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問題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存在的問題 :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但長期的快速發展,積累和遺留的各種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發展方式粗放落後,經濟結構不合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種發展是粗放的,缺少內涵、質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續的。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經營方式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傳統發展模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發展不協調,導致資源嚴重缺乏。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經濟增長中依靠資本和勞動投入增加的貢獻率佔72%,依靠科技進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貢獻率僅佔28%,而發達國家後者佔50%―70%。具體來看,其一,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國經濟運行並沒有從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經濟結構方面,產業結構的失調依然存在,農業基礎薄弱,發展缺乏後勁,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等。
(2) 貧富差距過大。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分析,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基尼系數達0.474,遠遠超過0.4的警戒線,是世界上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使社會財富過多地集中在少數高收入階層手中。同時,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也都在擴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如果不進行調節,就使人們的不公平感增加,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社會矛盾就突出,這也是上世紀許多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以9.8%的速度持續增長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為7.8%,預計2013年約為7.7%,發展速度繼續放緩。過去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正進行宏觀調控,日趨減緩;內需乏力仍是我國長期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支撐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國際環境也在改變,使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正在消減和逆轉。目前,雖然國內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繁榮的背後有太多的泡沫。
(4) 區域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梯度發展」政策,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指導下,經過30多年的發展,迅速拉大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11年GDP最高的廣東省為52 674億元,約是西部10省GDP的總和,是最低的西藏(606億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億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億元)的5倍。與此同時,中東部地區差距、南北差距、城鄉差距也隨之越來越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區域發展不平衡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
(5) 市場和資源環境有待改善。市場環境的好壞關乎經濟的發展,也會影響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食品、醫療事件頻發,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蘇丹紅、地溝油,形形色色的安全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假冒偽劣、社會欺詐現象依然十分突出;社會誠信和社會道德水平依然不高。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嚴重污染市場環境,也嚴重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阻礙內需的發展。此外,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現象嚴重,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國高碳的能源結構使中國的發展處境極為不利,如果我國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的增長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貳』 試述當前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現階段我們國家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同落後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叄』 結合2019年我國經濟的總體情勢,談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都面臨哪些挑戰與問題
面臨農民增收困難,經濟上行壓力增大。
『肆』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一、 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首先,國際環境依然不容樂觀,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疲弱,還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這給中國外貿出口帶動很大影響。2014年5月,美國「國債」突破16.7萬億美元「債務上限」;10月,美國政府17年來首次停擺,美國國債存在違約風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必然要受影響。一些新興經濟體增速也有所放緩,發達經濟體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很多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採取的超常規財政刺激政策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我國的周邊環境還很不穩定,存在諸多威脅。這些因素對中國經濟必將產生許多外部壓力,包括經濟和政治等方面。
其次,內部體制出現障礙。中國能夠快速發展到現在,依靠的主要發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資、廉價勞動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產導向為基礎的舊有模式。舊模式中的三個要素或稱制度紅利、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把中國帶到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上,但是現在這種模式潛力已基本耗盡。中國人口老齡化非常迅速,人口紅利逐漸喪失,很快將迎來「劉易斯拐點」。2012年中國勞動力數量首次出現了減少,正以歷史最快速度從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轉變。經濟增速放緩,現有發展模式的所有弊病都達到了高峰。此外,資源不足、環境污染,嚴峻的生態形式也是個棘手的問題,使得一直支撐經濟增長的體制內部出現了制度性疲勞和障礙。第三,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根據國際發展的經驗,新興市場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使原本良好的發展勢頭轉變軌跡,就像掉入陷阱一樣,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表現是上個世紀後半期若干拉美國家。2012年我國人均GDP已達6 100多美元,正處於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艱難爬坡階段。
二、 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但長期的快速發展,積累和遺留的各種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發展方式粗放落後,經濟結構不合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種發展是粗放的,缺少內涵、質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續的。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經營方式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傳統發展模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發展不協調,導致資源嚴重缺乏。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經濟增長中依靠資本和勞動投入增加的貢獻率佔72%,依靠科技進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貢獻率僅佔28%,而發達國家後者佔50%―70%。具體來看,其一,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國經濟運行並沒有從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經濟結構方面,產業結構的失調依然存在,農業基礎薄弱,發展缺乏後勁,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等。
(2) 貧富差距過大。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分析,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基尼系數達0.474,遠遠超過0.4的警戒線,是世界上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使社會財富過多地集中在少數高收入階層手中。同時,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也都在擴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如果不進行調節,就使人們的不公平感增加,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社會矛盾就突出,這也是上世紀許多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以9.8%的速度持續增長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為7.8%,預計2013年約為7.7%,發展速度繼續放緩。過去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正進行宏觀調控,日趨減緩;內需乏力仍是我國長期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支撐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國際環境也在改變,使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正在消減和逆轉。目前,雖然國內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繁榮的背後有太多的泡沫。
(4) 區域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梯度發展」政策,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指導下,經過30多年的發展,迅速拉大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11年GDP最高的廣東省為52 674億元,約是西部10省GDP的總和,是最低的西藏(606億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億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億元)的5倍。與此同時,中東部地區差距、南北差距、城鄉差距也隨之越來越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區域發展不平衡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
(5) 市場和資源環境有待改善。市場環境的好壞關乎經濟的發展,也會影響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食品、醫療事件頻發,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蘇丹紅、地溝油,形形色色的安全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假冒偽劣、社會欺詐現象依然十分突出;社會誠信和社會道德水平依然不高。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嚴重污染市場環境,也嚴重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阻礙內需的發展。此外,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現象嚴重,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國高碳的能源結構使中國的發展處境極為不利,如果我國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的增長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伍』 我國經濟現在有哪些問題
一,生產能力過剩,企業開工不足,許多甚至達不到盈虧平衡點,造成社會資源大量閑置,需要擴大銷售市場。大量的普通老百姓收入有限,導致購買力不足,導致了經濟難以進一步快速發展。應設法繼續增加百姓收入。國際貿易環境惡劣,世界老大不僅以加關稅制裁我們,在高科技晶元等方面也卡我們脖子,而技術進步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科技方面制裁我們,我們被迫花費幾倍的成本自主研發,當然這樣可以從長遠上和根本上解決卡脖子問題,但眼下也成了減緩了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因素。
二,經濟高速增長,但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首先是供給結構問題突出,特別是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協調。農業基礎較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其次,需求結構問題突出,投資消費關系不協調。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導致消費低迷,內需嚴重不足。同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失衡。經濟社會發展在空間上的不平衡,使邊疆穩定、社會和諧受到了嚴峻挑戰。
三,蛋糕做大了,但蛋糕的分配存在不公平,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准,中國至少還有一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近幾年,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之間分配關系呈現較為明顯的失衡狀況,勞動報酬增長速度長期低於GDP增長速度,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有擴大的趨勢。
四,完成了工業產品的數量積累,但國際競爭力不強,2009年中國R&D(研究與開發)佔GDP的比重為1.52%,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家平均達2.29%。科技進步貢獻率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科技成果轉化率比發達國家低50~60個百分點。
五,民生大幅度改善,但公共服務領域發展滯後,2008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為4.4%,社保與就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為10.9%,此兩項合計佔比為15.3%,比人均GDP3000~6000美元階段國家平均31.4%的水平,低了16.1個百分點。
六,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但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城市化提速的同時,農村問題也日益突出,優質耕地大量流失,農業經營者老齡化、兼業化,留守兒童增加,城鄉收入差距拉大等等。一些大城市的城鄉接合部「棲息」著大量流動人口,身份差異帶來的歧視、群體沖突加劇等,積累了諸多社會問題。
『陸』 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一、體制結構仍不盡合理,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不平衡。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拉大,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三、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偏低,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四、通貨膨脹的壓力依然存在。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和部分工業品價格這種結構性上漲,擾亂了正常經濟秩序。
五、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居民住房、安全生產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
『柒』 我國在發展中面臨哪些問題
一、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加劇 這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最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處於新一輪上升周期,勢必加大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方式,必將加劇自然資源的供求矛盾,導致經濟運行成本上升。我國人均資源緊缺,而資源消耗量卻排在世界前列,礦產資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見附表)。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環境代價過於高昂,環境質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於「局部有改善、整體在惡化」的狀態。 資源和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本質上是技術含量低和經濟效率差的問題。我國科技發展不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需要,技術水平低制約著經濟效率的提高和增長潛力的發揮。由於缺乏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環境的產業技術,或是有了這些技術而又缺乏推廣應用的動力,致使我們難以走出粗放型增長的怪圈。 二、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體制性根源日益凸顯 投資體制改革明顯滯後。政府投資范圍過寬,習慣於藉助預算內投資來調控經濟運行,而不善於通過政府消費來提供公共服務。在市場准入方面偏重經濟性指標,忽視社會性指標。對全社會投資重監管、輕服務,缺乏科學的、有預見性的宏觀產業導向。 財政稅收體制不規范,政府存在過多干預經濟的內在動因。公共財政體系不健全,分稅制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務開支不足,一般經濟建設開支過多。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劃分不夠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獨立的正常收入來源。預算外收入和體制外融資的使用隨意性很大,其中相當多資金直接用於盈利性投資。 金融體制改革進展遲緩,金融參數失真。銀行體系不能滿足經濟增長特別是中小企業對市場化融資的需要。利率、匯率機制僵化,資金價格扭曲,容易刺激粗放型經濟增長,不利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證券市場的制度創新久拖不決,難以發揮擴大直接融資、提高資本配置效率的作用。 環境和資源的使用成本過低,難以形成節約資源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建設項目幾乎不計環境、資源的使用成本。礦產資源稅目前還是按照實物量徵收,刺激過量開采。煤、電等資源型產品價格失真,容易導致不計成本、忽視效益的低水平擴張。 土地配置缺乏規范、長效的管理制度。土地產權主體和權利界定不清,保護不力。土地供應方式過於行政化,導致地價嚴重扭曲。土地使用性質缺乏明確界定,土地收入的分配和管理相當混亂,各種「黑箱操作」和腐敗行為猖獗。缺乏權威的國土資源總體規劃和跨行政區域規劃,導致地方各自為政、任意調整規劃和貪大求洋。 政治領域的改革滯後於經濟領域,誘發增長速度攀比和數量擴張沖動。我國經濟波動的「政治周期效應」十分明顯,經濟增長和投資增長的高峰,往往正是地方黨委和政府換屆的時間。現行幹部選拔、考核制度和行政管理體制都存在明顯缺陷,對權力的監督制衡機制也很薄弱。 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矛盾日益尖銳 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公共教育資源向高等教育過分傾斜,而義務教育的公共投入嚴重不足。高等教育占教育經費的比重2003年上升到24%(通常為20%左右),農村義務教育卻面臨危機。公共衛生資源過分向城市傾斜,而農村缺醫少葯仍很嚴重。 現有公共財政和社會協調機制不適應社會流動性增強、社會分層加快的新挑戰。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市大量轉移,而城市財政體系遠遠沒有做好准備。強勢群體的利益訴求日益高漲,而貧困群體和社會邊緣群體的呼聲往往被忽視;部分社會成員既得利益的減少或喪失將引發不滿情緒甚至過激行為。 人口發展態勢仍然嚴峻。基數大、增長偏快、素質偏低、「未富先老」,是未來二三十年我國人口發展的基本態勢。在現有技術水平和制度框架下,這種態勢必將加劇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多重經濟社會壓力必將接踵而至。 城鄉貧困問題有所反彈。隨著城市化浪潮和社會轉型加速,在失業人口、流動農民工、失地農民和老年人口中正在形成新型貧困群體,貧富差距迅速拉大。這也鮮明地折射出社會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以及收入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等問題。 四、區域協調發展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 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生產要素流動將越來越取決於投資回報率和區域專業化分工等客觀經濟規律的導向,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勢將繼續擴大。盡管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在加快,但與東部的差距仍然在拉大,正是必然反映。 區域發展不平衡的要害並不在於經濟發展差距,而在於社會發展差距。目前中央財政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還不夠,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還較低,區域政策在消弭市場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還沒有明顯改善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沒有顯著增強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後勁,還不能普遍提高欠發達地區的全民福利水平,因而也將不利於逐步改變目前全國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狀況。
『捌』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第一,經濟運行中一些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這些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在:
(1)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速度過快,投資增長速度一直明顯高於GDP以及消費的增長速度;貨幣信貸投放過多,流動性過剩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國際收支不平衡,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長幅度都偏大。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危X不容忽視。
(2)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增長方式粗放問題仍然突出。首先是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不協調,投資率持續偏高,消費需求相對不足;其次是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協調,三次產業中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工業中重工業比重偏大,不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再次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節能減排形勢比較嚴重。
(3)農業基礎仍然薄弱,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同時城鄉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沒有得到扭轉。這些問題和矛盾的存在,說明我國社會中,還存在著相當突出的影響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改革攻堅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而繁重。
第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是多方面的,當前最為廣大群眾關注的問題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壓力在明顯加大。2007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了4.8%,第四季度各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都在6%以上,是上世紀末以來的最高值。由於這次消費價格上漲,目前主要是糧食、食品和居住類價格漲幅較大,對人民群眾,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較大,更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分析這次物價上漲的原因,既有需求拉動的因素,又有成本推動的因素;既有國內因素,又有國際因素。應該說,國內糧食等農產品價格過去多年比較低,近期糧價上漲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價格上漲對經濟運行穩定造成的影響不可掉以輕心。除了國內因素之外,我們還必須密切關注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特別是初級產品價格的大幅上升對國內價格上漲的直接影響。由於目前推動價格上漲的諸多因素還將存在,特別是去年價格上漲對今年價格的翹尾影響較大,今年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較大,控制價格上漲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了。此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在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同時,生產資料價格也在不斷上升,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也上漲過快,說明今後一段時期中防止通貨膨脹的任務是相當艱巨的。
第三,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我們在享受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更需要防範世界經濟動盪可能對我國經濟穩定發展所帶來的各種沖擊。當前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增大。特別是美國在美元持續貶值的同時,其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還在發展,其影響正在向全世界擴散,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調整和完善宏觀調控政策,做好應對其影響的准備。此外,國際市場糧食、石油等重要商品的價格居高不下,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加劇,貿易摩擦增多,以及國際上一些不容忽視的政治因素對世界經濟走勢的影響,都可能對我國經濟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充分做好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各種准備,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
第四,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需要加強。人民群眾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收入分配、住房、產品質量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都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而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政府工作報告》中坦誠地指出,我們深深感到,政府工作與形勢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還有不小差距。目前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亟需改進的主要問題:
1、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
2、是一些部門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相互推諉,辦事效率低下;
3、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素質不高;四是對權力的監督和約束機制不健全,形式主義、官X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弄虛作假、奢侈浪費和腐敗現象比較嚴重。面對這些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必須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通過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堅持不懈地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提高管理水平。
針對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和挑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更加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地做好政府各項工作。
『玖』 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增長方式仍較粗放、區域發展差異仍然較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教育文化發展相對滯後、「三農」問題、生態環境壓力較大、應對突發安全事件能力不強等一些長期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影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拾』 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什麼如何解決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明年經濟運行有關問題
提出四大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二經濟結構調整出現陣痛,三是企業經營困難增多,四是部分經濟風險顯現。
解決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
促進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更均衡拉動經濟增長
扶持貧困人口,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還有八個注重,五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