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據報道,新年伊始,多家機構預測中國經濟在2018年將保持平穩,GDP增速保持在6.7%左右,中國經濟增長進入穩態區間,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被關注。
與2017年相比,2018年的付息總額和新增GDP基本持平,總體杠桿率已經開始穩住了,但是居民的杠桿率卻有所上升。2016年和2017年主要是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去產能,不是靠市場的優勝劣汰,行政和法律手段往往呈現「一窩蜂、力度大、影響強」的特徵,引發生產和價格急劇波動,卻無法根治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
此外高房價也導致居民負債率迅速提高,影響居民的其它消費。目前,房價會漲的預期依然高漲,導致現在的房價確實是處於「漲也漲不得,跌也跌不得」的境地。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健康發展!
② 中國經濟有哪些問題
中國經濟"轉型"涵義有二:一是經濟體制轉型,即從傳統 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二是發展的轉型,也就是 原來的粗放、低效成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和高效成長方式。在這一 轉變過程中,宏觀經濟運行會面臨各種各樣復雜的問題,因此,要 求貨幣政策發揮舉足輕重的調節作用。
(1)經濟轉型要有一個穩定的宏觀環境,特別是在抑制通貨 膨脹和適當壓低失業率方面,有不少亟待解決的難題。從1993年 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以來,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已大幅下降,但隨 之而來的問題是大量國企工人的失業或下崗,有人認為這只是一 種體制因素造成的結構性現象,但全社會生產能力大量閑置及企 業產成品庫存猛升的事實似乎又使人們對貨幣政策的調節方向和 力度是否適當心存疑惑。不管人們的看法如何,在宏觀調控體系 中貨幣政策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
(2)中國目前已有近1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加上香港的外 匯儲備,已達2000多億,世界排名已晉升至第二位,單是這一事 實就說明作為貨幣政策在開放經濟中延伸之外匯管理和匯率政策 是成功的。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和經常項目盈餘實際也要求貨幣 政策應該在宏觀經濟運行中發揮更大的調節作用。
(3)中共十五大決定用股份制對國有企業的產權結構進行全 面改造,這必然給中國的證券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的歷史機遇。從 世界各國的發展實踐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是共生共榮、相輔 相成的關系,在加速證券市場培育過程中中央銀行始終有一個恰當運用貨幣政策對股票、"債券市場進行支持的問題。如果貨幣政策能夠與證券市場加速發展的大背景相配合、相協調,那麼,中 央提出的對宏觀調控的微觀基礎進行重新構造的大目標就能順利 實現。
http://bbs.ce.cn/bbs/viewthread.php?tid=978680
中國經濟存在的兩大問題及解決方法
③ 中國經濟出現了什麼問題
從4月中旬開始的中國樓市調控已成為全球經濟關注的焦點之一。市場擔心中國房地產新政會讓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下滑。昨天,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和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師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不約而同發布報告認為,最近出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主要是想穩定房價,並不會「拖累」中國經濟增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全國范圍的城鎮化進程完全可以彌補大中城市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的影響。汪濤指出,政策的目標主要是政府想把房價穩住,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房價。因為房價上漲過快,已經造成了一些社會問題。「我想國家調控房地產的目標並不是想要把整個房地產行業打下來。」今年年初以來,政府一再強調經濟復甦的基礎不穩固,國外還有很多不確定性等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風險。因此沒有真正的大張旗鼓地緊縮,到現在加息還遲遲沒有動,信貸仍有7.5萬億,目前的通脹壓力並不是特別大。這種情況下,政府主要想用行政手段穩定房價,而並不是想把GDP拉下來。她認為,中低端房子的建設和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推進中小城市發展的進程,可能彌補一些大中城市的開發商延緩或者是降低新開發工程的可能性。所以,她判斷,今年的建設活動還會比去年增加10%-15%,不會出現劇烈的下滑。屈宏斌也認為,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可能會給實體經濟帶來過大沖擊的擔心可能言過其實。主要理由在於:盡管房地產銷售量的下跌會帶來房地產投資增速的放緩(前四個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36%),但相關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設的舉措會有助於支撐房地產投資增速不至於下降過快。鑒於房地產投資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0%左右,所以,房地產投資的降溫也會相應帶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放緩。不過,今年以來出口的強勢回升可能拉動製造業投資的加速,這也將有助於抵消房地產投資放緩的影響。汪濤和屈宏斌也都認為,房價下跌不會通過按揭貸款對銀行資產帶來過大風險。汪濤認為,從去年年底房價上升很快到今年為止,這期間新增的貸款占整個貸款的份額並不是特別大,因為房價漲得非常快,如果跌下來也不會跌到去年底的水平。因此,對整個銀行資產的影響是有限的。經過估算,銀行全部按揭貸款中,貸款額和房子價值之比不超過50%。也就是說銀行是可以承受一定的房價下跌的。屈宏斌指出,我國房地產市場並沒有出現過度杠桿化的情況,房價下跌的外部效應不論是對於銀行來說還是對家庭來說都沒有那麼大。目前我國住房按揭貸款占銀行貸款的比重不到15%,即使將對開發商投放的貸款也包括在內的話,這一比率也不到30%。實際上我國的住房按揭貸款在出現了十二年之後仍然還在相對初級的發展階段。有住房貸款的城鎮家庭僅佔全部家庭數的十分之一左右,比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和七十年代的日本都要低得多。另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跟九十年代的房改關系密切,房改房價格低廉,大量出售給個人之後對於不少城鎮家庭的家庭財富積累貢獻良多,也使得這些家庭有能力在其下一代要購房時提供資金支持。鑒於這些原因,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波動對於銀行資產負債表以及消費的增長影響都相對有限。不過,汪濤同時表示,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比較大的下滑,或者是國外的形勢變得非常脆弱,中國的出口出現比較大的回落,政府有可能放鬆目前採取的一些措施,或者收窄這些措施的打擊面,僅僅集中於某幾個城市,而不是在全國或者是大中城市推來。用行政手段想精準地調控,往往有可能會產生過激的可能。這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風險。
④ 中國經濟有什麼具體的問題
新的經濟結構要求對全國土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戰略性調整。以全國土地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關系為出發點,從國家尺度上對全國土地資源利用時空變化的宏觀規律進行了系統研究,建立了土地資源利用時空變化同國家政策響應的初步框架,定量分析了耕地保護、生態退耕等國土資源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
⑤ 中國目前宏觀經濟存在什麼問題,對此國家採取了什麼
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總體運行狀況較好,經過努力,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也會如期實現。但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經濟發展和需求增長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3個方面:
1、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政府行為,市場機制的內在推動力不足
從出口、消費和投資三大需求驅動經濟增長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即主要靠政府政策性投資行為的推動,市場機制的內在驅動因素較少。政府行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具體體現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使充足的國債資金對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著較大的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上年同期 15.1個百分點。其中:一是國債技改投資貼息措施的實施使國有企業更新改造投資大幅度增長,更新改造投資增長了 2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4個百分點;二是住房分配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繼續刺激房地產投資的持續高速增長,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了 2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8個百分點;三是基本建設投資大幅增長。上半年基本建設投資增長了 11.8個百分點,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2個百分點;同時,西部地區由於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驅動,上半年投資增長了 28.8%,分別比東部和中部地區高 10.5和 11個百分點。這些狀況一方面說明政府主導型的投資增長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經濟增長對政府政策性投資的依賴過大,社會投資明顯不足。上半年城鄉集體和個體投資僅增長了 7.5%,投資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比國有及其他投資低 10.4個百分點。如果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政府政策性投資而脫離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一旦將來國債投資下降,民間投資卻未能及時啟動,我國經濟增長將後勁不足,難以形成高質量持續增長的態勢。
2、外貿進出口呈減速趨勢,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從目前我國的貿易狀況看,今年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明顯減弱。上半年,我國外貿出口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減少了 29.5個百分點, 6月份出口繼續回落。今年第一季度由於出口增勢減緩,凈出口增加額對 GDP增長的貢獻率已是- 0.22。外貿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4點:一是受世界經濟減速的影響。上半年,我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增幅已全面回落,從國別和地區看,對香港、美國、日本、東盟、歐盟的出口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34.1、 24.4、 20.6、 43.6和 29.1個百分點。尤其是今年 5月份,對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的出口增長為零。二是出口企業的積極性減弱。目前我國外貿出口的綜合退稅率已達 15%,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的空間已經不大,加之國家退稅額度不足和退稅進度遲緩等問題,導致出口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十分突出,目前出口企業已出現有訂單、無資金、出口業務無法正常運作的現象。今年 5月份,全國所辦理的出口退稅額同比下降了 14.4%,其中上海、江蘇和浙江 3個退稅大省的降幅分別達到 81.2%、 94.4%和 100%,嚴重影響了企業出口積極性。三是加工貿易分類管理辦法不完善,深加工結轉政策不明朗,對加工貿易出口影響較大。 1- 5月份,加工貿易出口僅增長 0.03%。目前加工貿易占我國出口貿易的 54%,我國外匯結售匯增量的 90%來自於外商投資企業,而外商投資企業 80%是搞加工貿易的。四是我國的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等傳統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其主要因素是東南亞、日、韓等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匯率大幅貶值,今年 6月與去年同期相比,貶值幅度大多在 15- 30%,使我國的傳統出口產品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相對處於劣勢。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長,而且將成為今後我國出口增長的一大「瓶頸」。
3、通貨緊縮的狀況沒有大的改變,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內需增長雖比較平穩,但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是由政策調價和國家石油價格上漲等因素所致,市場供求關系的自發性作用不明顯。目前絕大多數的工業產品仍供過於求,價格繼續走低。 1- 5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1.1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等購進價格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2.2個百分點。我國經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預計短期內我國工業消費品市場的價格增幅難以止降回升,工業消費品生產能力過剩的狀況短期內也不會得到根本改變。
具體政策措施如下:
1、進一步擴大內需,重點擴大消費。首先應加快出台鼓勵消費的政策,加大消費信貸對消費增長的促進作用,培育汽車、旅遊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其次應加大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尤其是加大國家二次分配的調控力度。通過稅收調整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加快增加下崗職工等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第三應加速完善社會保障功能,加大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障資金的支出,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專項國債,實行社會保障資金國家統籌,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向貧困地區、低收入群體傾斜,以使國家有限的社會保障資金產生最大的消費增長效用。
2、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中調整投資結構。國家在投資中應堅持總量控制,堅決遏制重復建設,擴大國債刺激需求的作用,增加國債貸款貼息的使用范圍;同時應加快調整投資結構和財政資金(國債)的投入使用方向,使投資重點向 8個方面轉移:即從基礎設施向產業升級轉移;從擴大投資向擴大消費轉移;從投資城市向投資農村轉移;從提高國家公務員的收入向提高農民收入轉移;從減輕工業負擔向減輕農業負擔轉移;從支持國有大企業向扶持中小企業轉移;從政府直接投入向培育市場機制轉移;從短期投資效應向長期投資效應轉移。
3、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按 WTO的准則擴大市場准入,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盡快開創創業版市場;同時大力啟動社會投資,加大社會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並出台實施鼓勵社會投資的稅收政策,對投入到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項目和產品的社會投資資金,應給予全免或減免企業和個人所得稅。 4、加大對出口企業和產品的支持力度,促進出口快速增長。應進一步調動出口企業的積極性,採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長,尤其對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傳統勞動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應實行特殊的出口鼓勵政策,不僅要加大出口退稅的額度、加快出口退稅的進度,同時應加大對出口信貸的支持。
5、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農民收入增幅連年下降、農村消費增長緩慢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因此,採取有力措施穩定農產品價格是穩定農村收入的當務之急和權宜之計。從國外經驗來看,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或對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政策;而我國目前對農產品價格缺乏保護,加之農民稅費負擔過多過重,導致農民收入增幅連年下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建議國家在適當時機取消農業稅,給農民休養生息的喘息機會,或者將全部農業稅的收入設立農副產品的價格保護基金,以確保農副產品收購保護價的實施,保障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同時應大力扶持農村的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村的相關產業,擴大農村勞動力的就業,以增加農民收入。據統計,近年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來自於農民打工的收入。因此,加快農業的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是未來農民收入增長的根本出路。
6、加大扶持中小企業的力度。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的極度短缺已嚴重製約了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國家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幅度,調動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滿足中小企業的正常貸款需求。
⑥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1.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波動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近兩年來,約20個城市緊急出台的以抑制需求為主的嚴厲調控政策,新政作為一個突變性信號,必然會對短期經濟增長造成明顯沖擊。
若下一步各地再出現政策執行走樣、調控過度、反復折騰,則會對2017年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穩定增長、後續投資安排、居民安居等帶來不利影響和嚴重後患。
2、社會資本:
社會資金加速「脫實向虛」。2015年以來連續五次降息、五次降准,以及通過創新金融工具投放流動性,我國貨幣政策寬松力度較大,但當前金融輸血實體經濟的效果並不理想。
3、金融風險:
各領域金融風險疊加隱患上升,地方政府盲目舉債的沖動有所抬頭,將PPP方式當成單純融資手段,不合理確定權責,給予社會資本遠超風險對價的優厚回報;
政府投資基金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做出違規擔保、明股實債、兜底回購、固定回報等內部安排和承諾,形成隱性地方政府債務。製造業貸款不良率上升,會導致企業債違約事件不斷增多,債券市場杠桿風險加大,最終導致保險公司利用萬能險高杠桿資金舉牌上市公司等事件的發生。
4、活力下降:
民間企業投資活力不足。2016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1—11月份僅增長3.1%,同比回落7.1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下降1.2%,是2012年正式開展民間投資統計以來的首次下降。民間投資增長疲弱,除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振、企業融資成本偏高。
5、增速放緩:
收入增速放緩抑制消費需求,由於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結構性下崗轉崗失業等情況加劇,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出現放緩,因糧價下降農民增產難以增收。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長5.9%,增幅同比放緩3.2個百分點。各省市最低工資標准上調的個數和幅度均減少。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農村現代化和經濟轉型面臨發展乏力、環境問題等三大困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徐紹史:直面中國經濟發展問題 重視並解決
⑦ 中國的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中國經濟不是挺好嗎?GDP今年還保八了呢!那我問你中國設定的GDP目標有哪一年沒能成功的?(不成功,那這屆政府就不稱職了!)在我看來,中國的發展成也是GDP,敗也是GDP。為什麼說成是GDP呢,因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於市場經濟的把握沒有明確的方向和指標,於是GDP成了及時雨,解決了當時困惑已久的考核和方向問題。它促成了我們以GDP增長為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膽進行改革開放的步伐,所以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它無疑是正確的,也是成功的。然而,三十年以後的今天,我們國家和世界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GDP很難跟上世界和中國進步的腳步,尤其不能解決當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敗也就敗在GDP,如何敗法?第一點,敗在它只是一個名義變數,而不是實際變數。名義變數只是一個虛假的數字,它不能替代實際變數反應實際問題。名義GDP的增長,並不代表實際GDP的增長,也不能真實反應GDP增長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等負作用。(關於名義GDP和實際GDP,不懂的去看一下宏觀經濟學第一章)第二點,敗在以GDP為導向,導致了地價上漲和房地產泡沫,而這對於普通百姓的生活有百害而無一利。第三點,敗在以GDP為考量,只看到人們對於物質的追求,而忽視了人們對於精神信仰的需求。
讓我們先把GDP擱置一下,先來列舉中國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之間表面看起來沒有多大聯系,如果深挖下去我們能找到這個鏈條,也能找到所有問題的根源,最後,我們所需要的只是將它連根拔起。我們都知道中國經濟出現了問題,但是大家往往忽視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或者說是被掩蓋著的,但老百姓多多少少還是能夠感覺到一些。
消費是可以增加的嗎?老百姓手裡明顯沒錢,說中國儲蓄存款很大,那是忽悠人的,因為那些儲蓄是不敢用的。(為什麼不敢用,其他經濟學家都解釋了,不再重復)消費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收入低,那為什麼收入低呢?因為老百姓的收入主要來源是勞動所得,在中國人口眾多的條件下使得勞動供給過剩,所以勞動變得便宜甚至低廉。(當然如果算上失業者,他們連收入都沒有。)也就是大量失業存在的同時,導致在職人員收入降低。
供給過剩有絕對和相對的區別,我認為中國勞動供給其實絕大多數是相對過剩。什麼是勞動相對過剩?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說勞動者教育出現問題,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不是社會企業所需之人。(這個問題實際上不嚴重,因為中國人善變,工作不一定要從事自己的專業,大學生也可以去喂豬,也可以搞家政服務)第二個是說由於勞動需求下降,導致勞動供給相對過剩。第二個可能是主要問題,因為很多企業都不做實業了,自然不想多僱傭勞動力。至於為什麼,郎咸平講得很清楚,房子和股票利潤那麼大,資本的趨利性決定了民間資本由實體經濟轉入虛擬經濟。
郎咸平好像跟民間資本關系比較好,它認為民間資本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也就包括出口問題,生產要素價格上升問題等等。但是,要知道其實溫州炒房團的存在好像已經是很長時間了,2003年時候經濟環境還不錯,但由於炒房的誘惑遠比製造業來的強,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放棄了製造業。我認為出口和資源價格上漲都是外部因素,都不是主要問題,我們要尋找的是可以解決的內部因素。(不要懷疑我對郎咸平的崇拜,他的每期節目我都必看,只是學術是可以討論的)
它導
⑧ 中國的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先看看帶動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三駕馬車」情況:
出口。這方面我比較看重幾個指標,一是上海集裝箱指數,二是波羅的海指數,三是外匯占款和廣義貨幣發行總量(M2)。查一下相關數據,都很不樂觀。有人對人民幣趨勢很不理解,事實上,根據蒙代爾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近期的市場和SDR的一系列新聞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投資。中國用二三十年的時間,使用了世界上最多的鋼鐵和水泥,煤炭和石油,搞鐵公雞,這也是此前經濟兩位數高度發展的基礎。目前這個基礎還存在嗎?房子越蓋越多,多到鬼城四處涌現,多到四處都是雜草叢生的所謂高新工業園;公路實現了鄉村黑色路面化,連青藏高原都通了火車;把霧霾的責任推給了農民燃燒秸桿……中國用大躍進的速度,把應該幾十年上百年慢慢乾的事情一次性幹完了,所以國內再靠投資拉動經濟已經走到盡頭了。但依我看,這正是我們僅僅靠國內投資已經無法拉動經濟了,只好向外投資,包括在非洲最近又花了大筆錢,都是無奈之下鐵公雞模式的向外推廣。
消費。人們常說中國的房地產、教育和醫療綁架了老百姓的消費,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當一斤醬鹵小肘賣到40塊錢、一隻醬鹵三黃雞賣到30塊錢時,我看到不少人先問「這一塊有多重」,不少人拿起來又放下——我想他們不是不想買,是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