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寧波經濟形勢怎麼樣

寧波經濟形勢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5-23 11:52:06

Ⅰ 中國城市經濟實力排名

2016中國城市GDP詳細排名:
1.上海26688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415萬)
2.北京24541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171萬)
3.廣州(廣東1)20004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667萬)
4.深圳(廣東2)193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077萬)
5.天津178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547萬)
6.重慶17010億元,同比增長10.7%(人口:3372萬)
7.蘇州(江蘇1)154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060萬)
8.武漢(湖北1)11756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1061萬)
9.成都(四川1)11721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萬1573)
10.杭州(浙江1)1170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889萬)
區間分析: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作為前沿陣地的廣東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前幾年發展迅猛的成都進入經濟結構調整階段,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杭州在長三角地區率先完成經濟轉型升級,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未來幾年在全國的排名有望繼續前移。
11.南京(江蘇2)1045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24萬)
12.青島(山東1)101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71萬)
13.長沙(湖南1)9309億元,同比增長9.4%(人口:743萬)
14.無錫(江蘇3)9157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651萬)
15.佛山(廣東3)860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735萬)
16.寧波(浙江2)856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783萬)
17.大連(遼寧1)815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669萬)
18.鄭州(河南1)792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957萬)
19.沈陽(遼寧2)7644億元,同比增長3%(人口:829萬)
20.煙台(山東2)7003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702萬)
區間分析:南京、青島前幾年受舉辦國際盛會利好而發展迅速,但隨著盛會結束,經濟增速也隨之放緩,進入相對平穩期;大連、沈陽受東北地區整體經濟形勢影響,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21.濟南(山東3)68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06萬)
22.東莞(廣東4)6770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832萬)
23.泉州(福建1)661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51萬)
24.南通(江蘇4)6607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30萬)
25.唐山(河北1)6474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780萬)
26.西安(陝西1)648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71萬)
27.哈爾濱(黑龍江1)627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01萬)
28.合肥(安徽1)620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779萬)
29.福州(福建2)6050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734萬)
30.長春(吉林1)586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767萬)
區間分析:濟南最大發展障礙是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但一直沒下定決心根治。號稱第二條經十路的劉長山路二期工程一再推諉,如同「血栓於腦、偏癱在身」,成為阻礙其快速發展的首要因素;泉州、福州受「一帶一路」政策帶動,短期內還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
31.石家莊(河北2)5822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49萬)
32.濰坊(山東4)5746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927萬)
33.徐州(江蘇5)57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67萬)
34.常州(江蘇6)570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470萬)
35.溫州(浙江3)5110億元,同比增長8%(919萬)
36.紹興(浙江4)4800億元,同比增長5%(501萬)
37.鄂爾多斯(內蒙古1)4678億元,同比增長7.3%(人口:201萬)
38.濟寧(山東5)46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08萬)
39.淄博(山東6)4400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464萬)
40.大慶(黑龍江2)4350億元,同比增長1.5%(人口:281萬)
區間分析:合肥承接江浙滬產業轉移的同時,匯集安徽全省優質資源,提升了經濟增速,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濰坊曾經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增速放緩;大慶石油資源日益枯竭,發展趨緩,迫切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41.鹽城(江蘇7)438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21萬)
42.揚州(江蘇8)4375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461萬)
43.昆明(雲南1)4370億元,同比增長6.4%(人口:726萬)
44.南昌(江西1)436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530萬)
45.臨沂(山東7)4305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124萬)
46.東營(山東8)4013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209萬)
47.包頭(內蒙古2)3969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276萬)
48.台州(浙江5)3930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603萬)
49.泰州(江蘇9)3924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508萬)
50.嘉興(浙江6)3836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455萬)
區間分析:揚州近年來的經濟增速一直位居江蘇省前列,良好的區位優勢使其在省內的城市地位逐步提升。南昌、臨沂作為紅色旅遊目的地城市,日益受到國內外遊客的青睞,經濟增速持續高位運行。
51.洛陽(河南2)3795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662萬)
52.廈門(福建3)3737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67萬)
53.鎮江(江蘇10)3706億元,同比增長9.1%(人口:311萬)
54.金華(浙江7)3662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536萬)
55.泰安(山東9)3630億元,同比增長9.3%(人口:556萬)
56.南寧(廣西1)3629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666萬)
57.滄州(河北3)3620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680萬)
58.襄陽(湖北2)3600億元,同比增長8.6%(人口:550萬)
59.宜昌(湖北3)3591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405萬)
60.邯鄲(河北4)350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917萬)
區間分析:廈門近年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增速有所放緩,但發展質量顯著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已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泰安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級市之一,隨著「中外著名旅遊目的地」品牌和旅遊大項目建設,其經濟增速在未來很長時間都有望高位運行。
61.榆林(陝西2)3412億元,同比增長5%(人口:375萬)
62.惠州(廣東5)3390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476萬)
63.呼和浩特(內蒙古3)3319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300萬)
64.威海(山東10)3257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280萬)
65.中山(廣東6)3213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312萬)
66.保定(河北5)3150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1017萬)
67.漳州(福建4)3111億元,同比增長9.3%(人口:496萬)
68.貴陽(貴州1)3077億元,同比增長11%(人口:468萬)
69.吉林(吉林2)3001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441萬)
70.德州(山東11)299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650萬)
區間分析:威海作為世界宜居之都和中國首個國家衛生城市,其環保至上的發展思路帶給今天的中國以深刻啟示,其絕佳的城市環境未來將更好地推動實體經濟增長。鞍山是老牌工業強市,在國家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帶動下,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有望提速。
71.鞍山(遼寧3)2988億元,同比增長3%(人口:364萬)
72.太原(山西1)2985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429萬)
73.聊城(山東12)2905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591萬)
74.烏魯木齊(新疆1)2824億元,同比增長10.1%(人口:353萬)
75.衡陽(湖南4)282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34萬)
76.常德(湖南3)2819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607萬)
77.岳陽(湖南2)2735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559萬)
78.南陽(河南3)2720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1009萬)
79.淮安(江蘇11)2717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564萬)
80.茂名(廣東7)2679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601萬)
區間分析:烏魯木齊受益於「一帶一路」政策利好,近年來經濟增速不斷走高,並且還將長期保持這一勢頭。貴陽自從開始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其經濟增速就不斷提升,這給很多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落後的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81.濱州(山東13)2587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380萬)
82.蕪湖(安徽2)2571億元,同比增長9.5%(人口:365萬)
83.湛江(廣東8)257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16萬)
84.菏澤(山東14)255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843萬)
85.江門(廣東9)2406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448萬)
86.柳州(廣西2)2401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375萬)。
87.株洲(湖南5)2395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395萬)。
88.許昌(河南4)2385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431萬)。
89.咸陽(陝西3)2362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527萬)
90.棗庄(山東15)2357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394萬)
區間分析:蕪湖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相對滯後,隨著其加快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的步伐,未來幾年還會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咸陽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但並未像西安那樣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發展仍有跨越式提升的潛力。
90.廊坊(河北5)2312億元,同比增長8.6%(人口:450萬)
91宿遷(江蘇12)2306億元,同比增長9.3%(人口:485萬)
92.周口(河南5)2299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80萬)
93.連雲港(江蘇13)2297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507萬)
94.湖州(浙江8)2238億元,同比增長7.7%(人口:262萬)
96.蘭州(甘肅1)2220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401萬)
97.郴州(湖南6)217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469萬)
98.新鄉(河南6)2133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600萬)
99.通遼(內蒙古4)2112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13萬)
100.遵義(貴州2)2100億元,同比增長12%(人口:800萬)
區間分析:連雲港的經濟發展水平處於華東沿海地區墊底水平,因此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間;遵義隨著紅色旅遊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總量的提升;蘭州作為西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維持在全國100名左右。

Ⅱ 寧波舟山港前三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9.8%,增長原因有哪些

增長原因是我國經濟形勢好。

總體來說,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百分之9.8,這就意味著進出口體量得以增長。而進出口體量是由經濟水平所決定,如果經濟水平低,進出口體量就縮小,反之進出口體量增長就說明我國經濟形勢好。具體來說增長原冊喚因有這些:疫情防控好,製造業發達,經濟水平好。以下筆者將詳細解釋這些內容。

第三、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得以增長,原因是經濟水平好:在疫情期間,我國經濟發展不但沒有受到抑制,反而實現了同比增長。由此可見我國經濟水平較高。經濟水平高就拉動內需,對商品需求就多,所以以此推動了進口量,進口量增長集裝箱吞吐量就增長。所以原因是我國經濟水平好。

Ⅲ 你覺得寧波市的未來發展潛力會是如何呢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寧波市如今的兩大最強的支柱產業當屬依靠自然條件而有天然優勢的海洋運輸和民營服裝業。前者自與舟山共同發展之後可謂是形勢一片大好,不但綜合了兩城港口的優勢,更是進一步升級了自身的基礎設施,另自己的實力更進一步。後者則擁有著我國最近幾年最熱門的服裝品牌,潛力更是被一眾人所看好。現在,你覺得寧波市的未來發展潛力會是如何呢?

Ⅳ 寧波工作好找嗎工資水平怎麼樣

寧波平均薪酬7843元,全國第五寧波工作好找,因為寧波是長三角派含南翼的經濟中心、浙江「一體兩翼」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翼。

實現經濟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大力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創建國家級「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為龍頭,高水平開發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造「一帶一路」的戰略樞紐城市,經濟發展形勢一片大好。

寧波地區競爭最激烈的五大行業:

智聯招聘2017年冬季在線數據顯示,寧波地區競爭指數排名前五位的行業中,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行業的競爭指數最高,其次是租賃服務行業,物業管理/商業中心行業排在第三,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行業和汽車/摩托車行業的競爭指數位列第四和第五。

雖然熱門城市的限購、限售、限貸政策不斷加碼,但房地產行業本身發展歷史較長,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較高,體量非常大,對人才的需求仍然非常高。

隨著國家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租賃市場和房產金融市場也在政策引導下高速發展,從事資產管理、品牌公寓、房產服務等領域的企業人才需求較多,與「住」相關的房地產行業依然是熱門行業

(4)寧波經濟形勢怎麼樣擴展閱讀

寧波地區競爭最激烈的五大職業:

智姿培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寧波地區2017年冬季競爭最為激烈的職業是汽車製造、高級管理和財務/審計/稅務。此外,土木/建築/裝修/市政工程和生產管理/運營的競爭也較為激烈。

高級管理等職位的流動性相對較弱,崗位供應數量有限,所以求職競爭較為激烈。房地產市場的熱潮,使得土木/建築/裝修/市政工程職業繼續保持競爭激烈的狀態

政府/公共事業/非盈利機構和旅遊/度假行業也進入了前十位的榜單中。智聯招聘專家建議,求職者不用過於消極觀望,遇到合適的機會不妨大膽嘗試,利用這塵冊笑個市場窪地,找到一個不錯的機會。

針對熱門行業及職業,求職者應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從而提高勝算;對於冷門行業,競爭環境寬松,企業對求職者的渴求程度高,求職者掌握的主動權更多。

Ⅳ 浙江經濟怎麼樣

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發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據統計,1978-2001年,浙江GDP年均增長率高達13.3%,由124億元猛增至6700億元,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序由原來的第12位迅速升至第森辯4位,人均GDP則由全國第16位升至第4位。尤為可喜的是,1997年後,我國經濟增長率逐年走低,而浙江經濟雖也有回落,但仍然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1998年較上年增長10.1%,1999年較上年增長10.0%),出口增長更高(1999年全年增長18.5%,今年1季度的增長率高達55%)。2001年浙江國內生產總值已達6700億元左右,2002年人均GDP預計可達2000美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一倍。如今,浙江經濟表現出的旺盛活力,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有人稱之"浙江現象"。以卜改經濟學的觀點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領先於其他地區,必然是其較好地發揮了比較優勢的結果。本文即試圖從比較優勢分析的角度來探討"浙江現象"產生的原因。
經過大量的實證分析後,筆者認為,浙江與鄰近沿海發達省份及全國相比,在勞動力、環境、市場擴大、特色產業和企業經營機制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具體分析如下:
一、浙江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
勞動力資源也稱人力資源,是國民經濟的根本要素,是構成社會經濟運動的基本前提。在現代社會,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因此成為各地區比較優勢的一項重要指標。誠然,浙江的勞動力資源充沛,但在我國勞動力資源普遍充足的大環境中顯不出比較優勢。浙江在人力資源上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即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人口綜合素質較高。1989年浙江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79‰,僅稍高於滬、京2個直轄市,是省區中最低的。1999年則為4.29‰,高於滬(已出現負增長)、京、津、遼、蘇,列全國倒數第6位,在省區中列倒數第3位。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減輕了人口負擔和就業壓力,對經濟發展有利。雖然浙江人均受教育程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浙江開發歷史早,文化積淀深厚,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在全國居較高水平。相對於外省人而言,浙江人更具有崇學、敢闖、聰慧、勤奮、互助、務實等優秀素質。其優勢突出表現在浙江人對現實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並勇於創新。江浙滬歷來為我國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區。國內40%以上的科學家均出於此。根據《中國科學家傳略辭典》按籍貫統計,每百萬人所涌現的著名科學家,上海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22倍,浙江為4.15倍,江蘇為3.49倍。特別是寧波,不僅以出商界巨子聞名於世,還是名冠全國的"院士故鄉"。目前,寧波籍院士佔全國1/16,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僅一所效實中學就出了13位院士,在全國未聞其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肯動腦筋肯吃苦又富冒險精神的浙江人,邊干邊學,素質提高更多地倚仗於"來自課堂外的學習"。在改革的實踐中,涌現出滕增壽、馮根生、顏阿龍、魯冠球、宗慶後、南存輝、陳金義等一大批勇於創新,精明且善於把握機會的知名企業家。這些企業家的存在是浙江經濟騰飛極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浙江環境的比較優勢
環境資源直接影響人們選擇定居點,企業選擇區位,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一般認為,區位、資源、經濟和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社會、政|治、政此弊缺策和法律環境為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以下僅對浙江的硬環境作簡要分析。(一)區位環境,浙江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首先,濱海居中的地理位置,既利於對外交往,又利於向內擴展。而且,緊鄰上海這一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商品、資金、技術、信息、人才"五流"及產業擴散方面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加上北南兩邊鄰省江蘇和福建均為全國經濟增長領先省份,可充分發揮集聚效應,互相支持,共同發展。(二)資源環境<BR> 盡管就礦產資源和耕地資源而言,浙江是典型的"資源小省",但浙江在港口、海洋和氣候資源等方面卻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 浙江地處祖國東南沿海的中部,港口眾多,腹地寬廣。改革開放後,港口建設速度加快,至1999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已達58個,泊位600多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9個,深水泊位數佔全國8 %。寧波已躍升為全國第二大港。今年截止11月8日,寧波港的吞吐量已達1億噸,成為國內僅次於上海的,吞吐量逾億噸的世界級大港。而且舟山、溫州、乍浦、海門等港規模日益擴大,且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BR>浙江海洋漁業資源和海洋能源資源在全國居領先地位。浙江海域歷來是我國最大的漁場。1999年,浙江的海水產品產量為389.4萬噸,居全國第3位;浙江海洋捕撈漁獲量高達331.2萬噸,僅次於山東的332.5萬噸,居全國第2 位(表1)。緊靠浙江的東海陸架盆地是一個有著良好開發前景的油氣資源區,目前正在勘探開發之中。 表1:我國重點省份海水產品和海洋捕撈產量 單位:萬噸 地區 浙江福建 山東 廣東 遼寧 其他地區 <BR>海水產品產量 389.4 448.5 602.3 355.4 296.9 275.0 <BR>海洋捕撈產量 331.2 206.7 332.5 194.5 157.7 275.0 捕撈量佔全國% 22.1 13.8 22.2 13.0 10.5 18.4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0》,中國統計出版社<BR> 浙江雖然耕地面積少,農業卻一直領先於全國。除了浙江農民吃苦耐勞,素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外,與這里農業氣候條件優越也是分不開的。浙江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資源豐富,為農業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條件。 (三)經濟環境<BR> 浙江開發歷史悠久。隋唐時期即已成為全國居優勢的經濟區域,至今依然。特別高的經濟活動效率,使浙江發展的經濟基礎在全國處於高水平。由於浙江是全國市場經濟發育較早的省份,多年前經濟實力即已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而且民間的投資意識很強,在市場競爭中已取得一定的先發優勢。<BR> 1999年,浙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8元,僅次於滬、京、津3個直轄市,居全國第4位;浙江農村人均收入3948元,僅次於滬、京2個直轄市,高居全國第3位。浙江1997年即已成為全國第一個消滅貧困縣的省份,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積居全國第一。<BR> 雖然由於資源和戰備方面的原因,解放後國家對浙江的投資極少,然而,浙江民間的投資意識很強。自1982年以來,非國有投資年均增長28.6%。1999年,全省民間投資額達1214億元,超過建國前40年浙江全社會投資的總和,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62.0%,高居全國第一(表2)。</P><P><BR>表2:部分沿海省份及全國民間投資情況表 地區 浙江 江蘇 山東 廣東 全國 <BR>民間投資額(億元) 1214.06 1389.10 1167.96 1710.45 13906.95 <BR>佔全社會投資比重(%) 62.0 56.9 52.6 58.2 46.6 <BR>資料來源:2000.11.29.《中國信息報》<BR> (四)生態環境<BR> 生態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浙江山青水秀,歷史上即享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美名,杭州則被譽為"人間天堂"。解放後,由於幾次政策失誤,山林破壞嚴重,80年代以後工業污染又給浙江的生態環境蒙上陰影。但是90年代以來,政府下大力氣,增加投入,控制污染,加上具備環境再生能力較強的先天優勢,形勢明顯好轉。最新的國家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浙江現有森林面積8309萬畝,比10年前增長26.6%,森林覆蓋率高達59.4%,比10年前增加了16.8個百分點,名列全國前茅。如今,浙江已是全國著名的竹業大省、花木大省、旅遊大省。1999年,浙江的綠化觀賞苗木輸出量佔全國出省量的32%。在昆明世博會上,有一半的花木出自蕭山。至今,全省共建有1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0個省級森林公園。旅遊收入領先於全國。浙江在城市生態建設方面也不乏大手筆,如杭州市決定投資60億,建設"藍天碧水"工程。<BR> 由於浙江的生態環境好,氣候條件優越,因而宜居宜游,發展旅遊業在全國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BR> <BR> 三、浙江市場擴大的比較優勢<BR> 貿易(包括國際貿易和地區間貿易)是地區經濟增長的基礎。貿易增長,也就是經濟增長在地區之間的擴散。有經濟學家認為,地區增長的必要條件是創造出口基礎。<BR> 西方經濟學家丹尼森認為:一個經濟體系的增長就意味著企業提供最終產品的市場規模的擴大。只要市場規模擴大,就有機會提高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的專業化程度,擴大企業規模。因此,隨著市場的擴大與生產和銷售規模的擴大,就有可能獲得遞增的報酬。<BR> 浙江是"資源小省",產業結構的特點是"兩頭在外"(即資源和市場主要依靠省外)。浙江生產的產品有20%銷往國外,50%銷往省外,僅30%在省內銷售。從經濟學的觀點看,對商業的尊重是建立良好的商業環境最重要的因素。浙江人歷來有重視經商的傳統。改革開放初期,農民自發地辦起了工業品市場,通過市場調節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使資源趨向合理配置,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浙江經濟發展的一大特徵就是商品市場的領先發育,繼而引發了生產要素市場的發育。甚至可以說浙江走出了一條"市場大省"通向"經濟大省"的獨特發展道路。在闖市場的實踐中,浙江人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引進來"(在本地大辦市場)和"走出去"(出外經商,或創辦外地市場),如今浙江省內市場和外地市場的成交額均遙遙領先於國內其他地區。<BR> 1978年以來,各類市場的迅速崛起,成為推動浙江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浙江早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市場大省。1999年,浙江有商品交易市場4347個,總成交額3606億元,連續9年列全國第一。義烏的小商品、紹興的輕紡產品、海寧的皮革、嵊州的領帶等商品成交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同類市場第一。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已擁有攤位24350個,成交額已連續8年居全國榜首,成為"中國第一市";紹興中國輕紡城是亞洲最大的紡織面料交易中心;嵊州領帶、諸暨珍珠均佔全國交易量的80%。<BR> 到1999年底為止,浙江專業市場已在外地開辦分市場30個,在國外開辦市場3個。漂洋過海辦市場,成為浙江農民"賺洋錢"的又一條捷徑。至今,浙江在巴西、南非、阿聯酋、俄羅斯、匈牙利、喀麥隆、奈及利亞等10多個國家已創辦或即將創辦自己的市場。<BR> <BR> 四、浙江特色產業的比較優勢 <BR> 興旺的各類商品市場為浙江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正是以貿帶工、以銷促產,市場優勢與產業優勢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使浙江經濟如此充滿活力。浙江發展特色產業有的是在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有的是原來沒有絲毫基礎,但產品小而專,投資少、上馬快、資金回收快、憑借市場信息靈即可賺錢的輕小型產業。<BR> 服裝、絲綢、茶葉是最具浙江特色的傳統產業。在全國紡織業普遍不景氣的大環境中,浙江的服裝、紡織業可說是一支獨秀。如今浙江服裝出口佔全省出口總額近40%,浙江服裝企業在中國服裝雙百強企業中"四分天下有其一"。浙江服裝業三巨頭"茉織華"、"杉杉"、"雅戈爾"同樣也是全國服裝業三巨頭。一省有2個城市(寧波和溫州)都一年一度舉辦"國際服裝節",爭創服裝名城,全國也唯有浙江。<BR> 溫州和台州地區是全省特色產業發展最有特色,也最成功的地區。溫州目前已建有30多個特色工業園區,如龍港的包裝印刷、平陽的皮鞋、溫州的服裝、樂清的低壓電器、甌海的眼鏡、永嘉的橋頭紐扣等,其產品在全國市場的佔有率均在30%以上。</P><P><BR> 五、浙江企業經營機制的比較優勢<BR> 歷史上,浙江企業具有"輕、小、集、加"的特點。即輕工業為主、小企業多、集體所有制企業和加工型企業多。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多種所有製成分經濟的增加,特色產業的發展,浙江企業的特點越來越表現出"輕、小、民、特"的特點。<BR> 浙江第二產業的比重在全國居第二位,屬工業領先省份。浙江工業的特點首先表現為輕型工業為主,企業規模小,與市場聯系緊密。浙江是工業結構輕型化最典型的省份之一。1999年全部工業總產值中,輕工業佔62.8%,重工業只佔37.2%,而且相當部分重工業屬於輕小型的機電、金屬加工業和精細化工業。輕型工業對企業規模的要求較低,因此浙江小企業地位重要。目前全省工業小企業占企業數的99.8%,改革開放以來小企業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0%以上。<BR> 小企業機制靈活,適應現代社會消費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更適合搞專業化分工協作,有利於提高競爭力。如今,浙江的小企業已經向"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方向發展,加強了專業分工協作,許多產品的生產企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BR> 浙江工業的特點還突出表現在非國有工業和農村工業比重大,個私經濟發展基礎好。在1999年全部工業總產值中,非國有工業佔89%,其中個私工業佔45.6%(表3)。浙江個私企業的注冊資本總額、工業總產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均居各省、市、自治區首位。在全國最大私營企業500強中,浙江佔有數量也列第一。溫台地區的工業總產值中,民營經濟的比重甚至超過90%。民營經濟大多決策迅速、善於抓住市場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我省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機,從而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增長點。</P><P><BR>表3:浙江與全國工業不同經濟類型所佔比例比較(%) 地區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 城鄉集體工業 個體私營工業 其他經濟類型工業 <BR>浙江 10.2 31.9 45.6 12.3 <BR>全國 28.2 35.4 18.2 26.1 <BR>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0》,《浙江年鑒2000》 <BR> 1999年浙江第三產業增加值中,非國有經濟的比重高達54%;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非國有經濟的比重更高達78.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9.8個百分點。<BR> 1979-1999年,全省工業總產值新增量的78%來自鄉鎮工業。1999年浙江農村工業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為76%。鄉鎮企業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銷售產值、利潤總額、實繳稅金的絕對額和增幅均居各省、市、自治區首位。<BR> 近20年來,浙江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來源於工業經濟的增長。而工業經濟的增長是市場帶動、農村工業的迅速發展、民營經濟的崛起、輕型工業的基礎較好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經濟制約瓶勁
資源短缺阻礙浙江經濟發展
「正在建設的項目沒有錢、正在投資的項目沒有地、正在生產的項目沒有電。」這句話在浙江企業中廣為流傳。
據調查,浙江現在可用於工業用地的耕地不足400萬畝,按一年使用50萬畝的速度計算,8年後浙江的工業用地將告罄;同時,浙江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礦產資源短缺、勞動力資源短缺等一系列瓶頸。
瀕臨東海之濱的寧波市,甬江、奉化江和餘姚江三江貫穿市區,為名副其實的水鄉,但事實上,寧波全市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1315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2%,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1750立方米的用水緊張線。據有關部門預測,如今寧波、舟山地區年缺水總量約為6億立方米,即使到2020年周邊地區引水工程和10座水庫建成,但因經濟一直飛速發展,這一缺口仍將維持在6億立方米左右,情況相當嚴峻。
寧波市的缺水形勢可以說是整個浙江省的一個縮影。由於缺水,浙江不得不對地下水大量開采,直接導致地面下沉。到2003年底,寧波市的沉降區域總面積達175平方公里,寧波整個市區已成了一個巨大的碟形窪地。浙江省工商聯的一份議案中指出,2010年,浙江省水資源需求缺口將達55億立方米;2020年將上升到67億立方米。
不僅是水,電力也是如此。國家動能經濟研發中心總經濟師胡兆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浙江省的電力短缺最為嚴重。據統計,從2003年上半年以來,浙江省電力供應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2004年夏季,全省實際最大電力供應缺口在700萬千瓦以上。2004年1月至8月,全省拉限電損失電量達56.6億千瓦時,佔全國的59%。
「不到一個月諸暨城區就湧出了12家自備發電機的經銷商,由於供不應求,公司倉庫里放了好幾年的存貨也一銷而空。」 諸暨市機電設備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電力短缺,去年浙江幾乎每家企業,連理發店都自備發電機。在全國百強、浙江十強縣(市)的諸暨,全市共有自備發電機約11655台,發電容量26.05萬千瓦。
電力短缺等問題已經造成了大量浙江企業遷往外省。2005年初,國家統計局企調總隊和浙江企調隊對浙江596家企業的遷移問題作了調查。
根據調查,這次調查的浙江省596家企業中,已遷往省外的企業196家、有意向遷往省外的企業74家、省內遷移的企業128家、省內意向性遷移的企業48家、外省遷入浙江的企業150家。總體趨勢是向省外遷移。
浙江外遷企業最為關注的前三位遷移因素是:土地資源,認同率為55.6%;電力供應,認同率為45.4%;原材料及能源供應,認同率為42.9%。企業離開長三角的理由都很簡單:土地、勞動力成本高、電力、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緊張。
「百姓經濟」抗風險能力不強
浙江,中小企業總數佔到全部工業企業的95%以上,大部分中小企業都屬於民營經濟,浙江經濟是典型的「百姓經濟」。民營經濟在浙江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的作用。
「從歷次經濟增長周期和加強宏觀調控階段的表現看,浙江工業往往顯現出上得快下得也快的特點」。浙江經貿委的一份經濟運行報告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與浙江以中小企業為絕對多數有關。
浙江的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而大企業和特大企業與其他省市相比不但數量較少,而且規模也不大。這導致浙江在國家宏觀調控中,企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不強,一遇到宏觀調控等形勢,經濟發展速度就明顯下滑。
中小企業是浙江工業的命脈。2004年浙江實現工業總產值24461億元,其中中小企業實現總產值21601億元,占整個工業總產值的88%。中小企業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面臨土地緊缺、電力短缺、水資源短缺、資金短缺等方面的困難時,中小企業處境尤為艱難。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府只可能優先保證大企業。」浙江溫州一位建材企業的老闆告訴記者,「盡管浙江省中小企業總數佔到全部工業企業的絕大多數,但仍然是並不被優先考慮的群體。」
浙江經濟模式急需轉型
「浙江民企以後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是粗放型,而是靠新的技術,改進產品,提高技術含量來提高他們的競爭力。要找出新的推進工業化方式來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史晉川認為,不僅僅是企業要轉型,浙江的經濟模式也急需轉型。

事實上,浙江模式的經濟增長已經到了極限。以2003年為例,當年非典對浙江經濟的影響大約在0.3個百分點,而電力短缺、拉閘限電導致的GDP損失是0.6個百分點。浙江經濟模式的轉型已經是當務之急。

目前,浙江經濟發展受土地、能源、水資源瓶頸制約相當突出。受此影響,浙江企業成本上升很快,一些企業出口訂單無法完成,一些新增投資受阻,企業紛紛外遷,影響了浙江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經濟發展階段、宏觀形勢、體制條件尤其是資源環境情況的變化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資源約束將會是未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長期因素。所以,要考慮如何保障資源供給、合理利用資源的問題,要選擇適合浙江資源供給狀況的發展戰略。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技術進步,實現經濟向高級化發展。

Ⅵ 寧波在全國的經濟地位如何 國家對寧波的發展有什麼規劃

寧波城市總體規劃

●區位

寧波,位於中國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北部沿海。市區地處餘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交匯的河網平原,西南有四明、太白山余脈。優越的區位條件,秀美的河川山林,宜人的氣候環境,構成了寧波城市發展的獨特地域環境。

城區始建於唐代,已有1181年歷史。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城市空間由河口向濱海演進,形成了三江、鎮海、北侖三片臨江、濱海發展的空間格局。

●目標

寧波作為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主要職能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深水樞紐港及大型遠洋集裝箱轉運中心,東南沿海重要的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南翼貿易與物流中心。

未來的中心城市將擁有先進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體系,呈現優質的城市生態環境。2020年人均居住面積達20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15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小於15平方米,城市化水平達70%以上。通過20年左右的建設,使寧波成為具有國際港口城市功能和江南水鄉特色的生態型現代化城市。

●空間結構

未來寧波市域以中心城為中心,形成二區T軸為主體的面向杭州灣的開放式空間結構,二區即以四明山區至東錢湖、穿山半島為分界線,形成北部都市區、南部生態發展區,T軸即濱海線與沿海國道主幹線。

寧波市區及余慈地區、奉化部分區域構成都市區,用地面積4千餘平方公里。都市區以中心城為中心,沿濱海線形成帶形組團式結構。沿交通幹道形成若干組團,各組團之間留有楔形生態綠帶。

中心城以三江為軸線,沿海為產業發展空間,沿三江為生活發展空間,三片之間以生態綠地隔離,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形成「兩心兩岸三片一體」組團式空間結構。

拓展城市空間

為適應寧波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展的新形勢,科學把握寧波城市發展的總體格局,市委、市政府在組織寧波發展戰略規劃的基礎上,進行了《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著眼區域整體協調發展,跳出「三江口」,從市域、都市區、中心城三個層次作了總體布局,確立了「兩心、兩帶、三片」組團式發展的中心城空間結構和「二區、T軸」為主體的面向杭州灣的開放式城鎮空間形態。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的大都市的基本框架,鎮海新城區、北侖新城區、鄞州中心區和東部新城區規劃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城市空間進一步拓展。

Ⅶ 北侖的發展狀況

創新發展模式:從各自為政到一區多村 北侖區位於寧波市東部,是浙江省寧波市對外開放時間最早、程度最高的現代化國際港口濱海新城區。目前,北侖境內設有北侖區一個行政區和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保稅區、寧波出口加工區、大榭開發區、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等5個國家級開放功能區。200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845元。在這樣一個工業化、城市化較為發達的地區,北侖區的農村發展建設也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城中村、園中村不斷涌現,大量農民轉化為城鎮居民;外來人口不斷增多,農村社會階層發生了深刻變化;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生產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這些問題沖擊的不只是舊有的農村管理建設體制,也對以往新農村建設中村村各自為政、粗放建設的模式提出了挑戰。鑒於此,北侖區提出了發展「農村新社區」的思路。北侖區區委書記陳利幸解釋說:「所謂農村新社區,就是要打破村與村之間的行政界線,對地緣相鄰、人員相親、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村莊進行總體規劃、統籌布局,統籌開發利用資源,統籌完善基礎設施,統籌安排公共服務,努力實現農村集約化發展。」根據這一思路,北侖區在多個不同類型的區域,開展了農村新社區試點工作。一是城郊「連片整治建設型」新社區,這里既受到來自城市工業區的輻射帶動,同時又保有村落社區和農業產業帶的特點,具有相對復雜多樣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二是城鎮「整村拆遷安置型」新社區,北侖區在城鎮化建設中將原有的城中村、園中村整體搬遷改建為城鎮社區,具有較為完善的城市社區功能體系;三是位於城鄉結合部的新社區,此處外來人口眾多、周圍工業聚集;四是農村「中心村主導型」新社區,通過發揮中心村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鄉村發展。浙江省委農辦原副主任顧益康認為:「北侖區多村一社區的發展模式,實際上代表了中國沿海經濟開發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升級版。這不只是一種模式的創新,同時也提升了現代新農村建設的層次。」突破行政邊界:從封閉發展到資源共享位於大碶街道的九峰山社區屬於城郊「連片整治建設型」新社區,這里下轄青山、清水、牌門等七個村落。如今,這里已組織了服務全社區的垃圾保潔、綠化管護、河道保潔專職隊伍,建成了垃圾收集、中轉、統一填埋和污水生態化處理網路;完成了農民飲用水系統、農村電力擴容改造以及有線電視、寬頻傳輸的城鄉聯網……到去年年底,社區內已經有4個村成為市級全面小康示範村,其他的村也將在今明兩年內創建完成。「在社區范圍內,公共設施必須充分考慮到『普照』,社區居民不管住在哪裡,無論收入高低,都能共享這些設施,這是項目建設的目標!」大碶街道黨工委書記胡培良向記者介紹。北侖區的新社區建設不僅實現了跨村域的資源共享,也打破了原來農村封閉、守舊發展模式,教會了村與村之間、百姓與百姓之間去學會合作經營,共榮共享。和鴿村支部書記張培軍說,該村與城聯村有一條2公里長穿村山路,由於地跨兩村,修建一事一直沒提上日程,阻礙了不少村民發展花卉種植的念頭。今年年初,由社區出面協調,把這條山路拉直拓寬,開大卡車都沒問題。目前,北侖全區農村道路交通、廣電通信、衛生醫療、文體活動等設施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以社區為載體,北侖區正大力推進城鄉均衡教育,按照統一標准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高標准高質量普及了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農村醫療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按照一公里服務半徑或15分鍾服務圈的要求,全區共規劃建設了72家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並通過開展農村巡迴醫療服務、健康體檢、社區責任醫生、雙向轉診等工作,面向農民提供「六位一體」的公共衛生服務。據了解,全區所有的農村社區均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農民可以在中心享受到包括計生衛生、建房審批、農業科技、文體教育、就業信息、社會救濟等在內的各種便民服務。整合各類資源:從分散辦廠到規模經營北侖區在發展中因勢利導地推進社區范圍內各種資源和要素的優化配置,注重培育有資源優勢、規模經濟、品牌效應的特色支柱產業,為農村新社區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撐。位於新碶街道的高塘社區利用其緊靠城區、人口密集的特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既滿足了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要求,又促進了區域經濟繁榮與人口聚集;九峰山社區在穩步發展模具加工和花卉苗木種植業的同時,依託九峰山區獨特的自然資源與區位優勢培育旅遊休閑服務業,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15元;春曉鎮昆亭中心村社區把花卉苗木、特色水產養殖和休閑農業作為區域支柱產業,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北侖區委副書記、區長、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華偉介紹說,北侖區還通過對整個社區范圍內的多個村莊的經濟發展進行統一規劃,改變原來村村「小而全」的產業布局,有效地引導各村的小工業、小企業向工業功能區集中,農地向規模經營的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集中,實現了社區塊狀經濟的壯大發展。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社區內各村放開手腳發展經濟,北侖區自2002年開展了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體資產量化到每一個村民。目前全區已經完成了201個村(社)的改制,佔全區村(社)總數的95%。以九峰山社區為例,2008年各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32.1萬元,村民分紅173.4萬元。通過這種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北侖探索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模式,為農村新社區建設奠定了基礎。轉變行政職能:從基層管理到公共服務社區建成後,如何轉變行政職能也成為擺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位於新碶街道的高塘社區,區內有高塘、大同、妙林等8個行政村,本地村民7759人,外來人口3萬多人。在社區建立之前,該區域內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流動人口眾多,公共管理和服務不到位,社會治安形勢嚴峻。2007年5月,高塘社區建立以後,打造了綜合警務工作中心、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社區黨員服務中心等專業服務平台,加強了農村社會事業的專項管理。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在保留現有村黨支部、村委會基礎上,高塘社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社區黨總支」為核心、「和諧共建理事會」為紐帶、「社區服務中心」為平台的「三位一體」組織管理體系。華偉解釋說,「社區黨總支」就是要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新社區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和諧共建理事會」主要職能是民主協商轄區內成員共同關注的規劃建設、社會治安、環境衛生等公共事務;「社區服務中心」是一個為農服務的工作平台,其功能一方面來自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部分職責的下延,如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一方面是各村部分職責的上延和補充,如綜治保安、公共設施維護和精神文明共建等。胡培良認為,「和諧共建理事會」將在社區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九峰山社區理事會,這里的成員包括村幹部、村民和外來人口代表、企業和民間組織負責人等,共有20多人。這種共建形式目前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已有6家企業計劃在最近幾年內總共投入近1億元資金,用於公益設施建設和農業項目開發。「農村新社區建設以強化公共服務的職責和能力為主線,有效地改變了以往鄉村組織以行政管理為主,側重於對上負責的狀況,體現了基層政權職能轉變和基層民主政治、和諧社會建設的創新要求。」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祖輝如是認為。

閱讀全文

與寧波經濟形勢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我有點不相信了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46
古人花錢解救本國人是哪個故事 瀏覽:511
古希臘還有哪些神話故事的書名 瀏覽:831
幸福果樹怎麼樣 瀏覽:647
什麼叫家的幸福 瀏覽:306
村裡的什麼叫經濟適用房 瀏覽:877
打完加強針健康碼多久才會變化 瀏覽:616
美女有多少人參加運動會 瀏覽:132
美女的葵花長什麼樣 瀏覽:712
七色花故事多少頁 瀏覽:604
因為遇見所有幸福什麼意思 瀏覽:593
如何培養伴侶在婚姻中的責任感 瀏覽:170
幸福樹什麼時候栽最好 瀏覽:814
美女為了一百萬什麼都簽應 瀏覽:585
小米健康模式怎麼安裝 瀏覽:356
很好的愛情像什麼 瀏覽:340
幸福指數打分是什麼意思 瀏覽:940
美女問你買什麼了 瀏覽:765
多少種感情叫愛情 瀏覽:948
六安市婚姻家事律師一般怎麼收費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