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成立及其活動是怎樣的
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原是蘇聯和東歐人民民主國家間進行經濟合作和貿易聯系的國際經濟組織。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有歐、亞、拉丁美洲國家參加的跨地區的經濟和科技合作組織。它的成立和發展是蘇聯和其他成員國之間在戰略上和經濟上互有需求的結果。 成立的背景、成員國和主要機構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大多數東歐國家都是比較落後的農業國或農業工業國。大戰後,東歐各國普遍建立了人民民主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但戰爭的洗劫使蘇聯和東歐國家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戰爭奪走了2000多萬蘇聯人的生命,破壞了1710個城市,毀滅了被佔領區所有城市住宅總數的一半,70000多個村莊變成廢墟,60000多公里長的鐵路線被毀。
會議指出:「美國、英國和其他一些西歐國家的政府實質上在封鎖同各人民民主國家和蘇聯的貿易關系,這是因為各人民民主國家和蘇聯認為馬歇爾計劃是侵犯它們各國主權及其民族經濟利益的,因而不能聽從這一計劃的控制。」會議確定經互會是歐洲地區的組織,它的基本任務是:協調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計劃,交流經濟管理工作的經驗;制定有關科技合作方面的措施和技術援助,實行在原料、食品、機器、設備等方面的相互協作等。
❷ 蘇聯1949年建立什麼經濟組織
蘇聯建立的經濟組織是 「經濟互助委員會」 (The 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omecon)(簡稱「經互會」)
二戰結束後,蘇聯領導人的斯大林認為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會嚴重威脅到蘇聯對於東歐的控制,不久,蘇聯就出爐了著名的「莫洛托夫計劃」(Molotov Plan)。該計劃主要包括了蘇聯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援助以及發展東歐國家對蘇聯的貿易,並以當時蘇聯外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名字來命名。「莫洛托夫計劃」也就是後來經濟互助委員會的雛形。
1949年1月5日至8日,蘇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6國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過會議磋商後,宣布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成員國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創始國)
波蘭人民共和國(創始國)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創始國)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創始國)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創始國)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創始國)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1949年2月加入,1961年12月停止參與活動,1987年正式退出)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50年9月加入)
蒙古人民共和國(1962年加入)
古巴共和國(1972年加入)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1978年加入)
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咨詢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64年9月加入)
經濟互助委員會的觀察員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6年加入,1961年停止列席會議)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1964年加入)
阿富汗共和國(1964年加入)
安哥拉人民共和國(1964年加入)
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64年加入)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1964年加入)
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1964年加入)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64年加入,1979年停止列席會議)
尼加拉瓜共和國 (1973年加入)
❸ 馬歇爾計劃蘇聯採取什麼措施
1、經濟方面:
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經濟互助委員會是一個相當於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社會主義陣營經濟共同體,是繼承「莫洛托夫計劃」後的經濟合作計劃。經濟互助委員會於1949年成立,總部設在莫斯科。官方出版物有《經濟互助委員會成員國經濟合作》(月刊),《經濟互助委員會成員國統計年鑒》。
2、軍事方面:
成立華約華沙條約組織是為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成立的政治軍事同盟。1955年西德加入北約後,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簽署了《華沙公約》,全稱《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又稱蘇東條約)。
該條約由原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華約組織;在亞洲方面,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之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都是華約組織觀察員國。
(3)蘇聯什麼時候建立經濟互助委員會擴展閱讀:
馬歇爾計劃的主要內容
當該計劃臨近結束時,西歐國家中除了德國(後文將提到馬歇爾計劃理論上包括了整個德國,而並非僅是聯邦德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20餘年時間里,整個西歐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可以說這與馬歇爾計劃不無關系。
同時,馬歇爾計劃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促成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該計劃消除,或者說減弱了歷史上長期存在於西歐各國之間的關稅及貿易壁壘,同時,使西歐各國的經濟聯系日趨緊密,並最終走向一體化。該計劃同時也使西歐各國在經濟管理上,系統地學習和適應了美國的經驗。
近年來,史學家又開始注意對於馬歇爾計劃的深層動機及影響的研究。現在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馬歇爾計劃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實應歸功於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這一政策下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穩定作用。而當下也有某種意見認為,美國施行該計劃的本意是為了通過援助使歐洲經濟恢復,並使之成為抗衡蘇聯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時,也可使美國更方便地控制和佔領歐洲市場。
但事實上,歐洲經濟後來的發展趨勢,並未使其成為美國的附庸,反而通過一體化等途徑,成為了世界經濟舞台上可以和美國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在美國國內也有不少批評意見,認為馬歇爾計劃開了使用本國納稅人金錢援助他國的先例。
❹ 蘇聯幫助東歐國家克服戰後經濟困難的組織是什麼
蘇聯幫助東歐國家克服戰後經濟困難的組織是(經濟互助委員會)。
經濟互助委員會(俄語:Сове́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взаимопо́мощи,簡稱:СЭВ),簡稱經互會,是由前蘇聯組織建立的一個由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政治經濟合作組織。
經互會於1949年1月5日至8日,由蘇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6國代表在莫斯科通過會議磋商後成立,總部設在莫斯科。1991年6月28日,該組織在布達佩斯正式宣布解散。
❺ 二戰後蘇聯對東歐的經濟重建措施是什麼
莫洛托夫計劃--經濟互助委員會
它是在1947年由蘇聯所創立的經濟互助組織,是一項參與國與蘇聯的雙邊貿易協定,協助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計劃目標是提供重建物資援助給東歐國家,協助東歐各國重建經濟,務求令其衛星國在政治及經濟上與蘇聯看齊。
蘇聯外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在政治因素考慮下拒絕了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因此在鐵幕下的東歐國家不能加入馬歇爾計劃。為了避免東歐國家參與馬歇爾計劃,莫洛托夫決定推出莫洛托夫計劃,該計劃可被視為蘇聯版本的馬歇爾計劃,旨意反擊馬歇爾計劃。這能使歐洲國家不再一面倒依靠美國的經濟援助,及可以與蘇聯進行更緊密的貿易。莫洛托夫計劃最終擴充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❻ 1949年蘇聯成立了什麼,防止美國資本主義的滲透
經濟互助委員會。1949年蘇聯與東歐國家成立經濟互助委知辯肢員會,以打破美國為首的資灶鍵本主搭世義世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防止美國資本主義的滲透,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