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綠色經濟的基本定義
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遂寧綠色經濟研究院院長季鑄教授是綠色經濟系統理論的創建者和實踐者之一,他將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定義為:綠色經濟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發展目標,以生態農業、循環工業和持續服務產業為基本內容的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社會形態。綠色經濟一種全新的三位一體思想理論和發展體系。其中包括「效率、和諧、持續」三位一體的目標體系,「生態農業、循環工業、持續服務產業」三位一體的結構體系,「綠色經濟、綠色新政、綠色社會」三位一體的發展體系。歷史表明,綠色經濟是人類社會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之後新的經濟結構,是更加效率、和諧、持續的增長方式,也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服務經濟社會之後人類最高的社會形態,綠色經濟、綠色新政、綠色社會是21世紀人類文明的全球共識和發展方向。毫無疑問,綠色經濟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目標,新的經濟結構和新的發展方式,新的人本自然的理念替代了以人為本的舊理念,新的效率、和諧、持續的發展目標替代了傳統的單一長目標,新的綠色經濟結構替代傳統的白色農業、黑色工業為主體的舊經濟結構,新的效率、和諧、持續的增長方式替代了低效、沖突、不可持續的舊的增長方式,新的綠色經濟、綠色新政、綠色社會也替代了傳統社會。目前,綠色經濟正以其強大的邏輯力量推動全球經濟轉變,發達國家普遍轉向了綠色經濟,在傳統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中實現結構增長。季鑄教授在中國四川遂寧按照「結構增長+綠色經濟」理論,幫助地方政府完成了傳統經濟向綠色經濟發展的歷史轉變。2010年11月20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環境資源管理監督機構授予四川遂寧全球首個綠色經濟示範城市稱號。目前,季鑄教授每年發布《中國300個省市綠色經濟與綠色GDP指數》。
綠色發展是一個歷史進程。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首次提出綠色經濟。Jacobs與Postel等人在1990年代所提出的綠色經濟學中倡議在傳統經濟學三種生產基本要素:勞動、土地及人造資本之外,必須再加入一項社會組織資本(social and organization capital, SOC)。並將其它三項成本的定義略作修正:1.人類資本(human capital):強調「人力」的健康、智識、技藝及動機(motivation)。2.將土地成本擴充成為生態資本(ecological capital),或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3.人造資本(man-made capital)保持不變,或稱製造資本(manufactured capital)。綠色經濟特別提出的社會組織資本(SOC),指的是地方小區,商業團體、工會乃至國家的法律、政治組織,到國際的環保條約(如海洋法、蒙特婁公約)等。他們認為,這些社會組織不止是單純的個人的總合而已。無論那一種層級的組織,會衍生出其個別的習慣、規范、情操、傳統、程序、記憶與文化,從而培養出相異的效率、活力、動機及創造力,投身於人類福祉的創造。
綠色經濟指能夠遵循「開發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動力、協調一致、宏觀有控」等五項准則,並且得以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綠色經濟」既是指具體的一個微觀單位經濟,又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甚至是全球范圍的經濟。
以林業來說,綠色經濟的關鍵是加速林業發展。林業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生態系統中的主體、維護生態平衡的核心。過去林業是以生產木材為主,現在必須轉變為以生態建設為主。加快林業發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發展,而是大發展、快發展、跨越式發展和全面發展,進而促進以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為標志的綠色經濟。綠色經濟與傳統產業經濟的區別在於:傳統產業經濟是以破壞生態平衡、大量消耗能源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損耗式經濟;綠色經濟則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平衡式經濟。
綠色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為主要內容,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產品附加值高、生產方式集約的一種經濟形態。綠色經濟綜合性強、覆蓋范圍廣,帶動效應明顯,能夠形成並帶動一大批新興產業,有助於創造就業和擴大內需,是推動經濟走出危機「泥淖」和實現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同時,綠色經濟以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為重要特徵,以經濟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為內涵,包括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在內的高技術產業,有利於轉變我國經濟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模式,有利於推動我國經濟集約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
㈡ 綠色經濟包括哪些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
「綠色經濟」一詞源自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於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圖》一書。環境經濟學家認為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可以承受的,不會因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造成社會分裂和生態危機,不會因為自然資源耗竭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主張從社會及其生態條件出發,建立一種「可承受的經濟」。
在綠色經濟模式下,環保技術、清潔生產工藝等眾多有益於環境的技術被轉化為生產力,通過有益於環境或與環境無對抗的經濟行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綠色經濟的本質是以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能源以及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一種平衡式經濟。發展綠色經濟,是對工業革命以來幾個世紀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應當順勢以生態化、知識化和可持續化為目標,改造現存的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嚴重的非持續性的黑色經濟,建立和完善生態化的經濟發展體制,推動科學技術生態化、生產力生態化、國民經濟體系生態化,使21世紀的社會主義中國成為一個綠色經濟強國。
綠色發展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加大生態和環境保護力度,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的研究在國內尚屬首次,填補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使中國能夠有根據地參加關於這一問題的國際對話,有助於提高全民的綠色發展自覺,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綠色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綠色經濟
㈢ 綠色經濟是什麼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
綠色經濟與傳統產業經濟的區別在於:傳統產業經濟是以破壞生態平衡、大量消耗能源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損耗式經濟;綠色經濟則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平衡式經濟。
(3)綠色經濟有哪些理論擴展閱讀:
綠色發展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加大生態和環境保護力度,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的研究在國內尚屬首次,填補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使中國能夠有根據地參加關於這一問題的國際對話,有助於提高全民的綠色發展自覺,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㈣ 綠色經濟有哪些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
簡單地說就是低碳的經濟,環保的經濟,可再生的經濟。
具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產業,低碳的小汽車,還有一些環保的種植業等等。
㈤ 綠色經濟的內涵有哪些
綠色經濟是一種種實踐性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新的經展模式。
它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著力實現從「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發展向「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發展轉變。
追求在發展中實現多贏,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5)綠色經濟有哪些理論擴展閱讀:
綠色經濟的模式特點
綠色經濟與傳統產業經濟的區別在於:傳統產業經濟是以破壞生態平衡、大量消耗能源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損耗式經濟;綠色經濟則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平衡式經濟。
發展綠色經濟的對策
1、樹立生態觀念,提升生態意識。政府部門和各界環保組織要多開展各類環保活動,宣傳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
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2、健全監督機制,優化考核體系。政府健全相關監督機制,優化各項考核體系,升級相關設施設備,通過定期檢查和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生態環境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同時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嚴格的考核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考核標准中。
3、完善制度法規,健全法律體系。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要求和現實情況,構建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法律體系,實行最嚴格的保護、賠償、責任追究等制度,用法規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一旦出現違法違規行為,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發展綠色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產業改造升級。另一方面要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費,更多的採用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生物能源等清潔能源。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㈥ 什麼是綠色經濟
開始綠色革命主要針對的是綠色植物植的改進,隨後這場革命演變成一場全球的「綠色運動」,不僅涉及到資源與環境問題,還滲透到社會各方面。
綠色經濟的「綠色」,不是人們感知意義上的顏色,而是一種象徵性用語。一般而言,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綠色經濟」既是指具體的一個微觀單位經濟,又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甚至是全球范圍的經濟。
綠色經濟與傳統產業經濟的區別在於:傳統產業經濟是以破壞生態平衡、量消耗能源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損耗式經濟;綠色經濟則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平衡式經濟。
綠色經濟一方面通過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人們在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過程中不損害環境與人的健康,使高科技的綠色產品極大地佔有市場,成為經濟生活中的主導部分。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范圍內,按照屬於人類的生活或生存方式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當前,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正積極進行一場以發展綠色經濟為核心的「經濟革命」,美國猶他州的生物技術谷、日本的築波生物產業區、德國的慕尼黑生物產業區、英國的劍橋生物產業區是綠色經濟群落發展的典型代表。
在經濟學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分配、綠色技術此起彼伏,使綠色經濟成為經濟學界研究和討論的熱點命題。但直到目前對綠色經濟的內涵、外延以及特徵等方面都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相關理論正處於不斷探索和完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