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明清經濟如何繁榮

明清經濟如何繁榮

發布時間:2023-05-19 18:21:54

❶ 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

1、農業方面:「一條鞭法」的農業政策的實施,解放了農村勞動力,為工商業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

2、手工業方面:生產工具的革新、生產技術的提高,促進絲織品行業的繁盛發展。

3、商業方面: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全國性商貿城市的出現(北京、南京);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

4、資本主義萌芽方面:僱傭關系的出現,手工工廠規模擴大,分工細密了,僱工人數增加,資本家和勞工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1)明清經濟如何繁榮擴展閱讀:

自明朝萬曆年間以來,僱工的身份有所變化,其人身自由度增加,與僱主的依附關系減輕。反映到勞動市場上,僱主主要依靠「勸」的方式激勵僱工努力幹活。

清朝時期,在雇傭工人很普遍的江南,有一句俗語:「做工之人要三好:銀色好,吃口好,相與好;作家之人要三早:起身早,煮飯早,洗腳早。」

「三好」是給僱工的工錢銀子成色要足;伙食要好;態度要和藹。「三早」是僱主先早起,以便叫僱工起床;做飯要早,不讓僱工餓肚子幹活;晚上早早燒好洗腳水,讓僱工早洗腳早休息。

這些史料說明,明清時代僱工不是賤民,與僱主之間存在著權利義務的關系。為了做好生產,僱主對他們的基本權利是放在眼裡的。

❷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的原因

這是諸多因素造侍坦晌成的。
一是宋代傢具的普及為明清傢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是對外貿易的發展。官方性質的商業貿易活動促使國外大量優質木材湧入我國,也為傢具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紫檀中的上品雞血檀就來自印度)
三是封建社會的上流階層對傢具的重視也對傢具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尤其是明朝甚至出現過木匠皇帝,在清代康乾盛世中的3位皇帝對傢具也尤為重視。當時的工部造辦處就是專門干這老鋒一行的官方機構)
四是經濟和文化藝術的發展信賣推動了傢具的發展。在宋代以前傢具主要突出的是實用價值,具有審美和實用價值的傢具基本屬於奢侈品,只有王公貴胄和富商地主才有。而到了明清國力增強,國家對外貿易發展,戰亂的減少為國家蓄積了大量財富,國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所以民間對傢具的要求就不再局限於實用而兼備了審美和裝飾的需求這樣也導致了傢具的空前發展。(紫檀 黃花梨類的傢具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在民間廣泛使用)
本人知識有限,以上就是本人的解釋,有不妥之處望樓主原諒

❸ 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的發展體現在哪些方面

明清經濟發展主要表現在:
1.農業:
明代從國外引進的新物種──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業:
(1)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
(2)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南京後來居上。
(3)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暢銷海內外。
3.商業: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4.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
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拓展資料:
清朝經濟
清朝經濟較弱,人口大減,乾隆時期恢復到2億,相對使糧食作物的產量需要更加提升。清朝採取開墾荒地、移民邊區及推廣新作物以提高生產量。由於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經濟農業也相對發達。手工業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為代稅役制。產業以紡織和瓷器業為重,棉織業超越絲織業,瓷器以琺琅畫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鎮為瓷器中心。
清朝商業發達,分成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支配中國的金融業,閩商、潮商掌握海外貿易。清朝攔段漏曾實施海禁政策,直到收復台灣後,沿海貿易才稍為活絡,貨幣方面采銀銅雙本位制。康熙晚期為防止民變,推行禁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工商業的發展。
貨幣制度
清朝貨幣大體上采銀兩與銅錢並用的銀銅雙本位制,大數用銀,小數用錢,但銀的地位更見重要。因海外貿易發達,白銀大量從國外輸入,康雍乾盛世流通的外國銀元除西班牙銀元外,還有葡萄牙銀元、威尼燃卜斯銀元、荷蘭銀元、法國銀元等。
鴉片戰爭前後,需要固定形式的銀幣出現,正式使用機器鑄造銀幣則是鴉片戰爭以後的事。鴉片戰爭前,由於英國將大量鴉片銷入中國,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需要更多的銅錢才能換取白銀。
由於白銀是簡爛百姓納稅的固定貨幣,這帶動了通貨膨脹,嚴重惡化經濟。使得曾經於1651年順治帝發行紙幣,到1843年咸豐帝又發行大清寶鈔與戶部官票等紙幣,以穩定清朝經濟。

❹ 明清農耕經濟高度發展的表現

1.玉米等高產農作物的引進和推廣;2.私營手工業開始占據主導地位;3.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貸幣;4.出現了一些專門性的工商業市鎮。農耕自然經濟是一種安定自守的經濟。產陪扒生於原始社會,原始農業產生後,自然經濟就存在了。

農耕經濟高度發展的背景

中國在明清來時期農耕文明的發展得益於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鋒亂敬從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大陸帶來了高產的玉米和番薯,解決了中國人吃飯的問題。美洲大陸的白銀也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國,緩解了中國的銀荒,促進了銀慎經濟的發展,這是明清時代的特色。

如何看待明清時期農耕經濟的高度發展

1、農業的發展使手工業出現繁榮,私營手工業在明中後期佔主導地位,並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2、手工業的繁榮再加上世界白銀的流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為:商業資本活躍、一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區域性商人群體的形成。但統治階級卻採取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從而使中國失去發展經濟的大好機遇。

3、另外這一時期,雖然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但只出現在局部地區、個別行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全國仍居主導地位。

總之,在明中後期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時候,西方已經開辟了新航路,對外殖民擴張。當清朝閉關鎖國愈演愈烈的時候,西方已開始進行工業革命,並四處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中國日益落後於西方。

❺ 明清時期中國經濟繁榮的表現

第一,區域經濟的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的發展是明清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特點。中國地域遼闊,南北東西自然條件差異很大,發展背景各不相同。明清時期各區域的發展軌跡與特點也有較大的差異,從而形成幾個頗具特色的經濟區。

1.高效農業與絲、棉紡織業並重的江南經濟。以太湖平原為中心的江南,自唐宋以來一直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明清時期江南的發展主要是合理利用現有農業資源,進一步提高生產的集約化程度。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經營方式是江南經濟的特色之一;農副產品加工業,特別是絲、棉紡織業的發達是江南經濟的又一特色;市場發育起步較早,以農副產品加工、集散為主的市鎮密布;城鎮人口和非農業人口比例較高,其都市化程度遠遠走在全國前列。

2.以外貿為導向迅速崛起的珠江三角洲爛攔。珠江三角洲的開發大體始於宋代,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到清代中葉已躍居全國先進之列。農業生產結構的變化,市場機制的初步形成,經商人口急劇增長,一個以外貿為導向,以轉口貿易為中心的經濟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3.華北平原區。華北平原的冀魯豫三省地處黃河下頌孝游,是中國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12-14世紀的數百年間,這一地區屢經戰亂兵燹,經濟發展受到破壞,經濟地位逆轉。進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墾等項政策使華北平原經濟重新崛起,清代又有進一步的發展。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種植結構的調整、農副產品加工業的興起和農村集市網的形成。

4.長江中上游地區——全國最大的商品糧輸出區。長江中上游地區以江西開發最早,從元末起江西開始向湖廣移民。兩湖地區的開發正是隨著江西移民的大量湧入開始的,明代中葉形成第一次高潮,清代前期為第二次高潮,並進一步推進到四川盆地。「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大規模的移民與開發過程相伴隨;到清代前期已形成「江浙糧米歷來仰給湖廣,湖廣又仰給於四川」的糧食供求格局。長江中上游地區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輸出區的確立,不僅提高了其自身的地位,對於江南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清代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時期,清王朝建立之後對邊疆地區進行了大力開發和治理。其中,經濟效益較著者當屬東北平原和台灣。經過近二百年的移民開發,到清代中葉東北和台灣的農業經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成為新的糧食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業、商業等也有了初步發展,從而為以後更大規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

第二,商品流通的發展。從明代到飢櫻胡清代,全國商品流通的范圍和規模均有大幅度的增長,流通格局也有很大的變化。商品流通的發展是明清時期中國經濟發展中又一顯著特點。主要表現在:

1.流通范圍的擴大。明代長時期禁海,長江航運也不甚發達,南北貿易以運河為主幹,東西貿易主要局限於長江中下游。清代隨著海禁的開放,華北平原、長江中上游諸省的經濟發展,以及東北與台灣等新區的開發,沿海、沿江貿易都有大規模的發展。據《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一書估計,清代前期我國內河航運里程已達5萬公里以上,沿海航線1萬公里,基本已達到近代的規模。[2](P271)另一方面,隨著清代國家版圖的擴大和邊貿的發展,新疆、蒙古與內地的貿易也有大規模的發展,山西商人開辟的從蒙古草原直抵俄羅斯的北疆陸路貿易線亦達萬里之遙。

……
……

❻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的原因

商品經濟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商品化傾向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的共同素質。16~17世紀的中國,縉紳和紳衿地主構成地主階級的主體,他們不僅人數多,而且經濟實力強,成為大地主的主要來源。他們不是「力農致富」,也不是繼承祖輩產業的結果。他們是飽讀詩書的學子,通過科舉制度成為享有政治、法律和經濟特權的人;又是這些權利使他們合法與非法地集聚大量的社會財富,從而通過購買和其他手段獲得土地,成為田連阡陌的大中地主。一般說來,特權不但是他們得到土地、獲得地主資格的手段,而且也是其日後擴大財富、保持經濟地位的途徑。這是傳統的不變的因素,但我們還應該看到同一時期我國明清時期商業有重大發展,若商路之廣辟,商品流通的擴大,江南市鎮的勃興,農村集市網路的形成,大商人資本的興起等,前人都有精闢的論證。而這種發展是以農業(特別是經濟作物)和手工業(特別是棉紡織業)的增長為基礎的。 來源:歷史教學·高校版

閱讀全文

與明清經濟如何繁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跟身邊的人推薦健康事業 瀏覽:295
有哪些美女當上了領導 瀏覽:920
如何刷高經濟 瀏覽:925
幸福樹腐葉病怎麼治 瀏覽:532
阿凡提分鵝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99
事業單位編制報考崗位如何選 瀏覽:651
經濟金融的大四實習崗位有哪些 瀏覽:659
什麼使我幸福立意 瀏覽:600
教科書的愛情怎麼樣 瀏覽:59
是不是婚姻在哪裡 瀏覽:525
經濟學視角如何看待火車票問題 瀏覽:754
美女怎麼表達自己的生日 瀏覽:617
古詩候一位美女叫什麼文君 瀏覽:782
怎麼玩粉絲經濟 瀏覽:52
如何對待愛情觀的影響 瀏覽:699
婚姻中麻木是什麼原因 瀏覽:59
經濟學家如何評價 瀏覽:948
吃飯不談事業為什麼 瀏覽:647
怎麼擁有幸福快樂 瀏覽:171
哪個男明星的喜歡列表都是美女 瀏覽: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