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觀經濟學中規模經濟概念
規模經濟也稱內在經濟,是指廠商因擴大生產規模而使廠商收益增加,或者說廠商產量增加的比例大於成本增加的比例,也就是說平均成本下降。引起規模經濟的原因有:1、因規模擴大而使分工更加科學專業2、因擴大規模從而可以使用更加先進的技術3、規模擴大從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副產品4、因規模擴大在購買要素和出售商品上更加具有優勢。
B. 在現實生活中,哪些行業存在典型的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有兩個衡量標准:
一是從業人員;
二是經濟總量。
規模經濟還有一個輔助的衡量條件,那就是考量范圍。
綜合以上要求,在某一個特定的考量范圍內,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是規模經濟,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也是規模經濟。
如果把原來特定的考量范圍放大幾個層級後再衡量,原來的規模經濟就不一定依然屬於規模經濟。
例如:
在一個旅遊大縣,旅遊經濟就可以算得上是規模經濟,如果站在全省范圍的高度,旅遊經濟或許已經算不上是規模經濟了。
C. 規模經濟包括哪些
主要有3種類型:
1、規模內部經濟。指一經濟實體在規模變化時由自己內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
2、規模外部經濟。指整個行業(生產部門)規模變化而使個別經濟實體的收益增加。如:行業規模擴大後,可降低整個行業內各公司、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之獲得相應收益。
3、規模結構經濟。各種不同規模經濟實體之間的聯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規模結構經濟:企業規模結構、經濟聯合體規模結構、城鄉規模結構等。
另一種說法,通常規模經濟分為兩類:一是從設備、生產線、工藝過程等角度提出的,稱為工廠規模經濟。其形成的原因有:①採用先進工藝,設備大型化、專業化,實行大批量生產,可降低單位產品成本和設備投資;②實行大批量生產方式,有利於實現產品標准化、專業化和通用化(通常稱產品的「三化」),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等各種物耗,促進技術進步,取得顯著的經濟效果。二是企業規模經濟,指若干工廠通過水平和垂直聯合組成的經營實體。不僅可帶來單位產品成本、物耗降低,取得「全產品生產線」的效益,降低銷售費用,節省大量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還可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產品研製與開發,使其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
D. 什麼是集聚經濟和規模經濟
大規模生產導致的經濟效益簡稱規模經濟,是指在一定的產量范圍內,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斷降低的事實。規模經濟是由於一定的產量范圍內,固定成本可以認為變化不大,那麼新增的產品就可以分擔更多的固定成本,從而使總成本下降。
類型
1、內部規模經濟(值單個個體)。指一經濟實體在規模變化時由自己內部所引起的成本降低。
2、外部規模經濟(行業系統影響)。指整個行業(生產部門)規模變化而使個別經濟實體的收益增加。如:行業規模擴大後,可降低整個行業內各公司、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之獲得相應收益。
3、結構規模經濟(各個模塊互利,如萬達商業地產和住宅樓,包括建經濟開發區)。各種不同規模經濟實體之間的聯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規模結構經濟:企業規模結構、經濟聯合體規模結構、城鄉規模結構等。
集聚效應(英文名稱:Combined effect),是指各種產業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產生的經濟效果以及吸引經濟活動向一定地區靠近的向心力,是導致城市形成和不斷擴大的基本因素。集聚效應是一種常見的經濟現象,如產業的集聚效應,最典型的例子當數美國矽谷,聚集了幾十家全球IT巨頭和數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 規模效應和替代效應
替代效應是指實際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價格變化對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響。例如,西瓜和鳳梨互為替代品。如果西瓜的價格上漲,而鳳梨的價格不變,那麼相對於西瓜而言,鳳梨的價格在下降,消費者就會用鳳梨來代替西瓜,從而減少對蘋果的需求。這種由於某種商品價格上升而引起的其他商品對這種商品的取代的現象就是替代效應。替代效應使價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減少。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