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農業對雲南區域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農業對雲南區域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22 21:34:57

⑴ 雲南主要經濟作物有哪些

甘蔗是雲南傳統的優勢經濟作物之一,已成為邊疆民族地區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和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2000年,全省甘蔗種植面積達26.03萬公頃,比1990年增加14.31萬公頃,增幅達122.1%;產量1521.5萬噸,增700.76萬噸;產糖量由60.3萬噸,上升為149.2萬噸,增加了1.5倍;產值由1990年的11.94億元增至2000年的22.4億元,增10.46億元。 雲南種茶歷史悠久。"八五"以來,不僅茶園種植面積繼續增長,而且茶類結構也有了較為合理的變化,質量提高,產值大幅增長。2000年,茶園面積達16.37萬公頃,比1990年增0.33萬公頃;產量7.94萬噸,增長了77.2%;產值約8.7億元,增加5.6億元。 雲南省大力發展冬春早菜,加大良種繁育力度、多層次布局相結合的商品蔬菜基地的建立,為雲南省蔬菜參與全國蔬菜大流通奠定了基礎,蔬菜成為雲南省農民收入增加的一個重要來源。2000年,雲南省蔬菜種植面積35.33萬公頃,比1990年增長19.52萬公頃,增幅123.47%;產值80億元左右,增加2倍多。 雲南省的花卉自1994年起步以來,種植面積從2000畝發展到了2000年的6.5萬畝,鮮切花產量達13億枝,總產值22億元。至目前,花卉已成為雲南省新興的一個優勢產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地。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雲南水果種類多樣化。我國從北到南,溫帶、亞熱帶、熱帶的水果,在雲南應有盡有。2000年,雲南省水果種植面積達22.9萬公頃,與1990年相比,增長了203%;產量77萬噸,比1990年增加45萬噸,增幅140.6%;產值約14億元,與1990年相比,翻了4倍。水果產業的迅速崛起,為雲南省調整農業結構作出了積極貢獻。 雲南省的蠶桑產業穩步發展。二十一世紀初,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東桑西移給雲南省的蠶桑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2000年,雲南省桑園面積達1.87萬公頃,比1990年增加1.51萬公頃,增長4倍多;產蠶9400噸,比1990年增加了6918噸;由於質量不斷提高,產值不斷增加,蠶價由原來的每千克9.4元增加到每千克14.57元。蠶桑業逐漸成為雲南省重要的經濟產業。 ———今年1—10月,紅塔集團主力品牌銷量達376.85萬箱,同比增長36.72%。紅塔集團實現稅利296.9億元,增長9.13%。隨後的11月13日,紅塔集團再傳喜訊,「紅塔山」200萬箱和「玉溪」50萬箱順利生產下線。 ———今年1至10月,紅雲紅河集團生產卷煙357萬箱,同比增長3.5%;銷售卷煙359萬箱,同比增長2.4%;實現稅利307億元,同比增長6.5%。 煙草產業是雲南經濟的重要支柱,也維系著千千萬萬煙農的生計利益。去年雲南煙草工業實現稅利將突破600億元,達到625億元,這個成績比原定的今年實現稅利增長40億元的目標,增加5億元。其中烤煙產量佔全國近30%,卷煙產量佔18%。煙草產業已成為雲南最大的經濟財政支柱。雲南「兩煙」實現稅利佔全省財政收入的70%以上。在1979年-1998年的20年間,雲南煙草實現稅利達2000多億元,

⑵ 雲南省 農業產業化 政策

加快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建設雲南社會主義新農村雲南民進省委 新世紀的雲南農業和農村經濟神旁,同全國一樣,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要加快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在「十一五」期間應緊緊抓住發展中的三大機遇: 其一,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描繪了我國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建議》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擺在「十一五」時期主要任務的第一條,並具體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新農村建設要求,為我們指明了今後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的努力方向; 其二,中共雲南省委第七屆七次全會通過的《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培育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建設特色農產品商品基地,盡快形成一批優質農產品產業群、產業森瞎和帶」作為「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任務。 其三,農業部決定從2006年起組織實施「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推進活動」,將始終圍繞提高對農戶的帶動力這個核心,力爭今後五年龍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能力,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抓住農產品增值這個關鍵環節,預計到2010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將達到1.5:1,平均每年提高0.1個點。 民進作為參政黨,一直關注「三農」問題。近年來,民進雲南省委曾做過 「關於雲南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研」、「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的調研」等,並形成了書面調研報告,在此基礎上,結合我省農業發展的實際,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要求,民進雲南省委從促進我省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步伐的角度,對我省龍頭企業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歸納如下: 一、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中取得的成績 「十五」以來,應該看到,我省陸續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雲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暫行辦法》等,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明確了以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引進和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戰略重點,使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入,主要農產品持續快速增長,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逐步得到發揮,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一定競爭實力的產業:(一)煙、糖、茶、膠、鮮切花等傳統優勢產品分別位居全國前列,一批具有雲南地方特色的經濟作物如咖啡、熱帶亞熱帶瓜果、冬春早蔬菜、香料、葯材等正在不斷壯大發展,成為雲南農業中新的經濟增長點;(二)由於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的經營方針,大力發展畜牧業、水產業,使其成為了一些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三)各種農業商品基地和農產品加工業的建設大量興起,一批帶動千家萬戶發家致富的龍頭企業越來越壯大,如 「玉煙」就成功地實施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目前我省有農業產業化經營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3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84家。 二、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中還存在的問題 (一) 「龍頭企業+農戶」發展模式中的信譽危機突出; (二)產業組織結構不適應農業產業化的高水平發展; (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和產品科技含量普遍偏低; (四)經營環境和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五)政府角色定位有待改善; 三、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中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為農服務的正確方向 我省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都需要樹立:「扶持產業化就是此盯扶持農業,扶持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充分認識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在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增強農業競爭力中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對加快龍頭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通過市場引導、龍頭帶動、政策扶持、政府服務,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水平; (二)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廣開投融資渠道 根據實際,制定和實施傾斜政策,廣辟資金來源,多渠道增加投入,逐步建立地方財政投入為導向,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信貸、外資及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業龍頭企業投融資體系。如,地方財政的支農資金,每年可安排一定資金投入前景好的農業企業,用於項目經營、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財政資金也可探索入股、貸款貼息等方式的扶持;商業銀行、信託、信用合作社應把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投入的重點;以開放的優惠的政策和條件,吸引外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加快龍頭企業的發展搭橋鋪路; (三)加大對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除享受國家和省制定給予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外,還應給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一是經認定的省級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應視作高新技術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二是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從事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術開發、企業開發培育的動植物新品種出售收入,應比照科研開發機構「四技服務」收入的政策,給予相關稅收減免,財政資金應給予貸款貼息和補貼;三是鼓勵科研機構、科技人員以技術成果及管理入股,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企業擁有的技術成果、動植物新品種、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可視為資本金投入,可占企業20%以內的注冊資金;四是鼓勵科技人員和有經營能力的企業家領頭辦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支持農業科技、管理人員到農業產業化組織中兼職,在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其它人員相同政策。 (四)加強農業中介機構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農業龍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業龍頭企業工作和創業;各級政府部門的人才培養引進計劃中,把培養、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的科技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作為重要內容,在學習、培訓、經費上給予支持;對在農業龍頭企業工作的科技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在政府獎勵、職稱評定、落戶、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同在科研機構、國有企業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同等政策待遇,加大農業龍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為全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五)抓好農業信息服務,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農業部門、科技部門應開展信息服務工作,鼓勵民間信息行業、農業咨詢行業、科技咨詢行業等中介機構的發展。建立科學准確、反應靈敏和運轉高效的農業科技信息體系。當前,一要加大農產品信息、農業科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二要及時向農民傳遞權威的生產、技術、價格和供求信息。三要加強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和農業技術交易市場建設。統籌規劃,加大建設力度,整合好現有的農產品、農業科技信息資源,通過合作、股份、合夥等多種形式,將雲南省現有的省直部門、各市、各單位辦的農業信息網和科技信息網資源進行改革重組,實行資源共享。開展信息到鄉、進村、入戶,將信息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廣大企業和千家萬戶,形成國內外市場、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鄉鎮、村、農戶縱橫交錯互動的多維的網路體系。加強信息採集、加工分析,改變重硬體建設輕信息採集加工的傾向,真正發揮信息網路和信息資源的作用,以適應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發展的要求。針對中小企業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信息獲取量少等現狀、實現人才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六)規范各種利益關系,完善企業運行機制 規范雲南省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科研機構之間的利益關系,完善企業運行機制。 1、建立合理的利益調節機制。把農業龍頭企業在技術成果轉化、新產品轉讓、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的高額利潤返還一部分給原材料生產和科研開發環節,讓農民、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獲得從原材料生產到加工、銷售、新品種轉讓等生產經營環節的平均利潤; 2、建立和完善約束機制。促使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科技人員、科研開發機構實行雙向承包,採用合同契約的形式進行自我約束,規范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建立良好的合作運行機制; 3、建立風險調節機制。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從經營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風險基金,以備技術轉化、科研開發失敗和產品滯銷、市場波動時進行自我保護、增強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4、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機制。有關部門要嚴格執法,強化合同監督,通過章程、合同契約來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力、義務,規范各方的經濟行為,力促各項合同兌現,保護各方面的利益。 (七)扶優扶強,培育一批有市場競爭力大企業、大集團 隨著我國農副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省的龍頭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和發展,關鍵取決於形成一批技術水平高、覆蓋面大、競爭力強的名牌產品。如昆明雪蘭牛奶有限公司,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對他們一方面要運用現代市場經濟管理方式,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利益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化改革,運用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建立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進行動態考核管理。引導企業瞄準國內外先進水平,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實施品牌戰略上狠下功夫,向高起點、大規模、外向型、實力強龍頭企業和集團奮進,爭取「十一五」期間,我省有龍頭企業進入農業部「十一五規劃 :『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推進活動』中的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和超過50億元的龍頭企業。」

⑶ 滇越鐵路開通後對雲南經濟、工業和生活的影響有那些

滇越鐵路的開通,使雲南一夜之間成為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距出海口最近的區域。以往,通過滇越古道,從昆明到越南海防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但火車通車後,三天即可到達。清朝最後一個「狀元」袁嘉穀是雲南人,當他1910年10月返回故鄉時,便是通過滇越鐵路。過去他從家鄉赴京趕考,至少需兩個月時間,而此次還鄉,卻只用不到半月,這讓他大為感慨,並預言這條鐵路將給雲南帶來巨大改變。

歷史正如袁嘉穀所預料。雖然1889年蒙自開關可以視為雲南近代化的開端,但西方工業文明對雲南的沖擊,直到滇越鐵路通車之後才真正開始顯現。

今天的歷史學家更能看清楚一百年前這條鐵路的意義。滾滾而來的西方工業產品從世界各地運抵越南海防,再經滇越鐵路運至昆明,進而向整個西南地區流淌。這其中,以鐵路沿線地區收益最為直接。

以昆明為例,火車通車前,昆明對外交通只有幾條驛道,日用消費多為本省土特產品,不多的外來物品也局限於周邊省份。通車之後,昆明市政建設、消費習慣、思想觀念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一些聞所未聞的商品開始出現在昆明百姓的生活之中,罐頭、香檳、咖啡、手錶、縫紉機、化妝品開始被一些富戶人家接受和消費;市區內開始出現許多西式或中西合璧的建築,今天的雲南大學會澤院便是當時法式建築的代表;電話、電燈、自來水、汽車、自行車也陸續在這個城市裡出現;社會上逐步流行起西式生活風尚,咖啡館、酒吧、電影院成為市民的消費場所,新式學堂開始普及,女孩子也可以進入學校,接受新式教育。

據粗略統計,自1910~1923年間,昆明市內新開張的酒店、洋行就達三四十家之多。而同一時期廣州的洋行也僅有十餘家,昆明聲望之隆,「堪比香港」。

作家艾蕪在其《人生哲學的一課》中對此描述:「滇越鐵路這條大動脈,不斷地注射著法國血,英國血……把這原是村姑娘面孔的山國都市(昆明),出落成一個標致的摩登小姐了。」

工業起步

鐵路通車之後,由於大量廉價棉紡品的傾銷,使雲南傳統的耕織結合的家庭經濟備受沖擊,從而導致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的分離。同時,大米、紅糖、茶葉、火腿等土特產品出口數量的迅速上升,也改變著雲南農業結構;為了適應進出口貿易,一些新興經濟實體如公司、公廠開始出現。與此相伴隨,傳統的商幫組織也開始為商會、新式會館所代替,金融體系也由票號、錢庄升級為銀行,金融資本開始滲入新興的工業領域。傳統的社會階層也隨之開始出現新的分化,民族企業家和新式知識分子逐漸成長起來。新式教育及新的思想觀念開始在雲南大地上廣泛傳播。

在這個過程中,鐵路沿線區域的城鎮建設快速發展。以碧色寨為例,這個在清末只有幾戶人家居住的荒僻小村,在鐵路開通後,成為交通樞紐。原由紅河水道運輸的貨物均在此轉運,結果在短短時間內讓這個邊遠小村奇跡般地繁榮起來。在這僅有4平方公里的村落里,匯集了法、英、美、德、日、希臘、越南等不同國籍不同語言的人,公司、洋行、酒店、咖啡館、郵局、稅務局等紛紛設立,一時間,這里成為冒險家的樂園。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自秦漢以來便成為雲南與外界主要交通運力的馬幫,因受鐵路沖擊而迅速衰落。這激起了當地百姓的不滿,在「阻洋修路」不成後,蒙自、個舊、石屏等地士紳商賈開始出資組建鐵路公司,並修建了中國第一條主權最完整的民營鐵路——個碧石鐵路,這條長達117公里的鐵路把滇南最富饒的幾個城市連成一片,並在碧色寨與滇越鐵路交匯。

從1910~1923年間,雲南先後興建各類工廠55家,同1909年比,企業數量增加了3.7倍。這其中,包括在世界上享有「錫都」盛譽的個舊錫礦公司。同時,中國第一個水力發電站——昆明石龍壩水電站建成,其從歐洲進口的西門子發電機組便是通過滇越鐵路運至昆明。發電廠運轉後,昆明於1920年成立了自來水廠,從蒸汽時代步入了電力時代。

中國的「敦刻爾克」

1937年7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很快,中國半壁江山淪陷。在戰爭初期,滇越鐵路一度成為西南大後方唯一聯通海外的運輸線,大量軍用、工業生產、醫葯等物資靠此一線運入中國後方。

昆明作為西南大後方雲南省的省會,吸引了許多企業遷移至此,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才通過滇越鐵路進入昆明,不僅為中國的工業發展保存了力量,也有力地推動了昆明工業現代化的進程,從而一舉奠定昆明現代工業的布局及發展基礎。

據國民政府經濟部的統計,1940年昆明地區主要的工廠企業已達80個,內遷數量僅次於重慶和川中地區,廠礦工人也從戰前的2000多人增加到3萬多人。

通過滇越鐵路內遷的還有包括被稱為「中國最好大學」的西南聯大的師生。南京淪陷後,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長沙組成的臨時大學經過反復研究,決定遷往雲南昆明,之所以選擇雲南,而不是當時發出盛情邀請的廣西、重慶,一是因為昆明地處西南,距前線較遠,同時又可以遠離陪都重慶,保持學術獨立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滇越鐵路的存在,學校可以藉此與海外保持交通,便於采買圖書和設備。

1938年2月,臨時大學的師生離開長沙,進入雲南,大部分師生便是通過滇越鐵路到達昆明,建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聯大」的文法學院,也一度落腳在滇越鐵路上蒙自城的歌臚士洋行、蒙自海關、周家住宅等處。

一時間,當時中國最負盛名的作家學者大批雲集昆明,使之成為抗戰時期中國的文化堡壘。

1940年,因日軍侵入越南,為阻止日軍沿滇越鐵路入侵雲南,國民政府下令炸斷中越河口大橋,並拆除河口至碧色寨的鐵軌。1946年,經中法雙方交涉,法國將滇越鐵路雲南段主權和經營權移交給中國。新中國成立後,中斷十餘年之久的滇越鐵路經過修復,於1957年恢復通車,並運行至今。

在滇越鐵路建成通車的前30年間,它成為雲南與外界交通的主要通道,不僅直接促進了雲南地區的近代化進程,甚至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度成為中國的「敦刻爾克」,成為民族抗戰的生命通道。

可以說,沒有滇越鐵路,雲南的近代史也許會是另一種進程。

⑷ 高二 必修三 區域地理 第三問 雲南大規模發展咖啡種植業積極影響

  1. 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哪顫資源

  2.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3. 增加就業機會

  4. 促李悄敗進經濟發運枝展

⑸ 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什麼

我們公司愷易物聯網是做現代農業服務的,這個蘆握問題我來發表一下看法。
農業生產活敬嘩余動是人類有意識的利用動植物(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和副業),以獲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質資料的經濟活動。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球面貌的變化:農業景觀取代自然景觀。
(2)對生態的影響: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會給地理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在乾旱、半乾旱地區,過度放牧造成草場退化亮滾,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導致土壤鹽漬化;山區、黃土區毀林開荒會造成水土流失;遷移農業會導致森林減少、氣候變化。
(3)對環境的影響:農葯、化肥的使用導致土壤、大氣、水體污染。

⑹ 地理環境對農業經濟活動的影響

地理環境對農業經濟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氣候條件:氣候條件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會對種植與養殖產業生產的類型、品質和數量產生影響。例如,低溫和高溫分別對不同作物的生長和發育有著不同的影響,濕潤和乾旱條件對水稻和小麥等作物的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形地貌的特點會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高海拔山地可能產生陡峭的地形,這使種植作物和養殖家畜有著諸多困難。

3. 土地資源:土地資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的質量、數量和利用方式等都會影響農業生產。例如,土地的肥沃程度、土壤的酸鹼度、土壤的深淺以及土地的種類等都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和發展。

4. 水資源:水資源是手告扒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區的降水量、水質和畢昌利用方式等都會影響農業生產。例如,缺乏水資源的乾旱地區,需要採用節水灌溉等方式友宏來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和發展。

5. 人類活動:人類的活動也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例如,城市化、工業化等活動會使得農地減少,這也會對農業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⑺ 什麼是高原特色農業結合雲南省的情況。

高原特色農業的內涵

雲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秦光榮3月6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提出,通過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探索現代農業新路,補齊農業產業短板,增強農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是雲南根據農業實際和發展需要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對雲南探索現代農業新路、補齊農業產業短板、增強農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動雲南跨越發展意義重大。

雲南具有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優越自然稟賦,屬低緯高原,地貌立體,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皆有。氣候優勢突出,共有7個氣候類型,光熱充足、雨熱同季、春早冬晚,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物種優勢明顯,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的美譽。產業基礎扎實,煙草、茶葉、花卉等在國內外都有較大影響。還有開放的地緣優勢,與越、老、緬三國相鄰,利於發展外向型農業。

雲南的優越自然稟賦,決定著雲南高敏李原特色農業擁有吸引眼球的「四張名片」:「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它們是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最大潛力、最大賣點,也是雲南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應有內涵。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要努力打響「四張名片」,依靠「豐鬧拿蔽富多樣」顯特色,「生態環保」出效益,「安全優質」作保液州障,「四季飄香」強競爭。

雲南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就是要充分利用獨特條件和最大優勢,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和現代生產經營組織方式,打造雲南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優勢、有影響、有競爭力的戰略品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雲南高原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雲南要將建設高原糧倉、特色經作、山地牧業、淡水漁業、高效林業、開放農業作為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六大重點內容」。在此基礎上,打造雲煙、雲糖、雲茶、雲膠、雲菜、雲花等「十二大品牌」,加快形成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影響深遠的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和品牌。

通過發展高原特色農業,雲南五年後要力爭實現「三個翻番」、「三個突破」:農牧業綜合產值達到550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農產品出口額達到35億美元以上,均較2011年實現翻番;糧食總產突破400億斤,畜牧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2000億元。

雲南省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目標,按照「市場導向、企業主體、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總體思路,制訂了《雲南名牌農產品管理辦法》,每年安排專項經費大力開展雲南農業品牌打造,培育了普洱茶、褚橙、雲嶺牛等一批高原特色農業品牌,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是積極推進農業標准化,夯實農業品牌化發展的生產基礎。推進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的農業標准化建設,雲南農業標准化推廣位居中國西部省區第一。近年來,共制定發布農產品生產技術工程2960個,推廣各類標准6000多個,建立了10個「雲南省農業標准化示範縣」和20個「雲南省農業標准化示範企業」。加強農產品監管,全省定量監測樣品5000個(批次),綜合合格率達99%,水平居全國前列,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流動檢測車及縣鄉農產品檢測機構共完成快速檢測30.9個以上,是未發生重特大質量事故的四個省之一。

二是開展「三品一標一名牌」認證,集中打造雲南農產品品牌。截止目前,雲南農產品有21個獲中國馳名商標,59個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認定雲南名牌農產品八批503個產品。

三是開展「六個六」評選,打造優質種質資源品牌。為充分發掘雲南畜禽、水產、糧食地方品種資源,雲南省評定了「雲南六大名豬、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雞、六大名魚、六大名米」評選認定活動,是雲南省打造農業品牌的一項重要舉措。

四是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區域農產品品牌。培育出如雲南普洱茶、宣威火腿、文山三七、斗南花卉、昭通天麻、丘北辣椒等一批特色明顯的區域品牌。其中,通過30年努力培育出的「雲嶺牛」是雲南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頭肉牛,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雜交選育的第四個肉牛新品種、南方第一頭肉牛。

五是大力開拓市場,積極打造農產品品牌。近幾年來,雲南省農產品出口已達1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全省農產品出口額超40億美元。雲南蔬菜已佔供港蔬菜30%以上,供港蔬菜量全國第一位。農產品連續多年穩居全省第一大宗出口產品,直接出口額連續多年居西部省區第一。

⑻ 農業對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中國的農業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而中國自給自足的農業有幾個致命缺點,一是農業本身積累慢,也就是資本積累慢,這樣就沒有人能將多餘的錢投入到工商業上,二是中國一直以來一農業為本,壓制工商業的發展,因此形成了一種過密型農業,

「在中國古代工商業被嚴重壓制的情況下,產生了一種過密型農業,這種農業生產的基本特徵就是畝產量達到土地產量的極限,農村剩餘勞動力無法投入工商業生產,只能投入自給自足的家庭作坊的生產,即我們經常提到的資本主義萌芽。而這種萌芽根本不是想像中的為了交換而產生的手握羨工業生產,這種手工業生產恰恰是為了消滅商品經濟,由於有大量剩餘勞動力無法被一個純農業社會消化,所以將剩餘勞動力投入到其他副業的生產以減少對外界的依賴14,萌芽之所以成為了永遠的萌芽(在《在歷史表象的背後》中金觀濤認為中國明清末期出現的所謂資本主義萌芽最終會由於王朝後期的動亂而消失殆盡,因而永遠不可能發展成為資本主義族皮備社會這棵大樹)的內因就在於萌芽產生的目的是自給自足而不是為了擴大再生產或者進行交換,而外因在於周期性動盪對技術積累的摧毀15。因此這種過密型農業反過來延緩了工業革命的產生。(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中已經給出相當精確的描述:「如果中國非常重視國內商業和對外貿易,則由於勞力充裕和勞動價格低廉,中國可以製造出大量產品供出口。同樣明顯的是,由於其所需的食物數額巨大,由於其領上面積大得驚人,中國無論進口多少食物,也不會使其每年的食物總量有明兆毀顯的增加。因此,中國主要會用其巨大數量的製造品來同世界各國交換奢侈品。當前在食物生產方面,中國似乎未節省任何勞動。相對於資本所能僱用的勞力來說,中國的人口過於稠密了,因而勞力非常充裕,也就無需費力節省勞動,由此而帶來的結果也許是,土地在提供所能提供的最高食物產量。節省勞動的方法雖說也許使農民能以較低的價格向市場供應一定數量的食物,但卻會減少而不是增加總產品,因而在農業中,節省勞動的方法在某些方面更應當看作是對私人有利,而不是對公眾有利。」

結論就是,中國傳統農村的貧困是一種平均化的貧困,並不是兩極分化式的貧困。
而這種貧困直接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落後。

⑼ 雲南在發展農業過程中有哪些不利的自然因素

1、可用平整的土地面積不磨好返大,不能大面積的展開機械化作業。2、本地消費能力不強,經濟作物襪蔽種植後需運往外地。瞎飢3、交通運輸不便,公路交通網不發達。4、其實也有很多有利因素,日照時間很長,關鍵要看你種什麼東西啦。

閱讀全文

與農業對雲南區域經濟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不合適的婚姻是場災難 瀏覽:389
被撤銷的婚姻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瀏覽:416
晴天故事怎麼寫 瀏覽:120
美女與野獸之王是什麼電影 瀏覽:598
櫻花愛情水怎麼給別人 瀏覽:546
太原鄉鎮事業編如何轉公務員 瀏覽:826
愛情我有點不相信了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48
古人花錢解救本國人是哪個故事 瀏覽:514
古希臘還有哪些神話故事的書名 瀏覽:834
幸福果樹怎麼樣 瀏覽:650
什麼叫家的幸福 瀏覽:309
村裡的什麼叫經濟適用房 瀏覽:881
打完加強針健康碼多久才會變化 瀏覽:619
美女有多少人參加運動會 瀏覽:135
美女的葵花長什麼樣 瀏覽:714
七色花故事多少頁 瀏覽:605
因為遇見所有幸福什麼意思 瀏覽:595
如何培養伴侶在婚姻中的責任感 瀏覽:173
幸福樹什麼時候栽最好 瀏覽:817
美女為了一百萬什麼都簽應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