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面對美國的經濟打壓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應避免以自我辯護的姿態過於強調和平崛起,被這個概念束縛住手腳。中國不能因為害怕被指責而不敢「有所作為」,中國應明確和平崛起的內涵和外延:一方面,把和平崛起嚴格限定在不通過侵略、殖民、擴張等方式掠奪其他國家,不以向外轉嫁危機的方式實現崛起;另一方面,要表明和平崛起不等同於在外來壓力面前忍氣吞聲,不等同於在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方面有所讓步。
和平崛起的題中之義是敢於斗爭、善於斗爭,以斗爭謀和平,包括非和平的手段,即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條約、以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為目的的合法性戰爭。羅援少將說得好:「我們一定要把我們擁有和平意願和我們敢於用非和平手段來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意志結合起來,這樣我們才能達到和平崛起。」
B. 如何認識當今時代美西國家對我國的經濟和軍事策略的影響
論美國軍事戰略對我國國家戰略安全的影響
美國地處北美大陸,臨太平洋東岸;中國地處東亞,臨太鬧念平洋西岸。兩國地緣關系密切,在亞太歲彎世地區利益相關。所以,美國的軍事戰略對中國的安全也就有著必然的影響。本文以地緣理論為基礎,以現實亞太形乎肢勢為依據,分析了美國的亞太戰略新走勢及對中國國家戰略安全的影響,從而闡述中國的亞太安全戰略。
關鍵詞:美國;亞太;中國;安全戰略
美國當前亞太戰略走勢對中國安全的影響「無論我們是否即將迎來『亞洲世紀』,有一件事很明顯,全球經濟的地理中心已經顯著地發生了轉移。」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成為亞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和亞洲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和出口的主要市場。美國多方面的政治影響和經濟地位和影響在亞洲有所下降。所以說,美國的亞太地緣戰略,對中國有著一定的影響。
C. 2020年美國GDP下降3.5%,你對美國經濟問題有何看法
美國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冠疫情的防控效果。如果美國想要提高經濟的話,那麼首先要做的事,做好疫情防控,這樣才能夠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美元一度可以兌換成黃金,可以說美元的價值非常大,而且他們是世界上通用最廣的貨幣,用美元就可以買到石油等高資源的產品,可以說是有很大的價值。這也於美國的經濟實力是離不開關系的,如果美國的經濟下降的話,那麼美元也會受到重創。
因為他們的工廠產業都不能復工復產,所以造成了一片嚴重的損失。而且新冠疫情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一些對外貿易的行業都會迎來”行業的寒冬”,比如說餐飲,旅遊,航空這種服務業,也讓很多美國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職業並且他們失去職業之後就會陷入貧困的狀態。現在美國對於新冠疫情的防控還沒有看到有效的成果,所以非常有可能美國的經濟在2021年的第一季度還是會處於衰退的趨勢。不過這樣也不能認為美國的經濟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因為他們的國家政府已經在促進經濟的復甦,促進疫情的防控,所以說他們的經濟還是有一定的前景的,很有可能隨著夏季的到來而提升。
D. 美國的經濟危機的影響
美國的經濟危機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是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導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到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次貸危機的爆發瞬間就影響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邊國家,其范圍也遠遠不僅僅是次貸危機方面,而是蔓延到整個金融行業。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極大得影響了其他地區的經濟,一度造成世界各國的恐慌。
E. 美國經濟正面臨巨大風險,卻無人關注
情況似乎好得難以置信。
現在,美國有個難得的機會以非常低廉的利率借款,即便總債務負擔迅速上升,總利息支出卻在持續下降。美國可以為有價值的項目大手筆投錢,而不必承擔通常會重創聯邦預升明雀算的利息支出激增風險。
但拉里·薩默斯明確指出,只有一個問題仍然需要保持警惕。薩默斯曾經在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政府擔任財政部部長,他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對利用當今超低利率擴大聯邦借貸,向基礎設施、綠色能源和 社會 項目進行投資的支持。他認為,債務規模和赤字規模的重要程度遠不如債務成本。
薩默斯在他的藍圖上槐困提出了關鍵的警告。美國財政部只有將戰略重點放在以當前長期利率借款(目前利率處於 歷史 最低水平),並且鎖定遙遠未來可承受的支出,才能夠規避巨大風險。讓薩默斯震驚的是,美國政府恰恰採取與之相反的危險策略,即用隔夜債務為長期債券融資。
「實際上,政府現在擁有的是用浮動利率短期負債,而不是長期固定利率負債。」8月13日薩默斯接受彭博電視(Bloomberg Television)的《華爾街周報》(Wall Street Week)采訪時表示。「在極度不確定的時刻,在很多人認為利率非常低的時刻,增加短債的決定似乎很奇怪。」
薩默斯特別談到了美聯儲的「量化寬松」(QE)政策,即利用日常借款工具購買當前發行的大量長期國債。購買規模高達每月800億美元。美國每年可以省下數百億美元,因為這些國債利息會以閉環方式直接返還給美國財政部。但該計劃很容易適得其反。美國支付的隔夜利率極低,目的是防止新產生的、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的資金流入新增貸款從而加劇通脹。
具體而言,美聯儲正在吸引金融機構將「超額准備金」納入其資產負債表。現在,美聯儲只需要支付0.15%的超低利息就能夠增加貨幣供應量,同時還可以遏制通脹。
然而這條路的前方有很大可能存在危險。經濟從封鎖中持續復甦,導致當今強大的通脹壓力持續,甚至還可能惡化。美聯儲被迫為4.2萬億美元的銀行准備金支付更高利率,才能夠阻止大量資金流入 汽車 、住房和消費貸款從而推高物價。額外費用將大大增加聯邦預算的利息支出。
由於美聯儲將減少買入新發行債券,也會減少央行向財政部提供的實際「補貼」,進一步打破脆弱的平衡。到目前為止,史上最低的債券收益率,加上美聯儲購買大量新發行國債再將利息返還給財政部的招數,導致債務激增的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不斷下跌。而且美聯儲的做法推動困境愈發迫近。只要出現一陣通貨膨脹,就可能導致這一特別平衡舉措的崩潰。
歷史 上最大的
可調整利率貸款(ARM)
薩默斯所指的美聯儲「古怪」道路,只是造成高壓狀況極端危險的部分原因。美國財政部也在為應對新冠疫情承擔的巨額刺激支出提供大量資金,短期國債到期時間短則四周,長則一年。總體來說,2019年年底以來美國聯邦債務增長了30%,達到22.2萬億美元,其中約一半的支持基礎為美聯儲隔夜借款、12個月或更短時間到期的債券或浮動利率證券。
正如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經濟學家約翰·科克倫所說: 「美國當前面臨的危險,與2006年房地產泡沫期間用可調利率抵押貸款買房的美國人一樣。」
現在吵早,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正在操作史上最大的可調整利率貸款。簡言之,美國正在冒著巨大風險人為壓低當前利息支出,使財政狀況看起來比實際情況穩定些。薩默斯呼籲美聯儲「結束量化寬松」,主要因為該計劃與快速滾動的信用支持多年期債券並不匹配。
7月底的美聯儲會議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Open Market Committee)的大多數成員都主張從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逐漸退出量化寬松。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的經濟學家預測,美聯儲將在11月開始逐漸退出,每月將買入的美元金額減少85億美元。
眾所周知,美聯儲可以繼續通過巧妙手段讓美國保持當前的軌道。但前提是通貨膨脹只是短期現象。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漲5.4%,漲幅為2008年8月以來最大。美聯儲預測2021年全年CPI將增長3%,遠高於2%的平均目標。除了促進充分就業,美聯儲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物價穩定。
如果通脹繼續,要維持物價穩定可能會對美國的可調整利率貸款融資進行大規模利率調整。如此調整可能導致債務年度利息支出出現美國 歷史 上最大規模的激增,從表面上合算變成驚人昂貴。拉里·薩默斯的警告便會成真。
美國財政部短期內為大部分
由新冠病毒推動的支出提供資金
美國為抗擊新冠疫情承擔的新債務加大了未來的財政風險。盡管現在美國財政部正轉向長期借款,但一兩年後到期債務將增加數萬億美元,使得美國更容易受利率突然上浮影響。
2019年12月底,聯邦政府欠的「公眾債務」達17.2萬億美元。此類債務包括個人、公司、外國政府和12家聯邦儲備銀行持有的美國國債。其中,2.4萬億美元是期限為四周到一年的短期國債,佔比14%。9.3萬億美元是至少兩年期最長到基準10年期的中期國債,佔比58%。20年期和30年期國債為2.4萬億美元,占債務總額14%。總的來說,美國超過72%的借款是中長期國債。
美國為新冠疫情承擔巨額突發開支和借款時,相對謹慎的形象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2019年年底到2020年8月,美國財政部大幅虧空,發行了驚人的2.7萬億美元短期國債,平均每兩個月滾動一次。其每4美元新借款中就有3美元為短期國債。
相比之下,美國財政部只賣出了1.4萬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收益只有風險更高的短期國債一半。(債券發行數據均為同期到期的美國國債凈值。)
截至2020年8月,短期國債借款總額所佔份額躍升超過10個百分點,達到23.4%。加上浮動利率債券,一年期以內的國債和與短期利率掛鉤的國債比例從四分之一躍升到未償債務的三分之一以上。
2020年前三個季度,聯邦債券平均到期日從69個月降至62個月,為史上最大突然降幅之一。
此後,美國財政部調整了方向,大幅減少發行一年內短期國債,並擴大期限較長的中長期國債發行規模,逐步恢復「未償還債券」平衡。美國財政部的債務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Debt Management)在截至6月30日的聯邦政府三季度更新報告中詳細介紹了相關趨勢。
報告中包括了截至本財年9月底的新債務發行預測。據其預測,截至9月30日的12個月內,美國財政部將回收7420億美元的短期國債,金額超過新發行短債。
2021財年近2萬億美元的新增借款總額中,有1.45萬億美元將由到期時間為五年或五年以上的中期國債以及到期時間為20年和30年的長期國債提供。美國正在重新走上更保守也更傳統的道路,依靠較長期債券籌集近四分之三新借款。
彈指間,美國債務平均到期期限就已經回升至新冠疫情爆發前的69個月。
雖然美國財政部將債券期限恢復到危機前水平是一件好事情。但問題是:即使比例保持在過去的水平,現在美國短期未償債務還是比2019年年底多得多。看實際金額比看佔比更重要。
截至7月,美國欠下的短期國債金額達6.6萬億美元,還要加上浮動利率債務,比2019年12月持有的各類短債多出2萬億美元。由於短期國債比例已經恢復正常,四季度美國財政部將再次發行短期國債。
從現在起,美國財政部可能繼續出售短期國債和浮動利率債券,以維持公眾持有總債務30%的份額。未來幾年,財政部每年要借入約2萬億美元,為龐大赤字提供資金。
因此,兩個月至一年期美元債務和浮動利率債券將繼續快速增長,原因都是新冠疫情應急資金大幅提升了整體負債水平。與18個月前相比,6.6萬億美元且不斷增長的債務需要不斷展期或重設利率,使得預算更容易受到通貨膨脹爆發和利率上升影響。
美聯儲可能面臨銀行准備金成本大幅提升,所以必須遏制通脹。
新增萬億短期借款給美國的財政路徑造成了新風險。美聯儲為防止銀行將新供應資金注入信貸體系而引發經濟過熱所採取的政策,可能導致利息負擔急劇上升。如今,美聯儲以快速增加貨幣供應聞名,其挑戰是阻止貨幣超級寬松時代萬億資金通常會產生的作用,即加劇通貨膨脹。
美國財政部通過向金融機構出售中長期債券籌集資金。與此同時,美聯儲將發行美元存入自己的賬戶,從而產生新資金,然後再用新資金從銀行購買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家庭和企業的信貸供應。
如此一來,貸款人就有更多的流動性為信用卡余額和住房貸款融資。客戶將美元存入支票賬戶,銀行將新存款的一部分出藉以獲得更多的存款,從自身和競爭對手銀行獲得更多的貸款繼而形成循環,擴大整個經濟體內的消費者和商業支出。
過去,如果金融機構剛從財政部買入國債再迅速發行,美聯儲不會買入。之前美聯儲購買的金額剛好夠在經濟復甦時提供額外信貸。通貨膨脹迫在眉睫時,美聯儲以誘人的利率向銀行出售國債,以收回爭相競購商品和服務的過剩美元。
銀行資產負債表上持有大量美國國債作為儲備,貸款需求增加時將其中一部分出售給美聯儲。但2008年10月金融危機最嚴重時啟動的量化寬松計劃改變了這一模式。某種程度上,量化寬松的目標是將長期利率維持在極低水平,提振房屋、股票和其他資產價格,增加家庭和企業的財富。
在量化寬松政策下,美國財政部發行了更大規模的中期國債(兩年期至10年期)和長期國債(20年期至30年期),而美聯儲則吞下了其中絕大部分份額。
截至2021年8月中旬的12個月內,美聯儲買入了9780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據我估計,在到期時間不低於五年的約1.2萬億美元國債中,美聯儲購買的份額超過了80%。總而言之,2016年年中以來,美聯儲持有的兩類較長期債券金額已經翻了一番,達到4.7萬億美元。
美聯儲買入的中長期國債都計在其規模龐大的資產負債表資產端。請記住,美聯儲從銀行手中購入的國債就是銀行剛剛從美國財政部買入的。
實際上,銀行只是將債券轉售給美聯儲。金融機構很清楚,美聯儲將對剛剛收購的中長期國債進行清理,還提供中介傭金。「這是利率如此低廉的原因之一。」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的經濟學和貨幣政策教授威廉·路德說。「銀行都知道,美聯儲會立刻按當前高價買下銀行想出售的美國國債。」
美聯儲正在動用數以萬億計的新增資金從銀行購買創紀錄的美國國債。如果過去一年銀行將美聯儲近1萬億美元的資金轉化為新貸款,物價就會飆升。「美聯儲需要杠桿確保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且不會轉化為新增銀行信貸。」路德指出。「美聯儲的目標是鉗制資金,避免資金流入信貸體系導致通貨膨脹。」美聯儲強大的工具就是:支付存款利息。
多年來,受准備金余額利率(IORB)波動影響,美聯儲為隔離資金而支付的費用差異巨大。金融危機之後六年裡,該利率僅為0.07%到0.15%。但隨著2018年經濟好轉,准備金余額利率躍升至2%,2019年1月至8月徘徊在2.4%之上。
就在去年2月,該利率仍然為1.58%。去年將聯邦基金利率削減至接近零,將准備金余額利率拉回到現在的0.15%左右。
為什麼銀行願意存入數萬億准備金只獲得如此微薄的利息?路德指出,原因之一是銀行別無選擇。巴塞爾規則要求銀行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比率非常高,風險加權資產也包括根據違約風險調整的貸款。
第二個原因是,盡管准備金余額利率聽起來很低,但美聯儲通常會做一些安排,使其略高於銀行間借貸的聯邦基金利率。此外,銀行向美聯儲收取數萬億美元利息時,不用承擔通常的風險。路德說:「銀行放在美聯儲的准備金完全安全,這筆錢不存在違約風險也不需要提供服務。盡管其收益很低,但仍然具有競爭力。」
「合並資產負債表」的魔力
當前的財政故事,是美聯儲前所未有地出手援助美國財政部的傳奇。美聯儲創造數以萬億計的新資金,在量化寬松政策下購買財政部出售給銀行的創紀錄的長期債務。如今,美聯儲持有4.7萬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如此一來,美國財政部不用欠外人,而是欠美聯儲。
兩個部門都並入政府的綜合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說美國欠自己的錢。美聯儲從財政部收取的利息,都會直接返還給財政部。這一安排將可能是巨額利息的賬單最後變成了虛擬的洗牌。
以下是我對美聯儲流向財政部資金流的估計。2020年,美國財政部向美聯儲支付了其持有4.7萬億長期國債的約2%收益,即940億美元。對美聯儲來說,購買美國國債確實要付出代價,但就目前而言代價很小。
美聯儲只有支付利息,防止其交給銀行用於購買中期國債和短期國債的資金流入刺激通脹的信貸,才能夠安全地產生用於積累債券的「免費」資金。現在,美聯儲只為4.2萬億美元的准備金支付了0.15%利息。實際上,美聯儲全額支持著通過新發貨幣購買的美國國債,每年僅耗資60億美元(4.2萬億美元的0.15%)。
2020年,美聯儲向財政部上繳了880億美元的利潤,其中包括從財政部收取的940億美元利息,再減去支付的60億美元准備金利息。對財政部來說,這筆交易太合算!財政部不用向銀行、對沖基金和其他外部方面支付940億美元利息,而是在美聯儲的幫助下將這筆錢轉給自己。
美聯儲協助財政部將美國的利息支出控制在940億美元以下。但在向財政部提供巨大幫助的過程中,美聯儲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因為美聯儲實際上是動用准備金支付隔夜債務從而為長期債融資。綜合資產負債表的負面影響為,美聯儲坐上了易爆的飛船,一旦爆炸,損失將轉嫁到財政部,最終影響聯邦預算。
通脹引發的危險
如果短期利率飆升會怎樣?最大的威脅是通貨膨脹已經到來,而且將長期持續。為了控制物價,美聯儲需要提高准備金率。央行陷入困境。記住,美聯儲絕對不能讓准備金流入新信貸,否則將加劇已經開始沸騰的通脹壓力。
比如說,通貨膨脹率保持在當前的5%。美聯儲可能需要支付相當於兩年前2.4%的費用。如果今年晚些時候像預期的一樣開始退出量化寬松,美聯儲買入新發行債券將越來越少。
但這將引發另一個不利於美聯儲底線的大變化。
美聯儲不用再向財政部返還債券的利息。屆時債券將由外部投資者持有,收取本應流回財政部的利息。因此,量化寬松將導致賬面成本更高。但是也要考慮一下,由於美聯儲銀行准備金利率大幅上升,每年近1000 億美元的利息支出波動會如何影響聯邦預算。
2019年,美國為平均17.5萬億美元債務支付了3760億美元的利息。從那時起,整個經濟體利率大幅下降,新借債成本大幅降低。不過准備金利息大幅下降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令人驚訝的是,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預測,盡管債務將從2019年水平增長近40%,到2022年達到24.3萬億美元,美國支付的利息卻奇跡般地大幅降低,僅為3040億美元。
想像一下,如果准備金利息增加1000億美元會怎樣。各項利息成本將增加33%。這還不僅僅是准備金利息問題。通脹率升高還將極大提高6.6萬億美元一年期內短期國債和浮動利率債務的成本。一夜之間,美國預算預測將陷入混亂。這就是薩默斯所說的危險。他說得沒有錯,我們不知道最強大融資武器何時調整,但能夠想像它的破壞力有多大。(財富中文網)
譯者:馮豐
審校:夏林
END
F. 美國經濟現狀如何為什麼
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美國經濟走勢影響世界格局。當前,美國仍處於「艱苦抗疫」階段,美聯儲和財政部出台了天量刺激政策,用於穩固金融市場和經濟形勢。結合中國經驗看,疫情防控期間,美國經濟陷入「滯漲」已成定局,疫情之後呢?美國還能像2008年金融危機那樣,藉助「零利率+量化寬松」的政策快速復甦嗎?
估計很難。疫情之後,美國大概率無力走出增長停滯的泥潭。
「承平日久、其弊必生」,這期間,美國社會也積累了很多問題,從一端滑向另一端。在《繁榮與衰退》一書中,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階層固化、分化加劇。社會階層的固化,高中時期就開始了。近三十年來,白人高中輟學率從21%升至42%,黑人高中輟學率從76%升至96%。2010年,美國80%的高校畢業生來自社會前25%的富裕家庭。階層固化的背後,是貧富差距的分化,而貧富差距的分化,與20世紀80年代的減稅密切相關,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那次減稅具有明顯的累退性質,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二是過度管制、效率降低。美國社會中,超過30%的工作需要許可證;行政監管密集,修建一條高速公路需要10年時間滿足各項規章要求;法律制度繁雜,商業離開律師寸步難行,很多法案成為「律師完全就業法案」。訴訟無處不在,到處都是「一碰即碎」的人和事,創新求變充滿風險。
三是選民政治、短期主義抬頭。選民政治下,顧眼前不顧長遠,各種政策短期主義抬頭。政客越來越習慣用公共資金「購買」選票,2005年,各類專項撥款數量已達到1.6萬項,而1996年還僅為3000項。各項支出存在棘輪效應,上升容易下降難,公共財政不堪重負。
四是企業巨無霸,難以逾越的高山。財富100強公司營收佔比逐年提高,成立5年以內的新公司數量佔比顯著下降。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不再夢想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只是夢想著把公司賣給科技巨頭。
G. 美國經濟現狀如何為什麼
盡管面臨國內層面的挑戰以及全球格局的快速轉變,美國經濟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約佔全球總產出的 20%,仍然大於中國。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PP)排名第六。美國經濟以高度發達和技術先進的服務業為特色,約占其產出的 80%。美國經濟由技術、金融服務、醫療保健和零售等領域的服務型公司主導,他的大公司在全球舞台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財富》世界 500 強中超過五分之一的公司來自美國。
盡管勞動力市場已顯著復甦,就業已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但關於美國經濟的健康狀況仍存在廣泛爭論。此外,盡管經濟衰退的最壞影響正在消退,但未來經濟仍面臨各種重大挑戰。基礎設施惡化、工資停滯、收入不平等加劇、養老金和醫療成本上升,以及巨額經常賬戶和政府預算赤字,都是美國經濟面臨的問題。
H. 美國如何解決當前經濟危機
一、在奧巴馬的大力推動下,國會終於通過了7870億美元、規模空前的追加經濟刺激方案,並提交了可能導致1.75萬億美元巨額赤字的2010年度財政預算案;
二、政府開始從銀行收購「有毒資產」;
三、通用等三大車企的重組方案被駁回重擬並督促整改,接受政府注資救市的車企和華爾街金融企業高管開始被迫限薪
四、禁止游說團體干預救市資金用途,削減1億美元政府預算開支
五、投入相當部分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科學研究,這也將是艾森豪威爾總統開始州際公路建設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六、對醫學、數學等基礎科學領域的投資,用奧巴馬的話說,也是美國歷史上投入最大的一次,將促進一系列的「新發明和新突破」。
七、投資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奧巴馬認為,在當前美國經濟形勢下,對新能源的開發將誕生一個全新產業,並為美國創造數百萬就業崗位。更重要的,這將增強美國能源安全,標志著美國能源政策的重大轉變,這也可能是「新政」中最具有歷史意義的產業項目。兄返
奧巴馬認為美國必須重建經濟基礎。在過去10年中,40%的美國企業利潤來自金融領域,這是不可持續的;美國經濟必須深刻轉型,政府將通過制定新的教育、醫療衛生、能源計劃,為經濟新的騰飛奠定堅持的基礎。這些措施、方案,很多都涉及美國經濟的深層、戰略層面,甚至可能影響美國冷戰後一貫推崇尊奉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和盡可能減少政府幹預、「市場調節為王」的理念。自羅斯福新政以來,政府在經濟中的角色,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這樣直接。
如果將這些「答題」細分,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搶答題」——應該回答,但暫時不答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如削減政府開支,禁止游說團體干預救市資金用途,提振股市信羨襪飢心,以及為中產階級減稅等等;另一類則是「必答題」——非立即解答不足以擺脫困境,如車企重組,金融企業有毒資產收購,政府託管企業高層限薪,以及財政預算案、經濟刺激方案和巨額赤字等問題。
可以說,奧巴馬在搶答題上的精彩表現,為他增加了不少印象分。
通過給中產階級減稅,他打消了那些原本對共和黨更有好感者的疑慮,穩定了這一美國最有活力階層的人心;通過宣布對游說團體的禁令,提振了企業、社會對新政府在經濟領域行政能力的信心;通過提振股市信心,給股指帶來久違的中期反彈,多少恢復了一些美國金融市場的生機;通過削減政府開支,向全社會展示其應對金融危機的決心。總之,通過在搶答題上的積極主動,奧巴馬贏得不少印象分和基層民眾的支持,這些印象分和支持,有助於奧巴馬說服國會接受自己的經濟思路,更有助於其為自己和政府爭取更多的時間,來證明其經濟葯方的靈驗度。
但在必答題方面,奧巴馬的成績單就遜色許多。
固然,他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救市計劃,拿出了氣勢磅礴的財政預算案,但這些方案空有綱領、框架,卻在「錢從哪裡來」方面閃爍其詞,吞吞吐吐。他一方面制定了前所未有的預算規模,另一方面卻信誓旦旦地承諾到2013年將赤字縮小一半,卻全然不顧這二者之間的水火不相容;他否決了不受歡迎的車企重組方案,斥資收購有毒資產,卻對最受關注的政府注資使用效率問題拿不出明確的、有說服力的監管思路;在高管高薪問題上,他始而反應遲緩,繼而矯枉過正,給人以「政府被民意推著走」的感覺;他的財政預算案雖終於得到通過,但曲折艱難的過程,讓人不能不捏一把冷汗。
不僅如此,政府執政已滿百日,他的經濟團隊卻至今不滿員,許多重要部門的副部長、重要幕僚仍然缺編,讓部長一人唱獨角戲,這顯然不利於政府經濟政策的成熟、穩定,也無助於提振民眾、社會對政府經濟治理能力的信心。
關鍵在於,盡管奧巴馬在經濟層面說了、做了那麼好慧多,但美國經濟、金融總體上並無明顯起色,頹勢顯然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金融危機爆發已有一段時日,上台僅100天的奧巴馬並不是神仙,不可能立竿見影地改變這一切,對此美國社會和民眾自有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