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范圍包括了重慶市中心城區、萬州、涪陵等在內的27個區(縣)以及開州、雲陽的部分地區;四川省的成都、自貢、德陽等15個市,總面積為18.5萬平方公里。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對外發布,規劃明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定位,提出了經濟圈建設的九項重點任務,指明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發展方向。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目標
規劃明確要分為兩步走,首先是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區域特色進一步彰顯,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第二步,到2035年,建成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雙城經濟圈,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B. 中國有幾個經濟圈,其范圍包括哪些城市另外山東的經濟是實力怎麼樣,大家知道的山東有名的城市有哪些
中國主要有三大經濟圈:環渤海灣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圈。
環渤海經濟圈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滄州,廊坊,沈陽,大連,鞍山,本溪,營口,盤錦,丹東,濟南,青島,煙台,淄博,威海,濰坊,日照,東營,濱州23個城市。
長三角經濟圈是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蘇州、無錫、徐州、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宿遷,浙江的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台州、金華、衢州、麗水,安徽的合肥、馬鞍山,蕪湖、滁州、淮南共30個城市。
珠三角經濟圈,包括廣州、深圳、清遠、佛山、茂名、東莞、汕頭、中山、揭陽、珠海、汕尾、江門、肇慶、陽江、惠州共15個城市。
其他在發展經濟圈有:
大西南經濟圈在崛起
在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大西南經濟圈」這一區域經濟日益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合肥經濟圈:
在安徽參與泛長三角合作和中部崛起的黃金機遇中,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中心城區及環巢湖地區,將構成「一小時生活圈」,城市「串門」只需20分鍾。。
西三角經濟圈:
以中國西部三個特大中心城市成都、重慶、西安為支撐點,將形成聯接大西部南北版塊的經濟合作區域,將成為中國西部經濟重心和中國西部經濟高地。
另外:山東的經濟實力是全國前三名的,比較有名的城市有:1、濟南2、 青島3、 煙台4、 濰坊5、 淄博 6、濟寧7、 臨沂8、 東營9、 泰安10、威海11、德州12、濱州13、聊城14、棗庄15、菏澤16、日照17、萊蕪。
C. 南京都市經濟圈有哪些城市
南京都市圈成員為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陽、金壇,包含3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和16個縣,總面積6.6萬平方公里。
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帶,位於中國東部、長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帶核心地區,地跨蘇皖兩省,是中國第一個規劃建設的跨省都市圈。截至2019年,常住人口3545.96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9997.54億元。
南京都市圈位於長江三角洲41個城市所佔區域中部,是長江三角洲五大都市圈之一,另外四大分別為合肥都市圈,大上海都市圈其中主要包括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杭州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基礎產業實力雄厚、金融體系完整、科教優勢明顯、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國家重要的基礎產業、製造業、旅遊業、金融業、科教和文化中心,具有兼容並蓄、富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多元文化特徵。
南京都市圈連南接北、承東啟西,地理位置特殊,城市類型豐富,是長三角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傳導區域,在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3)在建的經濟圈有哪些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深入推進,長三角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帶等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都市圈城鎮的快速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長三角區域空間格局重組進程明顯加快,南京與周邊城市同城化和一體化發展訴求日趨強烈。
南京都市圈源於國家計劃委員會一份關於中國大都市圈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提出:南京可以聯合安徽幾個城市和揚州、鎮江、淮安共同構造一個長江中下游大都市圈。
報告認為,以南京為中心的都市圈地區具有相對完整的大工業體系,這里距上海有一定距離,又與安徽的經濟往來密切,從人口、地理位置和經濟總量等方面都具備形成大都市的條件。
南京都市圈內各城市在產業分工、城市功能、技術水平、市場化建設等越來越多的領域和層面上顯現出區域合作與發展的迫切願望,同城化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南京作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其科教和人才資源豐富,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優勢明顯。
但南京土地資源稀缺,勞動力價格較高,導致傳統產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以都市型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則導致農副產品自給率低,而周邊城市的要素成本較低,在土地供給、勞動力價格、農業經濟、生態資源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與南京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D. 山東將建一群兩心三圈,發揮中心城市引領作用,打造全國增長極
山東是我國北方第一大省,用時也是我國僅次於廣東、江蘇的第三大經濟省份;但是,它既沒有形成類似於珠三角那樣的城市群,也沒有像江蘇、浙江這樣的全國影響力。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山東大而不強的尷尬局面呢?其中原因就是山東青島、濟南兩大經濟強市長期內耗,導致全省區域經濟協調能力不足,各個城市的經濟實力無法凝聚,如同一盤散沙,影響它的經濟發展和區域影響力的提升!所以,為了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將山東打造黃河流域以及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極,於是制訂了「一群兩心三圈」的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
在我國京津冀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兩大城市群之間,有一個重量級的國家級城市群,這個群由一整個省組成,它就是山東半島城市群;而山東半島城市群的范圍,就是山東省的1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組成。山東半島城市群雖然位於我國兩大經濟增長極之間,但是它的區域影響力卻遠不如長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不是它的經濟實力不強,而是它的實力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就好比一個人,空有一身內力,卻沒有好的功法,導致實力無法充分發揮,這就是目前的山東!
山東半島城市群位於我國黃河流域的下游地區,如果拿長江經濟帶來比,山東半島城市群就好比是長三角城市群;而且山東半島城市群同樣也是黃河流域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因此,山東半島城市群將成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龍頭,成為輻射引領黃河流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山東規劃增強全省 科技 創新能力,加快城市群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將山東半島城市群打造成黃河流域以及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極!
山東共有1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曾經一段時間內,青島、煙台和濟南的經濟實力一直都是位居山東前三;近幾年,隨著山東省強省會戰略的效果逐漸顯現出來,濟南終於超越了煙台,成為山東僅次於青島的第二大經濟城市。而隨著濟南的經濟增強,濟南和青島的競爭也逐漸加劇!
青島是山東第一大經濟城市,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對外貿易城市,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濟南是山東省省會城市,山東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我國北方重要的老工業城市。因此青島和濟南可以說是各有擅長,誰也不服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是競爭大於合作,這從兩個城市同時申請國家中心城市就可以看出來,全國也僅有山東出現了這種情況。而兩市內斗的後果就是導致整個山東省群龍無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嚴重不足。
而在山東省最新的發展規劃中,終於理清了青島和濟南兩個城市的關系。未來,山東將同時創建青島和濟南兩大中心城市,其中濟南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而青島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濟南偏重於區域間的協調功能,青島著重發揮經濟強市的輻射引領作用。同時,完善濟青聯動發展機制,加強兩大中心城市之間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引擎,為山東成為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極打下堅實基礎。
山東要發展,除了重點發展兩大中心城市以外,更重要的是增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出兩大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來。而為了促進山東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發揮出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山東將健全跨市、跨區域合作機制,建設三大經濟圈,通過經濟圈的分工協調功能和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
省會經濟圈,山東省規劃建設的三大經濟圈之一,以山東省省會城市濟南為中心城市,聯動周邊的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和東營等6個地級城市,將依託濟南的科創文教實力、醫療資源以及交通優勢,發揮出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省會經濟圈的一體化發展。而在具體實施上,將支持淄博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支持泰安建設國家 旅遊 休閑城市,支持德州成為面向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門戶城市。
山東省規劃建設的第二個圈是膠東經濟圈。膠東經濟圈以青島為中心,同時還包括周邊的濰坊、煙台、威海和日照等地級城市。膠東經濟圈將以海洋經濟、智能製造業、金融服務業為支柱產業,充分發揮青島龍頭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而在經濟圈內部還將建設兩大組團,即推進青濰日同城化發展和推動煙威同城化發展。同時,支持煙台建設現代化國際濱海強市,支持威海建設中日韓地方合作重要支點,支持濰坊建設國際動力名城和國際製造業高地。
山東將要建設的第三個圈就是位於山東南部的魯南經濟圈。魯南經濟圈位於山東南部,和河北、安徽、江蘇等三省交界,由臨沂、棗庄、濟寧和菏澤等4個城市組成,它既是革命老區,同時又屬於淮海經濟區,地理位置獨特。魯南經濟圈和山東其他兩個經濟圈不同,並沒有明確具體的中心城市,根據山東的規劃,將依託區位優勢、文旅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加強四市區域協調和聯動,促進經濟圈協調發展。在城市定位上,支持臨沂建設國際綜合物流樞紐,支持濟寧建設國際 旅遊 名城和國家製造業強市,支持菏澤建設魯蘇皖豫交界處區域中心城市。
E. 雙城經濟圈包含哪些城市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綿陽、德陽、眉山、重慶、成都、雅安、樂山、遂寧、南充、潼南、銅梁、合川、重慶主城區、資陽、內江、自貢、榮昌、大足、雙橋、永川、璧山、廣安、墊江、梁平、達州、開縣、萬州。
1、綿陽
綿陽,別稱「中國科技城」,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的射洪市;西接德陽市的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
2、德陽市
德陽市,別稱「旌城」,四川省地級市。位於成都平原東北部;地處龍門山脈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西北部為山地垂直氣候,東南部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德陽市毗鄰省會成都,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疊合點,傾力打造成都國際化大都市的北部新城。
3、眉山
眉山,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介於岷峨之間,因峨眉山而得名。是國家級天府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千載詩書城」「人文第一州」美譽。面積7140平方公里,轄東坡、彭山兩區和仁壽、洪雅、丹棱、青神四縣。
4、重慶
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5、成都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成都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F. 中國區域經濟布局的四大板塊
東部率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
1、遼寧中南地區。重點發展鋼鐵工業和門類齊全的重型機電設備製造業等。
2、京津唐地區。加強機械電子工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3、山東半島。重點開發石油和海洋資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產業的發展。
4、長江三角洲地區。加快機械電子工業、石油化工、汽車三角洲地區。加快機械電子工業、石油化工、汽車等支柱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5、閩南三角洲地區。以發展勞動資金密集型產業為主。6、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目前接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
7 、海南、北部灣沿海地區。具有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和一定的資源優勢。
8 、紅水河電力和有色金屬基地。本區域可建成全國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
9 、哈爾濱—長春地區。本區主要抓好石化、汽車、機電工業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點開發煤、鋁等資源,也是東部耗能產業的良好接納地。
1 1 、長江幹流中上游沿岸地區。本區水陸交通方便,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發展水電、鋼鐵、有色金屬、磷和鹽化工業。
1 2 、陝西關中地區。重點考慮機械電子工業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是接納東部地區紡織工業向西轉移的理想地區。
1 3 、以蘭州為中心的黃河幹流沿岸地區。該區為開發新疆石油資源提供鑽采設備,在接納東部地區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轉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區。是東部地區石油加工、輕紡工業向西轉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盤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發展能源、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化肥工業。
1 6 、烏江電力和黔中鋁、磷基地。主要開發水電,發展磷肥、煉鋁工業。 依託產業、人力資源、市場轉移升級,內地將形成新的3個極化核心經濟帶,即:
1. 長江中下游經濟帶:以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區、昌九地區為依託的長江中上游經濟帶;
2. 黃河中游經濟帶:以中原地區、關中地區以及國家能源基地為依託的黃河中游經濟帶。
3環渤海經濟圈:以山東半島、遼中南地區為兩翼,提升和拓展環渤海經濟圈;
4.東海經濟圈:以兩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國務院關於長三角地區進一步改革發展意見的實施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為契機,加速形成東海經濟圈;
5.南海經濟圈:以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經濟圈。 針對國內經濟圈劃分比較盲目隨意,綜合權衡區域經濟發展背景、現狀和發展趨勢,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國區域發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為基礎應和核心,形成八大經濟圈。 即:
1. 大長三角經濟圈;以長三角城市群為核心的大長三角經濟圈。包括現在的長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經濟圈;以京津冀、山東半島為核心的泛渤海經濟圈。過去提出的環渤海經濟圈包括遼寧,但根據經濟聯系,遼寧省和吉林省、黑龍江省以及內蒙東部聯系更密切,和山東半島和京津冀的聯系並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經濟圈未包括遼寧。山西省雖劃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聯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內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東半島聯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內蒙古中部劃進來。為了跟環渤海經濟圈相區別,所以提出泛渤海經濟圈。
3. 大珠三角經濟圈;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大珠三角經濟圈。2003年時提出叫泛珠三角經濟圈,現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變為大珠三角經濟圈。
4. 東北經濟圈;以遼中南為核心的東北經濟圈。
5. 海峽經濟圈;以海峽西岸城市群和台北為核心的海峽經濟圈。我們要和平統一,所以我們在規劃上首先要統一起來,此外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和台灣的經濟聯系非常密切。所以我們把台灣海峽西岸共同構成海峽經濟圈。
6. 中部經濟圈;以長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為核心的中部經濟圈。中部經濟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經濟圈;以川渝城市群為核心的西南經濟圈。
8. 西北經濟圈。以關中為核心的西北經濟圈。 城市群有三個特徵:第一是有若干個大都市為核心,第二是交通非常的便捷,第三是經濟聯系比較密切。
根據2007年的數,這十大城市群土地面積佔全國的土地面積11%,居住的人口超過了1/3。創造的GDP超過了2/3。這說明我國城市群在國家經濟當中的地位非常高。
現在城市群GDP佔全國的三分之二,但是人口僅佔了全國的三分之一,這說明我們的人口和GDP是不相適應的。如果城市群人口能夠成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那麼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就比較容易實現。
東部六個城市群
1.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9個城市,實際上有11個城市,另外兩個是香港和澳門。珠三角城市群以香港、廣州和深圳為中心。2.海峽西岸城市群
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市為中心。
3.長三角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南京和杭州為中心,共有16個城市。、
4.山東半島城市群
山東半島城市群有10個城市。包括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台、濰坊、威海、日照、濱州八城市。
5.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是「10+2」模式,以北京天津為中心。、
6.遼中南城市群
遼中南城市群有10個城市。
中部兩個城市群
7.長江中游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也有12個城市。
8.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有9個城市,以鄭州為中心,
西部兩個城市群
9.川渝城市群
川渝城市群共有15個城市,以成都市和重慶市為中心。
10.關中—天水城市群
關中城市群以西安,天水為中心
其他城市群
「十二五」 正在發展中的其他6大城市群
1. 以長株潭為中心的湘中城市群
長株潭比較特殊,未列入十大城市群是因為:區域人口和城市數量以及經濟的總量未進入前列,其次是因為這三個城市表面上看是三個行政區,實際上距離很近,而且相互之間已經不是獨立的城市個體,是多個組團的一個城市,其未來將形成以長株潭為中心,包括更多的城市在內的湘中城市群。
2. 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
3. 以長春和吉林為中心的城市群(即吉長都市圈)
4. 以哈大齊為中心的黑龍江東南部的城市群
5. 以南寧為中心的北部灣城市群
6. 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部城市群
G. 環首都經濟圈中的13個縣具體是哪幾個
3個環北京縣(市)包括:涿州市、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赤城縣、豐寧縣、灤平縣、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廊坊市(廣陽區、安次區)、固安縣。
H. 中國8大經濟圈是什麼
1.長江三角洲經濟圈
GDP:江蘇+浙江+安徽+上海=17.4萬億人民幣
2.環渤海經濟圈
GDP:北京+天津+河北+山東=14萬億人民幣
3·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
GDP:廣東+香港+澳門=10.5萬億人民幣
4.中部經濟圈
GDP:湖北+湖南+江西=8.2萬億人民幣
5.海西經濟圈
GDP:福建+台灣=6.6萬億人民幣
6.西南經濟圈
GDP:重慶+四川+雲南=6.5萬億人民幣
7.東北經濟圈
GDP:黑龍家+遼寧+吉林=5.22萬億人民幣
8.西北經濟圈
GDP:陝西+甘肅+寧夏=3萬億人民幣
事實上中國還有兩個經濟圈已經成型:
1.北部灣經濟圈
GDP:廣西+貴州=3萬億人民幣
2.中原經濟圈
GDP:山西+河南=5.3萬億人民幣
I. "環北京經濟圈"都是指那些
因為這次的環北京經濟圈的十三個縣都是和北京接壤的。高碑店和北京當中有涿州市。 環首都經濟圈13個縣 范圍
13縣 環繞北京的涿州市、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赤城縣、豐寧滿族自治縣、灤平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廣陽區、安次區、固安縣(見左圖)
1圈 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環首都經濟圈
4區 在環首都經濟圈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園區、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現代物流園區
6基地 在環首都經濟圈內建設養老、健身、休閑度假、觀光旅遊、有機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建設意義
(一)加快建設環首都經濟圈有利於釋放首都優勢,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形成首都經濟圈,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城市化發展的一條規律。首都經濟圈作為優質生產要素富集的特殊載體,已成為當今世界最活躍的區域經濟中心。幾乎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首都經濟圈,目前,許多國家的首都經濟圈創造的生產總值占國家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京津冀三省市,2009年GDP合計為36600億,佔全國的比重僅為10.9%,距離達到全國1/3還差75180多億。加快京津冀區域發展,就必須進一步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放大首都輻射效應。 (二)加快建設環首都經濟圈有利於疏解首都的城市壓力。由於城市功能過度集中,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北京像許多國家的首都一樣,出現了人口膨脹、交通擁擠、資源緊張、房價高漲、發展空間受限、改善生態環境壓力加大等突出問題。借鑒國際經驗,分散首都功能勢在必行。河北環抱首都,有責任、有義務、也有便利條件為首都疏解壓力。
(三)加快建設環首都經濟圈有利於打造河北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增長極。從燕郊、涿州等地的經驗看,建設環首都經濟圈,能夠有效承接首都產業轉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術、信息等高級要素的溢出,迅速提升我省發展水平。同時,隨著環首都經濟圈的成型和發展,我們還可以將其打造成為整合全球資源的戰略平台,廣泛承接全球產業和技術轉移,建設成為全省最開放的地區,並通過梯度輻射帶動河北全省又好又快發展。
建設任務
首先,規劃體系建設。環首都經濟圈13個縣(市、區)高標准做好園區和基地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城市建設規劃、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加強與北京相關規劃的對接,明晰產業承接方向及發展重點。 其次,交通體系建設。以建設快速通道為重點,以同城化為目標,推進13個縣(市、區)交通基礎設施與北京全面對接。
第三,通訊體系建設。將通訊基礎設施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加強衛星通信、移動通信、網路通信、固話通信等通信網路設施建設,加快與北京聯網、同網改造,實現與北京固話通信無長途、移動通信無漫遊。
第四,信息體系建設。加強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網路建設,加快構建與北京協調聯動的商貿、物流、旅遊、金融等信息服務體系,提高信息服務能力,逐步實現區域人力資源供需、技術成果交易、環境監測、治安交通、招商引資等各種公共信息共享。
第五,金融體系建設。推進京冀金融一體化進程,引導鼓勵北京的主要金融機構到環首都地區設立網點和分支機構。健全區域票據交換系統,逐步實現區域內支票通用、銀行儲蓄跨行政區通存通兌。
第六,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推進與北京供電、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加快環首都縣(市、區)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等政策與北京的對接融合,實現互通互認。
J. 中國-三大城市群(經濟圈),哪個潛力最大
中國三大經濟圈,是指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經濟圈各有規模,定位也各不相同。這三大經濟圈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高水平,也擔負著率先實現現代化的重任。
1、長三角經濟圈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稱:長三角城市群)位於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根據2016年5月國務院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族弊蘆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蚌埠、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這26市,國土面積 21.17萬平方公里,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19.73萬億元,總人口1.5億人,分別約佔全國的2.2%、19.91%、10.72%。以國家中心城市上海市和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南京市為核心城市。
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的引領者,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城市群經濟腹地廣闊,擁有現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機場群,高速公路網比較健全,公鐵交通干線密度全國領先,立體綜合交通網路基本形成。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指明,長三角城市群要建設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建成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
2、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面臨南中國海,為西江、北江、東江的匯合處,也即珠江的出口處,水陸交通發達、海外聯系便捷兆帶,是內地沿海南部通向世卜含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來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這說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著巨大的拓展空間,並且有望成為世界矚目的特大經濟區。
珠三角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清遠、佛山、茂名、東莞、汕頭、中山、揭陽、珠海、汕尾、江門、肇慶、陽江、惠州(新興縣,紫金縣) 共15個城市(含2縣)。
2019年12月5日,《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19)》在北京發布,珠三角城市群位列2018-2019年度城市群品牌前5強第4位。
2016年,珠三角9個城市共吸納37.33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其中到廣州市最多,有16.32萬人;其次是深圳市,有7.51萬人 。廣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0940.7元居全省第一,其次為深圳48695元。
3、環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北部地區,京津冀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以及中國北方腹地,區位特殊、工業密集、城市密布,是北方內陸地區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區域。一般認為,狹義上的環渤海經濟圈是指以京津冀為中心、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已形成了「5+2」戰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東、遼寧、山西以及內蒙古中東部五個省區加上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