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金融怎麼打通經濟血脈

金融怎麼打通經濟血脈

發布時間:2023-06-13 11:48:38

『壹』 金融對於實體經濟意味什麼

當前中國仍以實體經濟為主,並對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金融業能夠提供便利的經濟服務,在扶持經濟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階段,處於較困難的過渡階段,表面上看經濟形勢相對穩定,然而實體、虛擬兩大經濟間的矛盾還有待解決,就世界經濟發展視角而言,世界經濟發展不平穩,呈緩慢恢復態勢,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挑戰來自方方面面,應當避免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
一、金融服務中國實體經濟存在的弊端
(一)宏觀角度看實體經濟效益不佳
在中國實體經濟運行過程中,由於受金融風暴和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資金鏈脫節、成本上升及產能超標等一系列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經濟效益逐漸下滑,中端產業和低端產業尤為顯著,規模較小的企業也同樣屢屢受挫,無法及時調用資金,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遭遇訂單荒,矛盾日益凸顯。對於實體經濟,產量迅猛下跌,價值提升速度也減緩,而且盈利能力欠佳,產業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二)產業空心化局面的出現
實體經濟在運行中面臨著各方的壓力,如人力、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的影響,再加上通貨膨脹率較高和泡沫現象,實體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具體體現在人力和物力成本不斷增加,企業產品形式單一,趨於同一化,缺乏個性,眾多企業紛紛效仿,尤其是那些非大型企業和非高端產業,可謂是頻遇困境。金融資本同實體經濟分離開來,對經濟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
(三)虛擬經濟占據金融扶持比重
目前,我國正實施信貸收緊政策,金融行業可釋放的信貸資金量呈下降趨勢,造成實體產業運行十分艱難,其中規模較小的企業尤為顯著,其很難通過銀行獲得貸款,於是民間金融逐漸產生,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了資金的順利周轉。鑒於虛擬經濟能夠獲得金融支持份額,一部分金融資金會流向這些領域,若資金鏈出現脫節,將會造成很大風險,實體經濟將遭受嚴重打擊。
(四)大批實體企業走向虛擬經濟市場
中國虛擬經濟的優勢日益凸顯,回報率很大,導致很多實體企業由實體經濟走向虛擬經濟,加入到炒房地產、期貨及債券等的隊伍,藉助暗箱操作來謀利。表面上看是一派繁榮景象,但背後卻存在著很大的危機。
二、金融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制約要素
(一)高回報率深深吸引著投資者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使中國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並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將眼光投向具有高回報率的投資項目,一味地強調盈利,心浮氣躁,一心想著發財,將誠信合法拋之腦後,這種浮躁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此外,當代很多企業家難以做到實至名歸,缺乏健全的創新管理機制,產品形式趨於同一化,導致實體產業基礎不牢固,金融資本逐漸與實體產業脫節,且這種局勢越演越烈。
(二)實體經濟的金融水平受金融體系影響
實體經濟的金融水平受金融體系影響,一方面體現在貸款規模上,另一方面體現在融資結構上。就金融就貸款規模而言,行業和民間資金的參與度均有待提高,參與度的缺乏制約著貸款規模的發展。此外,不滿足貸款的基本要求,信貸配套抵押體制尚不健全,迫使中小企業陷入僵局。
就融資結構而言,直接、間接融資比重應持平,而目前存在比例失衡現象,在實體經濟運行過程中,絕大部分為間接融資,比重相當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金融資源配置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金融制度落實不到位
缺乏健全的金融制度將阻礙我國實體經濟的總體運行效率,一些發展不錯的高端產業和大規模企業搶佔了很大比例的金融份額,使那些非高端產業和非大型企業面臨窘境,因遭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難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這些企業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盡管我國在金融制度中制定了大量的扶持戰略,然而支持策略並沒有切實落實到家。
(四)實體企業效益空間收窄,缺乏扶持動力
實體企業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使實體企業開始尋求新的發展模式,以更好的節約成本,於是轉向了經濟發展較為遲緩的地方,且擁有充足的資源,經過一段時間,發達區域的經濟開始衰退,這種失衡狀態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出現。
(五)虛擬經濟高回報率吸引金融支持
當前中國虛擬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由於具有高收益的特性,搶佔了金融支持份額,實體經濟的形勢越來越嚴峻,這樣下去,形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局面。
三、金融扶持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提升的方式
(一)加強金融市場體制建設
建立健全的體制是保證一切有序開展的基礎,金融體系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包括市場參與者、交易手段、資產及政府的管制等,必須確保各因素保持平衡發展狀態。加強金融市場體制建設,在制度上要降低准入門檻,落實對內和對外兩個開放,實行國家干預政策。此外,還要走向國際化,吸取國外先進的金融制度策略,進一步加強金融市場的秩序。
(二)大力開發新型金融產品
就中國金融而言,專門為實體經濟提供的服務方式和規模已大致成型,我們應當從金融產品入手,加大開發力度,這對新興行業尤為關鍵,深入分析實體經濟的特性,並據此建立科學的效益空間,同時按要求收費。通過各種手段推出各類金融衍生品,推廣衍生品類型,加大收益金融化步伐。
(三)調整金融信貸制度
金融信貸制度尚不健全,我們應當結合各地區的經濟形勢,制定符合當地需求的金融扶持制度,這點很關鍵,這就要求制度必須存在差異化,不能一刀切,涉及分類管理、危機防範、資金定價及產業項目准入門檻等。資金活動存在周期性,因此應當加大資金賬戶的監督力度,確保資金的周轉順暢,同時還要增強風險防範意識,預防信貸危機。
(四)大力引導金融資金轉向實體經濟
根據上述的闡述,可知我國現階段虛擬經濟佔有絕對優勢,搶佔了很大的金融扶持份額,阻礙了實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核心領域和較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具體方案如下:第一,明晰金融資金流向,了解投資方向,嚴控投資份額;第二,根據地區特點逐步提升實體經濟水平,將第三產業作為中國西部區域發展的重點,對於東部區域,應當將戰略產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第三,做好風險防範工作,嚴格遵守客戶准入規范,實行聯戶營銷,加大開發力度,使金融服務起到應有的功效,有側重點的對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扶持。
(五)規范和發展民間金融
正如前文所述,我國有待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信貸制度也需要改革,這就給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帶來了借貸困難,企業難以確保自身能夠具備足夠的發展基金,這種情況下,民間金融出現了,為他們帶來了光明,有利於中小企業突破窘境,然而由於價格雙軌制的實施,我國銀行市場性和競爭性的缺失,而且政府部門始終嚴把著利率,使得民間金融存在著許多弊端,在利率水平上,民間金融遠遠不如規范的金融部門,與其相差甚多。
四、結語
實體經濟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把控著國民經濟的命脈,鑒於此,我們應當進一步建立健全金融體系,提升直接融資的比重,控制融資費用,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產業的效率,從而確保中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

『貳』 人民日報:資金如何向實體經濟引流

原標題: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 資金如何向實體經濟引流?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近日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萬億元,重點投向基礎設施、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和民營、小微企業等。

金融活水通暢,激發實體經濟活力。近日記者來到浙江、山東、安徽等地調查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情況,探討如何完善長效機制,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量」增「價」降結構優

先進製造業、民營小微企業和「三農」民生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獲得金融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

歐隆泵業有限公司位於浙江溫嶺,水泵行業是當地的特色產業。「前幾年,企業的生產模式是簡單的組裝、加工。在這種模式下,工人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品質量,水泵的退貨率一度居高不下。」公司負責人張建軍回憶說。

台州銀行溫嶺大溪支行了解情況後,提供貸款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綜合授信額度450萬元。手頭有了資金,張建軍對噴漆車間、線圈車間和安裝車間進行了技術改造,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去年產值達到7000多萬元。「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的轉型升級不會這么順利!」

「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有關部門下大力氣推出多項舉措,取得顯著效果。」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說,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持續發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力度不斷加大,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的「梗阻」被逐漸打通。

曾剛說,從總量上看,穩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靈活使用,保持了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從價格上看,今年前8個月,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是6.8%,比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9個百分點。8月央行宣布改革完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實際上推動了市場利率下行,實體經濟獲得了實惠。

「在保持總量適度的同時,金融供給的結構也在優化,先進製造業、民營小微企業和『三農』民生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受到金融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曾剛說,這有賴於定向降准、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結構性政策的精準發力。大型銀行的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比年初增長30%等監管要求,也有效引導了信貸資金的投向。

在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下,實體經濟的筋骨更強了。

——增加對民營、小微企業和先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融資。

「截至9月末,工行對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業、科技研究服務業等實體經濟領域民營企業貸款超過1萬億元。」中國工商銀行公司金融業務部高級專家胡廣文介紹說,在資源配置上,工商銀行對民營企業加大傾斜力度,給予為先進製造業民營企業發放貸款的部門優惠資金,放貸資金價格下來了,從源頭上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3.3%和6.9%;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3%,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1.2%。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三農」民生等薄弱環節發展。

「再也不需要找擔保人,紅本本還真管用!」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戶殷玉榮從縣農行陸續貸款近40萬元,盤活了村裡「靠天收」的低產地,發展起稻蝦共養的產業。

殷玉榮口中的「紅本本」就是股權證。小崗村黨委副書記馬武俊介紹,村裡成立了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並發放股權證。「村民憑借股權證獲得全域授信,只要將股權證質押給小崗村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就可以向縣農行申請3000元至30萬元的貸款。」

「農村金融服務為促進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中的重要一環。」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農村金融是鄉村振興的著力點之一,應該立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創新金融業務模式和產品服務。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金融信息服務平台精準對接供需,盡職免責機制仍待完善

「本來以為第一次貸款手續繁瑣、辦理時間長,可是這次貸款後,我徹底改變了看法。」山東德州盛邦體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永超深有感觸地說。

盛邦體育是一家專業從事SMC高分子復合材料製品設計、研發、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今年由於經營戰略調整,生產規模擴大,資金周轉壓力增大。企業以前從來沒有貸過款,該怎麼與銀行打交道?黃永超一頭霧水。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省里建設了融資服務網路系統,就在『山東政務服務網』的『企業融資需求徵集』板塊里試著發布了融資信息。」黃永超說,沒想到德州銀行通過平台發現企業的融資需求後,馬上上門對接,為公司授信1000萬元。「從發布融資需求到獲得貸款只用了10天時間,真是太方便了!」

金融機構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最大困擾之一就是信息不對稱,不過這種狀況正在慢慢發生變化。在全國多地,各類金融信息服務平台不斷涌現,架起了銀企間的「連心橋」:

發展改革委、銀保監會近期聯合印發《關於深入開展「信易貸」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通知》,要求通過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在陝西,由政府主導搭建的信用金融服務平台,已採集全省200多萬家企業的基本信息和近1.7萬家企業的社保、稅收及國土等深度信息,實現融資需求對接180億元;在江西,今年前8個月,通過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台發放貸款845.3億元,占同期全省普惠小微貸款發放量的33.3%。

此前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抓緊構建完善金融、稅務、市場監管、社保、海關、司法等大數據服務平台,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域互聯互通。健全優化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信息對接機制,實現資金供需雙方線上高效對接。

「鼓勵和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需要諸多配套措施。」曾剛說,各地建設金融信息服務平台,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的有益探索。地方政府擁有豐富的社保、司法等信息,有能力把原本分散在各個部門的信息綜合起來,形成龐大的資料庫。如果合法合規使用,這些珍貴的數據對金融機構提升服務水平幫助很大。

推動服務實體經濟長效機制建設,除了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外,還應該完善金融機構「敢貸願貸」機制。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表示,銀保監會持續推動銀行進一步健全盡職免責機制,督促銀行將小微貸款業務納入考核體系。

記者了解到,重慶銀保監局近期對轄內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盡職免責工作進行摸底調研,從反饋的情況看,健全盡職免責機制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銀保監局轄內銀行共對5.42億元小微企業不良貸款認定盡職免責,涉及免責員工共1043人,其中銀行管理人員221人,審批崗位人員163人,信貸客戶經理659人。為提高免責效率,重慶農商行下放了免責許可權,給予分支行50萬元以內的盡職免責認定許可權。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取得了一些進步,但盡職免責機制尚不完善,難以完全消除客戶經理後顧之憂。比如,雖然監管部門對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已經提升至3個百分點,但不少銀行更加重視整體不良率的考核,沒有將小微企業不良率單獨隔離考核,政策優惠難以體現。

好政策關鍵在執行

落實好已出台的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等各項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三季度例會指出,要按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加大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體系與供給體系和需求體系的適配性。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堅持用市場化改革辦法促進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面臨一定困難,應發揮好政策『幾家抬』的合力,落實好已出台的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等各項政策,靈活運用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工具,做好政策協調聯動,加強預調微調,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定民營、小微企業預期。」曾剛說。

如何進一步健全盡職免責機制,打通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董希淼認為,應持續開展對銀行機構的督導,通過現場檢查、窗口指導、季度座談等方式,倒逼銀行進一步完善內部機制;探索小微企業貸款各環節盡職情形的基本認定標准,通過明確盡職、免責邊界問題,最大程度打消基層客戶經理的顧慮。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

『叄』 金融如何賦能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在4月11日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由新華網思客、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新華網海南分公司承辦的思客會在海南博鰲舉辦。其間,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圍繞實體經濟發展與金融力量展開了一場妙語頻發、思想交鋒不斷的深度探討。

「我們金融體系太單薄,現在銀行吸納現金的量非常大,大量的貸款是經過銀行出去的。銀行是一個渠道,我們人為強迫很多貸款必須通過銀行走,只要不通過銀行,就好像你是歪門邪道,就是影子銀行。從這個方面看,我們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打開渠道。」李稻葵強調,這里有一個誤區,很多企業家總覺得上市是唯一的成功標志。坦率地講,不一定所有的企業

都適合上市,上市是美國市場經濟的玩法,其他市場經濟,比如德國,有大量的非上市企業長期都是家族或者投資者控制的,非常穩健,比如輪胎行業做得最好的是米其林,但是它不上市。所以企業應該把大量的資金用來搞研發,才能靠科技領先,變成全球品牌。

長期以來,中國金融業處在一種脫實向虛的局面,吳曉求認為不要把金融業態的創新視為金融脫虛向實的表現,業態的創新是金融創新的必然趨勢,是為了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求。

金融有它自己的規則,當企業所在的領域信用非常差的時候,一定會出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因為資金的價格和信用是相匹配的。除非是基於大數據平台之後,發現雖然是小微企業但是信用也很好,那它融資貴的問題也能解決,

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不僅僅是提供融資,最重要的是財富管理,又被稱之為風險管理。吳曉求表示金融還要為實體經濟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務,這需要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才能實現。現在人們的眼睛一直盯著金融要為企業提供投融資,而忽視了金融服務這個重要的環節。

閱讀全文

與金融怎麼打通經濟血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掃哪裡會有健康碼 瀏覽:747
漳州市婚姻糾紛代理律師哪裡找 瀏覽:203
江西企業如何申請健康碼掃碼管理 瀏覽:3
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48
殘疾人辦理健康證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901
有哪些公司是事業部制 瀏覽:679
張偉住在愛情公寓哪裡 瀏覽:831
如何解除戶口本上的婚姻關系 瀏覽:642
邊疆哪些愛情電視劇 瀏覽:196
太原經濟房在哪個位置 瀏覽:558
三個佛像的故事講的什麼道理 瀏覽:85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麼是愛情 瀏覽:112
美女飛天圖片代表什麼 瀏覽:538
事業編自己想調動怎麼辦 瀏覽:943
什麼人不高考也能事業發達 瀏覽:992
紅色牌匾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瀏覽:873
被家暴的婚姻是怎麼回事 瀏覽:902
健康有營養的食品有哪些 瀏覽:888
哪裡能獲取附近的美女 瀏覽:921
什麼企業才是事業單位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