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東北縣域經濟怎麼樣

東北縣域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5-25 07:17:43

A. 2020年中國百強縣中哪個省份最多

近日,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正式發布,江蘇省佔25席,佔比最多。

研究表明,百強縣東多西少、強省強縣,平衡、充分發展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百強縣東部地區佔68席,中部地區佔21席、西部地區佔8席,東北地區有3席。與2019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3位,中部地區增加2席,西部地區增加1席位。

其中,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獨佔一半,並包攬前3位。江蘇、浙江、山東三省表現搶眼,分別佔25席、18席和15席。

(1)東北縣域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百強縣消費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強

研究顯示,百強縣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87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4萬元,比當年全國水平分別高出26%、13%、59%。百強縣2019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69萬元,比2.94萬元的當年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5.5%,充分體現了百強縣對於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與成效。

百強縣對資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顯著提升。百強縣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0.92萬億元,與山東省相當。

B. 09年中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排名。

百強縣
排序 縣域經濟單位
1 江蘇江陰市
1 江蘇崑山市
1 江蘇張家港市
1 江蘇常熟市
2 江蘇吳江市
3 浙江慈溪市
4 江蘇太倉市
5 浙江紹興縣
6 江蘇宜興市
7 福建晉江市
8 浙江義烏市
9 廣東增城市
10 浙江餘姚市
11 山東龍口市
12 山東榮成市
13 浙江諸暨市
14 山東文登市
15 浙江溫嶺市
16 浙江樂清市
17 山東鄒城市
18 江蘇丹陽市
19 山東即墨市
19 山東膠州市
19 山東膠南市
20 福建福清市
21 浙江瑞安市
22 山東滕州市
23 山東鄒平縣
24 河北遷安市
25 山東新泰市
26 山東壽光市
27 遼寧瓦房店市
28 山東萊州市
29 福建惠安縣
30 浙江富陽市
31 江蘇通州市
31 江蘇海門市
31 江蘇啟東市
32 遼寧海城市
33 四川雙流縣
34 湖南長沙縣
35 山東諸城市
36 山東章丘市
37 內蒙古准格爾旗
38 新疆庫爾勒市
39 河南鞏義市
40 浙江上虞市
41 福建石獅市
42 河北任丘市
43 山東平度市
44 山東招遠市
45 江蘇溧陽市
46 浙江海寧市
46 浙江桐鄉市
46 浙江平湖市
46 浙江長興縣
46 浙江德清縣
46 浙江嘉善縣
46 浙江海鹽縣
47 江蘇泰興市
48 山東肥城市
49 福建南安市
50 浙江玉環縣
51 河北武安市
52 山東兗州市
53 河北遵化市
54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
55 江蘇江都市
56 上海崇明縣
57 山東乳山市
58 浙江臨海市
59 陝西神木縣
60 遼寧普蘭店市
61 江蘇靖江市
62 福建長樂市
63 山東蓬萊市
64 浙江永康市
65 河南偃師市
65 河南新鄭市
65 河南滎陽市
65 河南新密市
65 河南禹州市
65 河南登封市
66 浙江寧海縣
67 遼寧庄河市
68 山東萊西市
69 江蘇金壇市
70 浙江象山縣
71 山西孝義市
72 江蘇如皋市
72 江蘇東台市
72 江蘇海安縣
72 江蘇如東縣
72 江蘇興化市
72 江蘇姜堰市
72 江蘇大豐市
73 山東廣饒縣
74 湖南瀏陽市
75 山西河津市
76 遼寧大石橋市
77 福建龍海市
78 江蘇銅山縣
79 浙江奉化市
80 浙江東陽市
81 山東青州市
82 浙江臨安市
83 山東高密市
84 湖南寧鄉縣
85 山東桓台縣
86 河北三河市
87 福建安溪縣
88 江西南昌縣
89 黑龍江肇東市
90 江蘇儀征市
91 江蘇邳州市
92 廣東博羅縣
93 陝西靖邊縣
94 江蘇句容市
95 山東博興縣
96 江西貴溪市
97 浙江嵊州市
98 吉林延吉市
99 湖南望城縣
100 河南永城市

C. 縣域經濟迅速崛起的奧秘

經濟學家張五常曾經斷言,以縣際競爭為代表的地區間競爭,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並稱這個制度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增長效率的制度。

到了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近日發布了新一期《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根據報告,百強縣以佔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0%的GDP。

在100個中國縣域經濟的代表中,江蘇、浙江、山東這三個省份可以用「霸榜」來形容,三個省份的百強縣數量分別為25、18、15個,占據百強縣多數席位,而多數中西部、東北地區的省份無緣縣域百強。

總體而言,百強縣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

縣域的比較優勢

不論是國家還是地區,想要發展好當地的經濟,發揮比較優勢可能是最關鍵的一環。中國縣域經濟,長久以來十分依賴兩個因素:一是微觀層面的經濟活躍程度,二是中觀層面的產業集聚。

在縣域經濟中,經濟活躍程度和產業集聚,都是由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所支撐的。90年代以來的國有企業改革一直在進行。到如今,不斷的合並重組使得全國范圍內幾乎已經沒有中小型的國有企業,而那些大型國有企業由於體量巨大,很難以縣城作為他們的總部,都已經搬到了更大層級的城市或都市圈中了。

因此可以說,中國縣域經濟的競爭,更多的是民營企業的競爭。這也是百強縣中,江浙、山東等地區縣域經濟發展較好的原因,因為當地民營企業的優勢被放大了。

相比而言,北方、西部地區之前主要依靠國有企業支撐經濟發展,國企改革後也沒能有效培育起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另外,經濟活躍程度還反映在縣域之間的競爭上,這也是張五常教授的觀點。具體而言,各個縣通過比拼招商引資、土地利用、發展工業和製造業,既解決了地方就業問題,又帶來經濟增長。

他認為,就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樣,縣級政府與上級政府是承包關系,縣級政府與域內企業也是承包關系。域內企業給縣政府、縣政府給上級政府都要「交租」,這個租,按照張五常的觀點,就是增值稅。

企業給縣政府交增值稅,縣政府大概留存四分之一,剩下的要交給上級政府。這種「承包制」極大地激發了縣政府的競爭慾望,客觀上帶來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各地之間在競爭中的「多贏」。

在當時,包括壓低當地資產價格(地價)、給企業補貼、極具縣域特色的快速行政審批等政策吸引了眾多企業,都帶來了經濟活力。

集聚經濟,至少可以有三個方面的「加成」:(1)勞動力市場共享;(2)中間投入品共享(即水平分工);(3)知識和創意溢出。區域經濟學將這三種效應稱為專業化經濟(或稱為馬歇爾外部性,因為這種集聚經濟是現代經濟學開山鼻祖馬歇爾最早總結出來的),因為這三種效應都是來自同一種產業內部的集聚。

改革開放後,中國融入全球經濟,外貿領域快速擴張並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因為海運的成本更低,更靠近港口的一部分東南沿海地區得到了比中西部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例如,長三角、珠三角的發達河道可以容納那些停在海港的巨型輪船(實際上對於萬噸巨輪來說,南京的江面及其下游的長江,與大海並沒有什麼區別),沿岸的城市就可以憑借低運輸成本獲得貿易發展優勢。

在此背景下,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和寧波等城市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機會。而這些城市周邊的各地,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形成了較具特色的產業集聚,並在更大范圍內形成了產業鏈集群,從而帶來了規模和效率的雙重改進。

在江蘇和浙江這兩個省的經濟強縣中,到處可見這樣的街道:一整條街上所有的企業都在生產同一種燈泡,而隔壁的另一條街則都在生產與這種燈泡配套的燈罩。這種極致的產業集聚和縱向分工是很難在全國甚至全球其他地區看到的。

縣域經濟的瓶頸

活躍的經濟活動、專業化和分工協同,使得縣域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但從長期看,縣域經濟能否繼續發揮快速引擎的作用,還存在不確定性,原因在於縣域經濟的發展面臨以下三個瓶頸。

一是公地悲劇。縣域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是否會帶來負面影響?這里,我們不討論縣政府是否可以完全當成公司那樣進行互相間的競爭,而是單純看這種競爭是否會帶來所謂的「市場失靈」?

縣域競爭促使各個縣市發展出各自功能完備的綜合性經濟體系,形成了從生產到消費、從農業到工業、服務業同時發展的全面經濟。但想要在縣域之間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又必須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重點發展優勢和特色產業。這種矛盾使得縣域經濟發展陷入糾結之中。

另外,各個縣之間惡性競爭、區域基礎設施缺乏協調,經濟資源難以配置,又互相設置行政壁壘造成市場分割,都對總體經濟效率形成掣肘,反過來侵蝕每個縣的發展空間。這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公地悲劇」。

二是集聚經濟受限。集聚經濟,除了上文提到的專業化經濟以外,還有一項重要效應,就是所謂的城市化經濟(或稱雅各布斯外部性,因為這種效應是美國城市學家雅各布斯最早發現的)。

絕大多數百強縣的發展依然依靠工業和投資

這種效應源自城市規模和產業的多樣化。首先是當地的經濟規模可能不大,無法提供足夠廣闊的市場需求,沒有這些需求,金融、法律等生產性服務業很難得到發展,同時產業集聚意味著產業高度專業化,多樣化不足。同時, 科技 研發、成果轉移轉化以及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等方面,存在難以跨過省、市、縣等級行政邊界的問題,長此以往就造成了 科技 創新不足,進而造成發展後勁不足。

三是產業結構的路徑依賴。從百強縣的發展情況看,絕大多數百強縣的發展依然依靠工業和投資,根據賽迪顧問的數據,百強縣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及增速都遠超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等發達省份。

這一方面是由於路徑依賴,當前這些地區依然能夠依靠工業集聚獲得區域間競爭優勢,但另一方面也要未雨綢繆,避免出現美國底特律等城市那樣的局面。事實上,崑山等地區的製造業集聚由於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其優勢已經逐漸被侵蝕,引人擔憂。

縣域經濟的前途

同時面臨比較優勢和發展瓶頸,縣域經濟的前途如何?可以說,若不轉型,比較優勢可能受限制,同時瓶頸可能被放大。問題是該如何轉型?

在城市化和都市圈發展過程中,縣域經濟中的勞動力、資金等資源會持續被城市地區吸引而離開當地。近年來,我們看到很多百強縣的人口增長開始放緩,個別縣市已經淪為人口流出地。人走了,縣域經濟賴以生存的經濟活躍度有可能會下降,產業集聚效應也可能會被削弱。

人走了,還有補救措施。此時,就更需要縣域經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稟賦,挖掘新動能。而且,縣域經濟本應比城市更具有地域特色,這種地域特色也更應該與當地的地理區位、 歷史 人文、特定資源相關聯。

我們看到,當前浙江的一些縣市正在積極利用互聯網、電商等新技術和新業態重新發展特色產業,例如,義烏的小商品市場互聯網化、東陽市的橫店影視 旅遊 一體化等。然而,這種轉型,艱辛難免。

面臨「公地悲劇」和「集聚經濟受限」這兩大瓶頸,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的發展似乎是唯一的辦法。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縣似乎都有變成縣級市的動力,因為這意味著行政權力更高、獲得的政策更多,但也有不少縣不願意改變,背後是對財政不獨立、資源配置權力減少的擔憂。20世紀90年代,縣域經濟的發展引發了一波撤縣設市潮。截至1998年底,中國縣級市數量達437個,其中近350個為縣改市。近年來,這種潮流有所減弱,但並未停止,2009年——2019年,全國共141個縣被撤銷,同期增加110個市轄區。

在這樣的背景下,縣域經濟面臨更多的「身份糾結」:區域經濟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隨著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越來越高,對服務業的需求將持續擴張,這種工業向服務業的過渡便是城市化的過程。當縣域的進一步發展將使得自身搖身變成城市,重點發展服務業,此時便再無所謂「縣域經濟」;而想要維持縣域經濟原來的那些活力和競爭力,就必須堅守工業製造業,但這一方面與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普遍規律相悖,又可能因為新的競爭者的出現而走向沒落。

對於未來,上述困境將繼續影響縣域經濟發展,到底該堅守縣域經濟的優勢,還是向城市靠攏?這個問題將會一直拷問著中國的每個縣。(作者系蘇寧金融研究院專家)

《中國周刊》2020年9期

中國周刊

《中國周刊》全國發行,每月5號出版。

郵發代號2-11 。

D. 國內外對縣域經濟的研究現狀

日前,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心在有關單位和專家學者的支持下,以公開資料為基礎,再經資料的對比、核實、甄別,在前六屆的基礎上,完成了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工作。

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西部百強縣(市)、中部百強縣(市)和東北十強縣(市)名單公布。全國縣域經濟強縣的空間格局已經形成。

在第七屆評價中,在「區域經濟強縣組團」、「強縣富民」和「科學發展環境」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

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報告

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心

2007年8月

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心在有關單位和專家學者的支持下,以公開資料為基礎,再經資料的對比、核實、甄別,在前六屆的基礎上,完成了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工作。

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工作開始於2000年,採用縣域經濟的綜合性、可比性、客觀可行性的核心數據進行評價。評價的特點是「公開、客觀、可比」,評價堅持的原則是「三不原則」(不收費、不發證、不授牌)。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積極引導了全社會對縣域經濟的關注,為全國各省(市、區)以及縣(市、旗)提供了一個動態的、相對的參照坐標,為探索縣域經濟發展規律提供非常有益的幫助,並將繼續為推動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全國縣域經濟強縣

參加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的縣域經濟單位不包括縣級市轄區,共計2002個,其中縣級市368個、縣1462個、自治縣117個、旗49個、自治旗3個、特區2個、林區1個。

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強縣包括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西部百強縣、中部百強縣、東北十強縣,共有305個,佔全國縣級行政單位的10.66%。全國縣域經濟強縣的總人口為2149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6.34%,地區生產總值為45550億,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1.7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2134億,佔全國的11.6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54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98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900,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4.04%、138.83%、92.69%。

全國縣域經濟強縣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先鋒隊,是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的中堅力量。全國縣域經濟強縣與中心城區將共同構成全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主要空間載體,為國內外經貿合作和生產力布局提供科學向導。

1、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

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在各省(市、區)的分布是:河北省6個,山西省2個,內蒙古自治區2個,遼寧省5個,上海市1個,江蘇省24個,浙江省25個,福建省8個,山東省25個,河南省7個,湖南省2個,廣東省1個,四川省1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個。

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東部地區有90個,東北地區有5個,中部地區有11個,西部地區有4個。

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前10名分別是:【江蘇江陰市、江蘇崑山市、江蘇張家港市、江蘇常熟市】、江蘇吳江市、浙江慈溪市、浙江紹興縣、江蘇太倉市、福建晉江市、江蘇宜興市、浙江義烏市、浙江餘姚市、山東榮成市。江蘇江陰市、崑山市、張家港市和常熟市等相連的四個縣級市作為「區域經濟強縣組團」並列第一名。

新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的有9個:河北三河市,山西孝義市,江蘇銅山縣、儀征市、興化市,河南新鄭市、滎陽市、禹州市、登封市。

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的平均規模:人口81.4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68.17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3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59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9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05%、15.86%、22.57%、16.43%、8.99%。

2、第七屆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評價中心將參加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的西部十二個省(市、區)的縣(市、旗)單列出來,按照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進行排列,評價出西部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簡稱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第七屆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在西部十二個省(市、區)中,除西藏外,均有分布,具體是:內蒙古自治區21個、廣西壯族自治區10個、重慶市8個、四川省21個、貴州省5個、雲南省10個、陝西省7個、甘肅省1個、青海省2個、寧夏回族自治區2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3個。

西部百強縣(市)前10名分別是:四川雙流縣、新疆庫爾勒市、內蒙古准格爾旗、內蒙古伊金霍洛旗、雲南安寧市、陝西神木縣、雲南大理市、四川郫縣、內蒙古托克托縣、四川綿竹市。

新進入西部百強縣(市)的有9個:內蒙古新巴爾虎右旗、額濟納旗、烏拉特後旗,廣西柳江縣、扶綏縣,貴州清鎮市,陝西安塞縣,寧夏靈武市,新疆奎屯市。

西部百強縣(市)的平均規模:人口51.7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74.5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34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00%、14.60%、27.10%、30.62%、10.60%。

3、第七屆中國中部百強縣(市)

評價中心將參加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的中部六省的縣(市)單列出來,按照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進行排列,評價出中部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簡稱中國中部百強縣(市)。

第七屆中國中部百強縣(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3個、安徽省11個、江西省8個、河南省42個、湖北省10個、湖南省21個。

中部百強縣(市)前10名分別是:河南鞏義市、湖南長沙縣、【河南偃師市、河南新密市、河南新鄭市、河南滎陽市、河南禹州市、河南登封市】、山西河津市、湖南瀏陽市、山西孝義市、江西南昌縣、湖南寧鄉縣、河南伊川縣、湖南望城縣。河南偃師市、新密市、新鄭市、滎陽市、禹州市、登封市等相連的六個縣級市作為「區域經濟強縣組團」並列中部第三位。

新進入中部百強縣(市)的有13個:山西襄垣縣、懷仁縣、柳林縣,安徽懷寧縣、廣德縣、穎上縣,河南寶豐縣、長垣縣、西峽縣,湖北當陽縣,湖南祁陽縣、桃源縣、汨羅市。

二、第七屆評價中的創新性探索

為了促進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在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做了一點創新性探索。

第一,提出「區域經濟強縣組團」概念。所謂「區域經濟強縣組團」就是在某一區域內,地理位置相連、經濟總量相當、經濟發展方式相近的幾個經濟強縣組成的集合。區域經濟強縣組團的提出是基於以下考慮:淡化相鄰強縣的非正常競爭,促進政府轉變職能;促進經濟強縣之間的經濟協作;推動區域統籌,有利於在諸如產業結構調整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推進城市群建設,提高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現在比較成熟的有江蘇省蘇南四個縣級市一起成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的冠軍組團,山東省青島市下轄的三個縣級市一起成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中原地區的六個縣級市,一起成為中原崛起的先鋒力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的東山區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米泉市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融合發展,建立米東新區,推進烏昌經濟一體化,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探索。針對這方面的工作今後還要繼續研究探索。

第二,縣域經濟發展要「以人為本」。為了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做到「強縣富民」的統一,在第七屆評價中將所有經濟強縣的居民收入水平羅列出來,供參考。按照居民收入水平與全國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劃分A+、A、A-、B等四級,各級規范是:A+級(上):1.25以上;A級(中上):1.00-1.25;A-級(中下):0.75-1.00;B級(下):0.75以下。

居民收入水平A+級以上的縣(市)共有83個,主要集中在東部(69個)。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數量比較多的浙江省、山東省、江蘇省和福建省的居民收入水平A+級以上的縣(市)的數量分別是31、9、15、6個。不難看出,山東省縣域經濟強縣(市)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對比例小,以後需要在「強縣富民」的統一性上多做一些工作。

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題和方向,但並不是在全國的每塊土地上都要上工業項目,建城鎮。應該說,全國每個地區的社會公民應該享有社會文明差異性不大的權利。因此,針對全國所有縣域(或城區),無論經濟強弱,以居民收入為基礎,結合居民消費、儲蓄和公共財政投入建立反映富裕程度的監測工作顯得非常重要。在本屆評價中先將收入水平公布出來,供大家參考,今後逐步完善,單獨形成全國分地區富裕程度檢測報告,為城鄉統籌和區域統籌提供向導。

第三,縣域經濟要科學發展。縣域經濟工業化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縣域經濟還要走「生態化」發展道路,縣域經濟不僅是中心城市經濟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也是區域經濟的生態屏障。縣域經濟發展中的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進行縣域經濟競爭力評價時,開始探索評價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環境約束性因素,初步從考察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工作著手。評價採用定性的方法,分A+、A、A-和B等四級,具體規范為:A級為正常級,A+級為正常偏上級,A-級為正常偏下級。國家環保總局開展的區域限批和流域限批以及安全監管總局的特別重大事故信息工作為評價提供了參考,同時參考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報道信息;B級為非正常級,說明縣域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長遠性惡劣影響,甚至無法恢復。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環境評價的下一步工作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評價信息網路。

縣域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新時期縣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發生了變化,遇到了許多方面的約束,這些約束也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方向。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縣域經濟發展不僅要自己求解約束方程,也需要社會對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促進和支持,使縣域經濟沿著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的正確方面前進。

閱讀全文

與東北縣域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康系統已滿18歲怎麼還有 瀏覽:529
聚少離多的婚姻如何經營 瀏覽:990
受傷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506
政治經濟生活如何對外開放 瀏覽:959
婆婆在婚姻中什麼體驗 瀏覽:814
河北事業改革職教中心如何改革 瀏覽:835
婚姻線和兒女線怎麼區分 瀏覽:285
都是什麼病不能辦健康證 瀏覽:766
銀行放水提振經濟錢都流向哪裡了 瀏覽:846
辣木籽對人健康有什麼好處 瀏覽:247
農信公務員事業單位哪個更適合你 瀏覽:986
從什麼時候開始五年計劃開始改為國民經濟和 瀏覽:377
如何委婉的表達婚姻 瀏覽:352
幸福樹長了黃斑怎麼辦 瀏覽:216
哪些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 瀏覽:929
幸福樹施什麼 瀏覽:993
愛情走到分手路口怎麼辦 瀏覽:245
2020上海事業考試滿分多少 瀏覽:948
37歲婚姻不好離婚怎麼辦 瀏覽:974
怎麼製作健康寶掃碼登記表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