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壓力下行怎麼辦

經濟壓力下行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3-05-26 01:18:00

① 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還有哪些策略

拉動經濟增長三輛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當前中國投資萎靡,消費不足,因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出口也不行。相應策略:加大投資力度,尤其高新產業的投資,完善社保體系,加大對出口企業的補貼力度。希望答案對你有所幫助(更多問題請關注利典金融)

②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怎麼辦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有其必然性,我們要高度重視應對,但也不必驚慌失措。宏觀政策要保持定力,穩字當頭,並注重「三個結合」,團租即近期和長期相攜伏結合、發展和改革相塌隱兆結合、國內和國際相結合

③ 談談我國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的主要做法

今年來中國的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進而影響股市大降導致市場信心缺失。中國的經濟在順周期情況下能快速發展,但是在逆周期環境下則表現出較大的壓力。針對現階段民企的發展困境可以總結為「進水少,出水多」。進水表示企業的融資,出水代表企業的稅負。民企融資渠道受限,同時承擔較重的稅負,在順周期和逆周期情況下將表現出迥異的發展態勢。

現階段中國的金融發展狀況而言,銀行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對於上市企業則還可以通過股市融資。國企控制了國計民生的重要環節,壟斷性強、利潤高、風險低,是銀行最鍾愛和優先考慮的貸款對象。民企規模小、競爭大、風險高,無論從風險把控和投資回報率來說,銀行都更願意將資金投給國企。這導致眾多的民企只能通過其他的渠道進行融資,這可能也意味著高利率和高杠桿。在順周期情況下,其他渠道的融資還能通暢,企業的銷售和利潤還能維持。但一旦處於逆周期環境下,企業銷售和利潤下滑,融資償還的壓力陡增,違約風險加大。這時銀行對於這種處境的企業貸款更是嚴苛,從而導致企業發展處於嚴重危機之中。民企的融資難問題怎麼破?竊以為可以降低國企所控制的國計民生行業的利潤,也就是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開支項上大舉降費。這樣民眾其他可用支出可以增多,發展壯大其他民企市場;國企規模龐大、用戶基數多,薄利多銷而回報穩定。如果銀行要追求穩定可選擇投資低回報率的國企,如果銀行追求高回報率則可以投資民企。如此可以解決國企和民企的融資發展問題。

作為企業融資的另一重要渠道-股市則是長期背離了市場的基本面。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翻了一倍,可股市指數竟還在10年前水平徘徊。短線的投機炒作之風盛行導致股市背離市場的價值。培養股市正確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當是重中之重

④ 大學生經濟壓力的解決方法

1.勤儉節約,不攀比:在大學生階段,我們還沒有賺錢的能力,我們的經濟來源基本都來自於父母,我們主要花錢的地方也主要是吃飯穿衣,我們應該不去攀比,勤儉節約,不去浪費。

2.閑暇時間可以兼職:在的課余時間我們可以選擇去找一個兼職,這樣不僅可以緩解我們的經濟壓力,還可以鍛煉自己。

3.好好學習,爭取拿獎學金:在大學里我們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父母花錢讓我們來讀書也是讓我們能夠好好學習,所以不要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去做廉價的勞動力,這樣不僅消耗自己,還沒有學到該學的知識,最主要的還是要好好學習,因為學校每年都會有獎學金,好好學習爭取拿到獎學金。加油!

⑤ 一張圖看懂: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怎麼辦

一、經濟運行仍處於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較大受出口和投資兩大需求明顯回落的影響,一季度經濟增長比去年四季度有所放慢,但仍處於合理區間內。經濟增長和就業仍在下限之上。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4%,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均回落0.3個百分點,處於7.5%左右的預期目標內。較為可喜的是今年以來就業形勢較好。據廣東省調查資料顯示,企業用工好轉,春節後員工返崗率為92%,比去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同時,物價增長小幅回落,持續在上限之下。一季度CPI同比增長2.3%,比去年全年回落0.1個百分點,明顯低於3.5%的調整目標。不容忽視的是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確實在增大,最大的壓力來自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一季度投資增長比去年同期明顯放慢同比增長17.6%,比去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2.1個百分點。投資增長放慢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我們估算,今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增幅回落拉動總投資增幅回落2.2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明顯放慢的原因則是因為商品房銷售量的持續下降和投資房地產的資金增長放慢,這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的「拐點」真的已經來臨。這對投資和經濟增長較大的內在壓力。導致投資增幅放慢還有一個因素值得注意,即產能過剩問題導致生產價格持續下跌,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的跌幅分別擴大0.3個和0.6個百分點,這對投資預期和企業效益增長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經濟下行的壓力還來自出口下滑,一季度貿易出口同比下降3.4%,意外的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次負增長。出口負增長主要是受對香港轉口貿易出口大幅下跌引起的,一季度我對香港出口同比下降31.3%,拉動出口增長回落6.5個百分點,剔除對港出口下降的影響,我國對其他地區出口還有所增長,但與全球經濟總體向好的趨勢是不相稱的,出口增長形勢嚴峻。二、要正確看待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我們既要看到新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特別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變化。經濟下行是經濟步入長期調整期的一種自然反映,去年有,今年再有,明年後年可能還會有,主要是防止滑破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底線。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外各界都不適應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換檔」的現實,容易產生過度焦慮情緒,甚至一些人或機構藉此唱空中國,唱衰中國,認為經濟速度放慢就是硬著陸。中國經濟已進入只有靠轉型升級才能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經濟必須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調整,才能獲得新的發展動力,一味靠貨幣刺激政策保增長、穩增長,會適得其反,增長保不住,而結構調整被忽視。特別是我們要對房地產市場調整保持平常心,要防止出現過度調整但也要穩定房地產政策,不能遇壓力就反調整。房地產市場調整是一種內在趨勢,既要看到其增加經濟下行壓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對經濟轉型升級有利的一面。今年國際經濟是向好的,但出口不升反跌,正是由於我們金融危機後的幾年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調結構、促改革上,練內功,導致我國傳統產品的競爭力下降、而新的競爭優勢遲遲難以形成,結果使我們的出口增長面臨「前堵後追」的不利局面。新一屆中國政府上任後改變了傳統的保增長方法,把政策的重點放在調結構、促改革上,經過一年的實踐,已取得積極成效。也正是如此,我們對經濟下行壓力不能反應過度,要看到目前經濟增長速度盡管在繼續下降,但也出現了許多積極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在提高。一季度反映宏觀經濟效益的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明顯好於去年同期;反映微觀經濟效益的工業企業利潤也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同時,居民收入增長穩中有升。二是市場活力逐步增強。去年以來中央大力度推進的簡政放權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有效地激發了市場活力。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浙江全省新設企業數同比增長32.1%,新設個體工商戶同比增長18.3%;安徽新登記私營企業數同比增長32.7%;廣東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27.9%,其中私營企業數增長50.5%。三是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從工業結構看,盡管工業增長有所放慢,但結構趨於優化。高耗能行業回落較為明顯,汽車及裝備製造業保持快速增長。一季度鋼鐵行業和水泥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2%和10.3%,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3.4個和1.6個百分點。同期,汽車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等行業增加值增幅均有所加快。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投資增長較快,區域結構繼續改善。一季度中部和西部地區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0.2%和19.1%,分別比東部地區快3.8個和2.7個百分點。從服務業看,不僅服務業增加值佔比在持續上升,且服務業投資保持較高增長水平。2013年以來服務業增長持續快於第二產業,2013年佔比上升到46.1%,首次高於第二產業的佔比(43.9%)。今年一季度服務業繼續保持增速高於第二產業的良好態勢。一季度,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9.6%,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幅高2個百分點。從需求結構看,內需中投資與消費增長協調性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增強。三、有關政策建議一般來講,一季度經濟形勢並不能說明全年的走勢,目前經濟的小幅波動屬正常范圍。我們要對穩增長、轉型升級充滿信心,我們在內需增長和區域增長等的迴旋餘地很大。從去年上半年經驗看,信心十分重要。當前,加強預期管理,增加市場信心,是做好宏觀調控、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要高度關注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普遍性、苗頭性問題,做好應對准備。一是可以對宏觀經濟政策做適當微調,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目前總體上要繼續實行穩健貨幣政策。在當前通脹壓力小的情況下,可適當降低基準利率,最好結構性降息,僅降至貸款利率,存款利率保持不變,以此降低企業負擔,增加市場信心。同時,積極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和規范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競爭,提高金融市場效率。二是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加快落實簡政放權年度計劃,積極在全國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加快放鬆對各類服務業發展特別是社會組織發展的准入限制,進一步優化服務業發展體制和政策環境。加大新型城鎮化相關改革的力度,推進「三個一個億」的戰略和政策的落實。三是堅持著力調結構,挖掘內生動力。堅決淘汰落後產能,積極研究出台向國際市場轉移過剩產能的支持政策。加大治理霧霾力度,把環境整治與結構調整、轉變方式更好結合起來,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發展服務業和新興業態,加強保障房建設和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⑥ 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適應新常態,實現彎道超越

新常態需要新心態新作為 尊重並積極引領經濟新常態

經濟增長速度由什麼因素決定?目前有許多人用消費、投資和出口等
「三駕馬車」的狀況來解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他們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是因為由消費、投資和出口構成的總需求不足,而總需求是可以用宏觀經濟
政策來加以調節的,因此,政府應當採取有力措施「擴需求」,「保增長」。十分明顯,人們在這里運用的,其實是凱恩斯主義的短期分析框架。即使認為凱恩斯主
義的理論是正確的,用它來分析中國的長期增長問題,也是一種誤用。在我看來,一個國家的長期增長走勢,是由支持經濟增長的勞動、資本、效率等基本因素的狀
況決定的。因此,我們只能用產出總量由勞動、資本、效率等基本因素的狀況決定的「生產函數」作為基本的分析框架來進行分析。

經濟增長的第一個驅動因素是勞動力的增加。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得到了「人口紅利」,即大量新增勞動力的支持。但是,早在本世紀初,中國社
科院的蔡昉教授就已指出 「劉易斯拐點」(富餘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情況發生逆轉)的出現,「人口紅利」會逐步縮減以至消失。這種情況現已表現得愈來愈明顯。

第二個驅動因素是資本的增加,即投資。從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中國一直是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經濟學家對投資拉動經濟造成的消極後果
做過許多分析。例如,馬克思在《資本論》里就已指出,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投資拉動的增長方式,必然引起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經濟問題和無產階級貧困
化、階級矛盾尖銳化的社會問題。多年來,我們主要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到20世紀末期,資源耗竭、環境破壞、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變得愈來愈突出。近
年來,不但以上矛盾日益激化,而且造成了宏觀經濟的失衡。這集中表現為國民資產負債表特別是其中地方政府和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杠桿率(負債率)過高。如果繼
續用大量投資去拉動增長,就會進一步提高杠桿率,甚至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第三個驅動因素是經濟效率的提高。我國的經濟效率在改革開放以後比起改革開放以前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第一,市場化改變了過去城鄉隔絕的
狀態,大量農村用的資源,包括勞動力和土地轉入城市,得到了相對高效的利用。第二,開放以後引進外國設備、學習外國技術,很快縮小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
水平差距,推動了效率提高。這些都使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對增長的貢獻率增加。但是,這種情況在本世紀初發生了變化。首先,不論是人口城市化還是土地城市化
的速度都在放緩。其次,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的一般生產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日益接近。這樣,用學習引進的方法提高技術水平的空間就不那麼大了。哪怕
是引進外國技術,也要經過消化以後的再創新。這時,原有的體制缺陷就表現出來了。許多經濟學家對中國潛在生產力的研究都表明,從本世紀初開始,效率提高對
於增長的貢獻率開始下降。

在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都發生推力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就面臨會不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實即原來支撐經濟增長的一些動力開始減退,如果找不到新動力,就可能陷入陷阱,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而無法超越。

以上分析說明,我們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就是找到新增長動力。根據理論分析和各國的歷史經驗,這個新動力集中到一點,就是技術創新和效率提高。

要以冷靜的平常心態來對待GDP的減速

既然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是客觀因素決定的,我們就只能用平常心態來對待它。所謂用平常心態對待,就是不要急急忙忙用強刺激和大規模投資的老辦法去把增長速度拉起來。

2009年以來的經歷表明,用強刺激的辦法去拉動經濟增長,時效變得越來越短。經濟學所說的「投資回報遞減規律」的作用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來
了。另外,用強刺激的辦法,大規模進行投資,投資回報又很差,結果就使宏觀經濟狀況變得越來越脆弱。不管是各級地方政府的負債率,還是企業的負債率,都增
長得非常快,已經達到甚至超出公認的警戒線。最近個別企業資金鏈斷裂、「跑路」的事件頻頻發生,一些地方政府發生償債困難,都發出了警示信號。資產負債表
狀況的惡化蘊含著系統性風險。一些曾經有過長時期高速增長的東亞國家,比如日本,在爆發了系統性危機以後不但喪失了原來的優勢,還造成了國民經濟長期低
迷。這是我們必須竭力避免的。

必須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用平常心去對待經濟減速的新態勢,不等於說我們可以無所作為。如果我們不能在GDP增長減速的情況下改善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增長效
率,過去被GDP數量所掩蓋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就會暴露並趨於激化。具體表現,一個就是使減速過快,造成很多問題。另外,在增長速度降低的同時如果不能通過
提高增長質量得到彌補,我們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許多社會的物質文化需要就無法得到滿足,許多歷史欠賬無法得到補償。如果減速的同時能夠提高增長的
質量,提高增長中效率的貢獻度,雖然數量增加得少了,可是人民和整個經濟所得到的實際好處會比過去的低效率、高增長時期還要多。

從國際范圍內看,有一些國家因為它的增長主要是靠效率提高,所以有個3%、4%、5%的增長率就是很好的情況了。我們也應該爭取這樣的結果。所以,現在不應該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拉動經濟增長的數量上,而是集中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率上。

在較高效率支撐下的中速增長,才是一種合意可欲的新常態。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要靠推進改革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率,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改革開放剛開始,全國人大在1981年12月批准了國務院提出的經
濟建設十大方針。它環繞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提高效率(當時叫做「效益」)。
到1995年制定「九五計劃」時,就明確提出了「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方針。第一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轉變」,即從主要靠投資驅動的增
長方式,轉變到主要靠技術創新和效率提高驅動的增長方式。第二是「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後一轉變是前一轉變的基礎。

幾十年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針在不同時期的執行情況差別很大。問題在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要靠經濟體制以及其他社會
政治體制的轉變來推動。「九五」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轉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十五」、「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顯得不那麼有力,以至於到「十一
五」最後一年的2010年,黨中央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

30多年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進行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體制改革的進度。改革有所推進,體制有所改善,發展方式轉型就容易取得成效;否則即使三令五申,反復動員號召,轉型也還是舉步維艱,成效不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動下確立技術進步、效率提高支持下中速增長的新常態

值得慶幸的是,當前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得到了新的強大推動力。十八大決定全面深化改革,這就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體制上的基礎。

近年來,一些同志對經濟增長持續減速十分著急,因為按照過去的經驗,經濟增長一減速就會立即導致嚴重的社會經濟後果。但是實際情況沒有那麼
嚴重。特別是近幾年,經濟增速雖然一再探底,但是就業和經濟結構的狀況在改善。最明顯的是普通勞動者就業情況的改善。去年政府預期的城鎮新就業人數是
900萬人,結果完成了1310萬人,達到預期目標的145%。今年把這個預期目標提高到1000萬人,到10月已經完成,全年的情況比去年還會稍有改
善。經濟減速並沒有引起失業增加和社會動盪。

普通勞動者就業情況良好,是和產業結構改善相聯系的。我國的產業結構從前年開始發生了良性改變。過去我國的產業結構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
第二產業一枝獨秀。2012年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和第二產業第一次實現齊平。到去年,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進一步超過了第二產業,並使第三產業第一次成為整
個國民經濟的最大產業。今年這個趨勢還在繼續。

為什麼「十一五」反復強調要發展服務業卻沒有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卻突然發生了改變呢?答案無非是從十八大前開始進行了一些改革。這些改革不算大,但對改善產業結構和增加就業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項是2012年從上海開始然後很快在全國推廣開來的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對於「營改增」,許多人注意的是它減輕稅負的作用,經濟學界關注
和支持的原因卻是這是一項有利於分工深化的改革。營業稅是全額征稅的,分工越細,稅收重復的次數就越多;增值稅是就價值增值征稅的,有利於分工深化。而正
如亞當·斯密所說的,分工正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大家可以看到,「營改增」在全國推廣以後,對分工深化、新行業的出現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光一
個網路購物就分化出眾多行業:快遞、結算、售後服務等等,增加了許多就業。

另一項改革是2012年從廣東開始、本屆政府把它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在全國推廣的,這就是工商登記的便利化,它導致新增工商戶數量大大增加,今年前三個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的工商戶數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60%。

這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期間的一些不算很大的改革,我把它叫做小試牛刀。小試牛刀尚且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效,這就證明全面深化改革能夠顯著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提高效率,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我們面臨的各種深層次問題。

實現從粗放發展方式向集約發展方式的轉型,這是整個經濟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只要我們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扎實有序地推進改革,就一定能夠使中國經濟在進入中速增長的情況下,增加經濟增長中效率的貢獻度,最終確立我們所希望的新常態。

⑦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怎麼辦

你好,
具體來看,經濟的下行至少會帶來以下四大機會:
1、競爭強度降低。
在經濟蕭條時期,多數企業會採取上面那個度假村的做法,暫停投資、削減費用,節約開支。
這樣的行為帶來的結果,就是市場競爭的強度大幅度降低,給那些平時沒有能力與大企業抗衡的公司提供機會。
目前,多數行業都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尤其在主流市場,大型企業扎堆兒,中小企業根本沒有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突然有一天,市場競爭的強度降低了,競爭不像那麼白熱化了。對於那些千方百計尋找市場切入點的企業而言,還有比這個更好的機會嗎?
2、市場雜音降低。
在經濟蕭條時期,正因為多數企業壓縮費用,企業的促銷活動也會隨之減少,市場環境變得比較安靜。
品牌傳播,怎麼傳播?就是把品牌的最大價值通過一個清晰而干凈的信息傳達給目標顧客,讓他們在第一時間記住我們,消費我們。
在一個廣告滿天飛、促銷滿地飛的市場環境里,當你扔進1000萬元,可能連一點浪花都看不見,真的是打水漂了。
然而,當市場環境突然變得相對安靜的時候,你再扔進去1000萬元會如何呢?效果會大大不同。
所以說,經濟蕭條恰恰是傳播品牌的大好時機,尤其對新品牌而言,可能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機會了。
3、增值服務降低。
我們上面提到的那個溫泉度假村,是典型的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降低服務標準的企業。我相信,在經濟蕭條時期,連服務業都這樣,製造業就更不用說了,大幅縮減增值服務是多數企業必然會採取的措施。
然而,當那些企業這么做的時候,平時被「嬌生慣養」的消費者會答應嗎?我想不會。當他們的消費體驗被大打折扣的時候,不滿情緒就會接踵而來。
什麼是機會?消費者不滿就是天大的機會。當你翻開中外營銷From EMKT.com.cn史,你會發現,多數新品牌的崛起都是他們利用消費者對老品牌的不滿而做起來的。
早期的日本家電,服務不行,消費者不滿,海爾抓住這個機會崛起了;
近期的電商,配送不行,消費者不滿,京東抓住這個機會崛起了;
而現在,多數行業都將出現消費者不滿,是不是一批新品牌崛起的大好機會呢?
答案應該就在你心裡!

⑧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怎麼辦

一,戰略性慧游進行調整,對沖下行壓力,提升整體的承受力,抗壓力。
二,戰術性分析,靈活就業,核悉機動上崗,自主創業,結合國家政策方針,有的放矢,對症下葯。
三,個人金融投資改碧乎理財,強調穩健。不要盲目跟風炒股炒樓,一切量力而行。

⑨ 中國經濟有辦法有信心頂住下行壓力,該如何確保經濟穩定發展呢

我國的經濟金融挑戰是嚴峻,而這些年來我國的經濟趨勢呈下降趨勢,我國有超大的市場和領導能力,資源配置能力,所以這是有利於經濟穩定的發展,但是經濟的穩定還面對了很多的挑戰,因為國際治理秩序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只有企業能夠積極向上才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式,同時,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是非常關鍵的,在這時想要有新的發展方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企業創新才能推動經濟的增長。

改革的產業結構是多元化的,因為這樣才能有一個利於自上國家發展的環境,這樣才能夠對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有一個很大的改變,所以一定要擴大資金的融通以及技術的研究等方面的開支。確保經濟穩定發展,首先需要有一個好的經濟政策,同時也需要創新和人力資本積累。

⑩ 如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一、經濟下行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一)就業減少。受經濟下行影響,中央財政對我區轉移支付相對減少,再因我區經濟固投基數大,而經濟指標「虛高」現象愈加嚴重;此外國家加大煤礦產業整合力度,工業產業投資支撐出現「無補位」狀況,投資持續增長壓力大。這樣,投資增速減緩,導致對產業和企業的支持力度減弱,進而影響就業。
(二)民生事業發展受限。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等因素影響,全區政府基金預算收支矛盾異常突出,2014年全區基金缺口8000多萬元,這些都是以財政公共資金墊付,嚴重影響財政公共運行;同時融資工作受經濟下行影響,也困難重重,全區融資資金到位難。財政收入難,影響財政支出,民生投入增速也相應減少,民生事業因資金缺乏發展受限。
(三) 經濟社會改革受阻。如果中國經濟沒有下行壓力,推什麼改革大概都比較寬裕。經濟形勢好,就可以多做不傷害既得利益的「增量改革」,做結構調整的資本也比較雄厚。反之,一旦經濟增速放緩,改革每割一塊肉都會有更多社會痛苦感,這些痛苦有可能轉化成改革的阻力。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
經濟下行,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正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創新需要人才,目前我區缺乏工業、城市建設、金融、經濟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人才,這就要求我區創新人才引進策略,鼓勵柔性引進人才,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類社會機構開展合作,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養機制。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實施技能型人才和創業型人才培訓等工程,推進勞動力優勢向人才優勢轉變。
三、應對舉措
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為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維護社會穩定,達川區應採取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以保障達川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為達川區經濟穩中有進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應有貢獻。
(一)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保持投資持續穩步增長。一是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不動搖,嚴格執行「四個一批」項目建設管理機制。二是緊跟政策走向,抓緊項目儲備申報,力爭我區更多項目進入明年省、市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三是堅持向上爭取與激發民資並重,研究促進民間投資較快增長的措施和辦法,確保實現雙增長。四是緊抓要素保障。切實提高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水平,為項目儲備、新開工、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二)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特色化發展,大力實施「5+5」產業發展規劃,做大做強專業鄉鎮、村組;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引導農民以土地、資本、勞動力為生產要素投入到農業「產業鏈」中。二是著力提升工業質量。狠抓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標准廠房、七通一平建設、國道210線工業園區段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狠抓企業培育,力爭2015年再培育年銷售收入達5億元企業一家,年銷售收入達1億元企業1-2家,新入規企業4家,發展微型企業100戶以上。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產業載體建設,加快推進升華廣場城市綜合體、河市物流園區、商貿物流園區建設,並加快推進農貿市場建設。同時大力發展生活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培育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大力培育扶持競爭力強、質量優的商貿骨幹企業,並引導「走出去」;鼓勵中小微企業運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在線采購、銷售等經營活動。繼續拉動城鄉市場消費,推進「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雙進」工程。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持續發展後勁。一是加大項目包裝、推介、洽談力度,重點梳理、儲備、包裝一批工業、旅遊、商貿服務等產業類項目,積極利用各種推介平台向外推介。二是拓展招商渠道。進一步加大發揮6個專業招商小分隊作用,充分利用登門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多種方式。三是加大重點對象招商,以世界500強、央企、國企、上市公司等行業知名企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型企業和達州籍在外商人為重點對象開展招商,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
(四)多措並舉拓展財源,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一是挖掘收入潛力,促進財政增收。重點加強對對主體稅種及重點稅源的挖掘,做到鞏固主體稅源,培育後續稅源。二是著力抓好資金籌措。加快推動五家政府平台公司實體化經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和乘數效應,鼓勵和吸引民間資金、金融資金投入建設。三是加大力度開辟鄉鎮資源,培植發展鄉鎮經濟。四是增加土地存量,加大閑散土地處置力度,足額保障土地「雙掛鉤」經費。

閱讀全文

與經濟壓力下行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小故事能用照片說明 瀏覽:864
健康碼什麼用 瀏覽:981
國外有哪些奇特的婚姻 瀏覽:717
江蘇工業經濟效益如何 瀏覽:734
美容行業健康證體檢哪些 瀏覽:626
衡水市幸福里小區屬於哪個派出所 瀏覽:607
英英美女什麼 瀏覽:987
象徵好運和幸福如何翻譯 瀏覽:910
瓊瑤的故事片都有哪些 瀏覽:463
愛情中的膩味怎麼辦 瀏覽:33
高級經濟師報名滿五年怎麼算 瀏覽:534
西安長沙成都重慶哪裡美女最多 瀏覽:894
虎追蛇婚姻如何 瀏覽:832
愛情面前怎麼算卑微 瀏覽:285
語言類故事書有哪些 瀏覽:157
集體戶口頁上的婚姻狀況怎麼改 瀏覽:639
美女中午好你喝什麼了 瀏覽:511
近年來我國經濟政策做了哪些調整 瀏覽:265
一千零一夜講故事的女主叫什麼 瀏覽:364
臨空經濟發展經濟靠什麼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