩只表"弄得無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該信仰哪一個,還有人在環境、他人的壓力下,違心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道路,為此而鬱郁終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矚目的成就,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
手錶定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手錶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你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4 回復此發言
④ 微觀經濟學中有哪些經濟規律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⑤ 經濟學的法則有哪些
1、藍斯登原則: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
2、盧維斯定理: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3、托利得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里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
4、刺蝟理論: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5、鰷魚效應: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將一隻稍強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製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
6、雷鮑夫法則:在你著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時要牢記我們語言中:
最重要的八個字是:我承認我犯過錯誤
最重要的七個字是:你幹了一件好事
最重要的六個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最重要的五個字是:咱們一起干
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
最重要的三個字是:謝謝您
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咱們
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7、洛伯定理: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
8、斯坦納定理:在哪裡說得愈少,在哪裡聽到的就愈多。
9、費斯諾定理:人兩只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講。
10、牢騷效應:凡是公司中有對工作發牢騷的人,那家公司或老闆一定比沒有這種人或有這種人而把牢騷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11、避雷針效應:在高大建築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用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板連接起來,利用金屬棒的尖端放電,使雲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從而保護建築物等避免雷擊。
12、氨基酸組合效應:組成人體蛋白的八種氨基酸,只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七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
13、米格-25效應:前蘇聯研製的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落後,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成為當時世界一流。
14、磨合效應:新組裝的機器,通過一定時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跡磨光而變得更加密合。
15、波特定理: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16、藍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遠較在父親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17、吉爾伯特法則: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做。
18、權威暗示效應:一化學家稱,他將測驗一瓶臭氣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