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社會經濟的變革有哪些

社會經濟的變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08 22:51:06

1. 近現代以來三次經濟體制的變革 是什麼

近現代以來三次經濟體制的變革是:
第一階段:計劃經濟體制內部引入市場機制改革(1978—1984 年)。這一時期在理論上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第一次使市場調節在經濟體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1982 年黨的十二大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不僅肯定了市場調節作為計劃調節的補充是必需的和有益的,而且把計劃調節區分為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指出對許多產品和企業適宜實行指導性計劃。這個提法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場調節的計劃經濟傳統觀念,但在理論上沒有完全樹立起商品經濟的應有地位。這一時期的改革主要是在計劃經濟體制內部引入市場機制,以求引入市場機制完善計劃經濟體制。在實踐方面,這一時期主要是在農村推行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改革以及對部分工業企業實行擴大自主權的改革。
第二階段:發展有計劃商品經濟階段(1984—1992 年)。這一時期在理論上提出「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說法。
1984 年10 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第一次突破了把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正式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思想。1987 年黨的十三大在有計劃商品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市場機制問題進行了新的概括和說明。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同時提出了「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經濟運行機制模式。但是這一理論把發展市場體系僅僅理解為發展商品經濟,因此對於市場機制的理解還比較簡單。在實踐方面,這一時期實施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全面體制改革,改革的內容、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涉及到生產關系的所有方面和部分上層建築。一是通過所有制方面的改革,調整了所有制結構。在總的結構上,從過去的單一公有制經濟結構逐漸改變成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二是通過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變,為實行社會主義市場運行機制准備了體制基礎。計劃體制、投資體制、財政體制、流通體制、價格體制、分配體制和社會保障制度都進行了以引進市場機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
第三階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1992—2003 年)。這一時期,在理論上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說法。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明確了「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等思想。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至此,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就從傳統的計劃經濟思想中徹底擺脫出來,市場經濟開始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目標。1993 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在實踐方面,一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的微觀基礎的轉型。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全面參與市場競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二是以配套改革為內容的宏觀制度的創新。對財政、稅收、外匯、金融、投資、外貿以及流通體制等綜合配套體系進行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以市場流通和社會保障為主的宏觀體制改革。通過市場流通領域改革,健全了市場規則、整頓市場秩序;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邁出了重要步伐,探索建立了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

2. 中國古代有幾次經濟轉型,簡單描述一下

第一階段(鴉片戰爭爆發至洋務運動興起):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半殖民地特徵
1. 形式與關系:封建自然經濟與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前者對後者起防洪堤壩的作用,後者對前者有瓦解作用。
2. 成因:列強發動了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3. 發展趨勢及政治走向: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使得滿清王朝日益腐敗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不斷加深。
第二階段(洋務運動興起至國民大革命失敗):封建經濟為主體,四種經濟形式並存的經濟結構,呈現出愈來愈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
1. 形式與關系:封建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洋務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自然經濟壓制後三者,而後三者瓦解自然經濟;洋務經濟抵制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瓦解自然經濟、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洋務經濟又壓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
2. 成因:19世紀60年代,因洋務運動的開展而出現了洋務經濟;稍後,在外商刺激和洋務運動透導下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但是外國列強、晚清王朝、北洋軍閥無論懷著怎樣的動機,它們都要保護自然經濟。
3. 發展趨勢及政治走向:封建自然經濟逐漸走向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軍閥統治走向歷史盡頭;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並逐步控制中國經濟命脈,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確立和深化;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曲折前進,資產階級改良與革命運動遭受挫折;洋務經濟走向衰落,地主自救道路破產。
第三階段(土地革命戰爭開始至新中國成立):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占支配地位、五種經濟形式並存的經濟結構
1. 形式與關系:封建自然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自然經濟依附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官僚資本主義經濟,而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同時其他四種經濟形式都對其有瓦解作用;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官僚資本主義經濟既相互勾結又相互斗爭;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的夾縫中生存,但具有革命性與依賴性;新民主主義經濟受中外反動經濟的重大阻礙,但卻是最革命、最進步的經濟,它日益改變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
2. 成因:中共在蘇區、敵後區、解放區採取措施,發展經濟而出現了新民主主義經濟;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始終控制著全國的政權,而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又是它的經濟基礎。
3. 發展趨勢及政治走向: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日益萎縮,舊民主主義革命和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完全走向末路;封建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處於衰落、消亡的過程中,外國列強和國民黨政權走向覆滅;新民主主義經濟日益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

3. 電子商務給社會經濟帶來的變革有哪些

電子商務的經濟推動作用:

電子商務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經濟,推動了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電子商務尤其是B2B業務增長迅速,降低了成本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率,促進了市場的根本變化,它將帶來就業增長,也將造成技能需求結構的變化。電子商務的社會經濟影響對政策提出了新要求。電子商務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3)社會經濟的變革有哪些擴展閱讀:

特徵與功能:

基本特徵

從電子商務的含義及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普遍性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帶入了一個網路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2、方便性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人們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戶能以非常簡捷的方式完成過去較為繁雜的商業活動。如通過網路銀行能夠全天候地存取賬戶資金、查詢信息等,同時使企業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得以大大提高。在電子商務商業活動中,有大量的人脈資源開發和溝通,從業時間靈活,完成公司要求,有錢有閑。

3、整體性

電子商務能夠規范事務處理的工作流程,將人工操作和電子信息處理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不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系統運行的嚴密性。

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其中心環節為增強企業活力。1985年左右,開始以實施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國有企業改革。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7年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春秋戰國社會經濟,政治發生了哪些變革

(1)經濟: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系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 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2)政治: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底的秦國,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 小結: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6. 我國經濟體制的幾種歷史性轉變

一、50年代初期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黨和政府就著手於對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制度進行根本性的改造和變革,要創建一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經濟體制。經過三年恢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57年,新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和形成。

二、1958-1966年初步探索經濟體制改革

三、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為主的計劃經濟體制已基本「瓦解」,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已大大加強,新體制的基本構架已大體確立,對外開放的格局基本形成,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其主要表現是:

第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解放和發展。

第二,市場經濟對資源配置的基礎地位得到確定並發揮了巨大作用。

第三,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的企業管理制度正在形成和發展。

第四,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新體制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增添了新內容。

第五,運用經濟法律手段調控經濟的機制和手段正日趨成熟和完善。

第六,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及社會保障體系正在建立和實施。

第七,市場經濟法規和新的經濟秩序逐步形成。

第八,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經濟正走向世界經濟的大舞台。

總之,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行政指令性、計劃縱向分配資源的方式已基本上向多家競爭、市場橫向配置資源的方式轉變;實現了由憑票供應、商品匱乏的賣方市場向品種繁多、產品豐富的買方市場轉變;實現了由封閉半封閉的經濟向多層次、全方位開放的經濟轉變;經濟運行由以「短缺」為基本特徵的供給約束型向以市場需求約束為主並與資源約束相結合的類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正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國民經濟由大起大落轉向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改革開放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使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閱讀全文

與社會經濟的變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的開關怎麼弄 瀏覽:811
在愛情和麵包面前你會選擇哪個 瀏覽:46
什麼是愛情里最值得珍惜的 瀏覽:134
幸福院開院賀什麼好 瀏覽:358
長沙市健康行程碼在哪裡看 瀏覽:638
滿臉幸福如何形容 瀏覽:92
經濟發展提出了什麼的八字期許 瀏覽:236
新生嬰兒不健康占健康的多少 瀏覽:259
昆明全年經濟收入多少元 瀏覽:877
小幸福在哪裡啊 瀏覽:492
冬天美女去哪裡玩好 瀏覽:35
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為什麼出軌 瀏覽:723
上海幸福樓哪裡好 瀏覽:164
美女包的是什麼包 瀏覽:295
西北大學數理經濟實驗班本科生就業怎麼樣 瀏覽:885
最奇怪的婚姻是什麼 瀏覽:160
怎麼樣才能不沉溺愛情 瀏覽:563
溫蒂女巫是什麼故事 瀏覽:79
如何學習事業一路暢通 瀏覽:895
為什麼婚姻內可以殺人不判死刑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