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宏觀經濟學國民收入怎麼理解

宏觀經濟學國民收入怎麼理解

發布時間:2023-06-14 01:11:41

① 國民收入包括什麼

國民收入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是一國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要素所得的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的總和。
在使用價值上,國民收入是由體現新創造價值的昌態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構成。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築業和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繼續的運輸業、郵電業及商業等。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攜敗本地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GNP, 即國民生產總值)。
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後的剩餘部分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價值形態)=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是國民收入(實物形態)=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
國民收入是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的總和。 純從資產價格變耐隱源動而取得的利潤並不計入。另外,關於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該國家或地區為經濟利益中心的個人及機構,與其國籍及資金來源地無關,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長期在該地區工作的外來勞工及外資分公司。

② 宏觀經濟學,國民收入的衡量

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三、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共有兩種:

(一)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購買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總售價)來計量GDP。

具體來說,就是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

1.消費(指居民個人消費):不包括住房支出

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如小汽車、電視機、洗衣機等)、非耐用消費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勞務(如醫療、旅遊、理發等)的支出,用C表示。建造住宅的支出則不包括在內。

2.投資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

(包括廠房、住宅、機械設備及存貨)的支出,用I表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固定資產投資指用於新廠房、新設備、新商業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資。存貨投資是企業掌握的存貨價值的增加(或減少)。

3.政府購買

是指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用G表示,如政府花錢設立法院、提供國防、建築道路、開辦學校等方面的支出。

4.凈出口指進出口的差額。即出口-進口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進口,則(X—M)就是凈出口。凈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

GDP=C+I+G+(X—M)

【補充例題•單選題】(2010年)

以C表示消費,I表示投資,S表示儲蓄,G表示政府購買,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則用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公式可寫成( )

A.GDP=C +I+G+ (M-X)

B.GDP=C+I+G+ (X-M)

C.GDP=C+I+S+ (X-M)

D.GDP=C +I+S+ (M-X)

【正確答案】B

【補充例題•單選題】

若某國某年度內個人消費量為4 000億元,私人投資量為1 000億元,政府購買量為600億元,出口量為400億元,進口量為300億元,則該國當年GDP等於:

A.6 300億元

B.5 900億元

C.5 400億元

D.5 700億元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GDP=C+I+G+(X-M)=4 000+1 000+600+(400-300)=5 700億元。

(二)收入法

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業生產成本來計量GDP。

最終產品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收入構成的成本,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應包括以下一些項目:

1.工資、利息和租金等生產要素的報酬。

工資包括所有工作的酬金、津貼和福利費,也包括工資收入者必須繳納的所得稅及社會保險稅。利息在這里指人們儲蓄所提供的貨幣資金在本期的凈利息收入。租金包括個人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賃收入及專利、版權等收入。

2.非公司企業主收入,如醫生、律師、農民和小店鋪主等個體從業者的收入。

3.公司稅前利潤,包括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股東紅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

4.企業轉移支付及企業間接稅。這些雖然不是生產要素創造的收入,但要通過產品價格轉嫁給購買者,也應視為成本。

5.資本折舊。它雖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總投資中,也應計入GDP。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它和支出法計算的GDP從理論上說是相等的,但實際核算中常有誤差,因而還要加上一個統計誤差。

四、儲蓄與投資恆等式

國民經濟中實際存在四個部門:消費者、企業、政府和國外。

(一)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和廠商)

這里所說的兩部門是指一個假設的經濟社會,其中只有消費者和廠商,因而不存在企業間接稅。為使分析簡化,再省略折舊,這樣,國內生產總值在量上等於國民生產凈值和國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從支出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即y=C+I。

從收入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總收入,總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費,其餘部分則當作儲蓄(S)。

從供給方面看,國民收入=工資十利息+租金+利潤=消費+儲蓄,即y=C+S。

由於C+I=y=C+S,就得到I=S,這就是「儲蓄——投資恆等式」。

(二)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廠商和政府部門)

在三部門經濟中,把政府部門引了進來,用T表示政府的凈收入(總稅收一轉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從支出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總和,即:y=C+I+G。

從收入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仍舊是所有生產要素獲得的收入總和,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總收入除了用於消費和儲蓄,還先要納稅,然而,居民一面要納稅,一面又得到政府的轉移支付收入,稅金扣除了轉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凈收入。這樣,從收入方面看國民收入的構成是:y=C+S+T。

C+I+G=y=C十S+T。

公式兩邊消去C,把G移到右邊,就得到:I=S+(T—G)(政府儲蓄=政府收入-政府支出)。

以上等式中的(T—G)為政府儲蓄,因為T是政府凈收入,G是政府購買性支出,二者差額即政府儲蓄,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這樣,I=S+(T—G)表示三部門經濟中儲蓄(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的總和)和投資的恆等。

(三)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廠商、政府部門和外貿交易)

四部門經濟中,由於有了對外貿易,國民收入的構成從支出角度看就等於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的總和.

公式表示:Y=C+I+G十(X—M)

從收入角度看,國民收入構成的公式可寫成:y=C+S+T+Kr,這里,C+S+T的含義和三部門經濟中的含義一樣,Kr則代表本國居民對外國人的轉移支付,例如,對外國遭受災害時的救濟性捐款,這種轉移支付也來自生產要素的收入。

於是:C+I+G+(X—M) =y=C+S+T+Kr,公式兩邊消去C,則得到:

I+G+(X—M)=S+T+Kr。

這一等式可以轉化為:I=S+(T-G)+(M-X+Kr)。

等式里的S代表居民私人儲蓄,(T-G)代表政府儲蓄,而(M—X+Kr)則可代表本國用於對外國消費和投資的那部分儲蓄。這樣,I=s+(T-G)+(M-X+Kr)表示四部門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的恆等。

必須明確的是,上述「儲蓄——投資」恆等式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來的。只要遵循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處於充分就業,是否處於通貨膨脹,是否處於均衡狀態。而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難以一致,造成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均衡,引起經濟的收縮和擴張,這就要求政府發揮積極的作用,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使經濟達到均衡。

第三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1、宏觀經濟政策定義:

政府為增進社會經濟福利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措施,它是政府為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而對經濟活動進行的有意識的干預。

2、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一般包括: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一、物價穩定

物價穩定----指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由於各種商品價格變化的繁雜和統計的困難,西方學者一般借用價格指數來表示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如:日本地震

價格指數是說明不同時期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趨勢和程度的指標,是對若干種商品價格水平的綜合衡量。價格指數主要有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和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三種。

1.消費物價指數,又叫生活費用指數或零售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個時期居民個人消費的商品和勞務零售價格變化的指標。

2.批發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個時期的生產資料(資本品)與消費資料(消費品)批發價格變化的指標。

3.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個時期一切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的指標。

關註:

通貨膨脹的定義:指物價水平的持續普遍上漲,其本質是市場上過多的流通中的貨幣與有限的商品和勞務供給之間價格比例關系的變化,或者說貨幣相對於商品和勞務的貶值。

【補充例題·多選題】(2010年)

下列有關通貨膨脹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商品價格的短期上漲

B.股票價格的上漲

C.物價水平的持續普遍上漲

D.過多的流通中的貨幣與有限的商品和勞務供給之間價格比例關系的變化

E.貨幣相對於商品和勞務的貶值

【正確答案】CDE

二、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指一切生產要素(包含勞動)都有機會以自己願意的報酬參加生產的狀態。

但由於測量各種經濟資源的就業程度非常困難,因此西方經濟學家通常以失業情況作為衡量充分就業與否的尺度。按照凱恩斯的解釋,

失業一般分為三類:摩擦失業、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

1. 摩擦失業----指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

如勞動力流動性不足、工種轉換的困難等所導致的失業。

【補充例題•單選題】(2008年)

因工種轉換困難所導致的勞動者失業是( )

A.非摩擦性失業

B.摩擦失業

C.周期性失業

D.自願失業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因工種轉換困難所導致的勞動者失業是摩擦失業。

2.自願失業----指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工資水平而形成的失業。

3.非自願失業----指願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業。

除了上述這幾類失業,西方學者還有所謂的「結構性失業」、「周期性失業」等說法。

4.結構性失業----指經濟結構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失業,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沒有適當技術,或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因而也可看作是摩擦性失業的較極端的形式。如:磨菜刀

【補充例題.單選題】(2007年)

因產業結構升級而導致的失業屬於( )

A.自願失業

B.非自願失業

C.周期性失業

D.結構性失業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因產業結構升級而導致的失業屬於結構性失業。

5.周期性失業----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失業總被認為會給社會及失業者本人和家庭帶來損失。因此,降低失業率,實現充分就業,就常常成為西方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標。韓國

三、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通常用一定時期內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來衡量。

在實際中,經濟增長並非人們追逐的唯一目標,由於經濟增長是與就業以及通貨膨脹相關聯的,因此,經濟增長的現實含義是指經濟達到一個適度的增長率,這種增長率既要能基本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又是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所能達到的,總之,就是達到一個適應國情的適度增長率。

四、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指既無較大國際收支赤字,又無較大國際收支盈餘的情況,因為較大的國際收支赤字和盈餘對本國經濟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要實現既定的經濟政策目標,政府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手段,並統籌考慮各種政策手段之間的協調,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因此,政府在制定經濟目標和經濟政策時應該作整體性的宏觀戰略考慮和安排。

③ 在宏觀經濟學中,為什麼總支出=總產出=總收入那麼支出、產出、收入該怎麼去理解三者的含義

這是整個社會的大生產所反映的平衡關系。

在宏觀經濟學中,

總產出——整個社會生產的全部產品。

總收入——整個社會的人民創造財富,包括稅收。

總支出——整個社會生產的全部產品被整個社會的人民創造財富所購買,形成了總支出。

國民收入就是新創造的社會財富,等同於總產出。而收入是流量指標。

(3)宏觀經濟學國民收入怎麼理解擴展閱讀: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④ 求解釋宏觀經濟學里的 支出,產出,收入,需求,供給 的含義和關系,直白點最好,謝謝。

我們很直觀地來講,不涉及復雜的理論。
一、在宏觀經濟學中,有3個重要的模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AS模型);總收入-總支出模型(NI-AE模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模型(IS-LM模型)。
可以這樣理解:AD與AS,NI與AE是固定的搭配,不能相互混淆。
二、概念上的區別
總供給是在可使用的資源和技術水平已知的情況下,該經濟可能的產出量。
總需求是對消費品、新投資、政府采購以及凈出口的總和。(多恩布希)
總支出:購買產品,就需要支出。全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支出就是總支出 。
總收入:工人參加勞動獲得工資,資本家投入資本獲得利息,企業家貢獻才能獲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投入土地獲得租金。整個社會的要素所有者獲得的全部收入就是總收入 。

總產出可以理解為當年的GDP。
三、總需求和總支出
這2個概念最為接近。在眾多的教科書中,基本上是把總需求和總支出混用,它們被認為是一樣的。總需求是理論分析的概念,總支出則是統計的概念,是用於說明和計算總需求量到底是多少,所以是等價的。
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著非意願存貨——生產者生產出來的東西有時會積壓下來,賣不出去,這樣,總需求就不會等同於總支出。
但是,我們來看看國民收入和GNP的概念,國民收入=GNP-折舊-間接稅。在現實中,二者存在著不小的數據差距,但是在眾多的西方經濟學著作中,依然把國民收入=GNP作為理論分析的前提,因為那些經濟學家認為,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分析過程和所得到的結論。
四、總供給和總產出
這兩個概念也非常接近,在經濟分析過程中,一般也混用,可以把它們看做等價。
五、在宏觀經濟學中,有個重要的恆等式:總產出==總收入,總產出=總支出
以企業為例,1個企業所有的銷售所得必須要用以支付,給工人工資、資本家利息、企業家利潤、土地所有者地租,還要給政府支付稅收,因此產出與由此而產生的收入是一致的,即任何一個企業的產出必然等於收入,因此一個經濟社會的總產出也必然等於總收入。
再來理解一下產出=支出
總支出是全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金額,如果總產出=總支出,那就是說該經濟社會並不存在總量過剩(生產出來多少產品就賣出多少產品),也不存在總量短缺,這是不可能的。原因在於會計處理方法,如果存在過剩,會記作「庫存投資增加」;存在短缺,會記作「庫存投資減少」, 所以在會計賬面上是平的。
比如國際收支平衡表,它的經常項目、資本項目、統計誤差及遺漏,所有的數字加起來是0,但是這種平衡只是會計上的平衡,經常項目、資本項目照樣存在赤字或盈餘。
也許這樣理解,會覺得更合理。
不知道對不對,請多指教!宏觀經濟學,很多東西本來就很復雜,也很模糊。

閱讀全文

與宏觀經濟學國民收入怎麼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編自己想調動怎麼辦 瀏覽:942
什麼人不高考也能事業發達 瀏覽:991
紅色牌匾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瀏覽:872
被家暴的婚姻是怎麼回事 瀏覽:901
健康有營養的食品有哪些 瀏覽:887
哪裡能獲取附近的美女 瀏覽:920
什麼企業才是事業單位 瀏覽:325
優質的故事領域創作者怎麼做 瀏覽:229
gta5如何買車庫故事模式 瀏覽:516
淮海經濟如何發展 瀏覽:208
彌勒和宣威哪個經濟好 瀏覽:399
有雙向奔赴的愛情是什麼氣 瀏覽:674
一份充滿什麼的愛情 瀏覽:845
成都到幸福的班車在哪個車站坐車 瀏覽:101
婚姻介紹服務機構在哪裡 瀏覽:921
苦苦哀求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129
康熙王朝為什麼選美女 瀏覽:702
人少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922
參戰人員事業編被待崗怎麼解決 瀏覽:30
為什麼我那麼傻會為愛情義無反顧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