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省六安市的經濟
六安是農業大市,是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盛產110多種名特優稀農副產品,糧、油、麻、栗、茶、繭、肉、禽、水產等農副產品產量居安徽省前列。
民國8年(1919年),六安糧食總產25.3萬噸,1949年糧食總產75.78萬噸,經過土地改革,1952年增加到96.42萬噸,1957年達到127.7萬噸比1949年增長68.4%。1980年全市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戶有了生產自主權,1981年糧食總產達到228.38萬噸,1985年糧食總產215.93萬噸比1949年增長1.85倍。
六安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和芝麻,1949年油料作物種植29.88萬畝,總產1.26萬噸,1957年增加到76.28萬畝,總產4.81萬噸,1961年減少到30.29萬畝,總產只有0.67萬噸。1965年油料種植38.8l萬畝,總產回升到2.27萬噸。1978年擴大種植到60萬畝、總產3.19萬噸,1980年種植62.94萬畝,總產3.54萬噸,但仍未達到1957年生產水平,1985年種植148.71萬畝,總產11.19萬噸。
2012年農業總產值198.8億元,糧食種植面積1074萬畝,產量449.1萬噸;油料種植面積125.8萬畝,產量17.3萬噸;棉花種植面積19.2萬畝,產量17649噸;蔬菜種植面積94.8萬畝,蔬菜、水果在品種優化的基礎上平穩發展。肉類產量51.2萬噸,水產品28.1萬噸。基本形成了優質糧油、蔬菜、茶葉、生豬、家禽、水產品、繭絲綢、油茶、六安大麻、中葯材、草竹柳編等一批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2家,省級59家,市級266家。全市已通過申報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58個,綠色食品90個,有機食品31個。六安瓜片、霍山黃芽、皖西白鵝獲批國家證明商標,霍山石斛、六安瓜片、霍邱柳編、迎駕貢酒獲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擁有中國名牌農產品1個,省級著名商標農產品30個,26種農產品獲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全市有農副產品出口實績的加工企業40多家,創匯超過2億美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60%左右,出口企業涉及草竹柳編、羽絨、繭絲綢、果菜、水產、茶葉等行業。農業生態經濟建設開始起步,全市現已建成3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2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並分別獲得了歐盟、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家環保總局的認證。綠宜牌珍珠菜及天香菜、歸然牌野生葛粉、鶴蓮牌蓮籽汁等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六安地區工業基礎薄弱,民國前期,多為手工業匠鋪和作坊,主要產品為土陶、土紙、土紡織品、針織品、鐵鍋、糕點、白酒、蔑席、紙傘、黃煙、鐵竹木農具。
1949年,全市工業總產值2194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8%。1952年工業總產值達4153萬元,比1949年增長89.3%,其中輕工業增長93%,重工業增長24%。 1956年,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實現了生產資料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改造,同時繼續興辦一批地方國營企業。1957年,全區工業總產值8373萬元。1959年,工業總產值為18160萬元,比1957年增長1.27倍。其中重工業比重由1957年的12.5%,上升到28.24%。
1962年,工業總產值降到10670萬元,1965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1597萬元,1985年,六安有工業企業2418個,全年實現工業產值98907萬元,比1949年增長44倍,占工農業總產值37.97%,上繳利稅8227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226個,產值50622萬元,佔全部工業產值51.18%;集體所有制企業2192個,產值27872萬元,佔全部工業產值28.18%。全民和集體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分別為11990元、4038元;固定資產原值分別為53646萬元、13293萬元;固定資產凈值分別為39062萬元、10161萬元;定額流動資金年平均余額分別為11327萬元、6132萬元。
1949年以來,六安地區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1985年,已有10多個工業門類,35個行業,初步形成以電力、化工、機械、食品、建材、紡織等骨幹行業為主體的地方工業體系。軸承、手扶拖拉機、機制紙、棉紗、麻袋、白廠絲、絲綢織品等產品,在全省同行業中,均佔有重要地位。1979年—1985年有7個產品,獲部優產品稱號;有29個產品獲省優產品稱號;有27個產品銷往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13]
六安工業經濟迅猛發展,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770戶,比上年增加98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54.8億元,增長17.7%。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57.2億元,比上年增長20.2%;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97.6億元,增長16.0%。
② 安慶和六安哪個經濟發展好
1、2020年,安慶市全年生產總值2467.7億元,比上年增長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0.3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1066.5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1160.9億元,增長2.8%。
2、2020年,經初步核算,六安市實現生產總值1669.5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38.7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606.6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824.2億元,增長2.8%。
應答時間:2021-05-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六安是個什麼樣的城市經濟發達嗎
六安處於江淮分水嶺和大別山地區,境內多是貧困山區,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在安徽省處於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以下是比較詳細的說明:
六安歷史上經濟開發較早,曾享有「金六安」的美譽。近代以來,戰事頻仍,自然災害較多,一度發展緩慢。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市經濟建設發生歷史性巨變,培育起區域經濟支柱產業,建立了地方國民經濟體系,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
農業經濟
六安是農業大市,農產品品種多,產量高,質量優。2006年,糧食總產383.9萬噸,油料22.68萬噸,棉花總產8588噸,肉類總產量45.12萬噸,水產品產量21.82萬噸,蠶繭7626噸,茶葉10681噸,蔬菜105.76萬噸,水果25532噸。優質糧油、板栗、蠶桑、茶葉、高山蔬菜、白鵝、生豬、中葯材、奶業、草竹柳編已成為競爭力較強的農業特色產業。歷史名茶六安瓜片在首屆中國(蕪湖)國際茶葉博覽會上獲「茶王」稱號。彭塔牌小磨麻油、蓼灃牌灃蝦等16個產品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餐樂牌高級烹調油、板橋牌席草睡席、三特牌糖水板栗、大化坪牌霍山黃芽、恆大牌乳豬料和551及551H強化豬飼料、雪珂牌真絲針織服裝、正達牌分割雞等8個產品獲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全市農產品優質率逐年上升,優質稻面積429.8萬畝,占水稻面積72%;雙低油菜面積190萬畝,占油菜面積85%;優質專用小麥面積65萬畝;名優水產品8.19萬噸,占總產量42%;生豬、家禽良種率達90%和80%。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全市現有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357家,年收入近50億元;全市已有農業專業合作組織198個,上規模的101個,擁有會員3.3萬人。安徽慶發集團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舒城天龍工藝品有限公司、六安瓜片名茶開發公司、壽縣華祥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板橋草席集團、天裕米業公司等為省級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大多以合同或訂單等形式與基地、農戶聯系,初步形成了風險共但、利益共享的運作機制。農業生態經濟建設開始起步,全市現已建成3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2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並分別獲得了歐盟、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家環保總局的認證。綠宜牌珍珠菜及天香菜、歸然牌野生葛粉、鶴蓮牌蓮籽汁等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工業經濟
六安工業門類齊全,初具規模。近年來,通過改制、改組、改造,發展迅速。200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8.0億元。糧油工業,年綜合加工能力183萬噸,產值、利稅總額連續多年居全省同行業首位,華康、安豐、金田花三大油脂公司以及恆大集團進入國家大中型企業行列,金田花牌色拉油、百食得牌高級烹調油、壽春牌大米、幸福牌香米為省、市名牌產品。紡織工業,以棉、麻、絲紡織以及服裝、羽絨加工為主,主要產品有棉紗、棉布、白廠絲、絲綢、各類服裝,骨幹企業有金裕紡織有限公司、華隆羽絨公司、七星羽絨公司、金寨絲綢有限責任公司等。機械工業,主要產品有手扶拖拉機、汽車齒輪箱、軸承、鑄件、電機,骨幹企業有長江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江淮汽車齒輪製造有限公司、安徽客車總廠、六安軸承廠、江淮電機公司和安徽應流鑄造公司等。輕工業,主要產品有白酒、啤酒、日用陶瓷、電光源、印刷、傢具、文教用品等,骨幹企業有迎駕酒業集團、龍津(豪頓)集團、中華玉泉酒業公司、世林集團、六安造紙廠、舒城瓷廠等。建材工業,主要產品有水泥、磚瓦、油氈、彩色釉面磚、大理石、花崗石、塑鋼窗、拼木地板、隔熱鎮水粉等,骨幹企業有壽春水泥公司、皖西中天集團、兆峰陶瓷公司、昌龍水泥公司等。醫葯化工業,主要產品有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斷血流片、尿素、碳酸氫銨、復合肥、香精香料等,主要企業有華源朝陽葯業有限公司、金豐化工公司、金田生物製品公司、六安香料廠。
建築業
2006年,全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29.4億元,資質在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實現利稅總額3.8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52.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385.3萬平方米。現有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1家,二級企業18家,三級企業74家;有施工專業承包二級企業13家,三級企業21家;有勞務分包一級企業14家,二級企業33家。建築企業擁有四級以上項目經理1257人。骨幹企業有天成公司、華力建築公司、華瑞建設集團公司、宏達市政公司、六安市第一建築公司、舒城縣建築公司。近年來,六安建築企業不斷向外拓展市場,京、津、滬及全國各地的大中城市都有六安市的建築隊伍和建築勞務輸出人員,建造了一批代表性建築工程。
房地產業
2006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23.1億元,施工房屋面積297.0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153.5 萬平方米;商品房屋銷售面積 152.7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額27.5億元。市區經濟適用房建設和危舊房改造步伐加快。相繼建成了東苑小區、錦綉花園、明都花園、金鼎花園、興美花園等住宅新區,有效地緩解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住宅小區全面推行物業管理,物管企業達54家,從業人員4300餘人,管理小區37個,管理面積178.9萬平方米,物管覆蓋率80%以上。
商貿流通
經過多年的改革,多種經濟成份、多種經營方式的商貿流通體系已經形成,物流配送、網上交易、連鎖經營等現代經營方式正在興起。全市擁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場30多個,六安商之都、六安百貨大樓等處於龍頭地位。擁有各類市場350個,營業面積120萬平方米,年交易總額55億元,主要有六安南門商貿中心、霍邱蓼都市場、葉集皖西市場和大別山木竹市場、壽縣板橋草席市場、舒城孔集竹器市場、霍山黃芽市場、金寨船沖板栗市場、裕安固鎮羽絨市場等。
個私經濟
全市現有注冊個體工商戶11.8萬戶,從業人員30餘萬人,注冊資金7.35億元;私營企業4236戶,其中注冊資金1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300戶,500萬元以上的69戶,1000萬元以上的34戶。 2006年,個私經濟實現產值18億元,銷售收入36.5億元,工商稅收2.43億元,正在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
開放型經濟
2006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01億美元,其中出口1.95億美元。有自營進出口權的生產企業77家,世林集團、應流公司、安華羽絨公司、華隆羽絨公司、華安達公司的年出口額超過500萬美元。出口產品以羽絨及其製品、輕紡產品、機電五金產品以及農副產品為主,銷往美國、日本、東盟以及東歐、西亞和非洲市場。在鼓勵出口的同時,採取激勵措施,廣泛招商引資,對外來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優惠政策、優良環境。全市現有外商投資企業156家,投資總額3.4億美元,外商來自美、歐盟、澳大利亞和港、澳、台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金融保險
金融機構857家,其中,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二級分支機構6家,城鄉信用社461家,保險分支機構2家,證券分支機構2家,以及地方投資組建的六安市城市信用社。金融保險服務網點遍布城鄉,金融保險機構從業人員達6600多人。 2006年,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60.4億元,貸款余額228.4億元。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1.0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