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源稀缺論
資源最本質的屬性之一是有限性。在經濟學上表現為稀缺,它涉及資源的供求關系和價值、價格。19世紀70年代,瑞士洛桑春型派瓦爾拉斯(Leon Walras)曾提出了「稀缺價值體系」[43],認為「任何有用的東西,只要不稀缺就沒有價值。而稀缺性是決定資源價值的核心」。稀缺資源分配問題是資源經濟學首先遇到的問題。所以,資源經濟學的研究一般是從資源稀缺原理開始的。
稀缺性是指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產人們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與勞務。礦產資源稀缺性原理是指有限的礦產資源相對於人類無限增長的需求棗森嫌,而表現的一種不足和短缺。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擁有的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有限性引起了經濟上的稀缺性,加上分布的地域性,形成了資源約束,從而對經濟發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限制或規定著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並使一個國凳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特徵。
礦產資源稀缺制約著經濟發展的規模和增長速度。資源總量約束及其程度決定著長期經濟發展的規模和增長速度。由於某些個別資源稀缺程度提高,所造成的資源約束會使經濟發展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於各種礦產資源稀缺的程度不一,或在結構上的不平衡性形成的資源約束,對於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形成產生影響。
㈡ 經濟學研究的稀缺資源有哪些
經濟學上的稀缺資源,就是為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求通過交易手段獲取而需要的一切經濟物品和勞務。
人的需求具有無限增長和擴大的趨勢,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勞務,從而需要更多的資源,這也造就了資源的稀缺性。
㈢ 二 經濟資源稀缺性原理
二 經濟資源稀缺性原理
上一節講解了經濟人的假設是自私,但經濟學不能直接使用主觀的私自假設來解釋現象,而是要指明在不同的局限條件下這自私的本性是如何支配人作出不同的選擇。局限條件有很多,這一講就先介紹一個很重要的局限條件——稀缺。
一 經濟資源 稀缺性概念
經濟資源是指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需要使用的物質和能源,是需要付出代價和勞動的物質統稱。
稀缺性是指在給定的時間內,相對於人的增長性需求而言,經濟資源的供給總是不足的,也即指資源的有用性與有限性。
在這個地球上人類並不是孤獨的,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定要與特定的資源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離開了資源,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無從談起。小至個人,大到民族、國家,都是如此。人類從太陽和地球那裡可以得到滿足個體生存以及種族維持的足夠的,甚至可以說過剩的能量。但是,人的需求是無限的,增長的,相對於人的需求來說,任何資源都可能是稀缺的。也只有當資源稀缺時,需求物品才需要競價交換。
經濟資源稀缺性是個重要的局限條件,因為如果不稀缺,哪怕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也不需要進行選擇。想像一下,人們想要的東西應有盡有,無限供給,則人們再怎麼自私,魚與熊掌總能兼得,那還何用煞費苦心思量是否要舍此選彼呢?但正因為物品是稀缺的,得到它就要付出代價,自私就有了精心計算如何以最小代價獲得它的用武之地。
經濟學研究的問題和經濟物品都是以稀缺性為前提的。人類消費各種物品的慾望是無限的,滿足這種慾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而隨意取得,稱之為自由物品,如陽光和空氣;但絕大多數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為世界上的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是有限的,這種有限是指為獲取它必須付出某種代價。而這種需要付出代價的物品,稱為「經濟資源。。正因為稀缺性的客觀存在,地球上就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的慾望與需求無限增長性之間的矛盾,就產生出人類重要社會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任務就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抉擇,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產性資源(土地、勞動、資本品如機器、技術知識)來生產各種商品,並把它們分配給不同的社會成員進行消費。」也就是研究使用有限的資源來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
二 為什麼稀缺
1 人的精力和 科技的發展是有限的。相對於人無窮的慾望和日益增加的人口,經濟資源總是無法全部滿足,資源是稀缺的。
從歷史上看,稀缺性存在於人類社會的一切時期。無論是落後的原始社會還是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都存在稀缺性。從現實來看,稀缺性存在於各個社會,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存在稀缺性。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無論是土地、礦產資源還是勞動資源,甚至像潔凈的空氣資源也越來越稀缺了。還有地下資源、海底資源、太空資源等。所以稀缺性是人類永恆的問題,只要有人類就會有稀缺性憂慮。
2 經濟資源是有質量差別的。即使能夠在數量上滿足日益增加的慾望,在質量上也是無法滿足每個人使用需求不同的差異。。
如在大學里上課,常常可以看到課室里有很多空著的座位,這是因為課室能容納的人數大於上課的人數。由於一個學生在同一時間里只可能坐一個位子,因此課室座位的供給相對於學生的需求而言,可以說是無限的。但是,座位真的就不稀缺了嗎?那為什麼前排的座位坐得比較滿,空座基本上都出現在後排呢?對了,因為座位的質量是不同的!前排的座位是優座,後排的座位是劣座。於是,座位的數量雖然多於上課的人數,但優座的數量還是少於上課的人數,也就是優座依然是稀缺的。因為所謂的優劣,沒有絕對可言,都是通過比較得出來的。
三 由稀缺性問題產生的對策
1 選擇
稀缺性決定了每一個社會和個人都必須做出選擇。人們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東西,不得不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出選擇。選擇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在不同可供選擇的事件中進行挑選的活動。經濟學就是要研究如何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做出最佳選擇,亦即資源配置最優化。經濟最優化是做出選擇的基本原則。
經濟學家把選擇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生產什麼與生產多少。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不能生產人們所需要的所有產品,而必須有所取捨。用黃油與大炮的例子來說,就是生產黃油還是生產大炮;或者生產多少黃油,多少大炮,即在黃油與大炮的各種可能性組合中選擇哪一種。
第二,如何生產。是指用什麼方法來進行生產。生產方法實際就是如何對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組合,是多用資本,少用勞動,用資本密集型方法來生產;還是少用資本,多用勞動,用勞動密集型方法來生產。不同的方法盡管可以達到相同的產量,但經濟效率是不相同的。成本也不相同。
第三,為誰生產。是指生產出來的產品和財富如何在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分配。如黃油與大炮按什麼原則分配給社會各階層與各個成員。是按勞動量分配,還是按資本量分配。
稀缺性是人類社會各個時期和各個社會所面臨的永恆問題,所以,選擇「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也就是人類社會所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三個問題被稱為資源配置問題。
經濟學正是為了解決這三個基本問題而產生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一般認為,經濟學就是研究稀缺資源在各種可供選擇的用途中進行合理配置的科學。
2.競爭與合作
稀缺不僅導致選擇,而且還引發了經濟生活中兩種重要現象:競爭與合作。
競爭就是爭奪對稀缺資源的控制。由於某個人或組織不可能獲得所想要的東西,所以,為了得到更多的稀缺資源,就必須與其他人或組織進行競爭。競爭是社會配置稀缺資源,即決定誰得到多少稀缺資源的方式。經濟是用競爭的方式來配置稀缺資源的。
競爭是在社會公認的規則之內進行的。經濟競爭的關鍵規則是人們可以擁有他們通過自願交換而得到的東西。競爭的基礎是對自己東西的佔有權,以及相互之間的自願交換。對產權與交易自由的保護是最基本的競爭規則,其他規則都是在此基礎之上產生的,正是這些規則調節著人們的競爭行為。
稀缺性不僅引起競爭,而且也引起了合作,因為競爭並不是解決稀缺性的唯一方法,在有些情況下,合作也許比競爭更為有效。合作就是與其他人共同利用稀缺資源、共同工作,以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合作並不能消除稀缺性的存在,它只是解決稀缺性問題的另一種途徑。競爭與合作都是解決稀缺性問題的方式,它們之間是密切相關的,競爭本身離不開合作。人們同意參與按某種法律規則和自願交換原則建立的經濟體制就是一種合作。不過,合作並不能消除或代替競爭。幾乎所有的合作都意味著在合作之前曾經有過尋求最好合作者而進行的競爭。
競爭與合作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形式,它們相輔相成,是解決稀缺性的不同方式。也只有我們理解了經濟人自私假設和經濟稀缺性原理,我們才會在經濟學中融會貫通經濟學中勞動,市場,價值等基礎理論,並在實際生活實踐中得以應用。
㈣ 經濟學稀缺的相對性的例子有哪些呢
水和鑽石:雖然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但由於其廣泛的供應和相對低廉的價格,它在經濟學上被認為是稀缺性較低的資源。相比之下,鑽石雖然在自然界中稀少,但由於其在珠寶和工業中的高需求,它被認為是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
土地和大氣污染權: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資伍含源,在城市發展和農業生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土地供應是有限的,它被視為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另一方面,大氣污染權指的是對排放污染物的限制和交易權。由於大氣污染權的數量是有限的,它在經濟學上也被視為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
工作時間和休閑時間:每個人在一天中的時間是有限的資源。工作時間和休閑時間是人們在時間資源上做出選擇的兩個方面。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可能更傾向於工作來獲得更多的收入和財富,而在其他情況下,他們可余衡能更傾向於擁有更多的休閑時間腔毀笑來追求娛樂和家庭生活。這種選擇表明了時間在不同情境下的相對稀缺性。
這些例子展示了資源相對稀缺性的概念,即不同資源的稀缺程度取決於其供應相對於需求的比例以及人們對它們的評估和利用。
㈤ 經濟資源的稀缺性是指什麼
1,經濟學中的稀缺性是指相對於人類多種多樣且無限的需求而言,滿足人類需求的資源是有限的。通常,人們為了得到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要放棄另外一些自己也喜歡的東西。這種商品的有限性也被經濟學稱為稀缺性。稀缺性產生的原因: 數量的有限性,如耕地、石油、淡水等。
2,人類獲取有用物品的能力有限性,如雷電、火山、風等自然現象中蘊含著豐富的能源,但是人類沒有辦法去完全利用他們。
3,人口迅速膨脹,人口規模的擴大導致人均資源越來越少。
4,人的慾望具有無限膨脹性。
拓展資料:
原理
稀缺性的含義生產資源的相對有限性資源的稀缺性與經濟問題由於資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們必須考慮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來滿足無限多樣化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問題」。生產資源或生產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經濟社會中的生產資源也叫生產要素,主要包括:資本(其價格為利息)、土地(其價格為地租)、勞動(其價格為工資)。
定義:資源是稀缺的。一方面,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同時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稀缺是由生產要素的稀缺所決定的。個人期望得到許多商品和追求許多目標。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第一原則,一切經濟學理論皆基於該原則,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人類的經濟及一切活動需要面臨選擇問題,經濟學理論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觀點和論證。
原因:資源的稀缺性使得社會不得不作出選擇
機會成本的概念當具有多種用途的稀缺資源使經濟主體需要選擇時,選擇會帶來成本,選擇的成本我們稱為機會成本,當把一定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所放棄的另一各產品的數量就是機會成本,它是作出一次決策時所放棄的其他可供選擇的最好用途。
經濟問題的解決與機會成本的關系經濟問題的解決被歸結為如何使得選擇的機會成本達到最低。
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含義在既定的資源之下所能生產商品的最大產量的組合,就是生產可能性線與資源稀缺性之間的關系生產可能性曲線反映了資源稀缺性的特徵。
㈥ 經濟學研究的稀缺資源有哪些
經濟學上的稀缺資源,就是為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求通過交易手段獲取而需要的一切經濟物品和勞務。
人的需求具有無限增長和擴大的趨勢,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勞務,從而需要更多的資源,這也造就了資源的稀缺性。
㈦ 求!!!列舉稀缺性的例子,經濟學原理的。。。。
比如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但是由於其在現代工業、軍事等方面的重要性,人人都想佔有它,因此才會有伊拉克戰爭等。
人們面臨權衡取捨,政府用於生產公共品的資源越多,剩下的用於生產私人品的資源就越少;我們用來消費的食品越多,則用來消費的衣服就越少;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越多,那麼用於休息的時間就越少。
(7)稀缺資源經濟學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經濟學里,稀缺被用來描述資源的有限可獲得性,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資配沒源是有限的,相對於無限的慾望,有限的資源就是稀缺。
稀缺是指這樣一個狀態:相對與需求,物品總是有限的。
實事求是的觀察家都不會否認,盡管經歷了兩個世紀的經濟增長,美國的生激頃產能力還是不能完全滿足每個人的慾望。
如果將所有的需要加總起來的話,你立刻就會發現,現有的物品和勞務根本就無法滿足每個人的消費慾望的很小的一部分。
我們的國民產出須得擴大很多很多倍,才有可能使的普通的美國人都能達到醫生或聯賽棒球手那樣高的生活水準。
更何況是在美國以外的國家,特別是非洲和亞洲地區。那裡,成千上萬的人甚至還處於飢寒交迫之中。
㈧ 稀缺資源是指什麼
從經濟學上講,稀缺資源是指有限而又有多種用途的資源。由於地球上越來越少不可再生,而再生速度趕不上人類需求,稀資源價值越來越高,例如石油、金、銀、銅、寶石、玉石等,通常稀缺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
從專業角度分析,稀缺資源有一定的范圍。如對於我國而言,稀缺資源就是那些在國民建設中國內的資源供給難以滿足國民建設的需要,很大程度上需要進口。如稀土,鐵礦,金礦,石油等。
稀缺資源,在以人類活動的年限來說,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品,或者稀缺資源本身的再生,以滿足人類無限慾望的需求期望。根據西方經濟學的觀點,資源的稀缺性會導致競爭,良性的競爭會引起資源的最優配置,從而彌補資源稀缺所帶來的限制,反之,經濟學中的資源稀缺性是人類共有的現象和自始至終一直困擾著人類的問題,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命題,因為資源稀缺,才產生了經濟學。
㈨ 如何理解資源的稀缺性有哪些例子
因為只有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人類的經濟活動才需要面臨選擇問題,資源的稀缺性使得社會不得不作出選擇。如果人類的可獲得資源是無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麼經濟學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資源是稀缺的。一方面表現在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同時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稀缺是由生產要素的稀缺所決定的。個人期望得到許多商品和追求許多目標。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第一原則,一切經濟學理論皆基於該原則,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人類的經濟及一切活動需要面臨選擇問題,經濟學理論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觀點和論證。
自然資源屬性: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悄困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
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爛掘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可分類如飢運核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