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特色經濟發展道路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中國特色經濟發展道路主要包括3個方面:應該是三個方面:
1.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
2.堅定不移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努力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馬克思總結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為「有組織的暴力」。中國經濟發展與此類似。中國首先依靠強大的勞動力進行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獲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或者說資金必須要組織起來,不能一盤散沙,所以中國必須要盡快構建高效的金融市場。這個過程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中國如今的貨幣超發現象是有其合理性的:注入大規模流動性以建立起高效的金融市場來組織大量的社會財富。之所以要靠大量的流動性建構金融市場,原因在於一個有效的金融市場的特徵是足夠的寬度、足夠的深度和足夠的交易彈性,這恰恰是流動性好的三大特徵。
歐美的金融市場有幾百年的歷史,我們則僅僅幾十年,甚至十幾年。一個成熟的金融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年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史是對外暴力擴張資本原始積累,早期過程基本上相當於世界范圍的財富再分配,當然生產力進步也本身創造了一部分新增財富。隨著歐洲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歐洲霸主們建立的金融霸權和體系日趨完善,其金融體系當中的財富和資金同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是長期相適應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古典國際金本位制的長期穩定。隨著生產力進步的速度日趨加快,傳統金融體系就不再能夠適應,而一二戰與此趨勢直接相關。
新中國走的並不是暴力對外擴張的經濟發展道路,這是不允許的,新中國第一步走的是「有組織的勞動力」,由此積累的大量財富必須依靠金融市場組織起來。上面也提到金融市場不可能一蹴而就,本來,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金融市場的資金總量要與社會生產力狀況相適應,但中國現在要速成,由此,金融市場中的大量資金很大一部分實際上並不與現在的生產力狀況適應,是透支未來的財富。什麼是透支未來?就是假定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不變,未來產生的收入現在就被支取。如果生產力果真不進步,透支未來必然導致未來的大規模衰退,極有可能顛覆掉現在取得的一切成果。
現在貨幣擴張提升了社會總體的杠桿水平,最近一直在強調去杠桿,因為企業確實短期內無法消化掉這些資金。要想在積極構建金融市場的同時能夠使企業盡快消化掉這些資金,只能依靠技術創新與生產力進步,這樣的貨幣超發就不算是透支未來。這就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之路,當年的第一把武器是勞動力,相對於歐美早期發展的暴力;現在以及未來就是第二把武器,科技創新。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對內的經濟發展之路,同時也是對外經濟擴張之路,因為生產力的進步必然會引起世界財富分配的格局。
⑵ 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包括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性質、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決定所必須採取的基本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分配方式、發展方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確定.概括地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不斷解決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這兩大課題.
第一,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任務,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主要任務是: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建設統一開放的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第二,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十六大報告在這一基礎上,對如何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制度又做了更加深入的闡述,就是「兩個必須毫不動搖」,「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
第三,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收入分配製度
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正確認識和有效調控收入差距.特別注意:效率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初次分配為主要效率;公平要通過政府調控來實現,再分配注重公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⑶ 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
①堅持走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②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引近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③繼續堅持解放思想(至於為什麼,您可單獨問我)
④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使其健康發展.
⑤不斷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⑥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
⑦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
⑧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政府嚴厲打擊各種犯罪行為,加強法制建設,構件社會主義法制國家.
⑨每個公民應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自身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⑩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
⑾堅持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培養大批人才.
⑿加強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
⑿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⒀加強"四位一體"建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
…
若要更多,還可無限延伸...
⑷ 如何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經濟
發揮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經濟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自然優勢
自然優勢主要是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對於農業、採掘業、資源指向型加工業、交通運輸業和旅遊業的發展而言,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往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區域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優勢又可進一步細分為農業資源優勢、工業資源優勢、旅遊資源優勢、運輸業發展條件優勢等。
2、人文優勢
除了人口要素外人文資源在地區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如經濟資源那麼直接與明顯,然而其影響卻無處不在,而且波及深遠。我國江浙地區自然資源貧乏而發達程度在全國領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地區在人文資源方面享有明顯的優勢。
3、技術優勢
與其他經濟要素不同,經濟發展中的技術要素沒有自身獨立的存在形式,而必須依附於其他要素而存在並發揮作用,但這並不妨礙越來越多的人把它作為獨立的要素而予以高度重視。由於地區間自然、經濟、社會條件的差異,技術創新的空間分布與擴散過程不平衡。
4、政策優勢
地區政策不僅包括各地區自身的政策,而且包括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的關系。因此,可以從兩個方面衡量地區政策優勢和劣勢,其一是對各地區在國家政策中的相對地位進行比較;其二是對不同地區的自主發展政策進行比較。
區域優勢是指某一個區域在其經濟發展過程中,在自然、經濟、技術、管理和社會諸因素中某一項或幾項因素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條件,這使該區域更富有競爭力,具有更高的資源利用效率,區域的總體效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區域優勢存在的前提是區域差異。
(4)怎麼發展特色經濟擴展閱讀:
區域優勢的特性
1、全局性
沒有整體上的協調和區域外的支持,區域優勢是無從發揮的,區域優勢轉化為劣勢。要注意區域之間的互利因素,形成合理的區域分工與協作的格局。區域優勢的發揮一定要依賴於區內和區外兩個市場。區域優勢和劣勢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2、綜合性
對區域條件要綜合分析,區域優勢的發揮必須要有區域內部各要素的協調配合。那種認為本區域特有的才是區域優勢的認識是片面的。
3、空間性
區域優勢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它存在於區域內部。如區域擁有的能源、礦產、土地或運輸、勞動力、資本、科技、自然或人文景觀等條件。
⑸ 如何發展一個地方的特色經濟
1、先通過分析一個地區的基本情況,基本情況主要包括:交通、環境、區位、政策等
2、利用經濟學方法分析該地區的經濟環境,看看一、二、三產業中哪些產業有較大市場份額,哪些產業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當然你也可以直接用數據比較,個人感覺用主成分分析法或者其他方法,相對來說更有技術含量吧
3、結合當地政策總結出適合當地發展的行業,以發展重點行業、產業來帶動全面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