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幾個經濟名詞
通貨
流通的貨幣, 分硬通貨和,軟通貨, 黃金是硬通貨, 貨幣, including cash, 是軟通貨.
准貨幣
准貨幣(quasi-money)----又叫亞貨幣或近似貨幣,是一種以貨幣計值,雖不能直接用於流通但可以隨時轉換成通貨的資產。准貨幣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但因可隨時轉化為現實的貨幣,故對貨幣流通有很大影響,是一種潛在貨幣。
准貨幣主要由銀行定期存款、儲蓄存款以及各種短期信用流通工具等構成,如國庫券儲蓄存單、外匯券、僑匯券、金融卡等
從貨幣層次上看,准貨幣=M2-M1
委託貸款
委託貸款是指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作為委託人(如中國銀行)提供資金,由受託人(即我行)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並協助收回的貸款。
信託存款
信託機構按照委託人的要求,為特定目的吸收進來代為管理的資金,是信託機構經營業務的重要資金來源。
信託存款與一般銀行存款相比,具有存期較長、數額較大、利率較高、用途有一定限制、不能隨意提取本金等特點。根據不同的目的,信託存款有委託貸款保證金、委託投資保證金、單位信託存款、公益基金信託存款、勞保基金信託存款、個人特約信託存款等品種。
⑵ 經濟名詞
十大新經濟名詞
《中國財富》最近評出了2005年中國十大經濟概念。該雜志認為,一個經濟概念的流行,預示著這個經濟名詞相關聯的領域興起,比如浙江人經濟。
總部經濟
自從2003年「」在北京被炒熱以來,2004年打著總部經濟旗號的項目如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
許多城市都提出了發展總部經濟的概念。廣州、深圳、杭州、南京、青島都把發展總部經濟
作為新的經濟發展亮點。上海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把發展總部經濟擺在紙面上,但在發展總部經濟方面卻一直走在全國最前列。
業內人士認為:總部的聚集,無疑將拉動周邊第三產業的發展,更多的總部意味著巨額經濟收入和地區品位的提高。
拇指經濟
拇指經濟的概念出現於2003年,卻流行於2004年。如今手機已遠遠超出點對點的語音通信功能,具有了媒體傳播的性質,人們用拇指敲擊出了一個溝通的新時代,手機簡訊業務也就成為通信領域里一個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2004年中國手機簡訊息佔全世界簡訊總量的一半。拇指經濟空前繁榮,對公眾和社會生活的影響力正在擴大。2004年簡訊小說隨之面世,可謂是對拇指經濟進行新一輪的推波助瀾。
F1經濟
2004年9月26日,被稱為用金錢打造的運動的F1大賽在中國上海閃亮登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不僅是賓士在賽道上的舒馬赫們,還有一個對多數國人來說熱得發燙的新名詞———F1經濟。
F1是世界公認的商業運作最成功的賽事之一。昂貴的F1賽事是一項無法普及的體育運動,是各大汽車生產商展示各自實力的平台。所以,上海花巨資將F1大賽引入中國,其目的不僅是舉辦一場國際體育賽事,而是著眼於F1大賽能帶來的無限商機。
搜索力經濟
搜索力,正代表著互聯網新經濟的核心價值。繼「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之後,「搜索力經濟」日益成為互聯網時代新的一種虛擬經濟形態。
「搜索力經濟」代表著經濟模式的改變,互聯網和商業的價值開始合拍,搜索服務完全出於用戶的主觀意願,直接走向目標用戶。「搜索力經濟」的強大魅力在於人們已經難以割捨如Google、網路這樣的搜索門戶,由十指敲擊出的「搜索力」正在激發網路經濟的潛能。
循環經濟,指低能耗、低污染、高回報的環保經濟模式。上個世紀70年代,面對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日本經濟正是依靠資源集約的循環經濟思想,才趕超了歐美。
循環經濟
2004年12月5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作為解決國內能源和資源短缺問題而開出的葯方。
科普經濟
2003年「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和返回,對中國空間技術以至於總體經濟實力來說,都是一次最好展示,對整個中國經濟都將產生深遠影響,由此掀起的航天經濟在2004年被推向高潮。
假日逛科普場館,已成為假日中市民「逛街、逛公園、逛景點」之後的又一個新名詞。
體驗經濟
體驗經濟是哈佛《體驗經濟》劃分人類歷史經歷的第四個階段,早在3年前就提出。而在當時,國內的消費環境顯然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可口可樂就將體驗經濟融入到可樂文化中,對其進行了文化的深度滲透。2004年,IBM、索尼、三星、LG等廠商相繼推出了自己的體驗店,盡管這種做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產品的銷量,但也使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以人為本」的做法。
奧運經濟
經過100年發展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已經發展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出於和平目的規模最大的活動,奧運會已經具有全球性、持續性、綜合性、超大型化、文化內涵高、籌辦時間長、投資巨大、參與人員眾多和競賽水平高等特點。
2004年8月,遠在雅典舉行的奧運會,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奧運經濟的巨大商機。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將給經濟多少期待,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直接經濟
直接經濟是指簡化經濟過程中的各種中間環節,實現點對點操作的經濟結構模式。「簡化中間環節,是21世紀社會生活的本質特徵。」這是姜奇平《直接經濟中的直接網路》一文的首句。
回顧2004年中國經濟,戴爾在中國的成功、阿里巴巴的崛起、卓越網被並購、當當的價格戰等一系列事件,讓我們感受到直接經濟撲面而來的氣息。面對21世紀,面對「COM」,我們有理由相信,直接經濟模式將改變中國經濟結構模式。
浙江人經濟
「浙江人經濟」不是「浙江經濟」。前者是GDP概念,後者是GNP概念。更重要的,後者是一個地區經濟的概念,前者更多是文化概念。
浙江人之所以敢打出「浙江人經濟」的旗幟,大概有以下原因。第一,浙江人在浙江省以外的人數眾多,已達至某個「數量級規模」。據浙江商會的估計,浙江省以外的浙江人總數大約在400萬~500萬之間(其中160萬是溫州人);第二,這個巨大的在外投資兵團擁有強大的財力和市場運作能力;第三,浙江人的文化基因十分明顯。浙江文化的一面是「戀家不守土,敢冒知進退,愛財不惜財」,其核心則是強烈進取、吃苦耐勞的商業品質。hlm
⑶ 經濟名詞的常見經濟名詞舉例
宏觀調控:
指政府為實現宏觀 ( 總量 ) 平衡,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增長,而對貨幣收支總量、財政收支總量和外匯收支總量的調節與控制;由此擴展開來,通常把政府為彌補市場失靈採取的其他措施也納入宏觀調控的范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調控的主要目標是:經濟穩定增長,重大經濟結構優化,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充分就業,公正的收入分配,國際收支平衡等。
物價:
通常所說的物價其實就是生產價格,而生產價格是由部門平均生產成本加上社會平均利潤構成的價格。生產價格就是價值的轉化形態。價格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價格是一個歷史范疇,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的。價格是交換雙方利益的集中體現。價格變動能夠引起交換雙方經濟利益的此消彼長,即價格具有利益的消長性。
物價指數
是反映計算期銷售或購進的全部商品價格總水平比基期水平升降變動程度的相對數,通常以計算期(年度、季度或月度)與基期(某年度、季度或月度)相對比,以百分數表示。物價指數是經濟指數中比較復雜的一種相對數。按包括商品種類不同,分為單項商品價格指數、商品類別指數和總指數。按採用基期的不同,分為環比物價指數(以上一期為基期)、年距環比物價指數(以上年同期為基期)、定基物價指數(和固定時期比較)。按商品的種類和流通環節區分,有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農副產品收購價格指數、批發物價指數、零售物價指數、服務項目價格指數、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工農業商品的綜合比價指數。按商品流通渠道區分,又可分為國營、集市貿易等物價指數。
機頂盒
機頂盒無疑是今 年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它還有另一個名噪一時但讓人勞神的名字叫「維納斯計劃」。與之相關的詞語還有「微軟霸權」、「女媧計劃」、「信息家電」、「民族產業」等等。不過就是一個頂在電視機上面的小盒子,卻引起了中國IT業及媒體的軒然大波。蓋茨也因此成了懷抱斷臂女神的入侵者。比爾·蓋茨在深圳與中國的聯想、海爾、四通、步步高、裕興等重量級企業聯合推出「微軟為中國量身訂做的大眾化數字生活的信息家電解決方案」———「維納斯計劃」。然而令微軟始料不及的是,人們對微軟送給中國的「維納斯」表現出少有的反感和拒絕。微軟被指責為通過「維納斯計劃」旨在進一步控制中國的信息家電新一代產業平台,同時微軟在中國的軟體銷售價格策略也被強烈抨擊。3月25 日,中科院軟體工程研製中心又通過媒體提出了針對「維納斯計劃」的「女媧計劃」。國內也有家電廠商宣稱,機頂盒沒有多少技術難度,只要市場啟動,他們可以馬上大量生產。誰也沒有想到,一個跨國公司的產品計劃竟然掀起了如此大的聲討浪潮。而到了年底,人們卻驚奇地發現———這個名字古怪的產品雖然被眾多企業看好而且被專家預測市場容量為2000萬至3000萬台,上市半年來的全國銷量卻不足100台。
特許經營
買別人的牌子做自己的買賣成了今 年的一種時尚。如今,人們手頭富裕了,想要當個小老闆的不在少數。20萬元就能開個洗衣店、50萬元辦個沖洗店,不了解這個行業也沒關系,特許經營者會教你。800萬起步才能開個肯德基,手頭只有5萬元,開個小餐館、美容院也沒問題。特許經營讓人們當老闆的夢一下子近了許多,難怪11月18 日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特許經營展會上來了上萬人,還有很多人特地從外地趕來呢。特許經營可以讓特許經營者盡快實現低成本擴張,盟主們提供品牌和經營理念,沒有多少資本也能讓自己的連鎖店遍地開花。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一個成功的經營模式大大地降低創業風險,縮短創業時間,從而盡快獲得利潤,雙贏之道,何樂而不為?
通貨緊縮
面孔嚴肅的經濟名詞很少能被人時不時地掛在嘴邊。通貨緊縮卻是一個例外,從沒學過經濟學的人也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了通貨緊縮的含義:買東西比以前越來越便宜了,買賣倒沒有以前好做了。連計程車司機都在向乘客報怨:通貨緊縮,拉不著以前那麼多客人了。 人們從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認識了通貨緊縮的壓力,7次降息、公務員加薪、利息收稅、消費信貸,多種拉動內需舉措一次又一次地成為受人關注的熱門話題。企業第一次深刻地學到了「買方市場」的概念。曾風行一時的「極品」、「豪華」等詞彙悻悻地退出了市場。「過剩」取代了「緊俏」,「打折」鋪天蓋地。買了車和房的白領說,我也為拉動內需做了貢獻。
風險投資
對於許多雄心勃勃想成為比爾·蓋茨的人來說,獲得風險投資已經成為最終的地位象徵。獲得上百萬的投資是
經濟交流
許多企業家的事業之夢,當然也是迅速致富的可能捷徑。風險投資利用巨大的資金可以購買小的有遠見的新公司,實現了許多具有眼光和技術,惟獨缺乏資金的企業家的夢想。在炙手可熱的網路企業成了風險投資最青睞的對象。年初風行一時的消息是,中國最知名的互聯網企業之一新浪網獲得了包括高盛公司投資的2500萬美元風險資金,最 近又獲得了6000萬美元的國外資金。風險投資要依靠炙手可熱的股票市場來完成其攜帶豐厚的投資利潤全身而退的戰略。一場新的「圈錢」戰爭也在沒有硝煙的網路上展開。目 前的企業家們,尤其是那些欲在Web上施展其雄才大略的企業家們,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感受到風險投資越來越溫暖的懷抱。
消費信貸
很多人今 年靠著它住上了原本可望不可及的房子,開上了計劃幾年之後才能擁有的汽車。曾經難以被勤儉節約慣了的中國人所接受的「借錢過日子」的生活方式,如今成了許多家庭的「解決之道」。經濟適用房、二手房上市,極大地刺激了房產消費。從費盡心血攢錢買房到想著法兒貸款買房,老百姓似乎現實了許多。北京的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漲到了39萬,各商業銀行也從9月21日起,延長了個人住房貸款期限。除了貸款利率一再下調的利好消息之外,也有一事兒讓人著急:北京的公積金明 年要供不應求了。買車貸款還沒有買房那麼紅火,雖然抵押麻煩手續多,但中國建設銀行自去 年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以來,也已經發放此類貸款11億多元,支持消費者購買汽車13800多輛。現 在買個大件裝個修,也不愁手頭緊,消費信貸是個好東西。
創業板
創造神話的地方。NASDAQ(美國自動報價股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創業板市場,它培育了微軟、英特爾、雅虎、亞馬遜等眾多的企業神話。而這些名字在來這兒之前,還只是默默無聞的小卒,甚至是連續多年虧損。不限國籍、不限所有制、不限行業、不限業績、不限規模、不限經營年限,惟一的要求是高成長性,創業板上市門檻如此之低鼓舞了無數人的發財夢想。今 年7月中國的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功融資9600萬美元,也因此成了轟動一時的消息。臨近 年底的11月25 日,被稱為中國的NASDAQ的香港創業板市場也終於揭幕。這個獨立於主板市場之外的「二板市場」,為一些有高發展潛質的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提供了一個較快融資的渠道,還可以讓投資者多一個「高增長、高風險」的投資選擇。而之所以將二板市場稱為「創業板」,是為了提醒:投資於仍在創業中的企業具有較高風險性———買者自負。
托拉斯
若乾性質相同或互有關聯的企業為了獨占市場、獲取高額利潤而組成的壟斷組織。1879年首先在美國出現,如美孚石油托拉斯、威士忌托拉斯等。托拉斯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企業組織,參加者在法律上和業務上完全喪失其獨立性,而由托拉斯的董事會掌握所屬全部企業的生產、銷售和財務活動。原來的企業主成為托拉斯的股東,按照股權的多少分得利潤。資本主義托拉斯一方面可以保障投資者的優厚利潤,提高投資者興趣,刺激投資,促進業務擴充,有利於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會減少競爭,阻礙企業技術進步和新興企業的發展,影響中小企業的生存,增加消費者的負擔。
卡特爾
卡特爾是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壟斷組織形式之一,由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聯合組成。卡特爾成員企業一方面為了獲得壟斷利潤而在價格、銷售市場、生產規模和其他方面簽定協定,另一方面又保持其在商品經濟活動中的獨立性。卡特爾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規定銷售市場范圍的卡特爾;二是規定銷售價格的卡特爾;三是規定參加卡特爾的企業所生產的各種商品的生產限額。隨著跨國公司的出現和發展,資本主義各國的大壟斷組織之間建立起國際卡特爾。國際卡特爾比國內卡特爾的規模和影響都大得多。
辛迪加
若干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高價出售商品,低價購買原材料而建立的壟斷組織。參與企業銷售產品和采購原材料等業務,都由辛迪加總辦事處統一辦理,並按協議規定在參加者之間進行分配。這種組織形式比卡特爾嚴密,參加者在生產上和法律上雖仍保持獨立地位,但已喪失商業上的獨立性。
康采恩
以實力最雄厚的壟斷企業為核心,把分屬於不同經濟部門的許多企業聯合在一起而組成,是壟斷組織中最復雜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壟斷市場、爭奪原材料產地和投資場所,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它可以包括數十個以至數百個礦業、工業、貿易、銀行、保險、運輸等部門的各種企業。參加者形式上保持獨立,實際上受其中占統治地位的資本集團控制。康采恩以金融控制為基礎,其核心可以是大銀行,也可以是大工業企業。它們除經營本身業務外,同時又是控股公司,通過收買股票、參加董事會及財務上的關系,將參加康采恩的其他企業控制起來。與托拉斯的區別一般在於:托拉斯是生產同類產品或與生產有密切聯系的企業的聯合,而康采恩是由分屬於不同部門的企業的聯合;托拉斯將參加企業溶為一體,各參加企業完全喪失原有獨立性,而參加康采恩的各企業形式上保持獨立;托拉斯是單個企業的聯合,而參加康采恩的除單獨企業外,還包括銀行和托拉斯。
⑷ 經濟的相關名詞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無論在何種社會經濟制度下,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徵,這些基本特徵構成了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根本性區別:獨立的企業制度
獨立的市場主體是市場經濟的基石,而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中,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以及如何生產,是由市場需求的規模和結構決定的,企業要對市場供求、競爭和價格的變化作出靈活反應。
因此,企業必須有獨立的產權,能夠自主地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預算約束硬化。
獨立的企業制度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企業擁有明確和獨立的產權並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二是企業有充分的決策權,能夠根據市場信息的變化自主決策;三是企業對自己的決策和行為負民事責任。
完善的市場體系
市場機制要達到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的結果,必須具有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完善的市場體系要求在市場中必須有足夠多的買者和賣者以及他們之間的充分競爭,以避免產生買方或賣方的壟斷現象,否則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的充分發揮就會受到限制。
開放的市場空間
市場經濟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伴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和社會生產的增長,必然要求市場的擴大,從而要求各民族、各地區和各個國家連成一個相互依賴的有機整體,把分散的地方市場聯合為統一的全國市場;把國內市場聯合成為世界市場。
市場經濟在本質上是開放的、無國界的,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動的國際化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和基本特徵。
健全的法制基礎
在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中,如市場的准入、市場的交易、市場的競爭都必須由法律來規范、保證和約束,政府管理部門也要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來協調與管理市場上各種經營活動。沒有好的法制環境,市場主體的獨立性、市場競爭的有效性、政府行為的規范性和市場秩序的有序性都將缺乏根本的保證。因此,從根本上講,健全的法制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基礎資源的整合
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應當建立在資源廣泛的整合過程當中。土地資源以及礦產資源是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資源,應當合理的予以開發利用,使大量的基礎經濟資源做經濟發展的後續儲備。建立長期而有效的經濟資源供給制度,才能夠確保市場經濟長期穩步的發展下去。 經濟外部性又叫經濟活動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的重要概念,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一個經濟主體(國家、企業或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另一個相應的經濟主體,卻沒有給予相應支付或得到相應補償,就出現了外部性。經濟外部性亦稱外部成本、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
外部性最早是由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經典著作《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的,迄今已有近110多年的時間了。
所謂外部性,也稱外在效應或溢出效應,是指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活動對其他人或其他企業的外部影響,這種影響並不是在有關各方以價格為基礎的交換中發生的,因此,其影響是外在的。
更確切地說,外部經濟效果是一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對另一個經濟主體的福利所產生的效果,而這種效果很難從貨幣或市場交易中反映出來。經濟外部性可用消費者的效用函數表示。
從理論上講,一般認為外部性的存在是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缺陷之一。也就是說,存在外部性時,僅靠市場機制往往不能促使資源的最優配置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政府應該適度的干預。從現實上講,外部性特別是外部不經濟仍是一個較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如環境污染或環境破壞。
⑸ 請教幾個經濟學名詞
1、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高的儲蓄率導致高的人均產出水平。過高的儲蓄率導致低的人均消費,而過低的儲蓄率,人均產出低,人均消費也低,存在一個儲蓄率水平使得,人均消費取最大值,這個儲蓄率下的人均資本就是資本黃金率水平( golden-rule level of capital). 這上面不能畫圖。橫軸是人均資本,縱軸為人均產出。產出曲線滿足資本邊際產出遞減。
2、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阿瑟·奧肯發現了周期波動中經濟增長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經驗關系,即當實際GDP增長相對於潛在GDP增長(美國一般將之定義為3%)下降2%時,失業率上升大約 1%;當實際GDP增長相對於潛在GDP增長上升2%時,失業率下降大約 1%,這條經驗法則以其發現者為名,稱之為奧肯定律。潛在GDP這個概念是奧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價格相對穩定情況下,一國經濟所生產的最大產值。潛在GDP也稱充分就業GDP。
[編輯]奧肯定律操作實務
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這個定理:
失業率變動百分比 = -1 / 2 ×(GDP變動百分比-3%)
根據這個公式,當實際GDP的平均增長率為3%時,失業率保持不變。
當經濟擴張快於3%時。失業率下降的幅度等於經濟增長率的一半。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增長5%(高出正常水平2%),奧肯定律預期失業率下降1%。
當GDP下降,或增長不到3%時。失業率上升。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下降1%,奧肯定律預期失業率上升2%。
奧肯定律的一個重要結論是:為防止失業率上升,實際GDP增長必須與潛在GDP增長同樣快.如果想要使失業率下降,實際GDP增長必須快於潛在GDP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奧肯所提出經濟增長與失業率之間的具體數量關系只是對美國經濟所做的描述,而且是特定一段歷史時期的描述,不僅其他國家未必與之相同,而且今日美國的經濟也未必仍然依照原有軌跡繼續運行。因此,奧肯定律的意義在於揭示了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之間的關系,而不在於其所提供的具體數值。
3、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找出了判斷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如下圖),設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和收入分配絕對平等曲線之間的面積為A,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右下方的面積為B。並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這個數值被稱為基尼系數或稱洛倫茨系數。如果A為零,基尼系數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為零則系數為1,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該系數可在零和1之間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洛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數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趨向不平等,洛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大,那麼基尼系數也越大。如果個人所得稅能使收入均等化,那麼,基尼系數即會變小。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4、投資乘數是指投資量變化數與國民收入變化數的比率,它表明投資的變動將會引起國民收入若干倍的變動。
投資之所以具有乘數作用,是因為各經濟部門是相互關聯的。某一部門的一筆投資不僅會增加本部門的收入,而且會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增加其他部門的投資與收入,最終使國民收入成倍增長。
投資乘數的條件
發揮投資乘數作用有三個前提條件:
1. 在消費函數或儲蓄函數為即定的條件下,一定的投資可以引起收入的某種程度的增加,即投資的乘數作用可以相當順利地發揮出來。
2. 要有一定數量的勞動力可以被利用。
3. 要有一定數量的存貨可以被利用。
投資乘數的計算
投資乘數=1/(1-邊際消費傾向)
公式表示為或
其中b為邊際消費傾向,ΔY為收入改變數,ΔI為投資支出改變數。
例如:投資增加100元,邊際消費傾向是0.8,則投資的增加使得國民收入的增加量為:
(元)
投資乘數為
即增加1單位的投資支出可增加5單位的國民收入。
⑹ 日常生活中經濟學名詞有哪些
比較多,列了一些,供你參考:
1、政府經濟,是一種與企業、個人經濟活動相對應的經濟行為,即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經濟管理。其中,政府財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務在政府經濟活動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經濟學:是專門研究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管理規律的學科。
3、市場失靈:是指市場機制在有些領域不能或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達不到資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達不到經濟學所講的「帕累托效率」。
4、競爭失靈:市場處於不完全競爭狀態,也稱之競爭失靈。
5、信息的不對稱:通常是指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易的雙方,由於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開展公平競爭,從而對資源配置產生扭曲。
6、社會公平:是指社會成員對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經濟公平:是指生產要素投入和產出之間的對比關系。
8、自然壟斷:有時也稱之為天然壟斷,是與某些商品和勞務自身的特點有關,即這類商品和勞務在由一家企業提供時其成本比由多家企業提供時低,有利於節約社會資源。供電、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服務的生產和提供,具有明顯的自然壟斷特徵。
9、洛倫茨曲線:在個人收入分配領域,人們通常用洛倫茨曲線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狀況。洛倫茨曲線由統計學家洛倫茨提出,用累積的一定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百分比與這部分人口所獲得的收入占總收入百分比的對應關系來表示。
10、公共物品:是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消費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費的強制性特徵。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過市場機制由企業和個人來提供,主要由政府來提供。
11、消費的競爭性,是指消費者在消費某種產品時,會影響其他消費者同時從該產品中受益。或者隨著消費者或消費數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產成本的增加。
12、俱樂部物品:可能發生擁擠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稱之為"俱樂部物品"。當消費人數低於擁擠點時,該物品是非競爭的,而當消費人數超過擁擠點時,這種物品的消費就變成競爭的。
13、外部效應:經濟學中的外部效應(外部性)是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收益外部化)稱為外部經濟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響(成本的外部化)稱為外部不經濟性,或負的外部性。
14、庇古稅: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況下,如果政府向有關企業或個人課以相當於他造成的邊際外部成本的罰款或稅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關當事人的內部成本,他們在決策時就會考慮到這些成本,從而避免效率損失。由於這一糾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國經濟學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稅。
15、科斯定理含義是:在產權明確、交易成本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過市場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還可以解釋為:只要產權已明確界定並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那麼交易的任何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同樣的資源最優配置的結果,這可通過雙方之間的談判自然地實現,產權賦予不同的人,只是會帶來收入分配結果的不同。科斯還認為,即便外部效應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資源的產權賦予單個的一個人,市場也可以自動地糾正外部效應。
16、公共選擇:一般是指在政府經濟活動中,如何通過政治程序決定公共物品生產、供給等問題。其基本原理是,將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用於非市場的政治領域。
17、直接民主:是指社會成員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參加公共物品生產和供給決策,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其他事務管理。
18、投票悖論:在投票選擇中出現有悖於日常邏輯推理的現象。如在A、B、C三個方案中,A和B選擇,A以2:1的票數獲勝。在B和C的選擇中,B以2:1的票數獲勝。然而,在A與C的選擇中,C又以2:1的票數獲勝。因而,無法確定最後獲勝的方案。如果根據一般的推理,A優於B,而B優於C,則一定是A優於C,而上例中的結果是C優於A。
19、票決循環:在投票選擇中出現的無法選擇最優方案的現象。
20、阿羅不可能定律:在多數規則下,一般來說,要找到一個滿足民主社會公共選擇標準的規則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個民主社會能夠做出一個前後一致的決策。該結論被稱之為阿羅不可能定律。
21、政府支出相對量:是指政府支出數量與國民經濟其他經濟指標的關系。
22、購買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購買者的身份在市場上采購所需的商品和勞務,用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
23、轉移性支出:是指預算資金單方面無償轉移支出,如社會保障支出、財政補貼等。轉移性支出,由於是價值單方面無償轉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而是為了實現政府特定的經濟社會政策目標。 24、公共定價:是指政府對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勞務所收取費用的決策。
25、政府采購:是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為了從事日常的政務活動或提供公共服務,以及事業單位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團體為了開展業務活動,利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款購買貨物、工程及勞務的行為。
26、公共投資:是指政府將一部分公共資金用於購置公共部門的資產,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勞務的前提與基礎。
27、財政投融資:是指政府為了加強宏觀調控,以實現特定的政策目標為目的,運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間接有償籌集資金和使用資金的政府金融活動。財政投融資是一種政策性投融資,它既不同於無償撥款,也不同於一般商業貸款。
28、部門預算:是指各主部門匯總編制的本系統的財政收支計劃,由本部門所屬各單位預算組成。本部門是指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撥款關系的地方國家機關、軍隊、政黨組織和社會團體。
29、財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據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為達到一定的目標而採取的財政措施和手段。
30、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是以社會的共同力量對其成員因各種個人難以抗拒的客觀原因導致其難以維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質保證,是具有經濟福利性質的社會穩定製度。
31、社會保險:是指以勞動者為保障對象,在勞動者年老、疾病、傷殘、生育、失業等原因暫時或永久性失去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從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時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勞動者及家屬的基本生活。 32、現收現付式:這是一種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則為依據的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模式。這種模式要求當年或近期所有參保單位,按照統一的比例提取社會保險基金,在收支過程中實現基本平衡。
33、政府外債:是指國家作為債務人,向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借款以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債券所形成的債務。
34、財政貼息:是指為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政府財政對使用某些規定用途銀行貸款的企業,就其支付的貸款利息提供的一種補貼。其實質是政府財政代替企業向銀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財政支持有關企業或項目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
35、稅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條款規定的、給與特定類型的活動或納稅人以各種稅收優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損失或放棄的收入。
36、政府收入:亦即財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從動態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籌集財政資金的過程;從靜態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貨幣表現的一定量的社會產品價值。 37、稅收: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利,強制地無償地徵收實物或貨幣以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工具。
38、政府收入效應:是指經濟主體因為政府組織收入而在其經濟選擇或經濟行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說是指因國家征稅而對消費者的選擇以致生產者的決策所產生的影響。這種政府收入的效應,就是我們所講的政府收入的調節作用。由於政府的收入對經濟會產生這樣的效應,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這一手段,來實現自己宏觀調控經濟的目標。政府的收入對納稅人經濟的影響行為會產生兩個方面的效應,即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39、政府收入的替代效應:是指當政府對不同的商品實行征稅或不征稅、重稅或輕稅的區別對待時,會影響商品的性對價格,使經濟主體減少對征稅或重稅商品的購買量,而增加對無稅或輕稅商品的購買量,即以無稅或輕稅商品替代征稅或重稅商品。
40、稅收制度:是國家各種稅收法律法規和徵收管理辦法的總稱。它是國家向納稅單位和個人征稅的法律依據和工作規程。主要包括稅收法律、條例、實施細則、徵收管理辦法等。
41、稅負轉嫁:是指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納稅人通過各種途徑將其所交納的稅款全部或部分地轉移給他人負擔的經濟過程和經濟現象。
42、稅收歸宿:也稱為稅負歸宿,它是指處於轉嫁中的稅負的最終落腳點。
43、「稅收三性」:同國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稅收具有其鮮明的形式特徵,即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稅收三性」。這三個形式特徵是稅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會形態下稅收的共性。
44、課稅對象:是指對什麼征稅,是稅收徵收的目的物,它反映這個稅種征稅的基本范圍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稅對象的,均屬於該稅的徵收范圍。國家通過法律確定的征稅對象,是不同稅種相互區別的主要標志,是稅收制度的基本因素之一。
45、納稅人:即納稅義務人,是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人是納稅的主體。 46、計稅依據:是指課稅對象的計量單位和徵收標准。
47、免徵額:是指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中免於征稅的數額,它是按照一定標准從全部課稅對象中預先確定減除的部分。
48、國有資產:是指在法律上由國家代表全體人民擁有所有權的各類資產。具體來講,是指國家以各種形式投資及其收受益、撥款、接受饋贈、憑借國家權力取得或者依據法律認定的各類財產或財產權利。
49、二部定價法:即根據公共物品的組成,分兩部分確定其價格的方法。就是在公共定價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承擔資本成本的准入費,一部分是承擔經營成本的使用費,准入費在一定時期是固定的,使用費則隨著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50、公債依存度:是指一國當年的公債收入與財政支出的比例關系。
51、比例償還法:是政府按公債數額,分期按比例償還,這種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債持有者償還,不通過市場,所以又稱為直接償還法,這種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償還、逐年遞增比例償還、逐年遞減比例償還等具體形式。 52、政府預算管理體制:處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級政府間財政關系的基本制度。
53、復式預算:是按收入來源和支出性質的不同,將預算年度內的全部財政收支編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計劃表格。
54、稅收管轄權:也稱課稅權,是國際稅收領域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系指一國政府在其主權范圍內對稅收事務的管轄權力,是國家主權在稅收領域中的體現。
55、行政規費是指政府機關為某些特定的單位和個人提供相應服務所收取的費用,如辦理結婚證、護照等收取的工本費、手續費等。
56、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給量或信貸規模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
57、國際稅收:國際稅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在對同一跨國納稅人的同一課稅對象,分別行使各自的征稅權力而形成的征納關系中,所發生的國家之間權益分配關系。
58、消費的非競爭性:消費過程中的這樣一種性質:一些人對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的受益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的受益,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換言之,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
59、全體一致原則:指由於所有的人都能從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會成員可就公共物品供給與其所需要徵收的稅收達成一致。即所有成員一致同意徵收一定數量的稅收,以提供相應數量和質量的公共物品。 59、多數裁定原則:指要通過一個方案,必須有一半以上的人贊同。
60、單峰偏好:是指在可選擇的方案中,人們最理想的結果只有一個,如偏離這一點,無論方向如何,其效用都是下降的。
61、多峰偏好:是指人們理想的結果不止一個。
62、中位選民:指其偏好落在所有選民偏好序列的中間。一半人偏好大於其偏好,一半人偏好小於其偏好。 63、代議民主制度:即社會成員通過選舉自己的代表,如我國的人大代表或其他國家的議員,代表選民的意願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從事選舉和任命政府負責人、審查和批准政府收支等決策活動。
64、政府支出的絕對量:就是政府支出的實際數量,直接表現為政府支出預算中的絕對金額的增長,它能夠比較明顯地反映政府支出的現狀和增長趨勢。
65、成本一收益分析法:是為政府支出項目或服務等提出實現建設目標的若干備選方案,並詳細列出各種備選方案的邊際社會成本和邊際社會收益,以便分析比較項目或服務所帶來的收益,並最終選擇出最優的項目方案。 66、公共定價法:是指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自身對市場也提供了大量滿足社會公共產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並且這些物品(和服務)也同樣就涉及與其他普通商品和服務一樣的問題,即價格的確定。這種滿足社會公共產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價問題就是所謂的公共定價,公共定價問題也是宏觀經濟學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67、國際收支: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個國家居民與非本國居民之間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
68、經濟手段:是指那些從某個方面直接或間接影響經濟當事人的經濟利用的調控手段,主要包括價格、工資、利率、匯率、稅率、補貼等等。
69、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對當事人的經濟活動或經濟行為進行干預。
70、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是指財政政策工具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各種財政政策工具的構成要素通過某種作用機制相互聯系,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作用整體。
⑺ 生活中的經濟學名詞都有哪些
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生活中的經濟學名詞》,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在公共基礎非法部分考察中,很多地方考試都會涉及到生活中經濟學名詞以及經濟學俗語。如山東省事業單位考試中出現的「灰犀牛」現象、「費雪效應」,四川各地事業單位考試屢次出現的「恩格爾系數」、「菲利普斯曲線」等。現將有關知識點梳理如下:
(1)拉弗曲線
描繪了政府的稅收收入與稅率之間的關系。當稅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時,提高稅率能增加政府稅收收入,但超過這一限度時,再提高稅率反而會導致政府稅收收入減少。
(2)凱恩斯定律
凱恩斯認為,僅靠自由機制是無法保證經濟穩定增長,達到充分就業的,必須加強國家干預。據此他提出,在需求出現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時,應當由政府採取措施來刺激需求,而總需求隨著投資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費也將增加,經濟就可以穩定地增長,以至達到充分就業,使生產(供給)增加。
(3)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4)零和效應:
實力相當的雙方在談判時做出大體相等的讓步,方可取得結果,亦即每一方所得與所失的代數和大致為零,談判便可成功。然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越來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雙贏」。因此,「非零和效應」已經替代了過時的「零和效應」。如今,不少人常將「非零和效應」稱之為「雙贏效應」。
(5)諾斯悖論:
「諾斯悖論」,又叫國家悖論,是由新制度經濟學家諾斯提出的,定義是:一方面國家權力構成有效產權安排和經濟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沒有國家就沒有產權;另一方面,國家權利介入產權安排和產權交易又是對個人財產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會造成所有權的殘缺導致無效的產權安排和經濟的衰落。
(6)瓦格納法則
瓦格納法則是指隨著國家職能的擴大和經濟的發展就要求保證行使這些國家職能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即隨著人均收入提高財政支出相對規模相應提高。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以及從事的生產性活動,也會隨著經濟的工業化而不斷擴大。因為隨著工業化經濟的發展,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更加突出,市場機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個社會資源,需要政府對資源進行再配置,實現資源配置的高效率。
(7)帕累托最優
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帕累托最優狀態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進的餘地;換句話說,帕累托改進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路徑和方法。帕累托最優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
(8)特里芬難題
特里芬難題來源於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的《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是指「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國際收支來說就會發生長期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國際貿易收支長期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內在矛盾稱為「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
(9)卡特爾
卡特爾 (cartel)由一系列生產類似產品的獨立企業所構成的組織,集體行動的生產者,目的是提高該類產品價格和控制其產量。壟斷利益集團、壟斷聯盟、企業聯合、同業聯盟(Cartel)也稱卡特爾,是壟斷組織形式之一。生產或銷售某一同類商品的企業,為壟斷市場,獲取高額利潤,通過在商品價格、產量和銷售等方面訂立協定而形成的同盟。參加這一同盟的成員在生產、商業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獨立性。
(10)里昂惕夫反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理論更顯得脫離實際。在這種形勢下,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力圖用新的學說來解釋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中存在的某些問題,這個轉折點就是里昂惕夫反論(The Leontief Paradox),或叫里昂惕夫之謎。根據傳統的要素稟賦理論,戰後美國出口的應是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美國經濟學家華西里·列昂惕夫採用投入產出法對戰後美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後,卻發現,美國進口的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這與赫--俄模型剛好相反。由於赫--俄模型已經被西方經濟學界廣泛接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結論被稱為"里昂惕夫迷"或"里昂惕夫反論"。
⑻ 經濟專有名詞有哪些
網路老說未知錯誤,因此你自己進去看吧
⑼ 經濟名詞的介紹
經濟名詞,黨的十四大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個重大的理論突破,中國還處於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許多正在或即將發生的事,往往通過一些經濟名稱來反饋經濟熱點、打開思路,既普及了經濟知識,更有利於釋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