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經濟復甦

如何經濟復甦

發布時間:2022-03-08 14:25:36

㈠ 如何讓經濟復甦

本報紐約7月8日電(記者卞晨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指出,各種數據顯示,盡管各個地區的放慢程度不同,但全球經濟活動的下滑速度已經放緩,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展現復甦跡象。不過,經濟衰退目前尚未結束,預計今明兩年經濟的復甦狀況將是緩慢和疲弱的。

報告指出,得益於前所未有的宏觀調控和金融政策支持,世界經濟正趨於穩定,今年全球的經濟活動將下降1.4%,明年則將增長2.5%,這一數字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4月所做的預測提高了0.6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表示,世界經濟2.5%的增長率仍然不足以保證失業率不再升高,因此該項預測暗示著失業率的增長將會一直持續到明年年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目前金融狀況的改善程度大於預期,全球金融體系面臨的風險已經下降,這得益於前所未有的政策干預。然而,金融體系仍然處於受損狀態,金融機構依然脆弱,繼續依賴大規模的公共支持,金融風險已經空前地從私人部門轉向了公共部門。隨著公共政策提供的支持逐步減小,遭受資產價格崩潰國家的居民將重新開始積累儲蓄。

根據《世界經濟展望》的預測,在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經濟惡化的速度在下降,這也包括勞動力和住房市場。工業生產即將觸底,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已獲得改善。今年下半年的產出將趨於穩定,明年將逐漸復甦。在日本,繼第一季度疲軟之後,有跡象表明產出正在趨於穩定。消費者信心的增強、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強勁表現等因素有望在今後幾個季度內提升日本的經濟增長。在歐元區,消費者和商業調查指標正在恢復,但實際經濟數據幾乎未顯示穩定跡象,因此,預計經濟活動的增強慢於其他地方。宏觀經濟政策正在提供支持,但勞動力市場的調整大部分還有待將來進行。失業增加以及對仍處於困境的銀行部門的高度依賴將對消費和經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

報告預計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在今年下半年恢復增長勢頭,但地區間存在顯著差異。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的增長預測上調到5.5%,明年上調到7.0%,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前景得到改善,資本流動狀況的扭轉快於預期。報告認為,當前的政策重點仍是恢復金融部門的健康,宏觀經濟政策需繼續提供支持,同時應當為有序取消異常大規模的公共干預做好准備。與此同時,鑒於美國等經常賬戶逆差國的內需前景仍然疲弱,主要順差國的政策需維持更強勁的需求。

㈡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復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我們黨結合現代經濟理論和我國經濟建設的具體實踐,提出的符合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道路的指導理論。自黨的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以來,在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中,這一理論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與時俱進的思想在經濟指導理論領域一直走在了前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國民經濟所有制結構日益多元化,以及社會經濟體系的動態變革不斷深化,我們黨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出了新的認識和理論創新,保持了思想的統一性、時代 性和前瞻性,既把握了經濟發展規律,又富於經濟實踐的創造,避免思想認識在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形成桎梏,束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腳步,對我國在新的形勢下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經濟發展理論得到新的論述和完善 1.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選擇 從重工業優先發展,到走集約式經濟發展模式,再到擴大對外開放、進行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我國在經濟發展模式及道路上不斷探索,成功地在較短時間內建成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工業體系,並不斷進行結構升級和技術改造。進入21 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發達國家已經從工業化進程走向信息化方向。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背景下,十六大報告提出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是在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以後,我國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獲得的新的動力源泉。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新的經濟發展理論首先告訴我們,"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但在發展思路上,我們不能重復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後信息化的發展道路,而是創造性地提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新技術應用成果改造傳統的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使得信息化和工業化實現有機結合,共同作用於經濟發展的實踐,促進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 這一理論的積極意義在於:一方面,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新經濟浪潮一度席捲全球,而新經濟最終由於沒有獲得自己的可持續贏利的市場空間而出現泡沫,從膨脹到破滅。在新的信息技術應用的產業化發展中,需要為信息經濟找到堅實的發揮作用的領域。另一方面,十六大報告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則為信息經濟的發展找到了廣闊的天地。我國傳統產業在生產流程、物流控制、管理程序、信息傳遞、資金周轉等許多方面都存在效率低下的情況,與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快速反應、全面控制等相距甚遠。新的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全面提高現代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網路化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提升整體的市場競爭能力。從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實踐來看,前期的發展也曾出現過一定的泡沫。在經過調整後,人們認識到電子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才是信息產業的發展基點,也是傳統產業發展的新的契機。因此,十六大報告在對新型工業化道路理論的闡述中,十分精闢地詮釋了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關系,並在此基礎上成功提出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路徑。 2.新的經濟發展的要素投入重點 在生產要素投入方面,傳統的經濟發展理論強調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的作用,對科學技術的應用論述較為單薄。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也是曾經長期地走外延式擴大再生產的道路,以大量的資本、勞動力的投入實現規模的擴張和高速的增長。而隨著國民經濟體系的日益完善和短缺經濟時代逐漸成為歷史,我國的經濟發展逐漸轉向以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為主的發展模式。這樣,在發展階段中進行生產資源的結構調整和要素投入的科學規劃就成為發展重點。十六大報告突出了科學技術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地位,順應了科技決定競爭地位的國際潮流。 十六大報告提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高度強調了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首次提出高新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先導產業的結論,把高新技術要素的投入作為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投入重點。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這里,在突出技術要素投入的同時,也對人力資本投資提出新的闡述,把科技的應用和教育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加強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這既深化了科技對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闡述,同時也深化了傳統發展經濟理論對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性的認識 ,把科技發展和勞動力素質提高結合在一起,對生產要素投入形成突破性認識,更為全面和切合實際地指出了未來社會化生產的要素投入重點。 在突出強調科技投入的重要性的同時,在全面生產要素投入方面,十六大報告也作出了較為精要的概括:鼓勵勞動, 鼓勵創造和鼓勵投資。報告指出,"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 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海內外各類投資者在我國建設中的創業活動都應該受到鼓勵"。這些論述都闡明了社會主義生產活動中勞動要素的重要性及多面性,闡明了資本投入的主體多元化的方向。同時,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過程中,除了需要資本、土地和勞動力外,先進技術、科學知識、經營管理以及信息等的重要性也都與日俱增,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生產要素。它們作為復雜勞動或復雜勞動的積累和物化,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的時代下,必須深化對生產要素理論內涵的理解。 黨的十六大報告在堅持發展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統一了思想認識和理論分歧,深化了社會主義生產的要素投入理論的內涵。"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的論斷,充分發展了生產全要素理論,解放了意識觀念里資本和勞動的對立,將勞動、管理、資本和知識技術等創造活動歸結在"造福於人民"的大旗下,還原它們作為生產要素的本原屬性,使之地位平等地構成社會主義生產活動的內容,切斷單純生產活動與階層分化的必然聯系,這對創造出"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具有深遠的意義,豐富了全要素生產理論的內容。 3.對發展經濟的目的本質作出新的確認 在經濟發展理論中,促進就業一直是宏觀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十六大報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就業的重要性, 高屋建瓴地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把就業問題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確定"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在指明就業問題的艱巨性的同時,也表明了黨和國家在擴大就業方面的政策和戰略的長期性,擴大就業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為發展經濟提供了重要的戰略和政策理論指導,但沒有從根本上闡釋發展經濟的目的本質。為此,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對發展經濟的目的又進一步作出了簡潔、明確而又切中本質的界定:"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這一論斷樸素而又有力地對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作出了回答。這一論斷首先認為,落後的社會生產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依然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社會矛盾,但在新的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發展經濟的目的不僅是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 而且還要在公共服務、醫療保健、生活環境等多個領域提高小康生活的水平,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發展均衡的小康生活;不僅要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要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質量。這樣的發展經濟的目的屬性的理論闡釋,進一步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的目的性,使得發展經濟的目的本質更為全面、更為准確、更富於時代性,而且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思想光芒。收入分配理論獲得新的豐富和補充 1.收入分配的社會主體進一步得到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日益得到完善,利益群體也日益多元化,如何把"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共同加入到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中,如何"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是確認新的社會分配主體的重要前提。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首先確認"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 ,對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和利益給予充分的肯定和保護。對收入分配主體的突破性發展在於,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這一嶄新的論斷,充分肯定了社會各階層包括新興階層對現代化建設作出的貢獻,淡化了階層的觀念,打破了觀念里的成見,將各方面的社會力量都團結和凝聚在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中,他們作為社會分配主體的地位都得到了完整承認。這一新的認識,符合了社會發展的大潮流,鼓勵了多元化的從業和創業取向,在"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這樣的前提下,將各階層的社會活動統一起來,對"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2.收入分配製度的創造性發展 社會分配主體日益多元化,理順其間的分配關系則成為收入分配製度的關鍵。在"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的前提論斷下,十六大報告對收入分配製度作出了創造性的完善和補充。在大的分配關繫上,首先確立的是要"調整和規范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系"。這種大分配層次的論述更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本構架。在具體的收入分配製度上,十六大報告在確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應予以保護的基礎上,也確立了"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新的收入分配原則,對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作出了重要的完善。這種完善不僅結合了時代的發展和形勢需要,而且使得資本、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在獲得平等的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的同時,在分配環節也獲得了同等的參與分配的權利,這無疑是思想觀念上的巨大進步。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非勞動收入已經越來越成為社會分配的重要環節,資本要素獲得的股息、紅利,技術要素獲得的技術股份分紅、專利所得等,經營管理要素獲得的股票期權所得……,等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收入所得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收入分配製度上給予確認,保護其合法的地位,這樣才能更好地鼓勵資本市場發展、技術研發的進行和管理活動的創新,切實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一新的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 3.收入分配調節機制的新的論述 對分配製度的創新發展還表現在,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收入調節機制。初次分配中發揮市場的作用,讓各種生產要素按各自的貢獻在各要素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各得其所,提高收入分配的效率,同時提高要素資源配置的效率;再次分配中,政府將通過稅收、轉移支付等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 ,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保證社會分配的相對公平,"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以更好地讓收入分配製度維護社會穩定、團結。這樣的收入調節機制,強調了市場機制對收入分配的基礎性作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的要求,提高了各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要素投入的積極性,同時也沒有偏離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在" 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同時,規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在法律的框架下實現收入的公平分配。這樣的收入分配調節機制的論述,充分發揮了收入分配對社會生產的積極作用 ,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按貢獻分配,釋放了社會蘊藏的建設動力,鼓勵投資、鼓勵創業,對經濟建設的全面推進和社會的團結凝聚具有重要作用。 對財富、資本、虛擬經濟概念的新認識
麻煩採納,謝謝!

㈢ 1929年經濟大蕭條是如何復甦的

羅斯福新政
在羅斯福首次履任總統的1933年初,正值經濟大蕭條的風暴席捲美國的時候,到處是失業、破產、倒閉、暴跌,到處可見美國的痛苦、恐懼和絕望。羅斯福卻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職時發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說,告訴人們:我們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在1933年3月4日那個陰冷的下午,新總統的決心和輕松愉快的樂觀態度,「點燃了舉國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實現國家復興和對外睦鄰友好的施政方針。為了推行新政,羅斯福將一批具有自由主義色彩的律師、專家與學者組成智囊團,征詢方針政策問題;通過"爐邊談話"方式,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與反對新政的最高法院進行堅決的斗爭並成功地改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國國會應羅斯福總統之請召開特別會議。羅斯福先後提出各種咨文,督促和指導國會的立法工作。國會則以驚人的速度先後通過《緊急銀行法》、《聯邦緊急救濟法》、《農業調整法》、《工業復興法》、《田納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1934年的新政著重"復興",主要措施有:維持銀行信用,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對外貿易,限制農業生產以維持農產品價格,避免農場主破產;規定協定價格以減少企業之間的競爭,制止企業倒閉1935-1939年的新政則著重"救濟"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為有力地運用行政干預,實行緩慢的通貨膨脹,廣泛開展公共工程建設和緊急救濟,實施社會保險,以擴大就業機會和提高社會購買力;進行稅制改革,根據納稅能力納稅,分級徵收公司所得稅和過分利得稅等。羅斯福新政,恢復了公眾對美國政治制度的信心,強化了聯邦政府機構。並由此使美國的工業、農業逐漸全面恢復。第一個任期終了的1936年,面對國民收入50%的增幅,羅斯福娓娓動聽地描述道:「此時此刻,工廠機器齊奏樂曲,市場一片繁榮,銀行信用堅挺,車船滿載客貨往來賓士。」因此,羅斯福在1936年再次當選總統,也就不足為怪了。

㈣ 如何判斷經濟是否復甦

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復雜。次貸危機影響將向實體經濟進一步擴散,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和俄、印、巴等新興經濟體經濟都出現不同程度放緩,世界經濟增長下滑趨勢明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亞洲開發銀行分別預測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將比2007年增幅回落1.1個和1.5個百分點。同時,能源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攀升,世界范圍內通貨膨脹有所加劇。對於全球經濟走勢,有的專家認為,本輪全球經濟放緩和通貨膨脹抬頭將導致全球經濟出現較大幅度的周期性調整,而有的則認為,經濟增長下滑將在今年年底前企穩,全球經濟明年會重新回到上升通道。盡管對全球經濟走勢的判斷仍存在分歧,但全球經濟放緩和通脹加劇短期內已成定局,而且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國際經濟環境趨於惡化。 從國內看,促使經濟增長減速的因素明顯增多。一是出口增速將繼續回落。受國際需求減弱、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外貿出口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繼續降低。根據美國的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含香港)對美出口僅增長1.8%,值得重視。二是消費實際增長將放緩。居民收入實際增長偏低和價格總水平高位運行,大大削弱了居民消費能力。房地產和汽車兩大消費熱點明顯降溫,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乏力。三是投資實際增長將減速。受出口和內需增長回落的影響,投資增長動力不足,加上銀根收緊、股市融資規模縮小、企業利潤增長回落等因素使投資資金趨於緊張,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將減速,估計下半年扣除投資品價格指數後的投資增長在15%左右。盡管災後重建在一定程度上能拉動投資增長,但改變不了投資增長整體趨緩的趨勢。 總體看,我國經濟在2007年前三季度達到12.2%的增長高峰後,去年四季度已經顯現高位回落勢頭。今年上半年,經濟周期性、趨勢性下滑態勢更加明顯,全年經濟增長將繼續平穩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步入下行通道的同時,物價漲幅明顯升高,國民經濟從「高增長、低通脹」正向著「高增長、高通脹」甚至「低增長、高通脹」發展。 有關機構對2008年主要國民經濟指標的預測結果見表1。 表1:部分研究機構對2008年主要國民經濟指標的預測 增長率單位:%指 標 國家信息中心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 中國人民大學課題組 國內生產總值(GDP) 10.3 10.3 10.4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24.5 26.3(城鎮固定資產投資) 25.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8.7 12.4(實際增長率) 19.0 外貿出口 20.0 20.0 19.5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7.0 7-7.5 7.1 M2 17.7 16(目標值) 16.3 如何看待當前的增速回落?我們認為:第一,在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後,從內外因素考慮,增速回落帶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全年能保持10%左右的速度,是符合宏觀調控的導向和要求的。宏觀政策應保持穩定和連續。第二,不少機構預測,2009年的經濟景氣並不樂觀,甚至會進一步回落,因此,也要防止經濟出現慣性下滑、回調幅度過深。為此,要高度關注出口和投資實際增速的變化,關注房地產市場走勢,關注就業情況變化,關注可能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的經濟、金融危機,適時適度地調整政策力度和導向。

㈤ 如何拉動總需求實現經濟復甦

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國家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拉動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復甦。

㈥ 中國二戰後經濟怎麼復甦的

1.國際外部環境:二戰後,日本實際上已經成為美國的私有財產,在美國的保護下,外部環境平穩,安心發展生產。而中國的國際環境卻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挑戰。樹欲靜而風不止。
2.國家內部環境:日本國內穩定,而中國卻政治活動頻繁。
3.經濟發展基礎:雖然日本的國民經濟在戰爭中遭到嚴重打擊,卻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得到大批軍火訂單,從此,國民經濟開始復甦。而中國卻是一窮二白,從零開始。
4.國民素質:這個就不說了,哎......

㈦ 當前次貸危機形勢是怎樣的經濟復甦需要什麼

目前正在回暖,要復甦必須激起大家的消費欲,帶動消費,也能增加大家對於度過此次金融危機的信心。

㈧ 後疫情時代如何促進經濟的復甦與發展政治知識點

1.黨是領導一切的,在疫情中我們看到了黨的作為,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後疫情時代我們要緊跟黨的腳步,聽從黨的指揮。
2.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的復甦與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力。轉變生產方式,從無疫狀態轉為常態疫情狀態欄。
3.人民群眾是核心,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保障就業,完善社會保障,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物價。
4.意識的作用,調整經濟結果,堅持改革開放,認識疫情,樹立信念。

㈨ 戰後歐洲是如何實現經濟復甦

二戰之後的歐洲經濟復興之路

1,著名的美國馬歇爾援助計劃,因為擔心歐洲全盤社會主義化,美國對歐洲各國尤其是土耳其,希臘進行了大規模資金援助,提供了財力上的保障。

2,戰後歐洲各國普遍放棄了或者壓縮了軍隊建設,特別是聯邦德國完全去軍事化,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到經濟發展上來。

3,長時間的戰爭使民生經濟遭受重大損失,所以人民有迫切發展民生經濟的願望和巨大的市場,為工農業復興奠定了巨大的群眾基礎。

4,各國政府擔心人民窮困會導致社會主義的入侵,所以全力提高國民經濟水平,把共產主義排除出去,為發展經濟提供了政府支持。

5,歐洲各國在戰前都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即使戰爭的損失,但是良好的教育和工業基礎,龐大的暫時還沒有崩潰的殖民地系統提供的原料,都為振興經濟提高必要的條件。

閱讀全文

與如何經濟復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美女有一種什麼氣質 瀏覽:784
事業單位面試多久准備 瀏覽:532
太漂亮了美女你是哪裡人 瀏覽:686
幸福里停車位多少錢 瀏覽:35
防範經濟風險主要防範什麼 瀏覽:970
中風險人群健康碼如何改變 瀏覽:271
讀故事吳淞波濤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瀏覽:33
朱身勇談婚姻怎麼辦 瀏覽:84
美女肌膚老化怎麼辦 瀏覽:928
紅樓夢中賈府的經濟怎麼樣了 瀏覽:701
事業單位一般排名多少進面 瀏覽:248
眼健康體驗表怎麼填 瀏覽:345
小兔故事機丟了怎麼找 瀏覽:78
古代勤奮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566
美女總統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6
美女吃什麼好開心啊 瀏覽:212
鄉鎮便民服務中心事業編什麼意思 瀏覽:923
故事怎麼講得更好聽 瀏覽:910
男婚姻線怎麼看圖片 瀏覽:494
健康日報如何申請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