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名詞解釋:宏觀經濟總量失衡
是指宏觀經濟的不穩定。經常用物價變動、就業率的下降和經濟增長率的變化過多等來表示。
B. 國家經濟結構失衡的主要成因是什麼
其實很難准確回答,但是按照您的提問我提供一些失衡的看法:
1、經濟布局失衡,這里指的是地緣因素,如東部沿海與西部內陸的經濟發展呈現階梯型,東強細弱,南強東弱的現象,所以國家出台「西部大開發」和「老東北工業區振興計劃」等等國策,調節失衡現象。
2、經濟結構失衡,這里指的是產業結構問題,我國是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傳統經濟主要已重工業、勞動密集性產業為主,高能耗低產出,而高附加值、可持續增長的新型產業增長不足,當然,國家也出台了很多經濟政策,當然也是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干預,迫使國內很多外向型企業轉型,由「made in china」向「create in china」轉型,鼓勵相關創新性企業發展,調節失衡現象。
3、經濟增長的要素失衡,這里指的是經濟增長是應該以內需為主,出口為輔,或者兩者兼並。而目前國內的現象是出口強筋,內需不足。國家也出台很多政策,在保證出口的同時,採取宏觀調控勞動內需。
4、GDP的增長與工資收入的失衡,由於我國的分配製度還不健全,使得GDP增長帶來的經濟利益很有在收入分配上沒有落到老百姓的手中,從而工資增長緩慢,也導致了內部消費乏力。國家在2011年也將出台相關政策,增加工資收入。
當然,這些都是個人觀點,還有很多你可以根據以上的內容進行延伸的分析,原因我上面也提到了,希望可以幫助你,加分哦!
C. 經濟失衡中的微觀失衡是指什麼
宏觀失衡與微觀失衡是經濟問題中常常提到的兩個具有不同針對性的名詞。
一般而言,宏觀失衡指的是總量經濟方面的問題。具體而言,主要是指投資與消費的失衡。例如:我們國家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而非消費,這樣帶來經濟過熱,產能過剩,產生結構性失衡,這里指的就是一種宏觀失衡現象。
而微觀失衡主要涉及的是市場以及經濟行為主體方面產生的問題。微觀經濟分析通常著眼於具體的商品市場的供求分析。橡襪因此,微觀經梁旅激濟的均衡分析涉及包括勞動力、資金、土鎮液地等生產要素或生產資源、價格、經濟活動中的不同類型的企業主體等等,這些要素在配置中產生的問題均屬於微觀方面的失衡。舉個例子吧,例如:金融危機過後,中國的中小企業生存舉步維艱;而國有大型壟斷企業獨享豐厚的利潤,這就是一種微觀失衡。
D. 國民經濟的發展嚴重失衡 是什麼意思 中國自然經濟主導地位逐漸喪失是什麼時候。還是這個觀點是
失去民生意義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
世界銀行測度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狀況的指標有三個:人均GDP、壽命和受教育情況,其中GDP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GDP原來是測度經濟發展水平的很好的指標,但目前中國的GDP並不是一個好的指標,因為它失去了民生意義。目前中國GDP核算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表現為「挖坑經濟」,無關社會凈財富的增加。凱恩斯在1936年所寫的《通論》中曾經提出一個非常著名的「挖坑」理論:雇兩百人挖坑,再雇兩百人把坑填上,這叫創造就業機會。雇兩百人挖坑時,需要發兩百個鐵鍬;當他發鐵鍬時,生產鐵鍬的企業開工了,生產鋼鐵的企業也生產了;當他發鐵鍬時還得給工人發工資,這時食品消費也都有了。等他再雇兩百人把坑填上時,還得發兩百把鐵鍬,還得發工資。凱恩斯的理論是宏觀經濟學的肇始,這只「看得見的手」使西方國家從經濟低谷中走了出來,走向繁榮。
中國的房地產業對經濟的拉動絕不亞於這種挖坑經濟的拉動。房地產能帶動60多個行業,可以把經濟從冷變熱。如果只需要較少的投入就能達到拉動經濟的目的,可以說它是有必要的,但若是挖坑的規模太大,為此投入了相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投入在社會中所佔的比例過大了,這就沒有必要了。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下,GDP是政績考核的唯一標准,各地方政府大力推行土地財政。GDP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人為挖坑。
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於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我國建築垃圾的數量已佔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據對磚混結構、全現澆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築的施工材料損耗的粗略統計,在每萬平米建築的施工過程中,僅建築垃圾就會產生500-600噸;而每萬平方米拆除的舊建築,將產生7000-12000噸建築垃圾,而中國每年拆毀的老建築占建築總量的40%。然而,這樣的建築卻僅僅能持續25-30年。這樣人為地拆了建、建了拆,無疑能推動GDP增長,但總體上看房屋數量卻和以前沒有太大差別,社會財富並沒有增加。
當前GDP核算扣減嚴重不足。綠色GDP是綠色經濟GDP的簡稱,指從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後剩餘的國內生產總值,稱可持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20世紀90年代形成的新的國民經濟核算概念,1993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在修訂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提出,可分為總值與凈值。總值即GDP扣減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凈值即GDP扣減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降級成本和固定資產折舊。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課題研究組提出的綠色GDP為: GDP扣減自然部分的虛數和人文部分的虛數。自然部分的虛數從下列因素中扣除: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環境質量下降;自然資源的退化與配比的不均衡;長期生態質量退化所造成的損失;自然災害所引起的經濟損失;資源稀缺性所引發的成本;物質、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導致的損失。人文部分的虛數從下列因素中扣除:由於疾病和公共衛生條件所導致的支出;由於失業所造成的損失;由於犯罪所造成的損失;由於教育水平低下和文盲狀況導致的損失;由於人口數量失控所導致的損失;由於管理不善(包括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
按綠色GDP進行核算,中國的房地產業不僅沒有正的貢獻,反而是負的貢獻。當農田被徵用,建成別墅,表面上看這一過程創造了巨大的GDP,但如果按綠色GDP來計算,這種做法可能就沒什麼價值了。一方面,耕地可以持續地創造產品,另一方面,耕地是一個生態品,可以平衡生態。當把耕地的這些價值算上後,土地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現在的問題在於,對房地產這個行業,自然資源損耗、環境污染的損失是從不計算和體現的,因此GDP核算的扣減嚴重不足。
由於扣減不足,特別是對物價上漲的刻意隱瞞,導致貨幣注入型GDP佔比大幅度提高,國家統計局公信力出現問題。以2009年為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下降了0.7%,但去年現實中的物價可以說是老百姓近十餘年最不能承受的一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房地產開發業房屋銷售額和銷售面積計算,2009年我國房價上漲24.2%(新房),同樣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我國房價上漲1. 5%,其中新房房價上漲1.3%,兩者相差將近20倍。
在GDP的核算上,由於扣減不足,特別是對物價上漲的刻意隱瞞,導致貨幣注入型GDP佔比大幅度提高。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推動大量項目上馬,投資規模上升之後,就會增加居民收入、企業收入,從而增加儲蓄,這是一種典型的貨幣注入型的GDP增長。在合理、科學的核算體系中,注入貨幣是不可能推動經濟增長的。經濟學的觀點也表明貨幣政策不可能推動經濟增長,但目前
我國貨幣政策對於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GDP中帶有大量財富掠奪的東西,這部分沒有進行相應的抵扣,所以表現出的GDP非常高。這樣的GDP可能是由三聚氫銨、毒奶粉和垃圾建築構成的,是由通貨膨脹構成的,這樣的GDP失去了民生意義,不能體現人類社會的發展。
二、嚴重失衡的中國經濟結構
(一)失衡的宏觀經濟結構
政府投資主導下經濟增長,消費率下降,投資和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居民消費需求萎靡不振。通常用於衡量消費的指標是消費品零售總額,它分為批發零售業銷售總額、飯店餐飲業銷售總額和其它行業的銷售總額三個部分。在我國,批發零售業中大部分是批發業務,零售業占的比例很低,如2007年生產資料的批發佔到了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5%。零售的大部分用於消費者的消費;批發業批發的大部分不是消費者消費的,而是生產資料批發,如鋼材、成品油、汽車和建築材料,包括機電產品。城市的建築材料都是經過建築企業、開發商的,
居民不可能直接使用,它理應是一種生產資料,但這個生產資料卻歸到了消費品零售總額里。事實上,我國居民消費是低迷的。當然,中國現在存在著兩個消費品市場,一個是奢侈品市場,這在全世界都是著名的,另一個是普通的消費品市場,這個市場的消費價格是低迷的,而且銷量是有限的。可見,消費需求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經濟增長靠的不是消費,而是投資!
高速增長、剎不住車的固定資產投資。2003至2007年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同時也是中國房價高漲的時期,物價也上漲得很快。經濟的增長靠的是投資增長、重化工業增長和高污染的增長來拉動的,從民生的角度來看,這個增長是不可取的。
2004年以來,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名義增長率,始終保持在30%左右,遠遠超過同期名義GDP16%的增長率。從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來看,先有儲蓄後有投資,儲蓄決定投資,有多少儲蓄就有多少的投資。但在中國的現實恰恰相反,是投資決定儲蓄,有多少投資,為了平衡投資,才有多少儲蓄。我國的儲蓄形成機制為投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銀行的貨幣創造+財政手段(稅收、支出、發債),可以擴大貨幣供給量。這就決定了投資可以有很大的擴張彈性,投資擴張在增加總產出、總收入的同時,也必然增加儲蓄。在這里儲蓄是被動的,是跟隨投資的「自然」補齊,無須等到儲蓄夠了才投資。投資決定儲蓄,是政府主導型經濟在投資領域的一種反映而已。其中,中國的私人儲蓄在全社會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大大下降,由10年前的50%降到了目前的35%左右。
從數量的角度分析,擴大政府投資能夠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然而,與增長的數量相比,經濟增長的質量更為重要。為短期數量增長而擴大政府投資,很可能面臨著投資和消費比例失衡、投資乘數壓縮,以及對社會投資形成的擠出效應等長期風險,引起環境危機、銀行不良信貸危機等後果,給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投下陰影,這是中央宏觀經濟決策過程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中國的出口依賴症:與過度投資相匹配,形成過高的出口依賴症。2009年我國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207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貨物出口12017億美元,下降16.0%;貨物進口10056億美元,下降11.2%。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96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020億美元。
(二)失衡的產業結構:一枝獨秀的房地產業
2009年我國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大約為160萬億,按60%利潤率計算,盈利達0.96萬億;開發商的收入為4.4萬億,開發業的利潤率保守地按40%計算,盈利1.76萬億。因此,我國房地產業盈利約為2.72萬億,佔到了當年GDP的8.12%。
中國的實體經濟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央企都不做主業轉向房地產?實體經濟中與建築相關的都如鋼鐵等行業為什麼那麼火爆?這都是建房的需求帶動的,然而建好的房子中許多都不是用於居住,而是滿足囤積和投機的需求,甚至出現郊區、市區房價倒掛的現象,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房地產投機氛圍之嚴重。
我國目前的房地產泡沫堅硬和龐大。我們可以大概算一下現在北京的房子的價值,按人均35平方米、2000萬人口計算,共有約7億平方米的住宅,按3萬元/平方米估算,北京有20萬億左右的住宅價值,再加上非住宅的房地產的價值,北京的房地產資產將近30萬億。而北京的GDP僅為1.1865萬億,30萬億的固定資產才創造1萬億的價值,這是多麼低的回報率!
(三)由特權決定的地區結構差異
目前中國區域經濟此起彼伏,2009年以來有14個區域振興規劃相繼出台,由此帶來的區域板塊輪動,也成為國內資產市場熱點: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若干意見、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意見。推出諸多區域規劃的目的在於創造經濟增長極,那麼增長的動力何在呢,歸根結底其來源還在房地產!地方政府徵用農民的土地,然後通過招拍掛進行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的開發,GDP迅猛增加。但這樣的GDP增長實質上是對農民財富的掠奪和通過高房價對城市居民的掠奪。
(四)個人收入分配嚴重失衡
政府投資擴張本身加重了收入分配的分化。征地拆遷中的掠奪機制、工程承包中的腐敗問題、政府項目經營中的公司化傾向等都導致了收入分配分化的加劇。GDP情結導致政府對企業投資的大范圍補貼,企業投資中的資本收益出現擴大化傾向。GDP考核的政績觀使得政府有動力想方
設法招商引資,為了招商引資,政府給予企業土地、貸款等諸多支持和優惠,勞動力的價格也很低,企業所有者的收益非常豐厚。這也是中國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資產泡沫化導致的大規模弱勢群體的財產轉移和不具備有效的工資協商機制也加劇了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的失衡。
三、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資產泡沫破滅與銀行大規模不良信貸
2009年銀行新增貸款為9.7萬億,其中對房地產的直接貸款佔到了貸款總額的20%,個人按揭貸款將近9000億,另外還有一部分進入房地產的資金沒有列入以上兩個數字,如政府的貸款,2009年政府從銀行貸款的數額約為5萬億,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也流入房地產。另外,銀行貸款中的抵押貸款大部分也與土地價值有關。因此可以粗略地估計,銀行資產中50%都與房地產有關,所以,一旦房價回落,所有的抵押資產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資產泡沫破滅與銀行大規模不良信貸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危險。
(二)地方政府債務危機
據估計,現在地方政府債務大概有9萬億,甚至有10省市的貸款債務率超過100%。地方政府一年的稅收則不到3萬億。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債務都是用於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事業,很難通過這部分投資收益來償還債務。因此,土地收入就成了地方政府解決債務問題的主要手段。
(三)產能過剩與信貸風險
中國存在世界上最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在形成機制上,地方政府之間相互競爭,競相對企業進行補貼,形成了產能過剩;在治理政策方面,主要方法是淘汰小企業,小企業為避免淘汰,紛紛擴大規模,其結果是產能過剩越治越重。
四、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及出路
後危機時代我國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主要在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嚴重不足,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失去生產目的的巨大經濟體;自然資源和環境日益惡化;投機氛圍對創新能力產生了致命的影響,科技創新能力嚴重不足;金融戰爭可能給中國帶來挑戰。
面對諸多嚴峻的挑戰,我國的出路有以下幾條:
第一,通過政治體制改革限制各級政府權力、限制政府行政性支出,懲治官員腐敗問題,調整收入分配。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發展經濟對於全國人民毫無意義。
第二,擠干泡沫,大力發展實體產業,特別是面向國內居民的消費產業和新型戰略產業,通過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形成具有民生意義的良性循環經濟體。
第三,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財政支出主要用於有利於民生的領域。
第四,大力鼓勵具有民生意義的自住和互助經濟,杜絕市場經濟對於該領域的強權侵入。
E. 宏觀經濟失衡的類型及表現是什麼
宏觀經濟失衡的類型:『滯漲』與『通縮』。
宏觀經濟失衡的表現是:
滯漲是通貨膨脹的惡化階段。這是社會總體經濟增長停滯,但是物價卻相對高位運行,但是這樣的現象不會持續太久,要麼得到改善,要麼就通縮。
通縮是通貨膨脹的惡性結果。當滯漲持續得不到解決時,人們的實際購買力下降,由於之前的持續過程,使得人們的儲備資產縮減,人們形成了悲觀預期,最終導致購買力和消費意願同時下降;這時宏觀經濟將進入一方面人們不敢消費而選擇儲蓄,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總需求急速下降導致大量企業倒閉或大幅裁員使得人們收入普遍銳減的惡性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