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2015年中國經濟
總體評價:
在合理區間運行,基本實現政策目標。
趨勢預測:
2015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平穩運行。預計全年經濟增速為7.1%左右,CPI漲幅保持在1.8%左右;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300萬個;固定資產投資繼續穩中略降,預計增長14%左右,回落至本世紀以來最低點;消費保持穩定,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出口增長6%左右,進口增長4%左右,全年外貿順差略有擴大,佔GDP比重保持穩定。
Ⅱ 2015年經濟怎麼樣
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目前消費穩定;外需進入基本穩定狀態;投資最具有調控空間。但投資中的突出矛盾是產能過剩,中國經濟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結構性減速有必然性、復雜性和合理性。改革紅利的釋放也需要一個過程。
二、社科院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0%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外需難以大幅提升、消費總體平穩、投資因製造業產能過剩及創新技術相對不足、房地產庫存較高等因素,而難以長期維持高速增長,投資效果系數及投資回報率都在降低。當前,投資對於穩增長仍起關鍵作用,但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卻在減弱。
在新常態下,中國需要促進內需平穩均衡發展,促進研發、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促進居民合理的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同時加大基礎社會保障投入,促進居民敢於消費。
三、房地產調控不同以往。
2014年是房地產市場調整年。與2008年、2011年的兩輪調整不同,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整並非源於外部經濟危機或內部強力調控政策,而是行業發展周期自發調節的結果。具體來說,是由供需結構性失衡、住房庫存增加、融資成本上升等因素引起的。
造成的影響是:對上游產業聯動的影響,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對下游產業聯動的影響,降低了家電傢具、裝飾裝修等消費需求;地方土地財政和房地產銷售環節相關稅費收入降低,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融資來源減少。
而房地產占總投資四分之一,2014年盡管政府加大了對占總投資五分之一的基礎設施的投資,預計2014年增長20%以上,但因融資制約、投資回報率低等問題的存在,難以完全對沖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
因此,2015年中國經濟繼續調整就是必然的,增速下滑也是必然的。
Ⅲ 2014年是不是經濟危機2015年經濟會怎麼樣
一般認為經濟危機的特徵是DGP增長速度暴跌、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大增等幾個關鍵的情況同時出現,而中國2014年的經濟增長率在全球是最高的(在可比的大國之間相比)、也沒有出現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大增的情況。十幾億老百姓基本安居樂業、收入基本穩定,市場也算繁榮,雖有較嚴重的「產能過剩」,但也不構成實質經濟危機。
根據我以前參與過工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體會,2015年,只要維持固定資產投資50萬億元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萬億元、進出口額26萬億元左右,則中國經濟仍舊能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例如5%以上。(2014年美國、德國等最好的經濟大國的增長率都在4%以下。)
把握住這「三駕馬車」,在中國如今經濟總量達到全球第二這樣的基礎上,維持經濟增長問題不大。
Ⅳ 2015年,中國經濟會怎樣
2015中國經濟面臨的是內需不足、房地產不景氣、製造業不景氣、服務業不景氣等的多重挑戰,形勢嚴峻!
Ⅳ 2015年中國經濟是什麼狀態
新常態: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總結:
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Ⅵ 2015年後的中國經濟是什麼樣啊
增速逐漸下降:2015年那時的經濟增速大概在6%左右!總體來說,經濟趨於穩定!繁榮!遲早超越美國
Ⅶ 2015中國經濟怎麼樣
全球金融危機,中國也跑不了,購買力低,去庫存,防範風險,恐怕要過幾年,才會有發展
Ⅷ 2015年中國的政治、經濟形勢怎樣
年初銀行准備金下調就是信號,要刺激經濟增長了,估計2015應該是觸底反彈之時。
反腐斗爭依然激烈,將不斷有老虎被打。
中美會晤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形象,將更有利於中美相互了解與信任。
2015二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將有利於喚醒人們的警覺,對日本右翼勢力來說將是一場噩夢。
Ⅸ 2015年經濟形勢
2014年,全球經濟面臨不斷下行壓力,貿易增長低於相對低迷的經濟增長,經濟全球化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本次G20議程研討會期間,成員國也就2015年全球經濟面臨的復雜形勢進行展望。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會上表示,2015年全球經濟仍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朱光耀說:「我們認為,目前全球經濟仍充滿挑戰,形勢是不確定和復雜的。今年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指數從3.8%下調至3.5%,這已經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去年連續第四次下調這一指數。這是G20和全球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挑戰。這些不確定和復雜因素是G20成員國必須面對的,並且應選擇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應對。」
朱光耀認為,2015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首先表現為美聯儲何時啟動利率市場正常化進程,這對於美國經濟發展乃至全世界經濟走勢都有重要影響;其次是近年來希臘的金融危機對歐元區的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第三是自2014年石油價格大幅下跌超過50%,2015年預計仍然保持在低價位趨勢,大宗商品價格也將保持低位徘徊;最後是地緣政治危機影響到區域經濟發展,烏克蘭危機、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等都對地域和全球經濟產生不穩定因素。
Ⅹ 2015年中國經濟怎麼樣,看完這幾張圖就懂了
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5年的全年主要經濟數據,經濟同比增長6.9%,這是我國自1991年以來最低的經濟增速。從歷史經驗看,高增長後經濟增速下降是一個自然現象。對於後發追趕國家,經濟增速在經歷一個高速增長期後,隨著後發優勢逐漸減弱,經濟增速都會趨緩。當人均GDP達到中高收入並接近高收入水平的時候,經濟增速就會出現明顯放緩。而且從多數國家來看,一旦進入減速期,經濟增速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幅回落,通常增速會下降40%到50%,東亞的日本、韓國都是如此。我國當前正在經濟增速換擋期,2012年以來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但累計降幅低於同期日、韓的降幅,2012年至2015年4年增速分別為7.7%、7.7%、7.3%和6.9%,年度降幅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大大減緩了經濟增速換擋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對大國經濟而言,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每個百分點代表的增量和以往大大不同。2015年中國經濟規模已達到10.8萬億美元,2015年1個百分點的增量,相當於5年前的1.5個百分點,相當於10年前的2.6個百分點。
看待中國經濟減速,需要放到全球低增長、低通脹和高負債大背景下。當今的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以做到獨善其身。從與世界平均增速的關系看,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速的彈性並沒有明顯下降。自1991年以來,全球平均經濟增速為3.6%,我國平均增速為全球經濟增速的2.7倍。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約為3.1%,我國經濟增速雖然持續下行,仍為世界平均增速的2.3倍。
從國際橫向比較看,在佔全球GDP82%的前25位經濟體中,我國經濟增速僅略低於調整核算方法後的印度的增速。在我國經濟減速的同時,我國經濟總量、國際貿易、對外投資佔全球的份額都保持上升態勢,表明我國總體競爭力沒有下降。特別需要提到的是,隨著美聯儲加息、大宗商品大幅走低和我國經濟轉型調整,2015年國內國際金融市場都出現了較大波動,我國經濟經受住了股市、匯市波動的考驗,保持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總體態勢。
當下,國際上仍有對中國經濟數據質疑的聲音。一些人提出,中國經濟增速存在虛高,實際增速僅有6%左右,甚至5%左右或更低。他們的依據大致為三類,一是根據中國能源消費與GDP的歷史關系,二是根據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的實物量(或綜合指數)與GDP的關系,三是根據各種編制的經濟同步指數與GDP的關系。這些數據校驗的方法,在經濟結構相對穩定的時期,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如果脫離了這個前提,校驗的結果會大打折扣。
由於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結構出現了不同以往的轉折性變化,比如鋼鐵生產出現2000年以來首次負增長;水泥產量出現1990年以來首次負增長;發電量和用電量出現了1978年以來首次零增長;第三產業佔比超過50%,服務業首次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大產業等,這些都是不同以往的重大結構變化。過去,我國經濟增速與工業密切相關,工業增加值與GDP的相關度很高,用工業產值或重要工業產品實物量都能較好地預測GDP增速,但當工業在經濟中的地位和比重大幅度下降時,這種方法自然也需要調整。發達國家歷史上有一個能源消費的「倒U」規律,隨著工業化進程推進,單位GDP能耗會明顯上升,當發展到工業化後期,單位GDP能源消費強度則會下降。在倒U曲線左側時用能源消費檢驗GDP增速會比較有效,而處於倒U曲線的頂部或右側時,仍沿用過去的歷史關系來檢驗則會失效。
特別是,在我國工業領域存在嚴重過剩產能的背景下,鋼鐵、煤炭、建材、水泥、發電等都存在產能利用率明顯不足的問題,如果仍沿用過去的方法,用這些基礎工業的產品產量來檢驗我國經濟增速,得出的結論會更悲觀。例如我國41個工業產業整體利潤為負增長,而虧損主要來自煤炭、黑色金屬開采、油氣、鋼鐵、有色、建材等六大行業,扣除這六個行業工業整體利潤仍為正增長。如果再沿用鋼鐵、煤炭、水泥和發電量合成實物指數來檢測GDP增速,得出的結論就會明顯偏頗。正是由於忽視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目前部分研究給出了質疑中國數據的結論。如美國企業聯合會用工業實物量,花旗銀行以鐵路貨運量、發電量和銀行信貸余額增速3項指標合成的指數和工業產值數量等來檢驗我國GDP增速,得出我國GDP增速僅5%左右的觀點,都存在同樣的邏輯和方法問題。
由於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的任務艱巨,2016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取得實效,則「十三五」前期經濟運行有望逐步趨穩。其實,增速是高一點,還是低一點,不是問題的核心,最重要的是看就業穩不穩定,收入增不增長,企業盈不盈利,國家是否有稅收,環境是否能改善。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過了追求數量的階段,重在提高質量和效益。只有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改善,才能讓老百姓真正有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