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發展水利經濟的幾點看法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經濟建設是國民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重要的基礎環節。可以說,水利經濟建設關繫到農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國民經濟的戰略重點。然而,過去在較長一段時間,我國水利經濟發展並不理想,在發展體繫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因而,如何在新形勢下構建水利經濟協調發展體系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本文認為,新時期構建水利經濟協調發展體系應從符合國情的水利經濟體制的建設出發。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化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格局正日益完善。水利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適應國民經濟新體制的要求,水利經濟協調發展體系的構建應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應該符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為此,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的水利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水利財務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繼而才能營造起機製成長的中國水利經濟和諧發展體系。一、堅持改革的水利經濟體制過去,我國水利事業實行的是「國家投資、農民投勞、社會無償享用」的辦法,重建設,輕管理,行業貧困,隊伍不穩,工程老化失修,社會、經濟效益衰減,形成「建一處工程,背一個包袱」的非良性循環狀態。因而,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化發展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結構的不斷完善,水行業存在的體制問題漸趨凸顯,深層次的矛盾日益尖銳。水資源陸蔽短缺,水環境惡化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就在於水利經濟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在新時期下,要構建水利經濟協調發展體系,首先關鍵點就是要理順管理體制,建立水利市場機制,利用市場關系,調整水資源配置,強化水利環境保護。繼而,才能實現水利經濟可持續發展。而這一點的實現,主要還得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建立水利現代企業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完善的條件下,水利經濟單位要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除了必須轉變並重塑水利經濟管理單位經營機制,凈化運行的外部環境外,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水利市場現代企業制度,使水利經濟能規范運行在一個基本的組織結構中。我國水利管理單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應該是也必須是建立水利市場現代企業制度。所謂水利市場現代企業制度,是指水利企業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實行量化產權公司制治理模式。它包括企業產權和治理結構、決策和責、權、利結構等方面的內容而構成了水利經濟現代企業制度。第二,健全水利現代企業經營責任制。推行水利經營責任制,可以激發水利企業活力,使其產生動力而提高效力,進而形成強勁的競爭力。水利經營責任制道德肯定了公正、公平,同時也張揚了水利人固有自由本性,從而使水利人都能處在一個公正的平台上進行競爭發展。第三,實行現代水利資產經營,有利於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有利於調整水利資產結構;有利於轉換水利經濟經營機制。而要實現這一點,需要遵循三點:其一,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其二,堅持原則,嚴格程序;其三,領導率先,組織保障。近一年來,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的收效就十分明顯(把小型水利設施的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受益權以水權證的形式固定下來,並採取拍賣、租賃、轉讓等形式進入市場)。二、完善水利財務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隨著國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特別是投資體制改革,國家財政無償投資的比重逐年減少,有償投資的比重逐年增加,國家投資比重減少,社會籌資比重卻相應增加。完善水利財務管理體制就必然成為當務之急,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勢在必行。換言之,即要建立政府財政投資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多元投資體制。在這一機制的構建上,從客觀實際與國外先進經驗的借鑒上說,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去使力。第一,構建水利建設融資機制。充分利用我國資本市場擴容的有利時機,大力發揮水利建設直接融資的功能,是我國水利資本市場充分利用各種直接融資局悉答手段,開拓資本市場籌資的新渠道。通過資本市場桐慧進行多融資是解決水利投稿不足問題的較好途徑,同時,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多元化融資,也可以把市場機制引入進來,促進資產結構調整,合理配置資源,進行科學管理,推進現代水利建設制度的建立。第二,構建發行金融證券機制。認識金融與資本對水利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通過水利產業的金融化和資本化推進水利產業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利用資本市場獲取資本的最直接、最便捷的資本來源。通過債券市場或股票市場進行籌資,是構建水利經濟融資體系的重要方向。第三,構建產業基金機制。利用資本市場,建立規范化的水利產業基金,是通過基金收益憑證募集資金,交由專家組成的投資管理機構運作,主要用於特定產業發展的多元化投資組合和中長期專業化投資工具。它適用於回收期長、收益高、投入大的大型水利、水電項目。投資的問題得以解決,免不了就需要考慮財務管理監督機制的建立完善。根據2011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2010年12月31日)的文件精神,我們需要「切實加強水利資金監督管理」。因為,水利資產監管是水利市場運營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資產監管措施,水利資產經營就會呈現無序狀態。而水利資產監管機制構建,首先就需要進行水利資產評估。水利資產的評估有利於科學的決策。其次要對水利投資予以必要控制。換言之,即要對水利投資進行監督管理。其監督控制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即工期建設、成本建設、質量建設。如此,才能為新時期水利經濟和諧發展體系的構建提供重要的後備保障。綜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的水利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水利財務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我們才能更有效地構建起水利經濟和諧發展體系。當然,這兩者並不構成充分必要條件,我們還需要從政府為主導等角度去努力。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㈡ 水利行業發展前景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水資源日益緊缺,水利水電工程的發展前景廣闊。在可持續發展、數字化、智能化、高效節能將有極致的發展趨勢。
在未來,水利水電工程將更加註重可持續發展,即既滿足人類的水電需求,又保護生態環境,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也將向著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通過優化設計和運營,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高效節能優化。
水電站建築物包括:壩、水閘等擋水建築物;溢洪道、溢流壩、泄水孔等排泄多餘水量的泄水建築物;為發電取水的進水口;由進水口至水輪機的水電站引水建築物;為平穩引水建築物的流量和壓力變化而設置的平水建築物(調壓室、前池)以及水電站廠房、尾水道、水電站升壓開關站等。
數字化水電站作為目前實現水電站的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運維和智能決策的重要途徑。數字孿生技術將水電站廠房、生態魚道、泄洪閘門等進行數字孿生,在雲上打通虛擬和現實。集成業務系統中感測器採集的不同方面數據(例如生物信息、氣象信息、水位水頭信息、閘門啟閉耗時、泄洪閘門開度等),然後通過介面的形式實現數據對接。虛擬模型可用於運行模擬和研究性能,可以將研究結果用於水電站運行效率的提升。
通過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水電站的設備進行實時監測、故障診斷和維護管理,實現對水電站的遠程監控和管理,提高了水電站的運維效率和水平。將 GIS 創新融入中,為可視化賦予更強大的地理智慧。支持接入多源異構數據,標注各個水電站位置信息,即時還原高精度真實現場。通過感測器、監測設備等感知設備對水電站的各項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和採集,以及對水文、水能等信息的實時監測,提高了水電站的感知能力。
採集江河流域范圍內的 DOM(數字正射影像)和 DEM(數字高程模型)數據,以真實的城市河道現狀信息和周邊景物信息為依據,對河道、河底的三維空間數據進行三維幾何建模;然後疊加精細建模的水電站模型,並進行渲染優化;最後採用顯示列表、紋理優先順序、細節層級模型(LOD)等渲染技術,實現三維河流實時逼真的虛擬場景顯示,並提供豐富的人機交互手段。
水力發電與航運、養殖、灌溉、防洪和旅遊組成水資源綜合利用體系,讓水力資源得到最大利用。未來,水電站的自動化、遠動化等也將進一步完善推廣;發展遠距離、 超高壓、 超導材料等輸電技術,將有利於加速中國西部豐富的水力資源開發。
㈢ 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思考和認識
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思考和認識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我國是一個水利大國,這是由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因素決定的。自古至今,除水害、興水利一直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我國屬季風大陸性氣候,這與一些海洋性氣候的歐美國家有明顯的不同,不僅雨量少,而且時空分布不均勻。從全國來看,水資源分布是夏秋多、冬春少,東南多、西北少。往往在同一時間,有的地方烈日炎炎,土地龜裂,河川斷流,有的地方連降暴雨,洪水泛濫。有時在同一地區,乾旱和洪澇接踵而至,交替成災,「去年苦旱蹄敲塊
我國是一個水利大國,這是由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因素決定的。自古至今,除水害、興水利一直塵桐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我國屬季風大陸性氣候,這與一些海洋性氣候的歐美國家有明顯的不同,李游不僅雨量少,而且時空分布不均勻。從全國來看,水資源分布是夏秋多、冬春少,東南多、西北少。往往在同一時間,有的地方烈日炎炎,土地龜裂,河川斷流,有的地方連降暴雨,洪水泛濫。有時在同一地區,乾旱和洪澇接踵而至,交替成災,「去年苦旱蹄敲塊,今年水災深沒鼻」,就是真實的寫照。
在人們的印象中,水利工作的重點更多的是工程建設和管理。從大禹治水到李冰修都江堰,從三峽建設到嚴守長江堤防,都是通過水利工程來實現興利除害目標。從我國治水歷史來看,確實哪兄銷有相當長的時期一直處在工程水利階段,其特徵就是以工程技術手段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通過興建水庫、渠道、堤防等工程,不斷加大對大江大河的控制,使洪水對人類的危害不斷減少,使自然界的水資源更多地為人類所用。
時代的進步,認識的提高,從傳統的工程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已經成為新世紀水利工作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這種轉變首先是觀念和認識上的轉變,認識到水資源並不是用之不竭的,它是寶貴的、不可或缺的公共資源。對社會發展來說,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作為短缺的公共資源,政府有責任管好用好。這種轉變體現在具體工作中,也是豐富的,如在重視水利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水利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重視水資源治理、開發和利用的同時,更加重視對水資源的節約、保護、配置;在重視工程建設的同時,更加重視工程的管理;更加重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問題,以體制的改革促管理制度、機制的改革和完善;更加重視管理手段的現代化等。
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集中體現了我國新時期治水文化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其遵循的原則和工作思路主要有:從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作為水利工作的切入點,統籌考慮水資源問題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的同時,突出加強水資源的節約、配置和保護,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水資源承載力和水環境承載力。在防止水對人類侵害的同時,防止人類對水的傷害,強調對人類不合理活動的約束,強調自律式發展。改變長期以來人水爭地、無節制地圍墾河道、湖泊、濕地的做法,給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把生態問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肩負起水利建設和生態保護兩副重擔,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生態功能,維護河流健康,當好河流生態代言人。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用水量無序增長,導致了20世紀末期曾出現連續斷流。正是在治水新思路的指導下,通過對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和優化配置,近幾年不僅保障了流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用水需求,而且解決了黃河斷流問題,使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密雲水庫自建成蓄水以來,水庫在攔蓄了上游發生的洪水,使下游耕地免遭水災的同時,為當地農業灌溉和城市用水提供了大量水源。在建成之初,水庫承擔的任務較為單一,根據農業生產和城市用水的需要提供供水服務;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隨著城市需水量的不斷增加,農業供水不斷轉向直至全部為城市供水。如今,密雲水庫已經成為北京最為重要的水源地,水庫里的水成為了首都社會各界關注的寶貴資源,蓄水量多少直接關系著首都的正常生活和生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保護好這盆清潔的水並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通過制度建設強化政府宏觀管理和調控,加強水庫水源地和水質保護,加強區域水資源的聯合調度和需水管理,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健全合理的水權制度和水
價制度,實現工程水利向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就成為必然。
引江濟太調水工程的目標是通過引江水沖污,改善太湖水環境,解決相關城市水質型缺水問題。當前,主要是政府投資,工程的實施改善了當地水質,增加了城市可用水量,提升了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今後,在太湖水質明顯改善特別是引江濟太工程形成清水走廊時,為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用於改善生態環境的引江水是可以也必然會轉向經濟用水的,這時,這些水的直接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就會大幅提升,利用市場機制實現政府投資的合理回收並保證調水工程的良性運行,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工程形成的資產是極具潛在價值的優質資產,利在當前,惠及子孫。
布局合理的水利工程對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的問題,作用顯著,是水利工作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可是水利工作並不僅僅是建設和管理工程,在建設好管理好水利工程之外,同樣應該做好水資源的資源管理和資產管理工作,共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
水資源的資源管理主要體現為水資源的權屬管理和水資源的保護工作,更多地依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水資源所有權,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管理制度以水資源的綜合規劃、取水許可管理等為核心,通過水資源合理配置和節約使用,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不斷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資源利用效率;水資源保護工作重點,以完善水功能區管理為核心,維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維護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強化水體污染物控制和水質水生態保護工作,不斷改善我國水環境和水生態,提高流域和區域水環境承載能力。
水資源的資產管理主要體現為水利國有資產管理和水權水市場的監管,側重於在政府宏觀調控和有效監管下,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來實現水市場的正常運行。由於許多水利工程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工程,是公共財政支出的重要內容,因此加強政府投資及其形成的國有資產管理,確保政府投資和形成的資產安全,並發揮應有效率和效益,是水利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水資源是一種短缺的經濟資源,有著資產化管理的需要,通過建立健全水資源有償使用、有償流轉和合理水價體系為基礎的水權水市場,把能由市場(或准市場)解決的水權、水價以及經營性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問題,交由市場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同樣是水利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水價改革是水利產業走向市場的關鍵問題之一,也是促進社會節水和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舉措。完全水價應由資源水價、工程水價和環境水價構成,資源水價是水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工程水價體現水處理成本和產權收益,環境水價體現的是環境容量。水價改革不僅要考慮生產者的需要,而且要考慮社會和用戶的承受能力。
與其他的行業管理相比,水利工程管理比較特殊。水的資源管理和資產管理都離不開水利工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只有通過水利工程才能實現,而水利投資及其形成的資產集中體現在水利工程上。水利工程經常同時承擔著多項任務,可能既有公益性任務(如防洪、生態等),也有經營性(如供水、發電、灌溉等)任務,形成的資產常常是公益性和經營性兼具。因此,水利工程管理比較復雜,工程管理單位的定位也比較特殊。對於少數完全公益性工程要明確定為事業單位,編制內人員和管理維護經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完全經營性工程則明確其企業的性質,按照市場規則進行運營管理。更多的水管單位既承擔一部分公益性任務,也有一部分經營收入,它們被定性為准公益性事業單位,在
管理上實行分類管理,在界定公益性和經營性資產以及定員定編的基礎上,理順單位資金來源渠道,該吃財政飯的就吃財政飯,該依靠市場的就應走向市場。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㈣ 水利可持續發展中水土保持的作用分析
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亘古不變,在很多年前,各國為了發展都以希望環境為大家。而近年來由於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特別是由於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甚至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和平和穩定發展,於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被提上了日程,水資源作為人類生存的前提,更是不可忽視。本文以吉林省水土保持工作為例,在介紹水土流失現狀的前提下,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進而深入分析了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觀點。
水利可持續發展的迫切性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人類所有生產活動也要誰的參與。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宗旨就是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對水資源進行保護。水在國民生產和經濟增長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種無可替代的不可再生資源,但是它的重要性並沒有得到人類足夠的重視,水利發展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和問題。(1)吉林省的水資源比較豐富,但是人們並不珍惜,存在著大量的浪費現象。但是吉林省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偏低,而且是逐年下降趨勢。水資源已進入了短缺階段,需要進一步進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2)吉林省的水利工程建設與其他國家相比,標准較低,而每年都有各種自然災害的破壞,工程受到了很大的損傷。(3)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科碼簡技在農業中的運用沒有那麼深入和廣泛,灌溉技術還比較落後,因此農田中的有效灌溉面積很少,在這過程中,也對水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4)由於在建築水利工程的時候,時間比較倉促,有些工程的質量不達標,現代化水平低,有些甚至採用的是20世紀中期的技術標准,很多工程都呈現出年代久遠失修的現象,灌溉效率低。(5)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農業用水等都對水資源再成了破壞,水體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水土流失的現狀
由於人類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使土壤的覆蓋物受到了不可逆轉的破壞,而裸露的土壤受水力沖擊腐蝕,流失速度大於母質層發育形成土壤的速度,最終使岩石暴露的過程就是水土流失。我遲判褲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特殊的國情和自然條件,水土流失成為我國最為主要的環境問題,吉林省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刻不容緩。
吉林省位於我國東北部,位於黑沖亮土區中部,是一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但是同時它也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省份。吉林省的水資源很豐富,但是大部分都遭到了污染。而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吉林省的耕作土層不斷變薄,耕作能力不斷下降,而大量的泥沙堵塞了吉林省的河道和水庫,加劇了環境的惡化,對當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水土流失問題對水裡的破壞性作用
旱災和澇災頻繁
水土流失導致土壤減少,岩石裸露,而大地的蓄水能力減弱,因此無法保存水資源。這就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在雨量較少的季節里,也即枯水期,土壤由於喪失了一部分蓄水能力,所以在旱災的時候,造成水量更少,而澇災來臨的時候,造成水量更多。水土流失還會造成河道,水庫等被流失的土壤堵塞,導致蓄水容積更缺乏,從而在汛期很容易造成澇災。
加劇洪災泛濫
水土流失會造成枯水時節水量的減少,但是在洪災來臨時卻走向另一個極端。水土流失會造成大地表皮的植被被沖走,而在那些山區更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現象。山區由於地表有坡度,當暴雨來襲時,植被不夠強大,坡面的截流能力相對來說更差,而土壤表層的蓄水能力過低,降雨速度遠遠大於雨水的滲透速度,這就使得積水越來越多,瞬時形成山洪,水中還參雜著泥沙甚至石頭,這將嚴重威脅到沿岸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水資源質量下降
水土流失造成了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這些災害使得土壤表層以泥沙的形式混入水體,造成了水資源的含沙量的增加,水體更加渾濁。另外土壤中還含有有機化肥,農葯等,最後都融入了水資源中,使得大量水資源被污染。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分析
水土流失會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進而影響到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而水資源利用是我國的頭號環境問題。水土保持計劃成為當前最為迫切的任務,特別是在那些水土流失現象比較頻繁。水土保持成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它在保護水資源,促進發展的道路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1)有效降低洪災發生的頻率。水土保持能夠抑制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的蓄水能力增強,一些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還能攔蓄徑流。在具備防洪抗災功能的同時,也使得能在枯水季節及時補水徑流。(2)水土保持可以有效緩減水土流失,如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能夠提供水利工程的效益,由於他們之前的攔沙功能,河道堵塞也會得到緩解。(3)水土保持工作會使得山洪,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率降低,這大大減少了自然災害對水利工程的破壞作用。(4)水土保持作用使得有機化肥,農葯等不能進入水體,這起到了保護環境的目的,同時由於有機物質的保持,促進了土壤表層植被的生長。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國民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最終目標。水資源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水利可持續發展就尤為重要。吉林省水土流失問題嚴重,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宗旨。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這時保證吉林省穩定發展的基礎。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㈤ 如何推進水利事業發展
水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而又無法替代的物質資源。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年用水量逐年增加,水污染也逐步加劇,生態環境趨向惡化,水資源大幅度減少,水資源供需矛盾日趨突出。如何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十年來從事水利工作的經驗,淺談自己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辦法。
1 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考慮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保護好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絕不能破壞生態環境。為此必須要增強思想意識,調整工作思路,合理規劃,實施管理,真正把水資源作為寶貴的經濟財富和經濟資本,在政策制定、發展經濟、開發項目等多方面工作中,把保護水資源放在首要位置,維護好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長久發展的目標,既發展經濟建設又與生態、環境、資源相協調,進一步發展生產、使我們的生活富裕、而且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得到發展,真正得到進步,人類文明與財富的進步。
2 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實現全社會節水
不僅要讓人意識到節水只是節約日常用水,還要意識到工業、農業、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節水:
2.1 工業方面
在工業方面,根據企業實行用水所需量進行定量,為他們安裝磁卡水表,提倡廢水再利用,把用水指標、保護水質等各項指標納入年終考核,該獎就獎,該罰就罰,並且獎罰力度要大。
2.2 農業方面
在農業方面更要加強節水理念。採用先進的思路,採取先進的辦法進行多方位的節水工程建設:(1)在灌溉方面,修渠道,減少水在灌溉途中的損失,過去農民澆地,好多的水都滲到水渠里,修好渠道,減少半路滲水可以大大地節約水,並且農民也減少了經濟損失;(2)在科學栽培方面,減少水在地里的蒸發量,如可以進行大盆種植,既可以提高產量,又可以減少水份蒸發;另外也可以發展抗旱農業,選育高產耐旱優良品種,減少地下水的作用量;(3)在蓄水方面,有條件的地區要因地制宜修建水池,水窖等,利用大自然的降水,把水積蓄起來用於農業灌溉。
2.3 生活用水
在生活用水方面,城鎮供水方面多實行了統一管理,但在農村用水方面也應實行用水制度,進行統一管理,進行合理收費,使農民也加強節水意識,在廣大農村多數用水是不收費的,這樣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識中沒有節水意識,所以這是一個應該重視的問題。
3 堅持統籌兼顧,把推進水利協調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是重要的水利工作方針,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根本方法。必須堅持地表水、地下水統籌,水量、水質共管,水體、水域兼顧,開源節流保護並舉,建設管理改革齊抓,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實現水資源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首先要考慮本地區水的利用不能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使其依靠自身的水資源能夠支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能維系良好的生態系統,做到量水而行、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發展。同時,在用水秩序上應以人為本,先生活後生產。通過水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保證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堅持改革創新,把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 建立以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的水價體制
利用水價杠桿,合理配置水資源,防止過度開發浪費,達到階段性水資源供需平衡,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5 搞好工程建設,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恢復植被,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運用市場經濟思維模式,從實際情況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深入研究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資源有償使用的長效機制和全民節水機制,以轉變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減少對生態資源的索取,鞏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促進水生態環境良性循環。
6 要強化管理的意識
「重建設輕管理」一直是水利事業上存在的老大難題,雖然曾經也有過很多有識之士呼籲要改變這個局面,但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對此,要通過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以達到水利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目標,水利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水利本系統的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更要著重於管理和協調整個社會經濟同水的關系,要通過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等工作,科學地發揮水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7 做好長期規劃
規劃是任何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如何科學地發揮水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應從本流域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水資源的密切聯系出發,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水資源供給的關系,協調好社會各經濟部門的用水關系,處理好供水與排水的關系,防禦洪澇災害與保障水資源供給的關系,並制訂出符合這些要求的工程建設布局、管理運行規劃及社會管理法則(包括水管理機制、機構、法規制度等)。
8 結語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水資源危機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水資源正在取代石油成為地區引起危機和爭端的潛在因素,我們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水資源匱乏的危機,在觀念上將傳統的大搞水利工程建設,以改造自然、汲取水源為人類服務,轉化為實行人與自然界和諧共存、相互協調,維護好水資源和水生態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平衡。科學地發揮水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㈥ 程水文及水利規劃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水利工程專業、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以及農業灌排技術專業中,一般都設有「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或稱「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課。水利水電工程技術人員所接受的主要是傳統的「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的思想方法。改革開放以來,代表性文獻有華東水利學院(現為河海大學)、西北農學院(現為西北農業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為武漢大學)合編的《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都科技大學(現為四川大學)、華東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合編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水文處主編的《水利工程實用水文水利計算》,蔣金珠主編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朱歧武、拜存有主編的《水文與水利水電規劃》這些文獻為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運用提供有關暴雨、洪水、徑流、泥沙等方面的分析計算,為合理開發水資源、治理河流、確定水利水電工程的開發方式、規模和效益。以及擬定水利水電工程的合理管理運用方式等提供依據。隨著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傳統的「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的某些內容亦越來越不適應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要求。為使水利工程專業、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以及農業灌排技術專業中的「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的內容適應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要求,筆者對傳統「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與可持續發展水利適應性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可持續發展水利內涵概述
汪恕誠部長曾指出,恢復和建設良好的生態系統,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工作的基礎性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實現環境水利、資源水利和信息水利,通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實現水多能控、水少能引、水臟能調,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主要的防洪安全保障、水資源供給保障和水資源保護。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本質特徵。具體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二是建立節水型社會;三是恢復和建設良好的生態系統;四是實現水資哪塵源的優化配置。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傳統水利對水資源「竭澤而漁」的開發利用方式完全不同,它是循著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實現生態水利的公平和高效發展,實現當代人與後代人、上游與下游、河道內與河道外、相鄰區域(或流域)等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公平。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在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戰略下進行的,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建立節水型社會是一項涉及社會各層面的綜合性系統工程。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新路子,而循環經濟是運用生態學規律把經濟活動組成為一個「資源開發—產品生產—資源再生利用」的反饋式流程,實現低開采、低排放、高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恢復和建設良好的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現代水利的基本目標。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也就是要實現資源、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這是建設現代水利的根本途徑。由此可見,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本質特哪斗征是高等院校水利專業教學的理論指導,是現代水利水電規劃的思想方法,也是「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內容的參李緩磨照系。
二、傳統「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內容與可持續發展
水利之要求差距剖析前文所提及的代表性文獻,不論內容還是形式基本是一致的,幾十年不變,只是本專科內容的多少有所不同,顯然與可持續發展水利對「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內容的要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
1、強調河流的水文功能,忽略河流的生態功能水文循環(水分循環)是認識水資源可恢復性、有限性和時空分布不均勻性等的基礎知識,「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一般都在開篇對其做重點介紹。河流是水文循環過程中液態水在陸地表面流動的重要通道。大氣降水在陸地上所形成的地表徑流,沿地表低窪處匯集成河流。降水入滲形成的地下水一部分也復歸河流。同時,對河流的分段、河長、河系、縱橫比降以及河流的集水區域———流域等都有詳細的介紹,但是忽略了河流是形成和支持地球上許多生態系統的重要因素這一內容。河流在輸送淡水和泥沙的同時,也運送由於雨水沖刷而帶入河中的各種生物質和礦物鹽類,為河流內以至流域內和近海地區的生物提供營養物,為分子輸送種子,排走和分解廢棄物等,使河流成為多種生態系統生存和演化的基本保證條件。
2、強調人類活動對「量」的影響和「還原」,忽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修復「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文獻中,都有對人類活動影響使徑流資料不一致而進行「還原量」計算的內容,但從不涉及由於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問題,更沒有對生態環境如何修復的內容。一方面,水利水電工程可以促進或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解決「人口——資源——環境惡化」問題,消除因貧困求生存而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對生態環境也有負面影響,比如河流上建水庫、電站,特別是梯級較多時,河流形態會發生顯著變化,會出現生物多樣性退化以及加劇水體污染等問題。
3、水利規劃不考慮生態環境用水需要在開發利用水資源時,需要對河川徑流進行水利規劃,以確定水利水電工程的興利規模。河川年徑流的分析計算在「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中一般作為一章內容介紹,其目的是提供長期年、月徑流量系列以及設計代表年的年、月徑流量,用於確定水利水電工程的興利規模,即為滿足工業、農業、城鄉生活、發電、航運、養殖等用水部門的用水需要所需的工程規模。但是,一個區域(或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不僅要考慮本區域( 或本流域)用水部門的用水要求,還必須考慮本區域(或本流域)以及臨區域(或流域、或上、下游)的生態環境用水所要求的工程規模,本文稱為「生態環境庫容」。從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本質特徵來分析,後者更為重要,可這恰恰是傳統「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所缺少的。
4、水庫調度圖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中,一般都含有水庫調度的內容。水庫調度可分為興利調度、防洪調度和水庫群的聯合調度。水庫的興利調度是依據徑流資料以及用水( 用電)部門的用水(用電)要求,按照經濟效益最大(比如發電量最大,灌溉面積最大,供水保證率最高) 的所謂「最優准則」預先編制一組水庫蓄水的指示線組成水庫興利調度圖。防洪調度是依據工程地點的設計洪水資料經過防洪水利計算確定水庫的一系列防洪特徵水位,其目的是確保水庫大壩安全和處理防洪與興利的矛盾。水庫群的聯合調度其目的是使庫群獲得較大的綜合經濟效益。由此可知,水庫調度圖不論是在水庫的規劃設計階段還是在其管理運用階段,都沒有考慮「生態環境庫容」,也沒有考慮水庫的放水如何使下遊河道還原為天然狀態,維護下遊河流生態的天然屬性,更沒有考慮「減污調度」、「調沙調度」。顯然,傳統水庫調度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與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要求極不適應。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㈦ 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合理利用水資源;水資源的管理;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V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宏隱亮1006-4311(2010)09-0166-01 1 減少污水的排放,運用保護水體的方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的用水量越來越多,導致了水體的嚴重污染。水體的污染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如果人類生存環境周邊的水體受到了嚴重的污染,那麼只能實施遠距離取水的計劃,這樣給生活和生產環境都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合理利用水資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減少污水的排放。 2 管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據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提供的資料,農業用水約佔用了全球淡水資源的70%。聯合國預計,在未來20年內,世界需要增加17%的淡水灌溉農作物以滿足人類對糧食的消蔽寬費,農業節水尤為重要,應該根據不同農作物具有不同的需水量這一規律,把各種農作物進行優化配置,使產量和用水量達到最佳,從而提高灌溉用水效益,並大力推廣優化技術與計算機在灌溉用水管理中的應用,提高水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同時,應重視發展高科技節水技術。 在全球水資源日趨匱乏的今天,合理用水、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而合理用水的關鍵在於管理。 首先是強調水資源的公共性。鑒於水具有流動性、多功能性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海洋水之間的相互轉化性等特點,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強調水資源的公共性。強調水的公有性的實質,是為了消除各種以犧牲更大的社會利益為代價,追求狹義的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提高水資源的配置效率,協調水資源利用上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堅持水利共享、水害共當的原則。 其次是實行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世界各國大多都強調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據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第13次自然資源委員會資料,在22個成員國中,已有13個國家設立了水資源統一管理和綜合管理機構,另有6個國家正在籌建這種機構。從各國實踐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和水質、工農業用水和城鄉用水等各個方面,並通過立法予以明確的規定。 最後是實行水權登記和用水許可制度。世界各國大多以用水許可制度和水權等級制度為切入點,規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向並對用水量進行管理。各國實施的水權登記和用水許可制度,通常包括下列內容:實施水權登記和用水許可的程序、范圍;許可用水的條件、期限,用水權的等級及用水權喪失、廢止或轉讓的規定,以及有關獎勵和處罰的原則等。 3 科學利用水資源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首先是堅持人水和諧,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人水和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必須尊重自然、尊重科學,既要滿足人類的合理需求,也要維護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要更加註重節水型社會建設,更加註重水資源開發、配置、調度中的生態問題,加強需水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生態治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要形成「人水和諧」的社會風尚,就必須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用地上水置換地下水。要用「量水而行」的原則指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能用損害水資源環境來換取經濟和社會指標的增長。 其次是堅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把節約保護水資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節約水資源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必須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建設節水型社會,通過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綜合治理、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滿足飲水安全、防洪安全、經濟發展用水安全、生態用水安全要求。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牢固樹立起「沒有充足的水資源,就沒有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充足的水資源,就沒有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充足的水資源,就不可能實現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思想。要拿出抓經濟工作的力度去抓水資源保護,把經濟發展與水資源保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樹立水資源憂患意識,絕不能以犧牲水資源、嚴重破壞水環境為代價,換取暫時性的經濟繁榮。要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抓好管理保護,切實處理好水資源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關系。 最後是堅持統籌兼顧,攜渣把推進水利協調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是重要的水利工作方針,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根本方法。必須堅持地表水地下水統籌,水量水質共管,水體水域兼顧,開源節流保護並舉,建設管理改革齊抓,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實現水資源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首先要考慮本地區水的利用不能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使其依靠自身的水資源能夠支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能維系良好的生態系統,做到量水而行、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發展。同時,在用水秩序上應以人為本,先生活後生產。通過水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保證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綜上所述,要加快改革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發展管理體制和機制,實行水資源一體化統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學管理,開源節流並舉,節水與防污並重,建立完善用水節水保護水的責任目標體系,層層落實責任。要不斷破除制約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各種障礙推進水資源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使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經濟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2]杜明.合理利用水資源、為綏化市經濟發展服務[J].矽谷,2009(3).[3]劉純富,劉本揚,孔令峰.合理利用水資源 促進河南省水利經濟發展[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