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新經濟包括什麼
四新經濟
四新經濟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形態,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嵌入和深化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並相互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
什麼是四新經濟
四新經濟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形態,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嵌入和深化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並相互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1]
四新經濟的內涵
四新經濟具有不同的內涵側重點。
新技術,主要指可實際推廣、替代傳統應用和形成市場力量的新技術,而不是簡單的產品技術或實驗室技術。
新產業,主要指以新科學發現為基礎,以新市場需求為依託,引發產業體系重大變革的產業。
新業態,主要指伴隨信息技術升級應用等,從現有領域中衍生疊加出的新環節、新活動。
新模式,主要指以市場需求為中心,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產業鏈及價值鏈,實現傳統產業要素重新高效組合。
[編輯]
四新經濟的本質
四新經濟的本質是自主創新,關鍵是轉變思想觀念。
四新經濟本質是自主創新,四新經濟具有滲透性、融合性、輕資產、高成長、動態變化、基礎環境依賴等特性,更加註重無形資產、核心團隊、智慧發展和核心競爭力。
四新經濟是政府經濟工作思路和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是轉方式、調結構及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抓手。這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四新」經濟要求勇於打破思維定式,消除傳統條塊式管理與其發展存在的沖突。
另一方面,「四新」經濟隱含著生態文明和包容性發展,推進中不做頂層規劃,不分傳統和現代,不規定統計口徑,不鎖定范圍和發展內容,不固定推進模式和方法。「四新」要去產業定位論,只提出發展方向,不確定具體產業內涵,留下未來發展空間。
[編輯]
四新經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區別
四新經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兩者相互融合促進,四新經濟比戰略性新興產業范圍更大,但不是替代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升級版。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運用「四新」經濟的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發展、調整和升級的過程中,培育出頂級的四新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確定的產業發展方向,帶有政府主導意志,宜用「加法」;「四新」體現市場需求和草根經濟,宜用「減法」,營造寬容失敗的發展環境。
推進「四新」經濟發展,限制越少越好,流動性越強越好,創新活力越足越好,產學研用結合越緊密越好。要從習慣於抓大企業、大項目轉向更加重視扶持小微、草根企業;從過分強調有形資產投資轉向更加註重研發、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投入;從政府給予優惠政策轉向營造發展環境;從簡單機械依賴產業政策轉向主動順應「四新」特點創新政府管理服務模式。
此外,要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和服務氛圍。以前注重企業產值、規模和歷史,現在要注重團隊、注重技術、注重商業模式。要從單純的引進企業轉變為按照產業鏈、價值鏈和市場發展需求,開展專業招商、代理招商、市場化招商、中介招商、服務招商。從拼政策、拼資源、拼成本、拼價格,到拼服務、拼氛圍、拼營商環境,把優惠政策轉為服務功能,推動「四新」經濟集聚。
B. 新時代的內涵是什麼
1、歷史的維度——強起來的時代
新時代,對於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來說,對於奔向民族復興的13億多中國人民來說極具歷史穿透力。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使我們從一個一窮二白、任人欺凌、被動挨打的落後國家,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迅猛增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進入強起來的新時代,集中體現在新時代發展目標的全面性和多元化上。我們已經不再刻意追求GDP翻番等速度目標,而是對發展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更注重創新驅動、民生改善、生態建設等社會領域發展。我們追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2、制度的維度——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的時代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改革由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擴展到各行各業。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深層次的改革逐步開展,調結構、轉方式、謀發展、促增長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體制機制正在不斷完善。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正在不斷增強,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逐步建立健全,中國正在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體制機制的完善使我們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上更加自信,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屆領導人尤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
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偉大成就,當代中國發生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偉大變革。
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煥發出的生機與活力對處於低谷的世界社會主義具有示範效應,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3、國際的維度——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時代
經過60多年的發展尤其改革開放40年的探索,中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增長引擎,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中國作為國際形勢的穩定之錨、世界增長的發動機、和平發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動力的作用已不容小覷。
中國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的治理。亞投行等金融機構的設立與運營,「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與實施,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召開,等等,在當前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中國始終秉持著「世界好,中國才能好。
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的理念,正在努力打造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新格局。這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可以說,中國正在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為全人類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2)新經濟的內涵是什麼擴展閱讀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一個重大判斷。進入新時代,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視野、從改革開放近40年歷程和十八大以來5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學判斷。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報告立足於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實踐新成就,謀劃了到本世紀中葉的奮斗目標。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鄭重宣示。這一宣示,概括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堅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時代使命。這一宣示,明確了旗幟,更預示了未來。
C. 新經濟是什麼
新經濟指新的經濟形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產業形態的不同,決定社會經濟形態的不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新經濟有不同的內涵。當前新經濟是指創新性知識在知識中佔主導、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的智慧經濟形態。
拓展資料
1、所謂「新經濟」是建立在信息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基礎上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經濟持續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率和低失業率並存,經濟周期的階段性特徵明顯弱化。
2、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經歷了二戰後罕見的持續高速增長。在信息技術部的領導下,自1991年4月以來,美國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4%,失業率從6%下降到4%,通貨膨脹率也在不斷下降。排除食品和能源,1999年美國消費品的通貨膨脹率僅為1.9%,是34年來的最小增幅。
3、「新經濟」一詞最早出現在1996年12月30日《商業周刊》發表的一組文章中。新經濟是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術革命和以信息技術革命為驅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經濟。新經濟是信息化帶來的經濟和文化成果。新經濟的特點是低失業率、低通脹、低財政赤字和高增長。通俗地說,新經濟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持續、快速、健康」的經濟。
4、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李克強在主旨演講中介紹了「新經濟」的主要內容。李克強表示,各國應順應全球新技術革命大趨勢,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經驗,促進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特別是青年人才培養,以綠色能源推動「新經濟」發展。環保、互聯網等重要內容,占據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提升產業和經濟競爭力。
5、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小組的成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新經濟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技術和新格式如「互聯網+」,及其增長速度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支持就業,幫助服務業加快發展。新經濟崛起後,將為傳統動能的轉型升級創造條件。
D. 什麼是新經濟
新經濟指新的經濟形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產業形態的不同,決定社會經濟形態的不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新經濟有不同的內涵。當前新經濟是指創新性知識在知識中佔主導、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的智慧經濟形態。
E. 新經濟從內涵上來講,是以什麼為主要動力
知識經濟:知識經濟,通俗地說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從內涵來看,知識經濟是經濟增長直接依賴於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使用,它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託,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按照世界經合組織的說法,知識經濟就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從歷史發展來講,它是區別於以前的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託經濟的新型經濟,它是相對於靠土地和種養殖業的農業經濟和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工業經濟而產生的新的經濟概念和經濟形態。它的最大新質在於,它的繁榮不是直接取決於資源、資本、硬體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以拉於知識,技術特別是高技術,以及有效信息的積累和利用。知識經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社會正步入以知識資源為依託的新經濟時代,在這個新時代,知識將成為最重要的經濟因素,由此引發的經濟革命將重塑全球經濟的新格局,並將引起政治、社會的全面變革。網路經濟:創造學術詞彙是西方人的專長,也是網路在快速發展中的一個特徵,分化必定帶來內容的豐富和詞彙的增多;網路經濟「這個詞彙最先見到的是約翰·弗勞爾(John·Flower)提出的InternetEconomic一詞,國內有人譯為「網路經濟」(准確地說,它應譯為「互聯網經濟」),但是對網路經濟的內涵,卻沒有多少人進行明確的闡述。而且許多人將「信息經濟」、「數字化經濟」、「注意力經濟」、「計算機經濟」和「網路經濟」互用或借用,也有人甚至將它與「新經濟」、「二十一世紀經濟」等詞彙聯在一起。這些描述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新型經濟特點其實並不一樣,但是新詞愛好者們卻不加區別地加以應用。究竟何謂網路經濟?一種是可以定義為「基於網路的,以信息為特徵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另一種可以定義為「基於網路技術發展而形成的一種經濟潮流和經濟形態,包括它對現有的多種經濟理論、產業結構和國際經濟等的種種影響,是信息社會的經濟最集中、最概括的體現」。前者的定義是將網路經濟定義在網路的范圍之內;而後者是指網路包括對經濟的種種影響。筆者認為,後者的定義更加准確而完整地把握了網路經濟的種種特質和趨勢。數字經濟:是指大部分基於數字技術,包括數字通信網路,計算機,軟體和其他相關信息技術的經濟。網路,就等同於數字經濟嗎?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卻缺少一個明確的說法。美國的商務部在1999年出版的數字經濟報告中,明確地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的結合」。信息技術是觸發電子商務的重要關鍵,並將繼續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扮演基礎建設的重要角色。而電子商務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蓬勃發展,則直接根源於互聯網的發明。希望你有所了解
F. 知譽登集團「新經濟」的定義是什麼
2018年企業家論壇消息,在知譽登集團董事長陳正松博士定義的新經濟一般是指新的經濟形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產業形態的不同,決定社會經濟形態的走向不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新經濟有不同的內涵,陳正松博士認為經營企業就是發展經濟效益,我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做當下被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事情、投其所好,不受限於勢,更好的配合當下新形勢的發展。知譽登集團的新經濟是指創新性知識在知識中佔主導、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的智慧經濟形態。
大眾化所謂的「新經濟」是建立在信息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基礎上的經濟持續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並存,經濟周期的階段性特徵明顯淡化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
G. 當代世界與政治什麼是新經濟
新經濟指新的經濟產業形態。與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產業形態的不同,新經濟、新業態不決定社會經濟形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新經濟有不同的內涵。
當前新經濟是指創新性知識在經濟中佔主導、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的智慧經濟形態。
H.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涵是什麼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以年均10%左右的增長速度,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轉變。但是,中國是在轉型背景下對發達國家的追趕,也付出了高污染、高耗能以及犧牲居民福利的代價。目前,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訴求日益迫切,倘若繼續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一味追求生產總值的增長而忽視持續健康發展,忽視居民福利乃至生存環境,那麼這樣的增長模式不僅難以持續,也最終會失去民心。我們要認識到,中國經濟新常態,是從追求增長速度向追求發展的穩定性、持續性和全面性戰略思維的轉變,本質上是發展方式的轉變。
I. 新經濟的內涵與實質
彷彿春潮一般,在對世紀的第一個春天到來之時,幾乎全世界的經濟界人士和企業共同把目光投入到這種經濟現象中:發源於美國的新經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被如此多的人們關注與研究,本身就已證明了新經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新經濟到底是什麼?它是否像潮水一般驚濤駭浪地涌來,又悄無聲息地撤去?它是否如泡沫一樣,剎那時充斥視野,轉瞬間又灰飛煙滅?新經濟的出現說明著什麼?意味著什麼?揭示著什麼?人們在探討、在猜測、在尋找答案。
關於新經濟內涵與實質的探討,目前是眾說紛紜,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最早宣傳「新經濟」思想的美國《商業周刊》,在界定這個名詞時說:「『新經濟』並不意味著通貨膨脹已經死亡了,也不意味著我們將不會有另一次衰退,或經濟周期業已消滅;更不意味著股票市場必將擺脫自我調整而永遠上升,就像(神話中所說的)豆梗將直上雲天。自然,它也不意味著亞洲金融風波不會影響美國」,
「談『新經濟』時我們的意思是指這幾年已經出現的兩種趨勢,第一種趨勢是經濟的全球化,第二種趨勢是信息技術革命。」
關於「新經濟」的涵義,目前有很多爭議,有的學者認為,科學地詮釋「新經濟」關鍵在於要抓住美國經濟正在從傳統經濟——工業經濟向一種新型經濟——知識經濟轉變之中。因為,當前經濟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和轉型。因而與傳統經濟相聯系的經濟現象、經濟特徵、經濟概念和經濟理論必然發生變化。美國的「新經濟」已經開始表現出知識經濟的典型特徵,主要體現為信息技術革命對經濟的巨大貢獻和發展上的可持續性。
有的學者認為,所謂「新經濟」,實質上就是知識經濟,而知識經濟,是指區別於以前的以傳統工業為支柱產業、以自然資源為主要依託的新型經濟。這種新型經濟以高技術產業為支柱,以智力資源為主要依託。
也有的學者認為,美國「新經濟」的涵義有待深入探討,首先,「新經濟」既然是依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形成的,那麼,這是現階段美國獨有的一種經濟現象,還是發達國家都會逐漸形成的國際經濟現象呢?其次,美國的「新經濟」是在一段時間內存在的現象,還是長期穩定存在的現象?一旦發生經濟增長滯緩,通貨膨脹加劇或失業率大幅上升,「新經濟」是否會隨之消失?再次,就經濟全球化和經濟開放程度來說,英國、法國都不亞於美國,為什麼美國的失業率較低,而
英國、法國失業率較高呢?為什麼美國形成了「新經濟」,而英國、法國沒有形成「新經濟」呢?以上這些問題如不在理論上解釋清楚,「新經濟」的真正內涵還是難以揭示的。
還有一些經濟學家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對「新經濟」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美國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變化是由暫時因素促成的,並未出現根本性的、動力性的變化,經濟周期仍會反復出現。
曾兩次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首位走上哈佛講壇的中國著名企業家、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認為:所謂新經濟,就應是以數碼知識、網路技術為基礎,以創新為核心,由新科技所驅動、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則認為:「新經濟」事實上被人們在不同的場合賦予著不同的涵義。最初,新經濟是用來指美國經濟在近幾年所表現出的一種狀態:在科技進步和全球化的基礎上長期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這使傳統上描述失業與通脹反向相關關系的所謂「菲利浦斯曲線」不再適用(因此是「新」經濟)。但是後來,隨著「網路股」的飆升,國內外的許多人正在許多場合把以信息、網路業為代表的所謂「新科技產業」或「科技板塊」稱為「新經濟」,而把其他所謂的「傳統產業」稱為「舊經濟」。
綜合以上各家所言,我們可以達成這樣的共識:所謂新經濟,主要是以美國經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為基礎所產生的概念,即那種持續高增長、低通脹、科技進步快、經濟效率高、全球配置資源的一種經濟狀態。
新經濟雖然是以美國近十年來經濟發展狀況為基礎而引申出來的一個全新的概念,但其賴以依存和發展的兩塊基石:信息領域的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全球信息化以及導致各國的經濟邊界日益弱化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其作用及影響早已遠遠超出了美國的國界,因此,新經濟已並非是美國經濟的專利,其深遠影響及發展趨勢有可能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形態和運行模式。
新經濟之所以「新」,源於推動其產生與發展的原動力——信息、技術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義。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術革命不同,信息技術革命改變的不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雖然其影響所及必然導致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率的提高,但它是通過改變人類信息的傳輸、儲存方式來實現的。長久以來,在低下的勞動生產力的掩飾下,信息的不充分對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制約作用被忽略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數次技術革命,大大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信息瓶頸也逐漸拓展擴寬,
20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爾以超前的眼光,最先將信息從現實世界中分離出來,作為與物質和意識並列的世界構成的第三要素,這從哲學的高度證實了,信息技術革命所具有的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是人類信息的傳輸與儲存方式的革命,也對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的組織方式提出了創新的要求,電子商務、信息高速公路,這些信息時代的產物,正在全方位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今天,信息時代剛剛來臨,信息技術革命對人類的影響也才剛剛露出端倪,新經濟剛剛露出曙光。一個更新、更美、更快的信息世界不久的將來必會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因此,可以這樣認為,新經濟的實質,就是信息化與全球化,新經濟的核心是高科技創新及由此帶動的一系列其它領域的創新。促成新經濟出現的現實環境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新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新經濟是人類經濟發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創新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