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經濟新常態主要有幾個基本特徵
中國經濟新常態主要有六大基本特徵:
經濟增速由過去的高速增長或者是超高速增長,轉向了一個中高速增長
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轉變
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換
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
資源配置由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向起決定性作用轉換
經濟福祉由由先富先好型要向包容動向平等。具體表現為: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城鄉二元結構向一元結構轉型;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逐步超過東部地區。
希望採納
B. 中國經濟新常態主要有幾個基本特徵
一、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四個主要特徵:
1、中高速
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8%的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最基本特徵。
2、優結構
產業結構方面,第三產業逐步成為產業主體;需求結構方面,消費需求逐步成為需求主體;城鄉區域結構方面,城鄉區域差距將逐步縮小;收入分配結構方面,居民收入佔比上升。
3、新動力
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4、多挑戰
一些不確定性風險顯性化。樓市風險、地方債風險、金融風險等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
二、中國經濟新常態(經濟特徵)
1、中國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經濟新常態是強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
2、經濟新常態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經濟新常態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長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長,而是把GDP增長放在發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長成為再生型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模式的組成部分。
C. 中國經濟新常態主要有幾個基本特徵
新常態九大基本特徵:
從消費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從投資需求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徵。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D.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有哪些特徵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中國經濟新常態具體的特徵可從以下九個方面來看:
一、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二、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三、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四、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五、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
六、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七、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八、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九、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
E. 什麼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經濟新常態的特徵
中國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經濟新常態是強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經濟新常態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經濟新常態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長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長,而是把GDP增長放在發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長成為再生型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模式的組成部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首次闡述了新常態的九大特徵——
會議認為,科學認識當前形勢,准確研判未來走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准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2014年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2014年以後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2014以後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2014以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應答時間:2020-12-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F. 經濟新常態的表現有什麼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所面臨的問題不包括:世界經濟完全復甦。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點塵鎮有:
1、增長速度要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
目前,中國經濟進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既反映了經濟增長的客觀趨勢,又體現了我國宏觀調控目標新的取向。
2、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
從經濟運行的客觀趨勢看,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乏力,國際市場需求持續疲軟,我國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放緩,產能過剩問題突出。隨著資源生態環境約束加大、勞動力等殲手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數量擴張的高增長難以為繼。
經濟新常態
經濟新常態,需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從根本上說,就是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讓市場主體真正放開手腳;就是要「補短板」,把該派改粗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把該給的政策給足,夯實發展的微觀基礎。
新常態是新的探索,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以改革開路,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和社會活力,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G. 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PS:新常態帶來了新的機遇,可以更方便更快捷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網路銷售行業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理由是講話內容中的「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但新常態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主要依靠資源投入推動的傳統製造業將面臨挑戰,理由是講話內容中的「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而「一切改革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民,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中國正在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社會治理體制」,體現的政治常識是「政治對經濟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政治領導歸根到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轉變政府職能」,因為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政策是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的。我國國家機關積極行使組織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組織社會公共服務的國家職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我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建設憂民所憂樂民所樂的服務政府,切實加強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堅持把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明理由,其對應關系必須是正確的。
H.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有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點
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
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4、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徵;
5、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圓旦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6、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7、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8、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掘脊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
9、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經濟轉型中的四大陣痛決定了中國正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面臨四大陣痛:
1、鋼鐵、水泥、造船電解鋁等製造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製造業要「去產能化」;
2、中國地方政府負債率較高,金融要「去杠桿化」;
3、房地產調整陣痛;
4、環境的要求,環境要「去污染化」。
I.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1、增長速度要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
2、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
3、發展動力要從主動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拓展:1、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今非昔比。
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進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過坎?風險確實有,但沒有那麼可怕。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
我們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
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
3、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了投資。
服務業增加值佔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4、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比如我們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三個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了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