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凱恩斯有哪些著名的經濟學理論

凱恩斯有哪些著名的經濟學理論

發布時間:2023-06-06 14:53:25

A. 凱恩斯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凱恩斯主義(也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建立在凱恩斯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指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

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觀點上。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指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同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1)凱恩斯有哪些著名的經濟學理論擴展閱讀:

凱恩斯的理論:

凱恩斯認為生產和就業的水平決定於總需求的水平。總需求是整個經濟系統里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的總量。在微觀經濟理論中,價格、工資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自動地使總需求趨向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凱恩斯指出當時生產和就業情況迅速惡化的現實,指出理論說得再好,事實上這個自動調節機制沒有起作用。問題的關鍵在於「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在一個經濟體系中達到充分就業的關鍵是兩點:一是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決定商品的價格,價格的不斷變動反過來導致供給和需求的平衡;二是這個系統創造的新的財富可能會被保存起來用於將來消費或者用於投資將來的生產,同樣有一個供求機制決定著這個選擇。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價格一樣的機制,即它是貨幣的價格。

即使是在「大蕭條」最嚴重的年份,這一理論仍然把經濟的崩潰解釋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產的機制。所以合適的辦法是將勞動的價格降低到維持生存的水平,導致價格下降,從而購買力(就業)就會回升。沒有作為工資付出的資金將會轉化為投資,也許是在其它的產業。關閉工廠和解僱工人也是辯橘必須採取的轎則辦法。其它關鍵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國家預算,或者通過攜帆團增加稅率,或者通過削減財政支出。

參考資料:網路-凱恩斯主義

B. 凱恩斯提出哪些經濟政策

凱恩斯指出,必須放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運用財政與貨幣政策,實施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以確保足夠的有效需求,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
1.財政政策。
2.貨幣政策。
3.對外經濟政策。
拓展資料
1.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英國經濟學家,現代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
1936年,凱恩斯的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出版,他的另外兩部重要的經濟理論著作是《論貨幣改革》和《貨幣論》。
凱恩斯因開創了經濟學的「凱恩斯革命」而稱著於世,被後人稱為「宏觀經濟學之父」。
2.在凱恩斯之前,主導經濟理論是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自由放任經濟學說,又稱傳統經濟學。這種學說是建立在「自由市場、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動調節、自動均衡」的五大原則基礎上的,其核心是「自動均衡」理論。認為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經濟都能通過價格機制自動達到均衡;商品的價格波動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資本的價格——利率的變動能使儲蓄與投資趨於均衡;勞動力的價格——工資的漲跌能使勞工市場供求平衡,實現充分就業。因此,一切人為的干預,特別是政府幹預都是多餘的,什麼也不管的政府是最會管理的政府,應該信守自由競爭、自動調節、自由放任的經濟原則,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只會破壞這種自動調節機制,反而引起經濟的動盪或失衡。
3.基本理論
凱恩斯三大基本理論:
1、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2、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
3、流動偏好規律

C. 凱恩斯的主要理論是什麼

凱恩斯的金融理論
一、凱恩斯之前的主導經濟理論的主要論點
凱恩斯以前的主導經濟理論是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自由放任經濟學說,又稱傳統經濟學。這種學說是建立在「自由市場、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動調節、自動均衡」的五大原則基礎上的,其核心是「自動均衡」理論。認為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經濟都能通過價格機制自動達到均衡;商品的價格波動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資本的價格——利率的變動能使儲蓄與投資趨於均衡;勞動力的價格——工資的漲跌能使勞工市場供求平衡,實現充分就業。因此,一切人為的干預,特別是政府幹預都是多餘的,什麼也不管的政府是最會管理的政府,應該信守自由競爭、自動調節、自由放任的經濟原則,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只會破壞這種自動調節機制,反而引起經濟的動盪或失衡。
二、凱恩斯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是以解決就業問題為中心,而就業理論的邏輯起點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觀點是:社會的就業量取決於有效需求,所謂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總供給價格和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當總需求價格大於總供給價格時,社會對商品的需求超過商品的供給,資本家就會增僱工人,擴大生產;反之,總需求價格小於總供給價格時,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資本家或者被迫降價出售商品,或讓一部分商品滯銷,因無法實現其最低利潤而裁減雇員,收縮生產。因此,就業量取決於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由於在短期內,生產成本和正常利潤波動不大,因而資本家願意供給的產量不會有很大變動,總供給基本是穩定的。這樣,就業量實際上取決於總需求,這個與總供給相均衡的總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凱恩斯進一步認為,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構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決於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流動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貨幣數量。消費傾向是指消費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它決定消費需求。一般來說,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的增加往往趕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現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規律,於是引起消費需求不足。投資需求是由資本邊際效率和利息率這兩個因素的對比關系所決定。資本邊際效率,是指增加一筆投資所預期可得到的利潤率,它會隨著投資的增加而降低,從長期看,呈現「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規律,從而減少投資的誘惑力。由於人們投資與否的前提條件是資本邊際效率大於利率(此時才有利可圖),當資本邊際效率遞減時,若利率能同比下降,才能保證投資不減,因此,利率就成為決定投資需求的關鍵因素。凱恩斯認為,利息率取決於流動偏好和貨幣數量,流動偏好是指人們願意用貨幣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財富這樣一種心理因素,它決定了貨幣需求。在一定的貨幣供應量下,人們對貨幣的流動偏好越強,利息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將阻礙投資。這樣在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存在流動偏好兩個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資需求不足。消費需求不足和投資需求不足將產生大量的失業,形成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因此解決失業和復興經濟的最好辦法是政府幹預經濟,採取赤字財政政策和膨脹性的貨幣政策來擴大政府開支,降低利息率,從而刺激消費,增加投資,以提高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
總之,凱恩斯認為,由於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規律」,從而既引起消費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資需求不足,使得總需求小於總供給,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導致了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和失業,這是無法通過市場價格機制調節的。他進一步否定了通過利率的自動調節必然使儲蓄全部轉化為投資的理論,認為利率並不是取決於儲蓄與投資,而是取決於流動偏好(貨幣的需求)和貨幣數量(貨幣的供給),儲蓄與投資只能通過總收入的變化來達到平衡。不僅如此,他還否定了傳統經濟學認為可以保證充分就業的工資理論,認為傳統理論忽視了實際工資與貨幣工資的區別,貨幣工資具有剛性,僅靠伸縮性的工資政策是不可能維持充分就業的。他承認資本主義社會除了自願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外,還存在著「非自願失業」,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資本主義經濟經常出現小於充分就業狀態下的均衡。這樣,凱恩斯在背叛傳統經濟理論的同時,開創了總量分析的宏觀經濟學。
因此,在凱恩斯經濟理論中,金融理論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說,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他的貨幣金融理論基礎上。
三、凱恩斯關於貨幣本質與特徵的論述
1.貨幣的本質
在貨幣本質觀上,凱恩斯是一個典型的名目主義者。他認為,貨幣是用於債務支付和商品交換的一種符號,這種符號是由「計算貨幣」的關系而派生的。所謂「計算貨幣」,是指一種觀念上的貨幣,是貨幣的基本概念。計算貨幣本身就是一種符號或稱號,不具有實質價值。本身是沒有實質價值的符號或票券,是國家憑借權力創造的,並有權隨時變更。
2、貨幣的職能
凱恩斯強調的貨幣職能有兩個:一是作為計算貨幣,充當交換媒介,貨幣的功能僅僅在於便利交換,對經濟不發生重要的和實質性的影響。貨幣的第二個職能是作為財富的積累,充當貯藏手段。這里的貯藏財富職能與馬克思所說的「貯藏手段」職能是不同的。
3.貨幣的特徵
凱恩斯認為現代貨幣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貨幣的生產彈性等於零。
所謂貨幣的生產彈性,凱恩斯是指生產貨幣人數的變化率除以購買貨幣人數的變化率。凱恩斯認為,在不兌現紙幣流通或者實行管理通貨的國家,紙幣的生產或發行都由國家嚴密控制,對於私人企業來說,絕對沒有生產紙幣權力,貨幣的生產彈性只能等於零。
(2)貨幣的替換彈性近似於零,或幾乎等於零。
所謂貨幣的替換彈性,凱恩斯是指當貨幣的交換價值上漲時,人們拋棄貨幣而用其他商品來替代貨幣的比率。凱恩斯認為,貨幣的這種替換彈性等於零。這是由於貨幣本身並無效用,它的效用來自於交換價值。作為一般購買力的代表,它可以換回任何其他商品,但其他商品中卻沒有一種商品具備這種效用。因此,人們不願用其他商品來替代貨幣,貨幣的交換價值越高,人們越不願用其他商品來替換貨幣,從而對貨幣的需求就越大。
(3)貨幣具有周轉靈活性且保藏費用低的特徵
凱恩斯認為,貨幣與其他商品相比,具有周轉靈活性。這是由於貨幣較其他商品有更大的流動性,周轉便利,既可以直接用於支付,又可以儲藏起來,以防日後的不測之需,還可以靈活運用於各種資產的投機;同時,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而貨幣工資又常常是相當穩定的,所以人們對貨幣未來價值的估計也是樂觀的。貨幣由於其材料的屬性(如體積小、自然損耗少等),使貨幣具有保藏費用很低,甚至微不足道的特徵,貨幣的這一特徵與周轉靈活性結合在一起,意義非常重大。
四、外生貨幣供應論
凱恩斯認為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外生變數,它的變化影響著經濟運行,但自身卻不受經濟因素的制約。凱恩斯的這一觀點與供給彈性幾乎等於零密切相關。貨幣的生產(貨幣供應的來源)對私人企業來說是可望不可及的。貨幣供應的控制權由政府通過中央銀行牢牢掌握在手,中央銀行根據政府的決策和金融政策,考慮到經濟形勢變化的需要,可以人為地進行調控;增減貨幣供應量。
五、貨幣供應量渠道
凱恩斯認為,公開市場業務是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量的主要辦法。金融當局能夠通過公開市場上各種債務票據的買賣來調節貨幣供應量。金融當局買進各種證券的同時就把貨幣投放出去,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反之,若金融當局要減少貨幣供應量,就賣出各種證券使貨幣回籠。凱恩斯認為,金融當局應該在公開市場業務中對各種期限的證券都進行買賣,以取得迅速的、良好的效果。同時,買賣證券的利率也不應該是單一的,而應根據證券的種類、期限等情況分別採用不同的利率。
六、貨幣需求的三大動機說
凱恩斯認為貨幣需求就是指特定時期公眾能夠而且願意持有的貨幣量。按他的說法是:人們所以需要持有貨幣,是因為存在流動偏好這種普遍的心理傾向。所謂流動偏好,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偏好流動性,願意持有貨幣而不願意持有其它缺乏流動性資產的慾望。這種慾望構成了對貨幣的需求。因此,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又稱為流動偏好理論。
那麼人們為什麼偏好流動性,為什麼願意持有貨幣呢?凱恩斯認為,人們的貨幣需求是出自於以下三種動機: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
(1)交易動機
交易動機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貨幣的動機。他把交易動機又分為所得動機和業務動機二種。所得動機主要是指個人而言,業務動機主要是指企業而言。基於所得動機與業務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凱恩斯稱之為貨幣的交易需求。
(2)預防動機
預防動機是指人們為了應付不測之需而持有貨幣的動機。凱恩斯認為,出於交易動機而在手中保存的貨幣,其支出的時間、金額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確定。但是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未曾預料的、不確定的支出和購物機會。為此,人們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貨幣在手中,這類貨幣需求可稱為貨幣的預防需求。
(3)投機動機
投機動機是指人們根據對市場利率變化的預測,需要持有貨幣以便滿足從中投機獲利的動機。因為貨幣是最靈活的流動性資產,具有周轉靈活性 ,持有它可以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隨時進行金融投機。出於這種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稱之為貨幣的投機需求。由於交易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加上出於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構成了貨幣總需求。
七.貨幣需求的特徵
凱恩斯認為,貨幣的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出自於不同的動機,它們有其不同的特徵:
(1)貨幣交易需求和預防需求的特徵
第一,相對穩定,可以預計;
第二,貨幣主要充當交換媒介;
第三,對利率不太敏感;
第四,是收入的遞增函數。
(2)貨幣投機需求的特徵
第一,貨幣需求難以預測;
第二,貨幣主要充當貯藏財富的手段;
第三,對利率極為敏感;
第四,是現行利率的遞減函數。
八、貨幣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
貨幣總需求是由貨幣的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貨幣投機需求三部分構成,由於它們出自於不同的動機,因而分別受不同因素的制約,單項因素的波動通過影響其中一部分貨幣需求的變化而引起貨幣總需求的變動,進而對經濟體系發生影響。
凱恩斯認為,對於貨幣的交易需求和預防需求來說,主要受經濟發展狀況的收入水平這兩個客觀因素現實變化的影響,而其它因素,特別是心理的、預期的因素影響甚微。而對於貨幣的投機需求主要受利率變動的影響。這種影響的機制是通過利率的變化,引起人們對未來利率預測的改變,可見其中心理的、預期的作用影響很大。貨幣投機需求的變動常常是劇烈的,變幻莫測的,甚至會走向極端。在極端的情況下,貨幣需求發生不規則變動。
九、利息產生的原因
1、關於利息的概念
凱恩斯認為:貨幣是最靈活的流動資產,手持貨幣能給人們提供周轉靈活的方便,滿足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的需要。因此,人們普遍具有對貨幣的靈活偏好。如果要求人們放棄這種靈活的偏好,就應該給予一定的報酬,這種報酬以貨幣形態表示就是利息。「所謂利息,乃是在一特定時期之內放棄周轉靈活性之報酬。蓋利率只是一個比例,其分母為一特定量貨幣,其分子為在一特定時期中,放棄對此貨幣之控制權,換取債券票,能夠得的報酬」。簡言之,凱恩斯認為,利息是在一特定時期內放棄貨幣的周轉靈活性而能夠得到的報酬。
2、利息的形成
凱恩斯認為,利息的形成於人們取得貨幣收入後所作的兩種選擇之中:
第一是時間偏好的選擇。當人們得到貨幣收入後,首先要決定多少用於目前消費,多少用於將來消費(即儲蓄)。這種時間偏好選擇的結果,形成現實的消費量和儲蓄量。而時間偏好的選擇,主要受消費傾向的制約。若貨幣收入不變,決定消費多少的是一些主觀的動機。由於這些動機的存在,人們有一種普遍的傾向。即當收入總量增加時,消費開支也隨之增加,但增加程度要略為小些。這就是說,邊際消費傾向是遞減的,邊際儲蓄傾向是遞增的。凱恩斯認為,這是一條重要的心理規律,因為這一心理規律作用的結果是消費需求不足,從而導致投資需求不足,並經過乘數的作用,使消費需求不足數倍擴大。
第二是流動偏好的選擇。人們在作了時間偏好的選擇後,決定了收入中用多少作為儲蓄,緊接著必須做另一選擇,即他到底以何種方式持有他准備用於儲蓄而暫不消費的那部分貨幣收入。凱恩斯把資產的儲蓄形式抽象歸納為兩種:一種是貨幣,一種是債券。凱恩斯認為,盡管持有貨幣會喪失利息收入,但人們常常寧願犧牲利息收入而採用貨幣形式進行儲蓄,目的就在於保持流動性。這種流動性偏好是客觀存在的普遍傾向,原因在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在第二節中曾經談到,正是由於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未來變化感到疑慮和存在不安全感,又缺乏科學根據去作可靠的預測,因而都傾向於持有貨幣這種價值比較穩定的資產,以此來平息人們對未來的不安和憂慮。並且當人們在貨幣的流動性和債券的收益之間進行選擇時,由於對未來利率的變化無法確定,造成對債券價格的預測也是不確定的。為了避免蒙受損失,人們也大都願意以貨幣形式進行儲蓄。這樣做至少可以保存自己資產的原價值,還可以伺機使其增殖,這就是貨幣投機需求的前提。
十、利率的作用
1、凱恩斯通過分析利率與投資的關系,認為利率對於投資的影響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與資本邊際效率的對比關系影響投資,假如利率上升的同時資本邊際效率也上升,並且上升的幅度大於或等於利率上升的幅度,那麼,高利率就不會抑制投資,只有當利率高於資本邊際效率,投資者的盈利動機不能實現時,高利率才阻礙投資,因此,單純的利率波動並不能直接引起投資量的增減。
2、凱恩斯分析了利率與儲蓄的關系,指出利率只對儲蓄形式的選擇有決定作用,利率的波動只是引起貨幣需求的變動,而不是直接影響儲蓄水平的變動。在消費傾向不變的情況下,直接制約儲蓄水平的是收入的大小而不是利率的高低。凱恩斯否定利率有自動調節儲蓄與投資相等的作用,其理論根據在於把利率看作純貨幣現象,因此,商品市場上儲蓄與投資的平衡與否就不能由利率因素來決定。凱恩斯認為,利率在經濟體系中的作用可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1)從微觀角度說,利率與資本邊際效率之比對企業和個人的投資決策起決定性作用;利率的高低對人們儲蓄形式的選擇有決定作用,進而影響貨幣需求的變動。
(2)從宏觀角度看,利率對總儲蓄量、總消費量、總投資量都有重要作用。通過分析,凱恩斯認為高利率是資本主義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十一、儲蓄理論
1、節儉是非論的辨析——對儲蓄作用的分析
凱恩斯通過對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的分析,在《通論》中提出了著名的「節儉是非論」,在批評了古典和新古典學派的儲蓄有用論的基礎上,闡述了不同於儲蓄有害論的觀點。凱恩斯認為不能把儲蓄與投資這兩個完全不同的行為混為一談,儲蓄與投資是不一致的。
凱恩斯具體分析了三種情況下儲蓄對於經濟的影響。凱恩斯認為,儲蓄是否有利主要取決於是否影響投資。在資本主義社會,儲蓄與投資的不一致主要表現為投資小於儲蓄,儲蓄過度也是指相對於投資來說儲蓄太多,從而產生緊縮經濟、減少國民收入的不利效應,否則儲蓄並非一定是有害的。
2、個人儲蓄的決定與影響因素
凱恩斯認為決定和影響個人儲蓄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可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大類。主觀因素主要有人的心理偏好、社會習俗、生活習慣等等,除非在反常的情況下,主觀因素是比較穩定的,一般不會有重大改變;客觀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個人一般是根據其收入水平來決定將收入的多大部分用於消費,多大部分用於儲蓄,相比之下,客觀因素具有不穩定性,經常會發生變化。
凱恩斯認為,雖然影響個人儲蓄的因素很多,但個人在進行儲蓄時總是遵循一定的准則行事,他認為這個准則就是「個人往往先維持其習慣的生活標准,然後再以其實際所得與為維持該標准所需費用之差,儲蓄起來。」凱恩斯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個人消費和儲蓄的心理法則,即:「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邊際儲蓄傾向遞增」的心理規律。
3、投資決定儲蓄論
凱恩斯認為,投資與儲蓄二者必須相等。這種必然相等,不是通過利率的自然調節達到的,而是通過收入的變化實現的。因為儲蓄與投資都等於收入所得減消費。他用以下等式說明:
因:收入=產品價值=消費+投資
儲蓄=收入-消費
故:儲蓄=投資
十二、半通貨膨脹理論
1、物價水平的決定因素
凱恩斯認為,社會產品的價格水平主要取決於二個因素:一是邊際成本中各生產要素的價格,如工資、利息、地租等;二是生產規模。一般物價水平就取決於工資單位和就業量這二個因素。
2、貨幣量變動影響物價的傳導機制
在凱恩斯的理論模式里,貨幣量變動對於物價影響的傳導機制是一個復雜的,多環節的因果關系鏈條,他將這種因果關系鏈條概括為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 貨幣量變動後引起利率的變動;
第二環節: 利率變動後引起投資規模的變化,其規模變化的大小主要視資本邊際效率而言,
第三環節: 投資規模變動後引起就業、產量和收入的變化,
第四環節: 就業、產量和收入變動後引起生產成本的變動,
第五環節: 生產成本的變動引起物價的變動。生產成本變動後,物價必然作自動調整,去適應變化了的生產率,以至在未達到充分就業前,物價就開始上升。
3、「流動性陷井」
凱恩斯認為貨幣量變動後對物價影響的傳導機制並不總是暢通的,有時某個環節發生梗阻就會中止對物價的影響。可能引栓塞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流動性陷井」,即當利率達到一定的低點後,貨幣需求變得無限大,此時任何貨幣量的增加都會被吸入,而對利率不再發生影響,傳導機制的第一環節就被阻塞;二是投資的利率彈性,如果在某一時期投資的利率彈性很低,利率下降未必對投資規模有顯著的刺激作用,若第二環節受阻,對總體經濟活動也不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4、半通貨膨脹理論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凱恩斯不同意任何貨幣數量的增加都具有通貨膨脹的觀點。認為不能把通貨膨脹一詞僅僅解釋為物價上漲。如上所述,影響物價波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成本單位和就業量。而貨幣數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貨膨脹性,則要視經濟體系是否達到充分就業而定。凱恩斯認為貨幣數量增加後,在充分就業這個最後分界點的前後,其膨脹效果的程度不一。一般有兩種情況。
1)在達到充分就業分界點以前,貨幣量增加後,就業量隨有效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為在該點以前,貨幣數量每增加一次,有效需求尚能增加,故其作用,一部分在提高成本單位,一部分在增加產量。」出現這二重效果的原因之一是存在閑置的勞動力,工人被迫接受低於工資品價格上漲比例的貨幣工資,因此成本單位的提高幅度小於有效需求的增加;原因之二是尚有剩餘生產資源,供給彈性大,增加有效需求仍有刺激產量增加的作用。此時貨幣數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貨膨脹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業量和產量,另一方面也使物價逐漸上漲,但其幅度小於貨幣量的增加。這種情況,凱恩斯稱之為「半通貨膨脹」。
2)當達到充分就業點以後,貨幣量增加產生了顯著的膨脹性效果。由於各種生產資源均無剩餘,供給無彈性,貨幣量增加後有效需求也提高,但就業量和產量卻不再增加,增加的只是邊際成本中各生產要素的報酬,即成本單位。特別是工人增強了對工資下降的抵抗力,貨幣工資必然隨工資品價格同比例提高,此時物價就隨貨幣量的增加而上升,形成絕對的通貨膨脹。他說「當有效需求再增加時,已無增加產量之作用,必使成本單位隨有效需求作同比例上漲,此種情況,可稱為真正的通貨膨脹。」必須說明的是,在凱恩斯的理論模式里,充分就業是一種例外,而小於充分就業才是常態。因此實際上他認為,增加貨幣數量只會出現利多弊少的半通貨膨脹,而不會出現真正的通貨膨脹,這成為他提倡膨脹性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
十三、貨幣政策主張
1.膨脹性的貨幣政策
如前所述,凱恩斯理論體系的終極目標是要實現充分就業,為此需要提高有效需求,啟動利率作為主杠桿。他認為,在小於充分就業的常態中,有兩種方法可以降低利率:「其一是減低工資,而讓貨幣數量不變;其二是增加貨幣數量,而讓工資水準不變。」前者是一種有伸縮性的工資政策,後者是有伸縮性的貨幣政策,就它們在增加貨幣數量(絕對或相對)從而使利率下降這一點而論,理論上的效果完全相同,但在實際執行中,二者有天壤之別。凱恩斯認為採用伸縮性的貨幣政策比採用伸縮性的工資政策要明智、可行、見效得多,其原因在於:
(1)要降低工資必須經過幾度的勞資雙方爭執以後才能完成,這種爭執不僅是浪費的,不幸的,而且吃虧的總是議價能力較弱的資方。對於政府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難行的方法」。然而,「要改變貨幣數量,則只要運用公開市場政策或類似辦法便可辦到。」這對於壟斷了貨幣發行權的政府來說,易如反掌。因此,凱恩斯認為只有「愚蠢之徒」才會棄易擇難。
(2)由於社會上很大部分收入是用貨幣契約規定的,特別是食利階層和公共機關里的固定薪水階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工人的工資水平不變,他們和勞工之間的收入水平處於相對均衡狀態,但若採用有伸縮性的工資政策,必然破壞這種平衡,使一部分人蒙受損失,因此「只有不義之徒才會挑選有伸縮性的工資政策,而不挑選有伸縮性的貨幣政策。」
(3)若用減少工資的方法來增加貨幣量,債務負擔將成比例地加重;但若增加貨幣量而讓工資不變,則相對減輕債務負擔。凱恩斯認為在多種債務負擔已經太重的情況下,「只有不諳世故之徒才會選擇前者。」
經過上述比較,他力主採用剛性的工資政策和膨脹性的貨幣政策,這不僅因為在實際中切實可行,簡便有效。而且在理論上也有充分的根據,特別是他的管理通貨論和半通貨膨脹論闡明,在小於充分就業的常態下,這樣做不會帶來真正通貨膨脹的惡果,而是能夠產生刺激經濟,增加就業、產量和收入的預期效果。
2.貨幣政策的局限性與其他政策的作用
凱恩斯在提出膨脹性貨幣政策的同時,還認為,要達到充分就業,僅採用這一條貨幣政策是不夠的,特別在經濟危機中,所增加的貨幣數量可能被增大的流動偏好所吸收,而對利率不發生影響,從而對實際投資不起作用。因此,必須同時採用其他政策相配套,其中最主要的是赤字財政政策。赤字財政政策是指國家可以超過財政收入的限制而擴大財政支出,因為凱恩斯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病根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很難靠居民或企業的自發調節去解決,而必須要有政府的干預才能實現。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擴大投資;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資活動可以帶動私人投資。凱恩斯在《通論》中寫道:「僅僅依賴銀行政策對利率的影響,似乎還不足以達到最適度的投資量,故我覺得,要達到離充分就業不遠之境,其唯一辦法,乃是把投資這件事情,由社會來綜攬。」他認為,政府採取赤字財政的政策來擴大公共投資,可以擴大有效需求,促進就業增長,從而促進經濟增長。那麼,用什麼來支持政府的赤字財政政策呢?他認為,除了上面所說的膨脹性貨幣政策外,主要靠舉債。採用舉借公債的辦法來發展經濟。
總之,膨脹性的貨幣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是凱恩斯為當時的西方經濟問題開出的兩味主要葯方,他提出的這套理論和政策在戰後西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影響了各國政府和後來的一大批經濟學家。

閱讀全文

與凱恩斯有哪些著名的經濟學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糧液幸福結酒42度多少錢一瓶 瀏覽:169
愛情與靈葯女主角得的什麼病 瀏覽:275
事業單位兩科需要考多少分 瀏覽:649
輔助後期怎麼吃經濟lol 瀏覽:179
幸福魔方毒愛講的什麼 瀏覽:458
道德經如何講愛情 瀏覽:578
七龍珠的演唱者是哪個美女 瀏覽:927
香港美女潛水追殺是什麼電影 瀏覽:466
多少愛情敗給窮 瀏覽:75
時薪多少才算幸福 瀏覽:282
哥倫比亞和巴西哪個美女多 瀏覽:325
萬盛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鎮 瀏覽:324
濟南市幸福苑屬於哪個街道 瀏覽:641
愛情與夢想你選哪個 瀏覽:288
扶貧有什麼經濟作用 瀏覽:39
美女不管拍什麼抖音都好 瀏覽:128
豬籠草講的是什麼故事視頻 瀏覽:5
經濟與體育運動是如何產生的 瀏覽:117
如何感受幸福感覺 瀏覽:228
開州區哪個鎮經濟最好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