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埃及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埃及的經濟基礎是農業。
埃及是傳統農業國,農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55%,農業從業人員約550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總數的31%。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棉花、水稻、馬鈴薯、蠶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棉花、大米、馬鈴薯、柑橘等。
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主要為中長絨棉(35mm以下)和超長絨棉(36mm以上),因其絨長、光潔、韌性好,被稱為「國寶」。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農業生產實現了穩定增長,是經濟開放首當其沖和見效最快的部門。
經濟
屬開放型市場經濟,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50%。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農村人口占總人口55%,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14%。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四大外匯收入來源。
2011年初以來的埃及動盪局勢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埃及政府採取措施恢復生產,增收節支,吸引外資,改善民生,多方尋求國際支持與援助,以渡過經濟困難,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臨時政府上台後,經濟面臨較大困難,在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大量財政支持下,經濟情況較前有所好轉。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後,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埃及國家概況
⑵ 埃及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農業。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簡稱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冊笑,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其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其中埃及的州梁含經濟基礎為農業。
埃及的經濟基礎是農業。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簡稱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沖,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東臨紅海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經地中海與歐洲隔海相通,東南與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相望。埃及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由於歷史的原因,英語、法語也被廣泛使用。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非洲渣陵大陸第三大經濟體。其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其中埃及的經濟基礎為農業。
⑶ 關於埃及的支柱產業
埃及的支柱產業主要是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四大外匯收入來源。具體如下:
1、在農業方面,埃及是傳統農業國,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主要為中長絨棉(35mm以下)和超長絨棉(36mm以上),因其絨長、光潔、韌性好,被稱為「國寶」。
2、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遊業,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主要旅遊景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高壩、沙姆沙伊赫等。
3、埃及工業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工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工業產品出口約占商品出口總額的60%,工業從業人員274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總數的14%。埃及工業企業過去一直以國營為主體,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埃及開始積極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業上百家。
4、埃及外貿產業也比較發達。埃及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貿易關系,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日本、沙特、阿聯酋等,特別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傳統性商品的出口。
(3)埃及的經濟來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北非、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2011年初,埃及動盪局勢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埃及政府採取措施恢復生產,增收節支,吸引外資,尋求國際支持援助,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臨時政府上台,經濟面臨較大困難,在阿拉伯國家財政支持下,經濟情況較前有所好轉。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⑷ 埃及四大經濟支柱
埃及農業集中於尼羅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地區.長絨棉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埃及主要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埃及主要經濟支柱主要包括石油、僑匯、旅遊、運河四方面.
故答案為:尼羅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地區;長絨棉;石油;運河;僑匯;旅遊.
⑸ 埃及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埃及的經濟基礎是農業。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其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其中埃及的經濟基礎為農業。農村人口占總人口55%,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14%。
埃及農業發展
埃及是傳統農業國,農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55%,農業從業人員約550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總數的31%。埃及政府重視擴大耕地面積,鼓勵青年務農。全國可耕地面積為310萬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3.7%。近年來,隨著埃及經濟的發展,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有所下降。
⑹ 埃及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埃及經濟主要依賴於農業、石油出口、旅遊業,以及勞務出口。
全國就業人囗方面,從事農業的佔13.5%,工業佔37.9%,服務業佔48.6%。另外,有300萬埃及人工作在沙烏地阿拉伯、海灣國家和歐洲等地。埃及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地和出口國。1970年建成的阿斯旺大壩改變了尼羅河的生態,並影響了埃及的農業。
1、農業
埃及的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2.92%,在氣溫的條件下,埃及農田可以一年兩獲。但是由於灌溉水源及地力(化學肥料少)的不足,主要施行二年三獲制。並採行輪種方式。
一般的情形為前一年的十一月至翌年五月為乾季,種植耐旱的小麥、大麥,埃及品種苜蓿(Bersim)、豆類或洋蔥;六月至七月休耕,七月至十一月種植玉米,十二月至三月或使農田休耕或種苜蓿;第二年的四月至十月種植棉花為主,上埃及區亦種甘蔗者,三角洲區或種稻米。
2、采礦業
石油為埃及礦產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石油產地原在紅海西岸,有蓋裡布(Ras Gharib)、洪加達(Hurghada)兩油田,但此區產量逐漸減少,新油田在西奈半島,有蘇爾、阿爾、貝蘭(BalaeenI)等地。西奈石油中多硫質,故須作去硫處埋,再行裂煉。
磷石主產於紅海西岸,以奎沙爾(Quseir)為中心;錳礦產於西奈半島西部;鐵砂主產在巴哈里亞(Bahariya)綠洲,為含鐵成分50%的赤鐵礦。
生活
埃及國內現代化程度頗高,有大量的外國企業投資,每年平均以4.5%至6%增長,但2010-2011年度只得2.6%增長,2010年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為6,539美元,但貧富懸殊問題十分嚴重,很多的經濟活動對國民的生活改善不足,所以國民的生活仍然很差。
全國有40%(2007年埃及總人口約8290萬)的國民,每月的收入只有約六十至六十五美元的水平,部分人更依賴食物補助,情況大大影響埃及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