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發生哪些變化

經濟發生哪些變化

發布時間:2023-06-09 11:40:08

A. 外媒點贊中國經濟數據,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經濟發生了哪些巨變

我為國家所發生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以及服務業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就開始大力發展經濟,目前我們國家已經獲得了非常不錯的發展,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已經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通過發展,能夠讓我們國家的普通老百姓獲得更好的生活。

我們國家擁有了更高水平的基礎設施。

我們國家目前已經擁有了更高水平的基礎設施,這對於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要想獲得財富就必須要建設基礎設施。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們國家的發展是離不開基礎設施的,而且基礎設施保證了我們國家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們國家目前的發展速度其實還是比較快的,擁有著非常不錯的發展環境,整個社會的發展都圍繞著需求導向。經濟的發展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都是擁有著非常不錯的影響的,經濟發展能夠讓普通老百姓獲得更好生活。

B. 2022年世界經濟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盡管疫情仍未結束,但是我們不得不無奈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在一時難以找到有效應對新冠病毒措施的情況下,2022年,我們很可能又將會在疫情常態化下度過。受此輪突發疫情的沖擊,自2020年開始,全球經濟就陷入了通貨膨脹所導致的大蕭條之中,至今仍難以得到有效恢復。

那麼,展望2022年,世界經濟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一、疫情

毋庸置疑,明年疫情仍將是左右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變數,回顧2021年,正當世界各國通過接種疫苗使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德爾塔和奧密克戎又接踵而至,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之快,超出了之前病毒學家們的預測,令全球經濟再次遭受沉重打擊。

從全球疫苗接種數據看,截止2021年10月底,已有48.7%的世界人口接種過至少一劑新冠病毒疫苗。隨著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 可以預測,2022年疫情對全球范圍內經濟活動的影響將會下降,預計有更多國家重啟經濟、開放邊境、選擇與疫情共存的模式。

目前,這一發展趨勢就已經顯現出來了,今年10-11月,全球疫苗接種進度領先的多個國家已宣布實行新的重新開放計劃。前不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接受《中國日報》的采訪中說,如果2022年初疫情接種率超過85%,中國將考慮開放邊境。

由此可見,2022年盡管疫情仍然會影響世界經濟,新冠毒株變異的不確定性還會給逐漸復甦的經濟帶來麻煩。但是總體上看,全球經濟將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尤其是疫苗接種率較高的發達國家會率先啟動經濟復甦。

二、世界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風險

疫情爆發以來。歐美國家都採取大放水,超發貨幣來刺激經濟發展。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實際利率都已經降到了5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目前,美國實際利率為-5.3%,英國和德國分別為-3%和-4.6%。

世界各國為了恢復本國經濟增長都緊隨美國和歐盟的腳步,實施了一系列貨幣寬松政策,用以緩沖疫情對本國經濟的影響。然而,貨幣的長期超發必將會導致高通脹和嚴重的兩極分化。

而各國央行所能採取的應對措施就是緊縮銀根,這就很導致流動性不足,全球金融市場估值調整的風險就會加大。2021年以來,全球已有27個國家先後加息71次,2022年或將有更多國家加入此行列。實際上,目前全球已經進入到通貨膨脹的浪潮之中。

展望2022年,由於受疫情常態化的制約,全球結構性通脹的驅動因素可能長期存在。 2021年全球已有80多個國家的通脹率創下了近5年的新高,基於各國防疫措施與刺激消費政策不同,使得供給能力與結構的變化不同,由此可能進一步推動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近日,野村控股宣稱, 2022年全球經濟將面臨停滯風險,而非停滯型通貨膨脹。 到2022年底,因為成本驅動的價格壓力會損害仍屬疲軟的國內需求,而更緊縮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會拖累經濟。

野村的經濟學們認為,對大多數國家來說,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惡性通貨膨脹會擠壓利潤率,侵蝕實際家庭收入。而美國經濟仍將獨樹一幟,因為該國已恢復到「充分需求」,因此有更大的緩沖來吸收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

如果美國的通貨膨脹在2022年上半年失控,美聯儲可能會祭出激進的升息手段。一旦這一預測成為現實,那麼2022年底世界經濟面臨的更大風險是長期停滯,而不是停滯型通貨膨脹。歐洲明年不會加息,因為該央行認為通貨膨脹最終會回到目標以下。

中國經濟明年將是變動、過渡之年,體現在貨幣政策由寬松到緊縮的過渡、通脹開始揚起的過渡、經濟增長由高向低的過渡。2021年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有所控制,說明宏觀調控政策的韌性很大,存在著較大的彈性與空間,這是保證我國經濟 健康 運行的體制機制條件。

三、全球供應鏈緊張趨勢有望得到緩解

目前,全球供應鏈緊張問題不僅關繫到後續通脹的走勢,也關繫到全球經濟的復甦。全球供應鏈供應緊張產生的原因,是疫情因素和人為因素所共同促成的。

在即時經濟運行的低庫存背景下,美國的加大補貼政策增加了商品需求,一方面因受疫情影響,全球生產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全球海運及內陸運輸不暢也是導致全球供應鏈緊張的重要原因。

供應鏈的即時性提高了其對運轉效率低要求。而突發疫情則促使這一問題暴露出來。疫情從供給、需求及運轉這3個環節給全球供應鏈造成了緊張。

1、從供給方面看, 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和世界工廠,因受疫情影響,產出下降,緊接著其他新興經濟體國家如越南、印度等國家也因疫情出現了生產停頓的情況,出口產品數量大幅下降。而最終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緩解了供給緊張,也使得中國在全球出口中所佔比重持續提升。

2、需求方面 ,在美國政府實施的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的推動下,商品消費十分旺盛。而受疫情影響情美國國內生產恢復較慢,自身供給不足,因此加劇了供需矛盾,導致了庫存的快速消耗。

3、由於美國國內供應不足,導致其需要依靠全球運輸網路來解決供應問題 。然而,在疫情狀態下,由於航運中船員在相對密集空間作業,容易感染,而且國際航運的跨國運輸的過程中,頻繁地進出港很容易造成病毒感染和傳播,因此導致港口的運轉效率下降。

此外, 全球范圍內的供需矛盾疊加貨幣超發,進一步擴大了需求和供給的背離,由此加劇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2022年,全球供應鏈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但不排除其仍會受到疫情的不確定性的影響) ,一是當前美國存在較大補庫存需求空間, 當前零售商、批發商和製造商的庫存水平分別位於41%、78%和65%。未來這三方面的補庫存空間分別為60%、20%和35%左右,整體補庫存空間較大。

二是聖誕節將至,短期節日需求旺盛 。從中長期趨勢看,隨著疫情消退、補貼到期後額外收入的下降,美國的商品消費將回歸正常,供需矛盾有望在2022年逐步得到緩解。

三是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大供應鏈問題解決的力度, 中國倡議舉辦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國際論壇。美國政府召開供應鏈企業會議,對滯運貨物集裝箱處以罰款並延遲運營時間,以此來緩解美國主要港口的擁堵狀況。同時,運輸周轉率隨著疫情的緩解將會得到提升。

結語

總體上看,2022年全球將進入與疫情共存的新階段,在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經濟受到疫情制約的因素將不斷下降,預計將有更多國家重啟經濟、開放邊境,選擇與疫情共存的模式。在此基礎上,全球經濟將會步入復甦進程之中。

C. 十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

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如下標志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一)經濟增長位居世界前列。(二)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三)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優化。(四)需求結構不斷調整改善。(五)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改善。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

一、創新發展新時代這10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10年,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變化,成功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展現了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整體布局和發展態勢。在研發經費上,我國2021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是2012年的2.7倍,2021年基礎研究費用是2012年的3.4倍,研發強度達到了2.44。在科學研究水平上,我國科學研究水平和學科整體實力大幅提升,若干學科方向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科學研究機構、大學、領軍科技企業的研發能力在全球的地位明顯上升。在高新技術企業方面,企業數量從10年前的不到5萬家發展到現在的33萬家。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方面,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全球科技創新集群排名中均進入前十。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科技領域,我們產出了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如「天問」探火星、「嫦娥」登月球、「神十三」和天河核心艙成功對接等。在深海方面,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海斗一號研製成功。在量子科技領域,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里程碑的國家

D. 近幾年我國經濟有哪些變化

近幾年來以來我國改革、經濟、民生發生了哪些變化 - :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將近10年了,關稅總水平已經降低了許多.依靠關稅來保護我們的產業已經不太現實,重點應該放在提高商品質量上,提高競爭力. 外匯儲備,現在來看,我國處於過剩的狀態,遠遠超過了必需的...

近年來我國民生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 183個國家和地區.美國依然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12.455萬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遠超位居第二的日本,後者僅4.505萬億美元,德國位居廣東省電網負荷達極限全球第三,中國緊隨其後.與2004年相比,除了中國前進一位,巴西也頂替印度排名第十位.2004年,中國全球排名第七,在義大利、法國和英國之後.2005年中國9.9%的GDP增長率,遠超英國的1.8%,最終中國GDP2.229萬億美元的總量,超過英國的 2.192萬億美元.

近幾年來以來我國改革、經濟、民生發生了哪些 : 改革社會發展迅猛.經濟增長很快.已經基本步入小康社會的階段.

近年來我國從哪些方面採取措施來改善民生?: 減免稅收,提高收入水平

民生問題 - 求一篇有關我國民生問題的調查報告,:在昨天召開的2006年中國經濟社會形勢報告會上,與會專家指出,2006年,必須要格外關注民生的問題,收入分配領域,要關注公平問題. 新民生三大問題凸現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李培林指出,「現在我國...

近年來,我國的多項民生舉措,把溫暖送到了人民的心坎上...近年 : 【答案】A【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發展是我國當前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當然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也要靠發展,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所以解決民生問題最根本的是發展經濟,所以答案選A.考點:本題主要考查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途徑.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改革後,我國的民生領域發生哪些變化? 你認為最需要加強的是其中哪方面?如何加強? - : 物價相對自由的浮動;應該有有效調控的機制

「民生」兩大歷史性的跨越 - :「民生」兩大歷史性的跨越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解放思想的重點和著眼點要放在「人的解放和發展」上.歷史新起點上的解放思想,尤其要突出地體現「人的解放和發展」.這是因...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哪些實事 - : 重慶因為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得太好了,被人給咔嚓了.

關注哪些政策?會出現哪些變化 - :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得以延續,並向民生和消費領域傾斜 積極財政政策與寬松貨幣政策的搭配是傳統有效的反衰退手段.面對本次危機中產能的普遍過剩,貨幣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加之前期貨幣政策執行中的過度寬松傾向,進一步刺激的空間已...

E.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其中心環節為增強企業活力。1985年左右,開始以實施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國有企業改革。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7年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F. 中國經濟十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

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如下標志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
(一)經濟增長位居世界前列。
(二)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三)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優化。
(四)需求結構不斷調整改善。
(五)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改善。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
10年來我國取得的標志性成就和突破性成果的根本原因:第一,抓住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和挑戰,以深入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工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技術,加快培育和發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用先傳統產業,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構建符合低碳、綠色發展要求仁業化體系,走一條低污染、少消耗、高效益的工業化道路。第二,大力開發稀有資源替代技術、多功能技術,推進潔凈煤技術、復雜江術等轉化應用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二次資源利用水平,支撐資源可持續施。著力開發和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使我國的能源結安全、清潔的方向發展。

G.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生的變化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不僅建立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就,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不斷擴大。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645億元,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猛增到246619億元,30年間增加了67倍。2007年中國每天創造的GDP為675億元,1978年的GDP現在只用6天時間就可以完成。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82321億元人民幣,按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1:8.1917計算,中國GDP總量約摺合為22248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5.6%,排在世界第四位(見圖1)。[2]如按人民幣對美元購買力平價(PPP)轉換系數1.8 水平計算,2005年中國經濟總量GDP現價182321億元人民幣摺合為101289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排在全球第2位。[3]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人民幣快速升值,中國以美元衡量的經濟總量還將快速增加。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數據表明,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同步性。1978-2007年中國經濟

與世界經濟增長的同步系數是3.4,即世界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3.4百分點(見圖2),中國經濟影響世界,世界經濟影響中國。

(4)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全面進步。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中心(WERCCN)和首都流通研究基地中國經濟指數中心(BCEIC)主任季鑄教授主持編制的《全球100個國家國際貿易投資風險指數》(ITIRI2007),從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政策風險、支付風險四個方面系統分析了全球100個國家國際貿易投資風險狀況,中國綜合風險指數0.8341,從第38位上升到第36位。排在埃及之前,秘魯之後。政治風險指數0.8513,排在第42位。經濟風險指數0.8064,排在第51位。政策風險指數0.7902,排在第76位。支付風險指數0.8937,排在第23位。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充實,經濟總體安全。然而,宏觀經濟管理水平較低,有待進一步提高。

(5)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1978-2007年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為3.4%,中國同期經濟平均增長率為9.8%,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的2.8倍,是同期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3.2倍。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穩健。1978-1995年期間,中國經濟發展還不夠完善、不夠成熟,經濟增長波動性和周期性都比較顯著。此後,中國經濟增長的波動性和周期性明顯減弱,表明中國經濟體系日趨完善,宏觀經濟調控日漸成熟。

(6)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這其中有價格上漲的因素,也有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因素。

(7)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978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為57.5%,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為67.7%。那時的中國相當貧困,人們吃糧、吃肉還要憑糧票、肉票。2006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下降到35.8%,下降了37.7%。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為43%,下降了36.4%。

(8)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占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占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30年間增長了16.7倍。

(9)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預期壽命提高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據中國人口普查數據,1982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67.77歲,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上升到71.40歲,增加了3.63歲。

(10)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人民在這30年裡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汽車、電腦、網路、電話、手機、音樂、電影、旅遊、奧運,如此等等,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H. 簡述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簡述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和新特點是:

一、疫情成為影響經濟表現的決定性因素。

面對疫情「黑天鵝」,各經濟體採取了不同策略,嚴陣以凱碼待者有之,尋求「群體免疫」者有之,左右搖擺者亦有之。

時刻增長的確診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在令人揪心的同時,也成為檢驗抗疫的最嚴苛指標。同時,經濟復甦的程度也與各國抗疫的成效呈現極大相關性,能夠嚴格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國家經濟復甦更為強勁。

二、疫情加速了世界經濟重心「東移」進程。

與歐美發達國家「集體熄火」不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和地區較為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為經濟復甦奠定了基礎。中國經濟表現一枝獨秀,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也是唯一保持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更躍升為當年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

具體表現為:

1、從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增長情況看,正如《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所稱,疫情成為美國的「滑鐵盧」。

美國商務部1月28日公布的首次預估數據顯示,受疫情沖擊,2020年美國實際GDP萎縮3.5%,這是美國經濟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全年萎縮,同時也創下了1946年橋孫明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2、歐洲成為經濟下滑的「重災區」。歐盟統計局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歐元區經敏告濟下滑6.8%,歐盟經濟下滑6.4%。

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聯邦統計局2月2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GDP下降4.9%。即便如此,德國經濟在歐洲已算表現不俗,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GDP降幅甚至接近10%。

I.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發生了那些變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從一窮二白到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從70年前的不足500億元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規模擴大了超1800倍,GDP在世界的佔比從70年前的微不足道躍升至2018年的近六分之一.一言以蔽之,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世所罕見的奇跡.世所罕見的經濟發展奇跡因何而來?要科學解釋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僅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自身因素,還需要從思想武器,政治保證,制度保障,發展力量,發展動力,發展方式等具體環節中進行經驗總結。

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後有三個重要的基礎動力,這些動力和二戰後促使日本經濟崛起,以及「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台灣和韓國)在上世紀陸0年代到吧0年代經濟騰飛的原因是一樣的。它們是高素質的人力資本、一套運作良好的市場機制,以及經濟發展正處於早期階段從而給予經濟更多上升的空間。

下面依次詳述這些動力:
一、人力資本的含義是人在社會上的能力,包括勞動者的技術和職業道德水平,以及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整合資源的能力。人力資本的素質是社會歷史和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不是一0年或者二0年能夠塑造的。經濟學家已習慣用受教育的時間來衡量人力資本的中國,但這樣的方法並不準確,因為它未能把職業道德和人的創造智慧考慮進去,而這些是文化傳統熏陶的結果。這些特質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繼承和完善,有一部分是通過家庭教育得以傳承。 對於中國工人的技術,我們通過古代青銅器、絲綢刺綉、瓷器和明代傢具就可見一斑,更不用說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的精妙。中國毫無疑問擁有相當高素質的人力資本。其他國家如日本、德國、韓國、新加坡和美國也擁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本,只不過表現的形式不同。一些國家未能實現經濟快速發展,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力資本短缺。

二、第二個動力是一套運作良好的市場機制。中國在一9漆吧年改革開放之前有同樣高素質的人力資本,但還沒有市場機制,因此未能迅速發展起來。市場機制能夠讓優秀的人才通過辛勤工作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從而為自己也為社會創造財富。市場機制使得經濟活動因為勞動有償而得到充分激發,也因為資源根據市場供求原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而得到有效配置。
中國政府把經濟機制一步一步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在這一點上他們功勛卓著。我在我的書《中國經濟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005年)中詳細記錄了這一轉變。但是,市場機制如果沒有中國的人力資本,也不能成就這樣快速的經濟發展。 有些人指出中國市場機制的許多缺點,如銀行體系和法律制度,但這些制度在不斷改善。必須說明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市場機制還不完善時,經濟也可以得到迅速發展,這充分表現在中國過去三0年的歷史經驗中。此外,即使政府不採取行動,經濟體制本身也可以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得到改善和發展。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紀吧0年代應國民經濟的需要而興起的鄉鎮企業的成長過程。市場經濟體制也可以生成其他的市場機制。今天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上世紀三0年代的上海證券交易所都是在沒有政府參與的情況下誕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資本和市場機制的互動。如果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市場競爭,而且能者會勝出,那麼市場機制就能運作良好。但是平等機會往往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中無法實現,因為成功人士的孩子必然擁有更好的機會。而中國社會在一9漆吧年改革開始時大多數公民有幾乎相等的機會。都能白手起家,沒有人可以繼承財富而得到創業資本。所有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讀大學或研究生,更有能力和更努力工作的人會被選入大學或研究生院。我在上世紀吧0年代還幫一些優秀的研究生進入北美的研究生院,他們中很多人就來自貧窮的家庭和農村。

三、第三個有助於經濟快速增長的因素是發展中國家和最先進國家之間的技術差異。這使發展中國家通過採用先進的技術可以迅速發展起來。
綜上所訴,中國經濟將繼續增長,因為這三個經濟引擎會繼續發力。隨著技術差距縮小,中國增長速度將逐步放緩,但在至少未來一0~一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經濟每年增長速度仍將高於吧%。

J. 這一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1):變化及影響:
①農業:農業生產商品化程度增長,農業經營方式改變,社會分工擴大,農業經濟結構變遷,從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②城市:工商業城鎮興起,勞動力市場出現;
③手工業:手工業發展,出現新型手工業工場,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④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極大增長,貨幣使用向貴金屬白銀轉變;
⑤賦役:從實物和力役向貨幣稅的轉變;

(2)對社會關系影響:從人身依附關系向經濟關系轉變;對價值觀念影響:從重農抑商向工商皆本轉變;

(3)新特點:科技文化領域西學東漸;影響:為中國傳統科技發展帶來了新生機。政府政策方面,逐漸閉關;影響:阻礙了中國經濟的轉型。殖民者不斷騷擾中國邊疆;影響:邊疆危機由內轉外。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分析、歸納、綜合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題以為明末清初在社會經濟等領域的發展變化方面為研究對象,對此,中學歷史教材中有相應的知識敘述,解答此題的關鍵在於考生能否充分利用相關知識進行概括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生哪些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姥姥的婚姻是什麼 瀏覽:767
中國經濟怎麼穩 瀏覽:845
經濟法和理論法哪個難 瀏覽:724
經濟和刑事案件哪個嚴重 瀏覽:521
為什麼生肖豬女婚後事業不順 瀏覽:795
復旦大學美女教師陳果怎麼樣 瀏覽:817
如何通過掃碼識別健康碼 瀏覽:181
怎麼沒有美女喜歡藍湛 瀏覽:893
故事和照片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887
生產人員健康證明怎麼開 瀏覽:87
愛情公寓獎項有哪些 瀏覽:112
煤價漲到多少影響經濟 瀏覽:132
健康證檢查隔多久做一次 瀏覽:196
陳紫函為什麼那麼幸福 瀏覽:519
蘭州健康碼紅碼隔離多少天 瀏覽:496
有多少愛情是敗給房子 瀏覽:459
口腔健康葯物有哪些 瀏覽:891
如何上位事業成功 瀏覽:286
哪些故事是正統神話 瀏覽:277
出師未捷什麼故事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