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三角經濟圈是指哪些地方
長三角經濟圈是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鹽城、淮安,浙江的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台州、金華、衢州,安徽的合肥、馬鞍山,共22個城市。
Ⅱ 中國五大經濟圈
國內較為成熟的都市圈有5個,分別是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長江中游、成渝都市圈。
根據戴德梁行的報告,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和成都都市圈分別佔全國GDP的比例分別為19.8%、12.2%、10.4%和6.4%。 長三角都市圈
區域范圍
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規劃范圍為蘇浙皖滬四省市全部區域。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規劃范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示範引領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以上海臨港等地區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經濟與產業
1)長三角GDP達17.9萬億元,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城市層級結構最合理的城市群,已有六大城市躋身GDP萬億俱樂部,未來將以核心城市為支點構建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五大都市圈。2)長三角以電子、汽車、現代金融等產業為核心,致力於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3)長三角石化、冶金等領域存在一定無序競爭,核心城市規劃滯後,經濟效率與世界級城市群存在差距。
Ⅲ 浙江的城市並不接壤長江,為何被納入長三角經濟圈
因為長三角是地理范疇,而長三角經濟圈是一個經濟概念,浙江的浙北平原不屬於長江流域,但它的形成和長江下游沖積平原有很大的關系,一直以來浙北平原都納入了長江三角洲地區。
在經濟上,浙江嘉興和江蘇蘇州一樣,都可以算是上海的衛星城。根本不位於長江下游沖積平原的舟山市也被納入了長三角城市群。舟山有眾多島嶼組成,但因為在海上距離和上海特別接近,所以兩者的經濟交往非常頻繁。上海的洋山港就是位於舟山市的海島上。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范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南通、泰州、揚州、鹽城、鎮江、常州,浙江省的杭州、湖州、嘉興、寧波、舟山、紹興、金華、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滁州、宣城,總數為26個地級市。
Ⅳ 長三角經濟圈是指哪些地方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鹽城、淮安,浙江的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台州、金華、衢州,安徽的合肥、馬鞍山,共22個城市。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最初由16個城市組成:上海市、杭州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南京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寧波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舟山市、台州市。其中的台州市是在2003年8月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四次會議上被接納為正式會員的。在首部《「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城市入會規程(建議稿)》中,除了現有16個長三角城市之外,江蘇鹽城市、浙江溫州市和金華市、安徽馬鞍山市、蕪湖市、滁州市、宣城市、巢湖市和銅陵市等9個地級以上城市都被敏嘩返包容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在2008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兩省一市」全境。2010年三月底合肥市,馬鞍山市等六個城市正式加盟長江三角洲經濟圈。[1]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全國最大的經濟圈,其經濟總量相當於全國國內生產總值20%,且年增長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長江三角洲的進出口總額,財政收入,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居全國第一。長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201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將把橋飢長三角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蘆敏先進製造業中心、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城市群」作為發展定位[2]。 「長三角」:最初是蘇浙滬地區的16個市組成的都市群。長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8個市:南京、蘇州、揚州、鎮江、泰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個市:杭州、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紹興、台州。現在已經包括三個省的所有市了
Ⅳ 長三角經濟圈包括哪些縣市
工業經濟概念:以上海為龍頭的蘇中南、浙東北工業經濟帶。
長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長江入海而形成的扇形沖積平原上,以上海為龍頭,由浙江的嘉興、杭州、紹興、寧波、舟山和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及鹽城、連雲港等18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帶。
城市經濟概念:就是江浙滬毗鄰地區的16個市組成的都市群。長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8個市:南京、蘇州、揚州、鎮江、泰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個市:杭州、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紹興、台州。
Ⅵ 中國8大經濟圈是什麼
1.長江三角洲經濟圈
GDP:江蘇+浙江+安徽+上海=17.4萬億人民幣
2.環渤海經濟圈
GDP:北京+天津+河北+山東=14萬億人民幣
3·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
GDP:廣東+香港+澳門=10.5萬億人民幣
4.中部經濟圈
GDP:湖北+湖南+江西=8.2萬億人民幣
5.海西經濟圈
GDP:福建+台灣=6.6萬億人民幣
6.西南經濟圈
GDP:重慶+四川+雲南=6.5萬億人民幣
7.東北經濟圈
GDP:黑龍家+遼寧+吉林=5.22萬億人民幣
8.西北經濟圈
GDP:陝西+甘肅+寧夏=3萬億人民幣
事實上中國還有兩個經濟圈已經成型:
1.北部灣經濟圈
GDP:廣西+貴州=3萬億人民幣
2.中原經濟圈
GDP:山西+河南=5.3萬億人民幣
Ⅶ 中國三大經濟圈是指的哪幾個區域
中國三大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
1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面臨南中國海,為西江、北江、東江的匯合處,也即珠江的出口處,水陸交通發達、海外聯系便捷,是內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來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這說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著巨大的拓展空間,並且有望成為世界矚目的特大經濟區。珠三角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實現了富饒地區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導入式」為主的發展模式;呈現出以農村城鎮化為主導的「爆發式」城市化;表現出多中心、高強度、聚集式的城市群發展形態;勾勒出內、中、外三個圈層的「圈層式」經濟與城市發展特點;在城市與鄉村的連接地區出現了一種「既非城市又非農村」的特殊空間結構形式。
2長三角經濟圈
長三角緊臨東海,為我國最大的內河長江的出口處,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國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鎮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長三角經濟圈是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蘇州、無錫、徐州、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宿遷,浙江的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台州、金華、衢州、麗水,安徽的合肥、馬鞍山,蕪湖、滁州、淮南共30個城市。以滬杭、滬寧高速公路以及多條鐵路為紐帶,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長江的黃金通道流經29個主要城市,把長三角引向內陸腹地,是世界與中國大陸連結的重要門戶地區。長三角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長三角的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綜合性產業基地;城市化呈現結構性大發展;城市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圈層特徵明顯;城市與城鎮工業化水平較高;城市大物流條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實力雄厚,高層次人才密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比較富裕,全國領先。
3環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北部地區,通過京津唐城市帶引向中國北方腹地,區位特殊,工業密集、城市密布,是內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由京津領銜的環渤海灣經濟區產生於1986年,一般認為,狹義上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其目標是打造以北京、天津為雙核的城市。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已形成了「5+2」戰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遼寧、山東以及內蒙古中東部五個省區,北京和天津兩個市。環渤海地區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了中國重要的工業密集區和大型城市群;區域規劃發展的起步較晚,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明顯落後;開始全力構建環渤海經濟圈區域經濟發展新平台,建立「多贏」的區域協調和合作新機制。
--網路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