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採取逆風向操作是什麼經濟學策略

採取逆風向操作是什麼經濟學策略

發布時間:2023-06-16 02:15:38

❶ 怎樣理解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逆向經濟趨勢的風向

論我國貨幣政策作用的非對稱性和調控模式的選擇
【摘要】在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下,存在著貨幣政策作用的非對稱性:緊縮性貨幣政策對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的作用大於擴張性貨幣政策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的作用。從我國貨幣政策操作過程的實踐來看,如何選擇合適的調控模式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關鍵詞:貨幣政策 非對稱性 相機抉擇 單一規則
一、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及其成因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問題研究的是貨幣政策能否系統地以及能多大程度上影響產出,對於這個問題的爭議一直是宏觀經濟學的熱點問題。在這個前提下,緊縮性貨幣政策具有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的作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具有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的作用。早在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即提出了「流動性陷阱」,認為貨幣政策在大危機面前不如財政政策得力,但他從來沒有完全否定過貨幣政策的有效性。20世紀40年代初,著名經濟學家漢森曾言到:「貨幣武器確實可以有效地用來制止經濟擴張。」同時他也注意到:「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蕭條所提供的充分證據表明,恢復經濟增長僅僅靠廉價的貨幣擴張是不充分的。」目前的一些實證研究,發現了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當中確實存在顯著的貨幣政策非對稱性。
貨幣政策產生非對稱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種是由於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經濟行為主體的預期形成機制和作用方式不同,因此導致了貨幣政策作用的非對稱性;第二種是存在銀行和資本市場上的各種信貸約束,這些信貸約束只有當貨幣政策緊縮時,才能夠成為緊約束,並且發揮實際作用;第三點是經濟當中存在各種名義粘性和實際粘性,例如價格粘性和工資剛性等,這些粘性因素使得價格在經濟擴張期間向上變化的靈活性高於經濟收縮期間向下變動的靈活性。
二、貨幣政策非對稱性下的我國宏觀調控模式的選擇
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20多年當中,經歷了大約4~5個完整的經濟周期波動,從1998年開始,連續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劉金全(2002)所作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實際產出具有顯著的降低作用,強於擴張性貨幣政策對於產出的促進作用。
1993~1996年我國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選擇貨幣供給量作為中介指標,實際上是在執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主要是為了防止社會因貨幣供給量失控而造成的物價上漲。貨幣供給量對於物價水平的影響十分顯著,要平抑物價,就必須嚴格控制貨幣供給的增長。1997年之後的5年內,我國經歷了長達5年的通貨緊縮的時期,一方面供大於求的過剩經濟急需增加貨幣供給量,以啟內需;另一方面銀行體系大量存款閑置。央行增加貨幣供給量的行為也被經濟主體規避風險的反向選擇所化解,也就是說,在通貨緊縮時期,貨幣政策的作用大大下降了。正是由於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作用的存在,我國應該謹慎選擇合適的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和調控模式。
凱恩斯和弗里德曼兩名經濟學界著名的學術泰斗,在調控模式上有著不同的看法。凱恩斯認為貨幣需求是不穩定的,應實行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逆經濟風向行事;由於邊際消費傾向的遞減和資本的邊際效益遞減,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定為充分就業。弗里德曼認為貨幣需求是穩定的,主張用「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代替凱恩斯的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提出以一個長期穩定的貨幣供給的增長率作為貨幣政策的操縱目標,最終目標為物價穩定。
相機抉擇也叫反周期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根據經濟運行的階段特徵以及政策效果來相機抉擇使用宏觀經濟政策。相繼抉擇通常要考慮以下幾點:
(1)逆風向行事
當經濟衰退時,通常選擇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當經濟過熱或出現通貨膨脹時,通常選擇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2)政策的時滯
經濟中存在的不同類型的時滯如數據時滯、認識時滯、立法時滯、執行時滯、作用時滯。政府要及時實行和選擇經濟調控措施,避免前一輪調控政策在經濟風向轉換後才發生作用。
(3)政策的組合和協調
通常有雙緊雙松和一緊一松的政策組合。「單一規則」認為由於貨幣政策時滯等原因,反周期的干預不僅不能熨平周期,反而會加劇周期波動。其推導邏輯是:消費函數的穩定性,決定貨幣需求的穩定性;貨幣需求的穩定性決定貨幣供給具有穩定性;貨幣供給的穩定性決定了貨幣政策調控模式必然是「單一規則」。
事實上,世界各國在貨幣政策調控模式選擇上無一例外地奉行「相機抉擇」模式。美聯儲利率的頻繁調整是眾所周知的;中國存款准備金率的變動曲線也不是水平的。此外,從中國貨幣政策表述的繁復多變中容易看出(見表1),我國中央銀行基本上時按照「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調控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貨幣供應量的沖擊存在非對稱現象,正向的貨幣沖擊效果和負向的貨幣沖擊效果相比,效果相對較弱,這也解釋了我國對經濟運行宏觀調控的「剎車容易,啟動難」現象。
從貨幣政策操作應力求完善上看:①隨著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由貨幣渠道向利率渠道轉化的趨勢,貨幣政策不宜簡單地以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是否適度來衡量而應把握貨幣供應量增長率與經濟增長和物價上漲之間的關系。應該更加關注最終目標,即物價上漲水平而非中間目標即貨幣供應量的變化;②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一方面,資本市場投資與銀行儲蓄存款的替代關系越來越明顯,客戶保證金對貨幣層次結構的影響越來越大,致使M2指標的全面性受到質疑;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不顯著,資產價格對實體經濟尤其是投資與消費的影響並不大。因此,貨幣政策的操作應主要以實體經濟的穩定和增長為目標,同時適當兼顧資本市場的需要;③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預期和信心對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作用日益增強。我國的貨幣政策實踐應適當考慮預期因素的作用,在貨幣政策決策前,對預期因素的作用有一個「預期」,以保證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由於貨幣政策的實施依賴於對未來經濟變動的預期,而經濟運行具有不確定性,人們理解市場變化、預期的改變以及理解社會公眾對貨幣政策變動的反應在目前力所不及,因此,中央銀行適時、謹慎地相機抉擇來實施貨幣政策並採取漸進微調的方式進行操作可能是一種現實的選擇。
三、新時期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組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結構不斷變動調整,各種不確定性的發生,加劇了我國政策的復雜性。當前我國央行的利率管制,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性、風險約束、非利潤約束以及管理許可權的高度集中,企業、個人的悲觀性經濟預期等都成為影響貨幣政策作用效力的因素。
1998年以來,我國連續幾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利用國債資金進行重點建設,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抑制了通貨緊縮趨勢,而且加快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同時又實施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貨幣供應量方面多數時候進行擴張性操作,有力地支持了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到1999年,通貨緊縮基本停止,經濟恢復到8%的增長速度,可以說,1997年以後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基本上符合經濟理論的邏輯和經濟現實的要求。問題是在中國2003年經濟增長率達到9.1%,從而進入了新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後,宏觀調控應實施怎樣的轉向呢?
目前,我國經濟不是全面過熱,而是帶有明顯的局部過熱的性質,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增長過快,資源瓶頸越來越明顯。針對國民經濟中的這些矛盾和問題,原有的積極財政政策不利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和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反而有助於加大投資與消費比例的失衡,形成逆向調節。因此,必須及時調整政策的方向,以適應經濟形勢變化的需要。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兩大重要政策,它們的作用機制、方向和適用的條件均不相同,並且不可相互替代。一般而言,貨幣政策的行政時差比財政政策短,但財政政策的特點是一旦政策措施確定,其影響比需要經過傳導機制漸漸展開作用的貨幣政策更為直接和迅速。在膨脹和緊縮總需求的作用上,由於財政政策的直接作用,在克服需求不足,促進經濟加速方面起到突出作用,而貨幣政策在抑制貨幣增長、治理通貨膨脹方面的作用是強而有力的。
我國目前面臨投資增長過快、局部過熱、通脹壓力巨大等情況,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不但不能緩解經濟生活中的深層次矛盾,還會加劇經濟的升溫,但政策轉型又不能過快,而應採取相對中性的政策。在兩大政策的配合上,由於經濟過熱時,要想通過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抑制過旺的需求,克服通貨膨脹和經濟泡沫,財政政策往往不如貨幣政策有效。因此,應實現以貨幣政策為主,合理地選擇政策目標、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體的作用方向,形成財政貨幣政策密切配合的相機抉擇的政策機制。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國金融改革的進行,經濟全球化的加快,政府必須據此適時調整財政、貨幣政策的目標和工具。另一方面,在心理預期、政治環境、科技進步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財政、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應還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今天提出的政策遲早也會有不合時宜的一天,這是經濟形勢決定政策調整的必然規律。我們的最終目標不是要找到適合中國情況的惟一政策措施,而是要審時度勢、積極主動地利用財政、貨幣政策等工具,真正實現財政、貨幣政策的相機抉擇,以持續、穩定地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金全,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作用和非對稱行研究[J].管理世界,2002(3)
[2]張學功,中國的貨幣政策:穩定和相機抉擇[J].經濟師,2006(3)
[3]李國疆,中國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及宏觀政策的有效組合[J].雲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6)
[4]邵國華,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理論探討,2005(1)
[5]崔竹,論財政貨幣「雙穩健」政策的出台及其配合[J].理論學刊,2005(8)
[6]崔建軍,論提高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途徑[J].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❷ 如何認識西方宏觀經濟政策主張的局限性

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經歷了一系列曲折的演變和發展過程,有關宏觀經濟政策分歧最多、爭論最為激烈,這也說明了西方宏觀經濟政策在客觀上存在局限性。(1).實施宏觀經濟政策以穩定經濟運行的目標難以實現。一些西方經濟學者認為通過逆風向而動的貨幣與巧雀野財政政策會實現穩定生產與就業的政策目標。而另一些學者認為因為時滯的存在、政治因素的干擾以及人們經濟預測能力的局限,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實施可能使經濟運行更不穩定。(2).關於政府是否應平衡其預算存在爭論。一些學者認為政府債務會增加未來納稅人的負擔,因而預算赤字會造成居民儲蓄減少,平衡預算則意味著更大的居歲好民儲蓄、投資和經濟增長。但是另一些學者認為通過控制債務占國民經濟的比率或增加速度,可以保證預算赤字不影響經濟。這些爭論與分歧不僅說明了宏觀經濟理論自身的缺陷,而且表明了資本主義經濟中客觀存在的內在不穩定性,不可能通過政府宏觀經濟干預加以消除。因為政府實施的宏觀經濟政策只能在短期內起到緩解經濟危機和熨平經濟波動的效果,但未能解決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的基本矛盾,也就不能消除諸如高失業率等宏觀經濟問題。
拓展資料
一、宏觀經濟即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包括一國國民經濟總量、國民經濟構成(主要分為GDP部門與非GD部門)、產業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程度(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幸福指數)。宏觀經濟指總量經濟活動。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一般認為此詞1933年由挪威經濟學家RAGNAR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觀經濟學」時所提出。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是維持高水平和快速增長的產出率、低失業率和穩定的價格水平。
二、社會經濟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宏觀與微觀之間,生產、流通、分配、交換的各個環節之間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計劃和市場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調節手段。在現代社會化商品經濟條件下,只有合理運用計劃與市場這兩種配置資源的經濟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計劃與市場兩者,市場處在更基礎的位置,計劃則是在市場作用下發揮宏觀調節功能和微觀指導功能。只有將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才能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國家特別需要用宏觀經濟法律手段進行調控。
三、現代市場經濟雖然仍以單個微觀經濟主體為基本單位,但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商品交換日益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經孝喊濟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而日益呈現出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整體特徵。個人財富、家庭福利和企業利潤的增加,已經不再單純地取決於自身的努力,還必然要依賴於整體經濟狀況,整個經濟運行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總量、綜合和全局性特徵。

閱讀全文

與採取逆風向操作是什麼經濟學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蔡甸海天幸福天地怎麼樣 瀏覽:312
我買了個美女長什麼樣 瀏覽:272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優秀為多少分 瀏覽:666
愛情有真假是什麼歌的歌詞 瀏覽:589
列那狐的故事裡的獅王叫什麼名字 瀏覽:498
事業單位7月政審多久公示 瀏覽:128
人生比愛情更重要是什麼 瀏覽:705
日本稱呼美女用中文叫什麼 瀏覽:852
辦健康卡什麼時候去 瀏覽:702
幸福樹為什麼生蜜蟲 瀏覽:130
有哪些大快人心反擊親戚的故事 瀏覽:491
山東經濟增長如何計算 瀏覽:782
老梁講故事哪個台播出 瀏覽:606
美女為什麼要少吃鹽 瀏覽:802
幸福里和搜房哪個好一點 瀏覽:39
經濟法學課程學什麼 瀏覽:886
河南種什麼果木樹經濟價值高 瀏覽:558
叮咚配送員辦理健康證多少錢 瀏覽:944
小軟健康多少元一個 瀏覽:753
不去事業編面試了怎麼說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