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只靠房地產支撐的經濟能維持多久
這個還是未知數,中國現在產能過剩嚴重,房地產短期內可以維持下去,主要是看中國老百姓的抗能力有好強,反正普通老百姓是買不起的,我發現了我們國家出台一個政策和現在的政策有矛盾性,前年說計劃幾年後,讓農民變成城市人數量達到目標一億多好像記不太清楚了,但是在現在房價越來越瘋長的前景下讓那麼多人進城市不現實,除非國家幫忙買,國家又不是傻子不可能的,房價降也沒法想下來,會涉及到內部政客的利益,國家收稅就收不到那麼多,就賺不到錢了,然後已經買了房子的人也不允許,如果跌下來,那些老百姓絕對會抗議的,會出現社會上的動亂,所以我覺得現在國家整得很多政策感覺都是自己給自己設門檻!太矛盾了
Ⅱ 中國房地產還能撐多久
1、有一套房子,對幾千年來都希望「安居樂業」的中國人來說,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房地產雖然才發展30多年,但是規模之大有目共睹。大家近年來無論有房無房,對於房價的一舉一動都相當關注,特別是中央出台的一些房地產新政策,可是會直接影響到房價。那麼中央對房價最新消息是什麼樣的?
2、今年7月份以來,多個房產熱點城市都紛紛出台收緊房地產的政策。7月22日國家首次正面提出,運用"司法手段"嚴格控制房價,更嚴厲打擊炒房現像。以前只是警告一下,現在恐怕會納入法規法律,以後炒房客將直接挑戰法律紅線。
3、我國的住房空置率一向過高。2015年我國住房空置率已經高達26%左右。現在5年過去了,住房空置率絕對只多不少。再看看國際標准,一般來說10%~20%的住房空置率已經是危險區間。
4、目前房地產市值高達65萬億,牽一發動全身,大漲大跌的概率非常低。2020年下半年開始之際,樓市已經逐年回暖。但是政策調控下剛性需求優先,保持房價穩定是首要任務,一些地方的抵押房貸利率甚至下降了。經過這番調整,相信房價下跌已經指日可待,至少房價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瘋狂上漲,動輒翻一番了。
二、中央政策對待2020房價
1、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19年2月10日到12日舉行,其中會議重申「房住不炒」全面落實因城施策。
2、內容指出,要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3、這跟去年的情況完全一樣,仍然可以理解為樓市的好消息。政治局會議不提及,是中性偏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重申,但不影響未來幾個月樓市政策走向寬松。最近深圳等城市的樓市調控,已經呈現這個態勢。
4、進入2020年以來,我國多個城市信貸政策收緊,對當地房地產市場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北京為例,2020年銀行首套與二套房的利率紛紛取消了折扣優惠。從去年5月開始,二套房利率調整為上浮20%,從去年9月開始,首套房利率陸續調整為基準或上浮5%。首套與二套利率雙重上浮。這些政策都是為了避免炒房。
Ⅲ 經濟「內循環」下房地產還能撐多久,未來房子真的會是白菜價嗎
近期,高層會議多次表態的「內循環」,成了國內經濟熱詞。
對於這種能夠影響時代發展的大戰略,有很多「嘈雜」的大膽言論:經濟內循環就是「閉關鎖國」!經濟內循環就是「經濟內卷」!
大膽是夠大膽,但是不對。
眾所周知,分析事件不能斷章取義,閱讀理解必須看全文。
關於這個詞的完整表述是「中國在應對外部挑戰的同時,應立足於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明明是「內外循環」雙腿蹦,怎麼就變成了「內循環」單腿走路,所以就更別談「閉關鎖國」之類的錯誤答案。
那麼,在「內循環」為主導的新格局下,房地產會怎麼走?房價是漲是跌?這是大多數人最為關心的問題,在判斷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經濟「內循環」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搞「內循環」。
01
要理解「內循環」, 先來看看「外循環」是什麼。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 歷史 ,經濟飛速增長有三駕馬車功不可沒:投資、消費、出口。其中投資和出口是重頭戲。
出口,不用說就是「外循環」,也就是「堅持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體系」。
過去的中國勞動力性價比很高,做出來的東西物美價廉,全世界都在購買中國商品,所以只要抓緊生產,就能迅速賺錢,由此也帶動了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比如長三角的蘇州和珠三角的東莞,就是典型的以外貿出口發展起來的城市。
這時就有人要問了,出口的生意做的好好的幹嘛要變成主打「內循環」呢?綜合原因很多,但是我們可以簡單的從上半年的各城市GDP來看出部分原因。
從圖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雖沿海地區的GDP排名仍位居前列,但顯然內陸省份經濟增速普遍較快,而這正是由於這些地區沒有較大的外貿依賴度,因此受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在面對疫情沖擊和異常艱難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動力引擎側重點需要變了。
這次的「經濟內循環」的目標就是:擴大內需市場,盤活國內資本,發展核心產業鏈,堅持 科技 攻關。
還有個需要重點提的是,高層今年是首提「內循環」,但是不代表以前就不存在。三駕馬車中的另外一駕馬車——投資,個人理解應該算是一次「內循環」。
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下,「外循環」有些斷腿,為了能夠繼續發力向前跑,我國決定加大政府投資,實施一系列基建工程,就是俗稱的四萬億計劃。
此後,通過修橋修路修高鐵城市迎來快速發展,通過放寬房地產貸款和購房政策快速的挖掘了房地產的潛力。最終,經濟被盤活,躲過了危機。
但是也留下了後遺症。單說房地產,首先企業高額負債運轉,其次在房地產紅利下實體經濟式微,最後就是不斷攀升的房價讓年輕人不僅要掏空「六個錢包」,也不敢隨便消費。
對於目前的「內循環」來說,房地產肯定不能再坐大,高額的房價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02
那麼,要「經濟內循環」就勢必要打壓房地產?沒有那麼極端。
房地產是靠負債搞起來的,企業負債,居民也負債。
根據央行在2020年最新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的負債參與率是56.5%,其中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來源,房貸佔了家庭總負債的占家庭總負債的75.9%。
這么高的負債率,房價能跌嗎?一旦房地產出現問題,銀行就會出現大量的死賬,引起一系列的金融風險,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房價能漲嗎?不能。經濟「內循環」,就是要擴大內需,通過消費帶動產業升級然後解決就業最終提高居民收入再把錢投入到消費里,這樣才是良性的循環 。
銀行的錢繼續流到房地產,房地產繼續火熱,居民收入跑不過房價,沒有消費沒有產業升級,良性循環,只能是個夢。
還有個重點問題是,不僅企業和居民的負債率高,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也很大。大部分小城市產業單一,土地成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資金來源,在經濟「內循環」的主導下,要想控制住房價,未來土地供應和價格也必須得到嚴格的控制。
對於目前的居民意願來說,基於過去十幾年的房地產紅利,大家仍然堅信只有把錢放到房地產才能獲得「安全感」,怎麼辦?「住房不炒」來了。
其實根據這幾年國家的策略仔細品,經濟「內循環」的布局早就開始了。國家層面一直在強調房子的居住屬性而非投資屬性,再通過一系列的調控來限制房價。從信貸層面,國家也一直在嚴格查處並控制資金流入樓市,並扶持實體經濟以及大力推動 科技 板塊崛起,因為 科技 自主自強是內循環的破局關鍵,是應對國外環境的利劍。
所以,未來對於房地產的調控只會越來越嚴格,「住房不炒」肯定是要嚴格執行下去,遏制房價上漲的理念不會變,把整體房價維持在一個較窄的浮動空間內是國家想要達到的效果。
另外,農村土地流轉、提高各城市基礎工資和養老金等政策可能會持續延伸下去,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解決貧富差距,內需才能更好的推動。
在外斬殺,在內也要形成後盾。「經濟內循環」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戰略,房地產業也將進入長期調控,經濟「內循環」總體是向好,如果維持如今的房價,至少大家不用為房價暴漲而焦慮,加之收入若能夠持續增長,擁有自己的房子也是指日可待。
同時,房地產「投機性」的賺錢渠道也被關閉,財富的分配也會多一點「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