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計劃經濟怎麼講課

計劃經濟怎麼講課

發布時間:2023-06-16 03:32:08

Ⅰ 蘇聯計劃經濟體制是如何解體的(是過程不是原因 簡潔)

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於1928年,從1928年至1975年大約50年時問,蘇聯經濟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管我們用蘇聯官方的統計數字,還是西方資料,都可以證明這一時期蘇聯經濟發展的速度超過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資本主義國家。而蘇聯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實現最大的社會公正」,在這一點上,資本主義國家更做不到。由於實行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早在1940年前後,蘇聯就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建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西方有個統計,三十年代蘇聯工業機床進口量的比例曾達到85%—90%,二戰開始後,全部由蘇聯自己生產,這反映了蘇聯工業和技術的進步。 從1950年到1975年,蘇聯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為4.8%,而美國同期的增長率為3.3%。西方的統計還表明,在原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大大快於西方國家,當然,這不等於說,蘇聯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不存在缺點和問題。 從1975年至1989年,蘇聯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慢,這是相對於前幾十年而言,並沒有崩潰。第一次出現絕對下降是1990年夏開始的,其原因並不是由於蘇聯經濟體制的內在矛盾。1990年3月,葉利欽當選為當時蘇聯范圍內最大的俄羅斯共和國議會的議員,同年6月,他通過一次驚人的選舉,當選為俄羅斯的主要行政長官。這時,葉利欽和他的助手們開始採取一系列政治手段,破壞國家的計劃經濟,導致國家經濟出現明顯下降,降幅約為2%左右。1991年,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又在更大范圍內破壞中央計劃,他把俄羅斯稅收的絕大部分截留下來,不上交中央財政。當年,蘇聯經濟下降13%。可見,九十年代初蘇聯經濟中出現的問題,根本不在於體制內部,而是人為破壞的結果。 對西方主流觀點的第二點怎麼看?據我了解,1990年前後,為研究蘇聯改革的走向,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許多測驗機構在蘇聯進行了多次測驗,結果表明:支持實行資本主義的人在5%一20%之間,高達80%的人民都希望堅持社會主義。1991年5月,美國一個測驗機構在蘇聯進行了一次一千人規模的測驗,其中一項內容是「你是否贊成在蘇聯實行美國式的自由市場經濟」?只有17%的人表示同意,83%的人表示不贊成,由此可見,蘇聯公眾的大多數並不想取消社會主義而建立資本主義。 下面是我根據歷史事實得出的研究結論。 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來自蘇共內部,我這里指的是大約十萬人左右的占據著黨政機關重要領導崗位的「精英集團」,正是這個「精英集團」想實行資本主義,以便他們享有更大的權力,擁有更多的財富。所以我把書名定為《自上而下的革命》。我並不認為這個「精英集團」的每個人都贊成資本主義,如雷日科夫就與大多數黨政領導幹部不同。我在1992年與他進行過一次交談,發現他是一個堅定的社會主義者,為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革最終走向資本主義道路而感到無比痛苦。但在蘇聯「精英集團」內部,這樣的人太少了。他們中的多數人要走資本主義道路,並且與城市中那些持相同觀點的知識分子組成了一個強大的聯盟。 下面,我提供一項來自美國的調查。1991年6月,美國一個社會問題調查機構在莫斯科做了一次關於意識形態問題的調查,調查對象是掌握著高層權力的黨政要員。調查採取特定小組討論的方式,一般要同調查對象進行4—5小時的談話,通過談話以確定他們的思想觀點。分析結果是:大約9.6%的人具有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他們明確支持改革前的社會主義模式;12.3%的人具有民主社會主義觀點,擁護改革,並希望社會主義國家實現民主化;76.7%的人認為應當實行資本主義。作為一個在世界上存在最長、影響最大的社會主義蘇聯,黨的幹部隊伍內竟有那麼多的人主張實行資本主義道路,實在令人震驚。 讓我簡單地分析一下這種現象。從1975年到1985年,蘇聯經歷了十年的緩慢發展時期,此時蘇共黨內醞釀著一種力量,就是要求改革。戈爾巴喬夫作為改革派的代表而當選為中央總書記。戈氏在改革初期試圖通過改革,克服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存在的若干問題,使蘇聯走上經濟、政治民主化之路。具體說,就是政治上實行分權,經濟上引入市場機制,意識形態領域減少控制。這樣做的結果導致蘇共的權力削弱了,威信降低了,由此引發了黨內三種力量間的斗爭:一是堅持要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改革,二是要回到比較傳統的社會主義道路上去,三是有人公開主張用資本主義代替社會主義。葉利欽是第三種力量的代表,他當過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其言論和政治影響是巨大的。 九十年代初,葉利欽當選為俄羅斯行政長官後,事實上形成了蘇聯境內兩個政權並列的局面,一個是蘇共控制的中央政權,另一個是葉利欽掌握的俄羅斯政權。由於俄羅斯的人口和領上面積在蘇聯占絕對優勢,葉利欽逐步佔了上風。根據蘇聯憲法,作為加盟共和國的俄羅斯是沒有自己的軍隊的,葉利欽不是靠軍隊的支持,他的基礎是蘇共黨內那些主張搞資本主義的「精英」們。據我研究,七十年代蘇共領導集團還是由理想主義的革命者組成的,到八十年代就完全不同了,占據蘇聯黨政機關要職的「精英」們開始放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代之以典型的物質主義、實用主義。盡管這些「精英」們還在不斷重復官方的論點,但相信者是極少數。他們開始考慮實行什麼改革方案對自己最有利。許多人認為民主社會主義會減少自身的權力,改革前的社會主義雖然賦予他們某些特權,但又限制了他們把權力傳給子女和聚斂更多的財富。顯然,實行資本主義最符合「精英集團」的利益,這樣,他們不僅是生產資料的管理者,而且可以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既可以實現個人財富更快地增長,又能合法地讓子女繼承權力和財富。所以我認為,葉利欽之所以能夠採取較為和平的方式迫使蘇聯解體,就是由於共產黨內那些主張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精英」們的支持,那些「精英」支持葉利欽,使俄羅斯順利地向資本主義過渡。 1991年夏天,我在莫斯科同一個叫尼庫拉亞夫的蘇共高級幹部交談,他在世界上的許多熱點地區工作過,估計是個克格勃成員。我問他:「你是不是一個共產主義者?」當時蘇聯還存在。他說:「我是一個共產黨員,但不是一個共產主義者。」我聽了感到不可理解。現在我清楚了,他的回答明確無誤地揭示了蘇聯解體的思想基礎問題。這里順便說一下,那些想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前蘇共「精英」們並沒有想錯,如今俄羅斯最富有的人正是當年黨內的「精英」。比如切爾諾梅爾金,八十年代他當過蘇聯天然氣總公司的總經理,1992年後天然氣公司私有化了,切爾諾梅爾金搖身一變成了天然氣股份公司最有實力的控股人,他控制著全世界40%以上的天然氣資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幾個人之一。前蘇聯共青團中央書記科爾科夫斯基,利用自己的職位創辦了一家大銀行,把原屬於人民的財富變成了他個人的財產。 關於蘇聯解體事件,還有許多誘發因素。如1989年至1991年的煤礦工人大罷工,葉利欽和他的盟友們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這個事件。再就是黨和政府的傳媒控制權落入了企圖實行資本主義的知識分子手中,以及民族矛盾和圍繞議會選舉展開的各種斗爭,但從根本上說,是蘇共的「精英集團」搞垮了蘇聯。 下面我想說明的是,為什麼一個由黨的「精英集團」和城市知識分子組成的聯盟,竟能不顧廣大蘇聯人民的反對而把國家推向資本主義道路呢?我認為,在蘇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條件下,廣大人民確實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多好處,但在政治上是比較被動的,缺乏政治權利。當「精英聯盟」要搞資本主義時,廣大人民群眾不能採取有效的抵制措施來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當然,在葉利欽掌權初期、也還是顧忌到人民對制度的選擇的,他在各種公開講話中盡量掩蓋其真實思想,不暴露他准備建立資本主義的企圖。葉利欽說,他要通過改革,引入市場經濟,逐步消滅政治精英的特權。這與那些公開宣稱要在蘇聯進行一場資本主義革命的人比,無疑是高明的。 社會主義的蘇聯解體了,這並不說明社會主義已經失敗,也不證明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更優越。相反,要把一個農業社會轉變為一個工業化社會,最優越的制度仍然是社會主義制度,這已為1917年蘇聯十月革命後的歷史所證實。人民選擇社會主義,不僅在於更有利於社會發展,而且在於這個制度有利於實現最大范圍和最高程度的社會公正。蘇聯解體的教訓在於,由少數精英管理下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過世,很難保證繼承者們不想通過實行資本主義而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好處。我相信,社會主義在經歷了一個長過程的發展後,會逐步解決上述問題,真正實現大多數工農群眾不僅有受教育的權利,有勞動的權利,還有直接參與和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這樣的社會主義肯定比資本主義優越,而且必將作為一種持久的社會制度而存在。 關於美國在蘇聯解體中的作用,有人認為,由於里根總統時期美國大幅度增加軍費,迫使蘇聯也搞軍備競賽,結果蘇聯把自身的經濟拖垮了。如果這是里很政府為了炫耀削弱共產主義的政績,那就無可非議;如果對歷史負責,那麼我就要告訴大家,據美國的資料顯示,八十年代蘇聯軍費開支的絕對數雖然增長較大,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與五十年代是完全相同的。應該說,對蘇聯的解體,美國和西方確實起了很良大的作用,但這種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義為代表的意識形態,非常有效地滲透到了蘇聯知識分子和黨的幹部的思想中。1991年,美國經濟學家研究了蘇聯經濟學家的思想傾向,並將其與英國經濟學家比較,發現他們更擁護市場化和私有化。其實,蘇聯經濟學家接受的不過是最簡單、最天真的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觀點。

Ⅱ 我國想要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應該怎麼做

首先,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短暫實行過計劃經濟,但是就目前的經濟環境來看市場經濟更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計劃經濟顯示出來很多弊端。第一,計劃經濟下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單一,限制、排斥甚至消滅非公有制經濟;第二,排斥商品貨幣關系,忽視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第三,經濟決策權和管理權高度集中於中央,企業沒有生產經營自主權;第四,政企不分,企業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第五,分配上搞平均主義,不能體現多勞多得。以上這些弊端,在要求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已經不適用了。

雖然,全面的市場經濟一定會給我國帶來一定的經濟風險,但是,市場經濟在目前的階段仍然有利於我國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的提升。

Ⅲ 計劃經濟下政府是怎麼計劃的根據什麼確定生產額呢計劃經濟有什麼優點嗎

計劃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一種經濟體制,而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財團事先進行計劃。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其餘的三種經濟體系是市場經濟體系、傳統經濟體系和混合經濟體系。

]計劃經濟的特徵是生產資料歸政府所有,經濟的管理實際上像一個單一的大公司。在這種體制下,用計劃來解決資源配置和利用問題,產品的數量、品種、價格、消費和投資的比例、投資方向、就業及工資水平、經濟增長速度等等均由中央當局的指令性計劃來決定。

計劃經濟體制的最大優點1、所有的人都有工作。 2、不象市場經濟那樣嚴重消耗自然資源的,是一種環保經濟。 3、貧富差距不象市場經濟那樣嚴重,身份等級差別也較小

計劃經濟的長處在於:第一,能夠在全社會范圍內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建設。第二,對經濟進行預測和規劃,制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在宏觀上優化資源配置,對國民經濟重大結構進行調整和生產力合理布局。第三,能夠合理調節收入分配,兼顧效率與公平,保證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雖然計劃經濟尚未摸索出形成價格的最佳機制,但隨著計算機技術(如MIS,ERP,網路投票)等的發展,計劃經濟很可能得以成功運行,迄今人類在這方面的實踐不僅不足以否定其存在和發展的可能性,相反為其更好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計劃經濟是指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根據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和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的要求,由國家按照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的統一計劃來管理國民經濟的社會經濟制度。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徵。實行計劃經濟,必須從國民經濟實際情況和自然資源特點出發,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有計劃地安排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發展比例關系,合理地分布生產力,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搞好生產與需要之間的平衡,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以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國從1990年初期開始,就逐步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Ⅳ 在計劃經濟中價格是怎麼定的

都說了是計劃經濟了,價格自然是政府規定的了啊
政府規定價格,分配資源,這是計劃經濟中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計劃經濟怎麼講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些大快人心反擊親戚的故事 瀏覽:488
山東經濟增長如何計算 瀏覽:781
老梁講故事哪個台播出 瀏覽:603
美女為什麼要少吃鹽 瀏覽:799
幸福里和搜房哪個好一點 瀏覽:37
經濟法學課程學什麼 瀏覽:884
河南種什麼果木樹經濟價值高 瀏覽:556
叮咚配送員辦理健康證多少錢 瀏覽:944
小軟健康多少元一個 瀏覽:753
不去事業編面試了怎麼說 瀏覽:554
女人想要幸福要離開什麼樣的男人 瀏覽:511
數學繪本的故事性怎麼體現 瀏覽:348
公用事業費指哪些 瀏覽:835
幸福寶沒有安居碼怎麼搶紅包 瀏覽:178
整形後的姑娘為什麼事業都變好 瀏覽:23
伊通幸福家園在哪裡 瀏覽:716
沒看過愛情公寓是什麼梗 瀏覽:569
美女早上好問你在中山哪裡 瀏覽:304
抖音故事視頻怎麼找素材 瀏覽:602
事業單位考試行測要背多少題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