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低碳經濟主要針對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是什麼

低碳經濟主要針對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07 06:46:49

① 什麼是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是什麼

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
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1.低碳經濟是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必由之路,能緩解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
2.緩解溫室效應的惡化;
3.低碳經濟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轉變以往低技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產業,使其逐步成為高技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業;
4.低碳經濟促進我國區域結構調整,改變對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煤炭、礦藏等不可再生資源掠奪式開採的狀態,在西部發展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對環境無害的新能源支持東部。

② 低碳經濟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已解決問題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何謂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有什麼內容? 10[ 標簽:何謂,經濟,內容 ] 「Change— 回答:3 人氣:3 解決時間:2010-01-02 20:54 滿意答案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大進步。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 當前,國際上有關低碳經濟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能源消費與碳排放,包括與碳減排有關的能源消費結構的轉換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統的建立;經濟發展與碳排放,主要探討不同經濟發展模式、階段、速度與碳排放的關系;農業生產與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變化、農業土地整治、農業生產水平與結構的變化等;碳減排的經濟風險分析與減排對策研究等。 低碳經濟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伴隨著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類逐步從原始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而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摒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理念,低碳經濟其實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其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低碳經濟的概念最早見諸於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而系統地談論低碳經濟,則應追溯至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的《京都協議書》。 中國如何發展低碳經濟? 縱觀世界各國應對低碳經濟發展所採取的行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是關鍵因素,政府主導和企業參與是實施的主要形式。對中國來說,發展低碳經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結合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工作需求,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開展社會經濟發展碳排放強度評價,指導和引領政府、企業、居民的行動方向和行為方式。 第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高度重視研發工作,重點著眼於中長期戰略技術的儲備;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理順企業風險投融資體制,鼓勵企業開發低碳等先進技術;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轉讓。 第三,開征碳稅和推行碳交易被認為是有效的經濟政策手段,應充分利用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發展之間的政策協同關系,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支持低碳經濟的市場體系和政策體系。 第四,先行試點示範,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在電力、交通、建築、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業先行試點,作為中國探索低碳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同時,積極構建「低碳經濟發展區」,在東部發達地區和國家重點能源基地選定典型城市進行試驗試點,尋求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之路。 在認識低碳上,有哪些誤區? 在認識低碳經濟問題上,還必須澄清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第一,低碳不等於貧困,貧困不是低碳經濟,低碳經濟的目標是低碳高增長;第二,發展低碳經濟不會限制高能耗產業的引進和發展,只要這些產業的技術水平在國內領先,就符合低碳經濟發展需求;第三,低碳經濟並不一定成本很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很大一部分潛力是負成本的,並不需要成本很高的技術,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礙;第四,低碳經濟並不是未來需要做的事情,而是應該從現在做起的;第五,發展低碳經濟是關乎每個人的事情,防範全球變暖,需要國際合作,關乎地球上每個國家和地區,關乎每一個人。

③ 低碳經濟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2010年8月,發改委確定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
人類社會伴隨著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開發和利用,逐步從原始社會的農業文明走向現代化的工業文明。然而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上升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規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環境問題及其後果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近年來,廢氣污染、光化學煙霧、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已被確認為人類破壞自然環境、不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常規能源的利用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摒棄20世紀及以前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目的
低碳經濟Low-carbon economy的特徵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構築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體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體系。 低碳能源系統是指通過發展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核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術包括清潔煤技術(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技術(CCS)等等。低碳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築、工業節能與減排、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節能材料等等。 低碳經濟的起點是統計碳源和碳足跡。二氧化碳有三個重要的來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電排放,佔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1%;增長最快的則是汽車尾氣排放,佔比25%,特別是在我國汽車銷量開始超越美國的情況下,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建築排放佔比27%,隨著房屋數量的增加而穩定的增加。內涵低碳經濟:是一種從生產、流通到消費和廢物回收這一系列社會活動中實現低碳化發展的經濟模式,具體來講,低碳經濟是指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結構創新、經營創新、新能源開發利用等多種手段,提高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產和利用的比例、盡可能地減少對於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時積極探索碳封存技術的研發和利用途徑,從而實現減緩大氣中C O2濃度增長的目標,最終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局面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意義
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後治理、先低端後高端、先粗放後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實現方法
隨著「低碳」話語的出現,現在「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園」、「低碳交通」、「低碳環保」「低碳網路」、「低碳社區」——各行各業蜂擁而上統統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為一種時尚。為更好地規范「低碳經濟」扎實、有序推進,使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降排指標得以實現,使「低碳經濟」真正成為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1]。
第一,將減排目標納入「十二五」規劃。
到2020年實現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是庄嚴的承諾,同時也是十分沉重的責任。一方面,它標志著我國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另一方面,它標志著從政府到民間組織、從企業到個人都必須成為這一場革命的當事人、參與者、奉獻者和受益者。 第二,抓好試點,樹立典型。 目前,深圳成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的第一個國家低碳生態示範市,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住建部支持將國家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最新政策和技術標准優先在深圳試驗,引導相關項目優先落戶深圳,並及時總結經驗向全國推廣;深圳負責承接國家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政策技術標准和示範任務。同時,住建部支持深圳市將每年一次的「光明論壇」提升規格,使其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低碳生態城市理論與實踐的交流平台。在條件具備的省市、地區、行業中及各省,都應有目的的選擇試點和典型,扎實推進,建之有效,確保我國經濟在低碳經濟促進下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成立專門機構指導「低碳經濟」。 推行低碳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通力合作。要改善環境,形成一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經濟手段並重。行政手段是引導,法律手段是規則,經濟手段是平衡。因為環境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最終是要靠經濟規律和市場機制來解決。為確保全社會都步調一致、齊心協力使「低碳經濟」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並順利完成這一艱巨而偉大的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經濟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國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經濟指導機構」。 第四,制定出台相關政策,保證「低碳經濟」健康發展。 吸納國際先進經驗,制定出台產業導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資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術理論;系統的產業、產品認證及檢測標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訓。
第五,大力發展「低碳產業」。
為了實現低碳,停止發展與低速發展都不可取,惟有加速發展,同時提高我國在低碳經濟與技術方面的競爭力。因此,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同時,大力發展低碳產業。低碳經濟不僅僅是需要去鄭重承擔起來的一份責任,它同時也意味著一種新的發展機會,必須在轉型、轉變中培育和創新更多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國第一個規模達50億元的杭州市「低碳產業基金」就是政府主導的典型的低碳產業,其投資方向是三大類:即為「高碳改造、低碳升級和無碳替代」。高碳改造包括節能減排;低碳升級包括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升級原有設備;無碳替代包括新能源;核能、風能、太陽能等。 第六,處理好「一抓」「三防」關系。 「一抓」就是抓低碳經濟建設;「三防」就是防一哄而起、防亂上項目、防浪費。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必須在開始時就讓各級政府、行業、社會頭腦清醒、思路明確、認識一致、步調統一。
第七,認真做好宣傳教育普及及輿論監督工作
各級政府應利用各種方式宣傳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關系,經常向社會通報減排進展、成效與不足,同時要組織媒體配合政府號令及時進行相關報道和揭露。開通低碳經濟網路專線,搭建老百姓與政府勾通的橋梁,發揮人民群眾「低碳經濟」主人翁作用。 第八,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在低碳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各級政府在新上項目、投資方向、減排成效等工作中,充分尊重人大、政協的審批、監督權力和作用。除經常組織代表、委員視察新上低碳經濟項目外,在每年兩會上都應由政府向代表、委員通報「低碳經濟」運行情況、「低碳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及「低碳經濟」對人民幸福度的貢獻率。 第九,將「低碳經濟」績效納入政府、公務員政績考核核心內容。
各級政府應利用各種方式宣傳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關系,經常向社會通報減排進展、成效與不足,同時要組織媒體配合政府號令及時進行相關報道和揭露。開通低碳經濟網路專線,搭建老百姓與政府勾通的橋梁,發揮人民群眾「低碳經濟」主人翁作用。 第八,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在低碳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各級政府在新上項目、投資方向、減排成效等工作中,充分尊重人大、政協的審批、監督權力和作用。除經常組織代表、委員視察新上低碳經濟項目外,在每年兩會上都應由政府向代表、委員通報「低碳經濟」運行情況、「低碳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及「低碳經濟」對人民幸福度的貢獻率。 第九,將「低碳經濟」績效納入政府、公務員政績考核核心內容。

④ 低碳經濟理念是在什麼的背景下產生的

低碳經濟是一種在氣候變暖背景下產生的,以低碳排放為核心特徵的,應對能源、環境和氣候變暖挑戰的經濟形態發展模式。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是不爭的事實。


面臨問題

中國走向低碳經濟的現實道路並非坦途。「目前還存在著一系列的障礙。」氣候組織政策與研究項目總監喻捷直言。發展低碳經濟需要以使用新能源為基礎,目前各地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能源戰略的一個方向,但在技術上還存在著不成熟的問題。比如並網、成本問題。

⑤ 什麼是低碳經濟什麼叫低碳經濟低碳經濟的模式是什麼低碳經濟是什麼

何謂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業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
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理念,低碳經濟其實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低碳經濟也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二、低碳經濟概念的發展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於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驅和資源並不豐富的島國,英國充分意識到了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它正從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走向主要依靠進口的時代,按目前的消費模式,預計2020年英國80%的能源都必須進口。同時,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迫在眉睫。
2006年,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做出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呼籲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
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表明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有望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
2007年12月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尼巴厘島舉行,15日正式通過一項決議,決定在2009年前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新的安排舉行談判,制訂了世人關注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島路線圖」。該「路線圖」為2009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的關鍵議題確立了明確議程,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減排25%至40%。「巴厘島路線圖」為全球進一步邁向低碳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2008年「世界環境日」(6月5日)的主題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
2008年7月,G8峰會上八國表示將尋求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其他簽約方一道共同達成到2050年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的長期目標。
系統地談論低碳經濟,還應追溯至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的《京都協議書》。
國內部分專家學者對低碳經濟的觀點

張坤民:採用低碳經濟的戰略應對氣候變化,如果能在中國付諸實施,許多環境與發展問題都可能迎刃而解。
牛文元:建設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經濟為核心,推進產業結構創新;以循環經濟為核心,推進節能減排創新;以知識經濟為核心,推進內涵發展創新。
李暘:作為一個高能耗國家,我們需要從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找到中國巨大社會浪費和環境污染的本源。必須摒棄只關注諸如建築節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層面的具體技術問題,而忽視「體」的層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理論的負面影響,城鄉空間布局、國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費等。因此,創新思維、改變觀念,堅持體用結合,從全局觀、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才能正確認識並加快低碳經濟發展。
葉文虎:中國文化中,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由來已久,即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企業經營,應當遵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古訓,肩負起社會責任。
陳佳貴:保護氣候已經刻不容緩。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應當,而在於誰和如何採取行動。實現低碳經濟要求人類行為方式上的轉變,以避免奢侈和浪費的碳排放。
何建坤: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不可逆轉,低碳經濟將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它將與全球化、信息技術一樣,成為重塑世界經濟版圖的強大力量。
夏堃堡:低碳經濟主要是兩種:一種是低碳生產,一種是低碳消費,低碳生產是一種可持續的生產方式。
潘家華:中國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時期,不可能在減排方面「唱高調」,應強調節能優先,從節能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致性上,強調低排放發展。
胡鞍鋼: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最大的環保節能市場,最大的低碳商品生產基地和最大的低碳製品出口國。
張世秋:發展低碳經濟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它意味著能源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技術的革新,是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途徑。
庄貴陽:低碳經濟區將成為中國下一次工業革命的示範區、未來中國大規模經濟轉型的實驗地。低碳經濟區的建立與否及如何建立,考驗著各級政府的政治遠見和政策水平。
張世鋼:轉變生產和消費方式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各利益悠關方應當 建立創新型夥伴關系,並發揮積極的作用。
林輝:低碳經濟是「生態文明」、「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禮德」與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通道。
鮑健強等:我們既要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入手,轉變高碳經濟發展模式;也要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產品設計、生產、消費的全過程中尋求節能途徑,推廣節能技術;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農業、低碳工業、低碳建築、低碳交通等,把低碳經濟的理念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形成良好的發展低碳經濟的社會氛圍和輿論環境。

⑥ 低碳社會的低碳社會的背景和內涵

隨著低碳經濟在全球持續受到關注,一系列關於低碳的議題也得到了人們的重視。「低碳社會」這一最先由日本學者提出的概念逐步成為高層乃至民間矚目的焦點,嚴格意義上的低碳社會概念在學術界還沒有被系統性地提出。簡而言之,低碳社會就是一個碳排放量低、生態系統平衡、人類的行為方式更加環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是一項我等的社會遠景,代表了一種新的社會景象,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內在已知的。在全球性環境問題得到重視的今天,發展低碳經濟、走向低碳社會已逐漸成為共識。 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早在189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雷利烏就曾預測;化石燃料燃燒將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這一預測在今天得到充分的驗證。自18世紀中葉西方興起工業革命起,人類開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氣象觀測和科學研究表明,1750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280ppm,2005年增加到了379ppm;與之相應的,1906—2005年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0.56~0.92℃,預計在21世紀氣溫將繼續增加1.1~6.4℃。另外,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 Panel on Chimate Change,IPCC)發布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在過去的100年中,由二氧化碳等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3~0.6℃;他們以90%的可信度認為,近50年來的氣候變化主要是人為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造成的;並預測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升高1.8~4.0℃。
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挑戰,全球氣候變暖的後果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退化、自然災害頻發,將深度觸及農業和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社會是一個極其抽象的概念,其在空間上所涵蓋的范圍也不十分同意。嚴格意義是的「低碳社會」 的定義還沒有得到普遍認同,根據英國和日本聯合研究項目《通向2050年的低碳社會路線圖》中對低碳社會的理解,低碳社會應該是這樣一個社會:採取與可持續發展原則相容的行動,滿足社會中所有團體的發展需要;為實現全球努力作出公平貢獻,已通過削減全球大氣里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使其密度達到一個可以米面危險的氣候變化的水平;表現出高水平的能源效率,使用低碳能源和生產技術;採取與低水平溫室氣體排放相一致的消費模式和行為。
由此可以認為,低碳社會(Low-carbon Society)是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為理念和行為特徵、政府公務管理層以建設低碳城市為標本和藍圖的社會。低碳社會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國際大都市以建設發展低碳經濟為榮,關注和重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代價最小化,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性的舒緩包容。低碳經濟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低碳社會是社會發展模式上的革命。低碳社會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以後人類經濟發展模式的巨大創新,它要求用盡量少的能源資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來保證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強調經濟發展依靠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投入,但這樣並沒有考慮碳排放的約束變數。而在未來,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間很可能也將被視為一種有限的自然資源,並成為最緊缺的生產要素,成為經濟發展的約束性因素。
低碳社會的本質要求是提高碳的生產力——每排放單位二氧化碳,減少人類活動的碳排放量,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
其次,低碳社會還是一場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的革命。每一次浪潮都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顛覆了以往的生活模式,低碳浪潮也是在生活方式上的變革。低碳社會描繪了再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新型社會形態,低碳社會將引領社會發展新潮流,是人類面臨自己賴以生產的環境日益惡化下的理性思考,反映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訴求。
因此,低碳社會是一種未來社會發展的美好願景,代表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下將分別從經濟、交通、能源、建築、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大致描述低碳社會的雛形。 能源是維持社會健康運轉的「血脈」。低碳社會將依託低碳能源實現社會的有效運轉,低碳能源突出表現為以下兩點: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極大提高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由於能源效率的低下,今天全世界能源利用所產生的熱能一半以上都被浪費了,沒有被用來滿足能源需求。低碳社會要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將不僅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費,還將是迅速增加的無碳能源使用更加容易。通過改變城市設計,如在減少對汽車的依賴的同時,增加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的作用,可以獲得更多的益處。
二是無碳及可再生能源將發揮重要作用。在現有社會經濟條件下,人類只能逐漸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結構,低碳社會要求大規模減少二氧化碳碳排放,同時需要迅速地使用無碳能源。近兩年,倍受青睞的一項選擇是核能。核能在一些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今後幾十年裡擴大核能面臨巨大的障礙。更為堅實的無碳能源選擇是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從更長遠的實踐來看,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洋流和熱對流能是另一類巨大的能源。 狹義來講就是指政府體制,要講究高效簡潔。政府下不會有高碳耗能的表面工程,不會有文山會海、迎來送往、上下應酬等不必要的高碳耗能行為。廣義來講,低碳政治是講究以人為本,謀求自然主義與人道主義相統一、反對極端人類中心主義和極端生態中心主義,追求可持續發展和公平公正的政治。
低碳文化 低碳文化就是認識到人是自然系統的一部分,也是具有特殊能動性的部分,我們要在今後的發展中,摒棄與天爭利的觀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具體來講就要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珍惜自然,敬畏生命,追求高效簡潔的生活方式,用最小的社會成本獲得最大化的社會與個人收益。

⑦ 低碳經濟運用哪些經濟學原理

宏觀經濟學
1低碳經濟概述 放,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是經濟發展的碳排放量、生態環境代價及社會經濟成本最低的經濟.是以 改善地球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的新 經濟形態。低碳經濟的實質就是用低的能源消耗、眠的排放 和低的污染來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提出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 能源、經濟甚至價值觀大變革的突出標志。低碳經濟是建立 在現代經濟高度發展的前提下,更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當代人與後代人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理性自覺的 經濟發展模式。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從農業社會的原生態 低碳經濟,發展到工業社會的高碳經濟,也必籽進一步發展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 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不斷為人們所認識,大氣中二氧化 碳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業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 早在1997年的(o靠都議定書)》中就提出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 的問題,但。低碳經濟」一詞最早正式提出是2003年英國政 府發表的能源白皮書(俄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英 23 萬方數據 &艫場一12到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 源的利用。從歷史經驗看,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主要是依靠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實現工業化的。迅速提高發達國家生 活水平的,是以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為主要特徵的「高碳 經濟」。發展速度越快,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人均收入水平 越高。換句話說,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依賴低碳能源實現 工業化,或者說人類的現代文明是建立在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基礎之上的。但由於上述能源資源和環境資源約束條件的改 變,使得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實行低碳經濟。然而快速的經濟發展, 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加大,如何加快經濟的發展,又減少碳的 排放,是低碳經濟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這只有通過技術創 新才能實現。 技術創新的目的在於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性問題。 例如,當土地資源豐富甚至土地所有權也沒有明確的時候, 人們會選擇廣種薄收的粗放經營。而一旦土地資源稀缺,人 們則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單位土地面積的產量。又如,18世 紀以後的西歐,技術發展的方向是用機器代替勞動力,因為 勞動力價格不斷上升。在經濟學范疇中,創新主要是指通過 技術進步和制度變革來提高生產力、推動經濟及社會發展的 動態過程。技術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技術進步是 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和手段。技術,無論是經驗形態的 技術還是物化形態的技術,都是重要的生產力,是推動經濟 發展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18世紀以蒸汽機為主要標志的 歐洲產業革命,19世紀開始的電力時代和20世紀中葉以來 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都是很好的例證。經濟發展就是技術 資源稀缺的約束使得企業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一 方面,被持續大量耗費的不可再生資源已經不能支撐原有的 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當不可再生資源越來越稀缺的時候, 如果不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企業就難以生存,整個社會就難 以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問題目益嚴重, 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是現代 人類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迫切需要,以至於聯合國 環境規劃署確定200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轉變傳統 觀念,推行低碳經濟」。不管是從能源稀缺還是環境資源稀缺 的角度看都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施低碳經濟。因此,能 源資源和環境資源的稀缺就成為低碳經濟產生的根源。 3低碳經濟的核心——技術創新 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主要來自化石能 不斷創新的結果,技術創新已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決定因 素,這也是技術創新經濟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2低碳經濟產生的根源——資源的稀缺性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分析的前提,而低碳經濟作為一 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其產生也正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此處 資源的稀缺性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能源的稀缺性。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 重要物質基礎。在過去100多年裡,發達國家先後完成了工 業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資源。 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主要依賴於傳統的化石能源,全球總 能耗的74%來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化石能源的 應用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由於其不可再生性,化石能源資 源正在日益被耗盡。世界上一些地方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 源已被採光或即將採光已是不爭的事實。而經濟的發展,社 會對於能源的需求卻絲毫沒有減少,需求的無限性和資源的 有限性就造成了化石能源的稀缺性。 二是環境資源的稀缺性.化石能源的無節制使用,在日 益耗盡資源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問 題。使用化石燃料這種高碳能源是產生這種生態環境災難的 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地球生態系統自凈二氧化碳的能力每 年只有30億噸,全世界每年約剩下200多億噸殘留在大氣 層中,使地球生態系統不堪重負。長此下去,氣候將更為反復 無常,生態環境災害范圍更大、更頻繁和更嚴重.直接威脅著 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然而,隨著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人們對於 美好環境的需求卻是不斷增加的,這就造成了環境資源的稀 缺性。 因此,當資源稀缺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條件時,通過技 術創新來改變能源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制約就成為發展低碳 經濟的核心,沒有技術創新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低碳經濟。低 碳技術創新的面很廣,涵蓋了節能技術、無碳和低碳能源技 術、二氧化碳捕捉與埋存技術等。節能技術通過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在實現相同經濟效果的前提下,減少能源耗用量,也 就是降低產品或產值的能源單耗。無碳和低碳能源技術主要 是通過開發新型能源技術,比如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 能等,這些能源在使用過程不排放或只是排放很小量的二氧 化碳,通過這些能源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可緩解化石能源的制 約,另一方面又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二氧化碳捕捉與埋存 萬方數據 技術是把化石能源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並 封存在地下。這些技術,有的現在已經比較成熟,能夠幫助我 們解決一些問題。有的在技術上可以實現,但應用起來成本 還是太高,需要進一步的創新,比如太陽能發電,其價格要比 常規發電的價格貴好幾倍,所以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必須 進行技術突破,大幅度降低成本使之商業化。有些技術,理論 上已經有了,但實現起來還有困難,比如核聚變,用氫的同位 素氘和氚進行核聚變,已經可以完成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 氫彈的爆炸,但要使核聚變在人類的控制下進行,技術上很 困難。我們能做的、必須做的就是要投人大量的研究:對於現 在還不可預見的技術,首先要研究它的原理;對於已經知道 技術原理的,要研究用什麼樣的辦法實現;對於已有基礎技 術,但還沒有大規模應用的,要爭取克服關鍵技術問題,同時 大幅度降低成本,這是當前低碳技術創新的重點。 碳稅是一種比較簡單有效的經濟激勵措施,只需要增加非常 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實現。 (3)實行碳排放交易。給每個企業規定一個碳排放配額, 也就是許可排放量,對於減排工作做得較好的企業,可以將 碳排放配額拿到市場上交易。這種企業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交易,就是碳排放交易。通過碳排放交易,可使節能減排工作 做得好的企業獲取相應的利益,從而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4)補貼。補貼是政府給予採取低碳措施的企業的某種 形式的財務支持。對實施低碳的企業給予必要的補貼,在低 碳經濟發展初期是十分有利於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的步伐。補 貼通常採用的形式有撥款、低息貸款和稅收減免等.. 低 碳 經 濟 的 經 濟 學 分 析 4。2政府激勵機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應該依靠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根 據微觀經濟學原理,在理想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可 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即達到帕累托最優。但是市場機制 充分發揮作用,還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不存在經濟外部 性、不存在公共商品等。在現實的市場中,這些條件卻不能滿 足或不能完全滿足,由此造成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就是市場失靈。發展低碳經濟 是一種環境行為,環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 礎,人人都可從自然環境中受益而不能排除他人從中受益。 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有公共物品性和正外部性,這就必然造 4發展低碳經濟制度設計——激勵機制發展低碳經濟除了要有技術創新之外,還要有相應的制 度創新,其實,創新本身除了包括技術創新之外還包括制度 創新——!全新的制度設計,也就是說需要有相應的激勵機 制。發展低碳經濟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兩大方面,即經濟激 勵機制和政府激勵機制。 4-.1經濟激勵機制 經濟激勵機制是以市場為基礎的激勵機制,它是按照價 值規律的要求,運用價格、稅收、信貸、收費、保險等經濟手段調節或影響實施低碳經濟主體的行為,以確保低碳經濟的運 行。經濟激勵通過實施經濟政策,給市場主體一定的經濟刺 成發展低碳經濟的市場失靈,所以必須進行政府激勵。政府激勵通常可採取以下方式: (1)制定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對發展低 碳經濟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來約束激勵企業和消費 者的行為,以制度強制促進低碳經濟的實施。重點是要建立 和完善一系列有關低碳經濟的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體系,比 如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支持經濟激勵手段,若沒有相關法 律的保障,經濟激勵手段很難實施。 (2)大力開展低碳經濟的宣傳教育。目前,盡管低碳經濟 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但大多數企業和消費者對其重要性並 不太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宣傳教育不夠有關。宣傳教育 是培養和增強企業和消費者低碳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宣傳 教育使消費者意識到低碳經濟的重要性,不實施低碳經濟所 帶來的危害,使廣大群眾真正意識到低碳經濟關繫到自己的 激,當企業或個人的行為符合要求時,行為人將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反之行為人將會受到相應的經濟處罰。發展低碳 經濟的經濟激勵可採取以下形式: (1)建立健全資源定價機制。我國之所以成為「世界工 廠」,與土地、礦產資源以及勞動力價格偏低密切相關,與生 態環境成本沒有內部化也有很大關系。一些地方熱衷於發展 高耗能的產業,就是因為價格沒有真實反映資源的稀缺程 度、供求關系和外部成本。資源價格不合理,在某種程度上還 鼓勵了奢侈型、浪費型的消費。根據現代經濟學的研究,企業 會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方案。當資源成 本大幅度增加的時候,企業就會轉向低碳能源。因此,發揮價 格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分重要。 (2)徵收碳稅。碳稅是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徵收的稅。 碳稅通過對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品,按其碳含量 的比例征稅來實現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徵收 切身利益。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媒體比如電視、報紙、廣播、廣告、小品等來宣傳低碳經濟,另一方面可以採取各種形 式的教育如學校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培訓和:肚會教育 等來普及低碳經濟觀念. 25 萬方數據 (3)政府行政支持。低碳經濟技術的不成熟,政府應對此 給予政策傾斜和引導,加大在科研和教育上的投資,培養高 科技的人才,盡快研製出更多低碳經濟的技術,加緊科研機 構和生產企業之間的聯系,使低碳新技術發揮最快最大的作 用,也使願意從事低碳發展的企業有技術可用,有項目可投。 5結束語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已越來越受到各 國重視,許多國家和地區已將低碳經濟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與 規劃。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低碳經濟產生的根源是因為能源 資源和環境資源的稀缺性,要有效解決此種資源約束條件, 我們必須進行技術創新,這是低碳經濟的實質,當然僅有技 術創新還不能保障低碳經濟的順利發展,還需要有相應的制 度的支撐,因此,我們還必須對低碳經濟的實行採取相應的 激勵措施。向低碳經濟轉型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發 展低碳經濟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無論如何,我們必將 進一步發展到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

閱讀全文

與低碳經濟主要針對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粵語如何唱出故事感 瀏覽:311
幸福樹的芽為什麼老死 瀏覽:878
什麼專業適合公務員和事業編制 瀏覽:987
有車有房有錢也有愛情是什麼歌 瀏覽:166
華翔板材和健康兔板材哪個好 瀏覽:952
幸福愛你的笑容都的什麼 瀏覽:236
兩家聯姻是什麼故事 瀏覽:227
歷史上有哪些讓人傷心的故事 瀏覽:504
哪些吃雞主播收藏裡面都是美女 瀏覽:883
愛情比喻成什麼東西好 瀏覽:677
男方拖累女方的婚姻怎麼處理 瀏覽:578
東營事業編進面多少分 瀏覽:58
形容美女喝茶葉用什麼詞語 瀏覽:117
愛情醉醉醉的舞怎麼跳 瀏覽:976
71的豬男二次婚姻怎麼樣 瀏覽:571
丹麥為什麼是最幸福的國度 瀏覽:165
幸福里里如何查成交 瀏覽:192
益陽哪裡美女最漂亮 瀏覽:124
事業單位不服從工作安排算什麼 瀏覽:682
愛情的開關怎麼弄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