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理解環保影響經濟發展的觀點

如何理解環保影響經濟發展的觀點

發布時間:2023-06-10 18:51:42

㈠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

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1)如何理解環保影響經濟發展的觀點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㈡ 如何看待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者不是對立的,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個別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開采環境資源之上的,但是要符合適度原則,並且誰開采誰治理,即使修復環境。更多的經濟是依照當地環境特點,順勢而為的,能夠做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兩全。

拓展資料:

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按人口平均的實際福利增長過程,它不僅是財富和經濟機體的量的增加和擴張,而且還意味著其質的方面的變化,即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創新,社會生活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簡而言之,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創新過程或變化過程。

隨著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復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當今時代經濟增長只有抽象的意義;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經濟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

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經濟發展」概念把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區別開來,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經濟學定位為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一、經濟實力是軍事力量的基礎

對於一個人而言,生存和繁衍是第一位的,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亦是如此。現代以前,各國家民族等共同體之間的生存斗爭之殘酷是超乎想像的。經濟實力是軍事力量的基礎,也就決定了能否在殘酷的生存斗爭中生存下來。

二、經濟水平發展使社會治安更穩定

在亂世,一切秩序崩壞,人的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絕大多數平民要受到天災人禍的毀滅性打擊,中國歷史上經歷過數次人口銳減。每一個現代人,其祖先都是在無數次大滅絕中堅強存活下來的。而經濟發展以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大部分人都會維護秩序,秩序反過來保障每個人的權利。

三、經濟水平決定生活水平

現代的絕大多數人,即便是社會底層,都能夠享受到比古代帝王更多更好的服務,如醫療、交通、飲食等。比較直觀的指標便是壽命。人生七十古來稀,到現代已是稀鬆平常。對比非洲因飢餓而死去的兒童與發達國家的兒童,就知道經濟有多重要了。

四、經濟一般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

人們生活中需要的物品(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跟生產息息相關,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有多高,他能創造的物質財富就有多充足。

㈢ 有人認為,保護生態環境會影響經濟發展。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首先應明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經濟發展不能夠一味的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而應該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資源的節約和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㈣ 保護環境就是發展經濟,談談你的認識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提高環境的自凈能力,減輕甚至避免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只有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才能提高環境質量,環境和自然資源才能充分、永續為人類所利用,最終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實質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無法分離的整體。首先,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兩者之間相互約束。即經濟的發展會受到環境資源的約束,而環境的維護與完善也會受到經濟發展與增長的約束。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中,已經出現了很多因單純追求經濟發展而造成自然資源被掠奪的案例,最終也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其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兩者之間相互依存並促進。經濟的發展是環境保護工作得以不斷進步與完善的基礎所在,其對於環境保護的促進作用表現在:通過對經濟的發展,能夠為環境保護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支持與資金支持,使環境得到更加高效的改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資源使用率,減少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率或是減輕環境污染的後果。而與此同時,環境保護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所在,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能源與動力支持,同時對降低後期環境治理所造成的環境破壞費用也有重要效果,對經濟發展成本的控制意義重大。只有正確認識並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達到和諧共存的狀態。
從科學發展觀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是客觀經濟規律和生態平衡的辯證統一。科學發展觀堅持的就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魚和熊掌不得兼得」。《中國環境與發展的十大對策》提出,「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根本出路在於依靠科技進步。」如果不積極採取無污染或少污染的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如果
沒有先進、實用的污染控制技術,沒有優質可靠的環保產品和設備,沒有擁有高新技術的環保產業的支撐,環境問題將治不勝治。以保護環境保證和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經濟盲目發展會帶來環境問題,不良的環境必然制約經濟的發展;而經濟健康發展可以促進環境的改善,良好的環境又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搞好環境,不僅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反而會對經濟健康發展起促進作用。

㈤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是什麼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加強環境保護可能給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壓力,但這種壓力並非源於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而是源於這些地方的產業結構不合理、推動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不完善等。

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對資源的需求是無止境的,但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給生態環境帶來或多或少的污染,要徹底整理環境污染也總是需要佔用一定的資源,必然會進一步的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1、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緊緊圍繞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現實要求。推進低成本、低代價,高效益的綠色增長方式,創造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2、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變過去粗放式的、依靠能源資源消耗增加經濟總量的增長方式,為高效節約,結構合理,自主創新,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式,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和污染排放實現經濟增長。

3、以科技創新為先導,提高資源開發的綜合效益。

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開發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全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力開發水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礦產資源回採率,運用科技手段減少污染排放,提高資源開發綜合效益,避免資源浪費。

㈥ 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自然環境概括起來具有下述四種對人類社會的
重要功能,從而提供了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經濟效用.
1、大自然是人類的棲息地。新鮮的空氣、清潔的
水源以及肥沃的土地等環境要素,都是人類生活和
繁衍的必要條件;缺少了它們,人類就無法生存下
去。
2、環境是社會生產勞動的對象.人類利用自然
資源生產各種商品與勞務,以滿足自身物質和文化
生活上的種種要求.所以說,自然環境是人類經濟發
展的物資基礎.
3、人類經濟活動中各種各樣的廢棄物,最終都
要排放到環境中去,並經過擴散、積存或同化等自然
過程,轉變為對人類無害甚至有用的物質.作為廢棄
物的排置場或接收體,環境具有自動凈化和控制污
染的獨特功能。
4,清風麗日、山明水秀,旅遊的勝地,娛樂的佳
境.這些優美的大自然條件,更進一步為人類的精神
生活與社會福利提供了物質資源。
二、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對立統一關系
實踐證明,經濟發展的確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環
境問題,但又只有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才能提供足
夠的物質條件,更好地解決環境間題。
環境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是可以解決的,它們之間
可以彼此協調,互相促進。環境保護並不是經濟發展
的負擔,而是保護生產力,是生產向深
度和廣度進軍的動力,同時也是消費的對象,也是整
國民經濟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生產部門。

自然環境以生態系統的形成制約社會的發展
因這是理論界的共識,這里僅簡議三種制約途徑。第一,它以系統優化平衡程度制約社會需求滿足的程度。社會需求包括生態、物質、精神三種,前者是基礎。生態需求是人類對優美、整潔、舒適、豐裕的生態環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最終也滿足不了其他兩種需求。生態環境系統優化平衡度愈高,三種需求的滿足度亦愈高,反之愈低。第二,生態系統以其有限性制約社會的發展。地球生態系統作為整體,其普遍自然前提和特殊自然前提都有限。其中可再生的是有限的動態變數,不可再生的基本是常量。它消解人類污染的能力也有限。因而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人類向自然索取和排污的總量是有限度的。這就是說人類生產和消費的總規模不能超過自然生態系統的最大承受力,否則它就要「報復」人類。第三,它以生態平衡規律制約社會的發展。生態平衡規律是各子系統及其規律(如物理、化學、生物、經濟規律等)相互制約、協同和綜合平衡的總規律。人類在利用這些具體規律「人化」自然時,即使注意遵循它們,如果忽視了生態層次的相互制約、相互協同和平衡,仍會違背生態規律,受到與違背程度成正比的懲罰,直到毀滅人類。歸根到底,這種制約將規范人類與自然的物質變換合理地進行,導致人口生產模式、資源利用模式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關系模式由現行對立性向和諧性轉換。
總之,人類社會對自然環境的作用是「人化自然」使之發生優化性或劣化性的量變和質變;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則如上所述。這種相互作用關系經歷著原始統一、對立統一、和諧統一三大階段。原始統一已包含對立統一,因生產力極低,人為的劣化被自然的優化抵償而未顯。對立統一顯現於毀林農耕,隨生產力的發展而加深,商品經濟階段趨向激化而出現地環質態向星環質態總體轉化和毀滅人類的危機。人類的本性完全能在危機總爆發之前覺醒,實現社會總體發展模式由雙重對立性向雙重和諧性的轉換。
〔注〕

唯物史觀認為,自然環境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自然環境提供社會生產和生活資料的來源,影響生產部門的布局、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其發展方向,通過對生產發展的影響,直接或間接影響社會發展,加速或延緩社會發展的進程。隨著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所謂環境問題,是指生產和科學的發展以及人們的社會生活所造成的污染和對資源的濫用,使得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不僅影響到社會的發展,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問題不僅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問題,而且是整個世界、整個人類的問題。只有一個地球,所有的人都是這同一個地球的居民,沒有一個問題像環境問題這樣真正地成為全世界、全人類的問題。人類必須堅持並切實執行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

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辯證關系。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城更美」,成為人們的共同心聲。江總書記在建黨80周年講話中強調指出:「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環保工作的高度重視。

環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圍繞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圍事物。中心物不同,環境的概念也隨之不同。我國《環保法》中所稱的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和,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產、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環境保護就是採取行政、經濟、科技、宣傳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適合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它具有明顯的地區性。環境保護的內容大體可分兩方面:一是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包括保護城鄉環境,保持鄉土景觀,減少和消除有害物質進入環境,改善環境質量,維護環境的調節凈化能力,確保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庫的持續發展,保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二是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產建設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污染物質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環境保護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盡管中央把環境與資源保護作為基本國策之一,但環境保護形勢仍然十分嚴竣,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的問題還未徹底解決,城市生活污染和農村面臨污染問題又接踵而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解決環保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我國要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須毫不動搖地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各項工作都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展開,無論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提高,還是資源的有效利用,環境和生態的保護,都有賴於經濟的發展。但是,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我國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因此,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保持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方針。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

自然生態的破壞會影響經濟發展的環境

自然生態系統作為社會經濟系統存在和運行的環境基礎,除直接影響經濟生產力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環境施加巨大的影響。也就是說,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除了造成生產力下降等看得見的經濟損失外,還會影響到地區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投資環境。

1) 生態環境惡化會影響到地區生產力的提高

自然生態環境的狀況不僅是確保某些產品質量(如綠色食品等)的必備條件,而且會對經濟發展的類型、規模、速度,以及生產效率和投資效率施加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往往發生在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此時的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影響往往更為突出。有資料表明,在我國生態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生態比較脆弱的地區內,76%以上的縣是貧困縣;全國74%的貧困縣分布在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嚴重的地區。貧困地區的主要產業是種植業和畜牧業,這兩種生產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是很大的。這些地區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一方面會對農業生產施加負面影響,使其脫貧難,另一方面,由於遭遇自然災害的概率大,即使脫了貧,也極易返貧。所以,生態環境惡化進而生產力低下,既是貧困地區致貧的因素,也是這些地區的貧困人口初步脫貧後極易返貧的根源。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會制約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農業生產力低下造成的貧困又反過來誘發出一系列導致自然環境惡化的行為,將進一步制約農業產力的發展,從而使地區更加貧困。所以從另一個方面說,貧困既是自然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也是自然生態環境惡化的結果。不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既無法發展貧困地區的生產力,也無法保護和改善該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

2) 生態環境的惡化會影響產品質量進而影響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由於農業生產所依賴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的惡化,各種病蟲害泛濫,會造成傳統優質農產品的質量下降農產品質量大幅度滑坡,影響到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甚至國內市場也受到國外農產品的巨大挑戰。

3) 生態環境的惡化會影響到地區的投資環境

例如非洲的馬達加斯加、衣索比亞和象牙海岸等,過去因擁有豐富的遺傳基因資源而成為非洲國家中少有的對外資有吸引力的地區,在國際自然保護組織的推動下,它們依靠特有的生態資源吸引了大量外資,尤其是在遺傳基因資源保護區的周邊地區,許多發展項目得到了外部資金的支持。然而,由於不注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許多珍稀瀕危物種相繼滅絕了。隨著自然生態的不斷惡化,外部投資者失去了投資興趣。

4) 環境惡化影響城市化

一是阻礙甚至逆轉城市化,區域生態環境惡化通過「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把具有良好經濟實力和文化素質的居民「驅逐」出區域,並使技術和資金也隨之流失,最終造成區域經濟的衰退;二是改變城市空間結構,城市中心一般人口密度高,生態環境壓力大,一些有錢有車居民紛紛到郊區尋求適宜生活環境。

3,生態環境惡化降低了人類生存質量進而威脅人類生存

污染物侵害人的肌體,降低人的生活質量。環境污染超過一定限度後,人類的健康就會受到損害,疾病就會發生;工業三廢進入環境,彌漫於空氣、水域和土壤,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音污染,污染通過空氣和食物進入人體,形成危害。生態環境破壞造成生物鏈破壞,資源枯竭,使人類面臨生存危機。

㈦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從科學發展觀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是客觀經濟規律和生態平衡的辯證統一。科學發展觀堅持的就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魚和熊掌不得兼得」。

如果以污染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經濟發展依賴環境為基礎。環境問題產生於經濟發展中,也必然在經濟發展中得到解決。

(7)如何理解環保影響經濟發展的觀點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相對於經濟增長而言,是發展經濟學核心概念。經濟發展指包括質量與數量在內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數量的增長。

隨著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復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當今時代經濟增長只有抽象的意義;

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經濟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

「經濟發展」概念把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區別開來,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經濟學定位為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環保影響經濟發展的觀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庭有事業怎麼調理 瀏覽:763
米伊林十萬個為什麼燈的故事 瀏覽:78
重新解構和自己講故事哪個難 瀏覽:849
哪些人或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不交稅 瀏覽:319
三個美女一起睡出自哪個 瀏覽:594
幸福的因子是什麼 瀏覽:254
黑龍江和福建哪個經濟更好 瀏覽:371
愛上你我很幸福什麼歌 瀏覽:340
婚姻中如何做一個懂老公的女人 瀏覽:415
健康范是什麼意思 瀏覽:557
旗袍美女圖配什麼音樂 瀏覽:99
孟非關於人生戀愛婚姻怎麼相處 瀏覽:843
什麼樣的皺紋預示身體健康 瀏覽:64
首都經濟圈怎麼樣 瀏覽:332
運動健康數據如何同步歸並 瀏覽:478
南沙健康理療費用多少 瀏覽:882
成都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有哪些 瀏覽:105
百草園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258
微信掃哪裡會有健康碼 瀏覽:751
漳州市婚姻糾紛代理律師哪裡找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