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特區改革了什麼

經濟特區改革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05 17:56:27

❶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歷程

1、1978-1985年,初創奠基和改革開放局部推進階段。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

2、1986-1992年,經濟轉型發展和改革開放全面推進階。1986年開始,深圳特區進入一個探索在計劃經濟體制之外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全面進行市場取向經濟改革的新階段。深圳經濟開始起飛,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長,1987年突破50億元,1989年突破100億元。

3、1993-2002年,增創新優勢與跨越式發展階段。深圳經濟特區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由過去主要依賴中央賦予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轉變為主要依靠提高素質,增創新優勢。

4、2003年-至今,深化改革開放和全面發展階段。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思想,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1)經濟特區改革了什麼擴展閱讀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背景:

中國從1956年選擇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956年黨的八大對於如何以蘇聯為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但是,由於「左」傾錯誤的影響,從1957年開始,我們用小平同志的話來說,就是開始了『長達二十年左的錯誤』。

1978年7月6日至9月9日,國務院召開務虛會。會議開了兩個月零3天,提出的新辦法、新路子,集中起來,就是一條:改革開放。這次務虛會,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中央決策層唯一一次用如此長的時間集中地、大規模地深入研究改革開放的會議,對改革開放決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❷ 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了,這40年深圳有什麼變化

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了,這40年深圳變化有,實際管理人口從不足3萬增至超2000萬;經濟總量從不足2億元增至近2.7萬億元;人均GDP達3萬美元……經濟發展生機勃勃,數量質量雙雙提升。

一座城市,深蘊著中國科技創新的澎湃動能。這里有「全球5G第一城」的美譽——目前,深圳建成5G基站超4.6萬個,5G基站密度國內第一,5G產業規模、5G基站和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

(2)經濟特區改革了什麼擴展閱讀:

深圳這座城市,訴說著中國擴大開放的磐石之心。前海深港合作區,曾經荒涼的灘塗上正在繪就「最美最好的圖畫」。200多座高樓勾勒出壯麗天際線,累計17.3萬家新設企業注冊落戶,呈現生機勃勃發展態勢……一曲「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時代強音,在這里向海而鳴。

即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這片熱土仍然生長希望——外商投資穩定增長,知名外企密集入駐,2020年上半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34萬億元。

今日深圳,正向著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目標奮楫而行。

「在深圳之前,全球還沒有一個城市在如此短時間內,實現由農業經濟向知識信息經濟的跳躍,成長為我國重要的經濟、貿易、金融中心和創新發展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感慨。

深圳市史志辦主任楊立勛認為:深圳方方面面的奇跡,都只能用「改革創新」詮釋。「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成功範例,依然要靠改革。現在中央批復我們搞綜合改革試點,是為深圳提供了由『單項冠軍』成長為『全能冠軍』的機會。深圳的回答依然是:敢闖敢試,先行先試。」

❸ 中國在1978年後採取了哪些重大的經濟改革舉措

中國在1978年後採取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經濟特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經濟改革舉措。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民以家庭為單位,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是村、組)承包土地等生產資料和生產任務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它是中國現階段農村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按照合同規定自主地進行生產和經營。其經營收入除按合同規定上繳一小部分給集體及繳納國家稅金外,全部歸於農戶。集體作為發包方除進行必要的協調管理和經營某些工副業外,主要是為農戶提供生產服務。2、建立經濟特區。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3、城市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強做大國有企業方針的重大戰略步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傳統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進行的改革。中心環節和核心內容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

❹ 經濟特區的發展及變化。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
應答時間:2021-01-0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❺ 經濟特區的意義

問題一: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的意義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問題二:設立經濟特區的意義是什麼?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問題三:經濟特區的實際意義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掘基;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經濟特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1986年, *** 同志指出:「開始的時候廣東提出搞特區,我同意了他們的意見,我說名字叫經濟特區,搞政治特區就不好了。」1989年,他指出:「八十年代初建立經濟特區時,我與廣東同志談,要兩手抓,一手要抓改革開放,一手要抓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兩點論。」1992年,他又指出:「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只手都要硬」;「廣東二十年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還告誡說:「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 *** 同志看來,經濟特區主要是在經濟方面不同於其他地區,在區內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經濟管理體制和靈活的經濟措施。在政治上,經濟特區同其他地區一樣,都是在中國 *** 領導之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不存在特有的社會性質。經濟特區姓「社」不姓「資」。1985年, *** 同志說:有人說中國的開放政策會導致資本主義。「我們的回答是,我們的開放政策不會導致資本主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會有一部分資本主義的東西進入。但是,社會主義的力量更大,而且會取得更大的發展。」1992年,他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他認為,改革開放是否成功,「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經濟特區是體制改革的試驗場。1985年, *** 同志指出:深圳是個試驗,經濟特區還是一個試驗,「我們的整個開放政策也是一個試驗,從世界的角度來滾此講,也是一個大試驗。」1992年,他要求經濟特區「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在 *** 同志眼裡,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辦經濟特區就是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來」。這不僅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是一大創舉,而且在世界經濟性特區發展史上也是一個新的貢獻。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判備謹窗口和基地。1984年, *** 同志說:「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從特區可以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識。特區成為開放的基地,不僅在經濟方面、培養人才方面使我們得到好處,而且會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這是他對經濟特區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闢概括,深刻揭示了創辦經濟特區的目的和意義。經濟特區建設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 *** 同志指出:「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5年,他指出:「外國有的評論家說,中國的現行政策是不可逆轉的。我認為這個看法是正確的。」1989年,他又說:「我過去說過要再造幾個『香港』,就是說我們要開放,不能收,要比過去更開放,不開放就發展不起來......>>

問題四:我國設立的五個經濟特區目的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1、目的:
是為了引進境外資金、先進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2、步驟:
第一步開始: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後增設海南經濟特區)。
第二步:開放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
第三步,建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後增設上海浦東開發區)。
第四步:內地。
3、成效:
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問題五:我國建設經濟特區的主要好處 稅收優惠,用地便宜,最為關鍵的是前期當地 *** 部門辦事比較公正,吃拿卡要比較少。

問題六:什麼是經濟特區 從特徵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排頭兵和試驗場。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問題七:我國5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發城市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特殊經濟區(Special Economic Areas,SEA),狹義上說,是指一個 *** 國家或地區為達到促進本國或本地區經濟發展等目的,在其管轄范圍內專門劃定的一塊、實行與國內其他地區不同的特殊政策的特殊經濟區域(廣義上說,SEA還包括不同 *** 國家之間或不同的關稅領土之間通過協定結成的旨在區域貿易自由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各類特殊經濟區域)。當今世界范圍內,SEA的稱謂、表象及具體做法千差萬別,但其基本類型主要有保稅倉庫、自由港、自由貿易區、出口加工區、綜合型經濟自由區和科學工業園區等幾種形式。SEA是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為發達程度不等的國家及地區廣為採用的參與經濟全球化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戰略措施與政策工具。我國現存SEA是在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經濟走向開放經濟、從落後經濟走向發展經濟的過程與背景中,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了世界SEA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及地區SEA的某些經驗,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政策措施而設立的特殊經濟區域,與世界上其他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及地區的SEA在設立目的、功能定位乃至政策體系等許多方面有著一些不同之處。實踐中,我國目前的SEA只是不同程度地實行了某些類似世界SEA的政策,而與SEA的一般共性及通行做法相去甚遠,並非嚴格意義上的SEA。20餘年來,SEA發展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不斷面臨著有無繼續「特」的必要的置疑與困惑,以及進一步發展的困境。這些問題、置疑、困惑與困境的產生毋庸置疑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的、深層次因素在於(較之於世界SEA)我國現存SEA的建設與發展有失作為SEA必須具備的共同特性與規范;正是這種不規范,在很大程度上不僅誤導了人們對SEA的認識從而不斷引發各種爭議,而且也導致我國SEA發展中出現了許多不良現象,影響到預期目的與發展成效,以及進一步發展;在中國加入WTO後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現存SEA的進一步發展需要進一步的規范(我國加入WTO時,WTO就對我國現存SEA提出了置疑和規范要求)。
一、加入WTO後中國特殊經濟區規范發展的內在必要性與外在約束要求
加WTO入後中國特殊經濟區進一步規范發展的必要性可以從以下角度來考察:
(一)從WTO的要求和中國的承諾看我國現存SEA發展規范問題
我國現存的SEA數量大,分布廣、類型繁、名稱雜、層次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議定書》和《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中國SEA是指在關稅、國內稅和法規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區,包括邊境貿易區、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特區、沿海開發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已建立關稅、稅收和法規的特殊制度的其他地區。除了5個經濟特區外,WTO還把14個沿海開放城市、6個沿長江開放城市、21個省會開放城市和13個內陸邊境開放城市等列入SEA。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議定書》中,WTO就SEA問題對中國 *** 提出了如下要求:(1)中國應將所有與其特殊經濟區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通知WTO,列明這些地區的名稱,並指明界定這些地區的地理界線。中國應迅速,且無論如何應在60天內,將特殊經濟區的任何增加或改變通知WTO,包括與此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2)對於自特殊經濟區輸入中國關稅領土其他部分的產品,包括物理結合的部件,中國應適用通常適用於輸入中國關稅領土其他部分的進口產品的所有影響進口產品的稅費和措施,包括進口限制及海關稅費。(3)除本議定書另有規定外,在對此類特殊經濟區內的企業提供優惠安排時,WTO關於非歧視和國民待遇的規......>>

問題八:經濟特區的成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有何積極意義 1979年4月鄧 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1979年7月, *** 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 *** 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同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果斯經濟特區。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1992年中國另一個改革高地國家級新區誕生,標志著中國新一輪改革起航。
2013年3月,陳經緯關於合並潮汕三市並升級為副省級「潮汕特區」的提案已提交全國兩會討論。2014年3月,國家發改委作了回函,表示將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其可行性。

❻ 經濟特區都有哪些優惠政策

范圍:深圳、廈門、珠海、汕頭、海南省。

1、特區企業減稅。特區內外商投資企業和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濟的外國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特區銀行減免稅。特區內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經營期10年以上,減按15%徵收所得稅;並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免稅,第二年和第三年減半徵收所得稅。

3、老市區特定企業減稅。在特區內的老市區,設立從事技術、知識密集項目;投資在3000萬美元以上,回收期長的項目;能源、交通、港口建設項目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徵收所得稅。

4、老市區企業減稅。在特區內的老市區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減按24%徵收所得稅。

5、特區服務性企業減免稅。特區內的服務性外商投資企業,投資500萬美元、經營期10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免徵企業所得稅,二、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6、特區企業減免稅。特區各類企業,從事生產性行業,經營期10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7、外商分得利潤免稅。特區內合資企業的外資方,從企業分得利潤匯出境外時,免徵所得稅。

8、出口企業減稅。特區內外商投資產品出品企業(出口產值佔70%以上)減按10%徵收所得稅。(細則第75條)

9、海南特區企業減免稅。海南經濟特區設立從事港口、碼頭、機場、公路、鐵路、電站、煤礦、水利等基礎設施和農業開發經營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15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1年至5年免稅,第6年至10年減半徵收所得稅。

(6)經濟特區改革了什麼擴展閱讀:

特區發展

一、制度兼容、演進與經濟績效

正式制度的目標取向與組織中個人的利益偏好是否一致決定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否兼容,兩者的兼容與否決定了組織和經濟運行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大小最終決定了經濟績效的影響,主要通過激勵、監督費用和強化成本三方面進行。

一是當一個組織的正式規則與子群體中的成員的偏好和利益一致時,將會大大提高組織的經濟績效。組織中的成員受到一種自我激勵,這種激勵通過正式制度的確立而更加明確。而當博弈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一致時,它們將相互強化。

二、WTO規則與特區制度兼容、經濟績效

加入WTO,中國面臨WTO規則與中國現存制度的兼容問題。提高制度的兼容性,增強整個制度的經濟績效已成為當務之急,即使中國的經濟特區也不例外。

WTO規則的變遷、演進具有「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的雙重性質,是兩種正式制度的制度結晶體。但對加入WTO者來說,則明顯具有「強制性變遷型」正式制度的特徵。

尤其對市場經濟不發達國家即發展中國家這種表現更加明顯,而加入WTO者本國原有的制度則具有非正式制度的特性。因此,兩者既存在著相容的可能性,也存在著不相容的可能性。

三、強化經濟特區的制度兼容性,保持經濟特區的高績效

與WTO正式制度比較形成的各國的制度雖屬「非正式制度」,但各國的制度又存在著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分。

加入WTO國家的制度兼容,將面臨WTO規則與本國的正式制度兼容和與本國非正式制度的兼容兩方面的難題。而由於WTO制度具有「強制性變遷型」正式制度的特性。

決定了加入WTO國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居於屈從地位,並應努力改變本國現存制度,以適應WTO制度,強化整個制度的兼容性,達到加入WTO提高經濟績效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經濟特區改革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經濟危機有哪些教訓 瀏覽:902
老梁如何讓身體健康 瀏覽:36
我的幸福童年生活怎麼寫 瀏覽:72
屬馬和屬蛇的婚姻如何男馬女龍 瀏覽:178
游泳池認識的美女怎麼發展 瀏覽:345
經濟女孩出自哪個音頻 瀏覽:419
韓孝周幸福一共多少集 瀏覽:307
農民在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371
淘寶達人經濟有什麼特色 瀏覽:271
人體健康評分多少才算好 瀏覽:551
怎麼表達家庭經濟狀況不好 瀏覽:799
進事業編考試科目有哪些 瀏覽:362
政務中心哪些是事業編 瀏覽:719
什麼樣的行為才觸動婚姻法 瀏覽:526
老公沒事業心婚姻如何繼續 瀏覽:561
如何通往幸福生活 瀏覽:671
96年屬什麼座鼠男孩婚姻 瀏覽:592
遺囑和婚姻有什麼區別 瀏覽:336
蔣南孫做什麼事業 瀏覽:940
美女養什麼鳥好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