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應對突發家庭經濟困難
如果遇到家庭經濟困難,可以參考下述建議:
1. 評估財務狀況:評估家庭的財務狀況,包括存款、債務、支出和收入。了解家庭經濟情況,制定應對計劃。
2. 削轎告數減支出:如果家庭經濟困難,需要尋找削減支出的方法。可以評估日常開支,尋找減友尺少不必要的支出的方法,如購買二手物品或減少餐館用餐次數等。
3. 增加收入:除了削減支出,還可以考慮增加收入。尋找額外的工作機會或副業,或利用家庭資源,如閉首家庭支持或資助等,為家庭提供財務穩定。
4. 借款或貸款:如果家庭經濟情況確實需要借款或貸款,可以考慮咨詢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尋找適合家庭風險承受能力的貸款方案。
5. 尋求政府支持:政府有許多不同的計劃和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和住房、食品和其他必需品的援助,可以了解這些計劃,並尋求政府支持。
面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需要保持冷靜,評估情況,並尋求必要的幫助。這樣可以應對突發的經濟困難,並維持家庭的財務穩定。
⑵ 今年的經濟形勢如何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2年主要經濟數據。在國際前亮環境復雜多變、國內超預期因素持續擾動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頂住壓力,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121萬億元,實際同比增長3%。承壓前行、殊為不易,對中國經濟來說,2022年的確是有壓力、有波動但又有進步的一年。
發展有壓力主要體現在外部動盪大、內部擾動大。從全球發展環境看,2022年自然災害、氣候變化等突發性、具有經濟影響的事件頻發,給全球經濟恢復設置了第一道坎。以烏克蘭危機為代表的地緣政治震盪則給全球經濟戴上了「鐐銬」,顯著改變了全球經濟政治局勢。再加上新冠疫情、逆全球化等因素影響,整個世界都陷入了較大困難中。從國內發展環境看,2022年的超預期疫情沖擊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顯著影響,特別是疫情的不可預測性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擾亂了市場預期,使得年內季度經濟增長波動性顯著加大。
看清困難才更知進步來之不易。壓力大、困難多,但中國經濟迎難而上,新的力量保持成長,關鍵指標保持穩定。從經濟新動能來看,生產新力量保持較快增長,從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到充電樁、光伏電池、風槐戚力發電機組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增長勢頭均十分迅猛。需求新力量也在加快成長,尤其是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力、以新興技術為實現手段、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導向的新消費穩步發展,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科技產品,短視頻、社交分享、直播、知識付費等新內容產品,社區團購等新服務消費種類,都保持了較好發展勢頭。
在關鍵經濟指標方面,物價和就業等的相對穩定,起到了定盤星作用。2022年,我國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CPI單月漲幅始終在3%以下,全年上漲2%,與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通脹高企形成鮮明對比。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提前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全年目標任務。作為兩項核心的宏觀經濟運行監測目標,只有價格穩定,廠商才不會因為價格頻繁變動而失去對市場前景的穩定認識,消費者也不會因為價格波動而產生遲疑。只有就業穩定,市場經濟的最終需求才有消費者,需求才能帶動供給良性循環。
著眼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依然面臨客觀壓力,全球經濟增長大概率放緩,烏克蘭危機等地緣政治變動延宕起伏,全球貨幣政策過快收緊的外溢影響持續性顯現,這些都不利於全球需求增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但登山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見金,我們發展前行可以依鉛悔陵憑的不僅包括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
⑶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多地開年「拼經濟」高頻詞棚檔:高質量發展,提振消費,投資,優化營商環境,展現了新年的開局勢頭,釋放了全力拚經濟、奮戰開門紅的強烈信號。
高頻詞一:高質量發展經濟大省廣東運祥於1月28日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把目光鎖定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將其視為「根本出路」。同樣在1月28日,重慶召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明確提出把雙城經濟圈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進。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各地普遍對高質量發展和營商環境建設等進行詳細安排,提出明確要求,有助於進一步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本地區節前召開的「兩會」精神落到實處。
高頻詞二:提振消費
圍繞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多地陸續提出應對方案。例如,山東提出要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以穩就業、促增收解決「不敢消費」問題,以提品質、強引導解決「不願消費」問題,以創場景、優環境解決「不便消費」問題,大力提振消費信心,加快推動消費復甦。今年年初,多地出台了具體方案提振居民消費,例如《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對個人消費者今年6月底前置換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財政補貼。提振消費在今年各地「拼經濟」的大背景下居於重要位置。董希淼認為,社會需求不足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經驗表明,一國經濟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居民消費數量和質量的提高是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高惺惟表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內需的潛力遠遠沒旁和搏有被釋放出來。通過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高頻詞三:投資
圍繞投資,多地加緊謀劃布局。河南省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火熱啟動,3325個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投產,總投資超過3.1萬億元。福建、陝西、雲南等多地也盯緊重大專項。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齊抓共進,一批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浮出水面。推進經濟運行穩步回升需要充分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表示,投資需求是內需的一部分,投資需求擴大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消費也就增加了。從長期看,投資擴大會帶來經濟的生產能力增強,有利於經濟的長期增長。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認為,基礎設施加碼會進一步推進經濟發展。從現在地方對今年經濟發展的部署情況來看,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的正向拉動作用並沒有弱化,各地都在落實促增長的舉措,擴投資火熱開局,重大項目加速推進,這對經濟發展將起到正向拉動作用。高頻詞四: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優化,也是此次各地召開會議部署經濟工作的關注重點。對此,上海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出台《上海市加強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密集釋放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加快發展的強烈信號。吉林、河北和湖北等地就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重點產業和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做出部署。
高頻詞四:優化營商環境
對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董希淼認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基礎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優化營商環境,通過落實和深化「放管服」、打破隱形壁壘等一系列舉措,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需求和活力。
⑷ 如何看待現在的中國經濟形勢
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是嚴峻的,但也有很多積極因素。以下是對這一問題的簡要評價:
1、持續增長:盡管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出現短暫負增長,但2021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顯示出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強勁復甦的跡敗猛象。
2、重大挑戰:隨著鄭洞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中國也面臨著許多重大挑戰,如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不平等分配等問題。同時,中美貿易戰、國際投資減少、市場競爭加劇等外部因素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壓力和不確定性。
3、轉型升級:中國政府正在推動新一輪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以促進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此舉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4、市場開放:中國政府致察叢橋力於開放市場和吸引外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商業環境,推進金融改革等措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和外商投資。
總體而言,中國經濟形勢有挑戰也有機遇。中國政府需要繼續推動結構性改革,加強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程度,以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同時,還需要加強環境保護、扶持民營企業、促進科技創新等措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