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唐玄宗經濟怎麼樣

唐玄宗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5-16 01:14:59

Ⅰ 唐玄宗前期,盛世經濟的繁榮表現在哪些方面

1、農牧業的發展。①政府重視農田水利灌溉,在中央工部之下設置水部司,又設有事務機關讀水監 ②生產工具的改進,發明了曲轅犁,筒車等灌溉工具也開始使用。③唐政府十分重視畜牧業,在京西北的草原地帶建立了不少國營的牧場。
2、手工業。唐設立了不同層次的政府機構管理門類眾多的手工業,主要有工部之下的工部司。手工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①紡織業-絲織品種類繁多,棉布產量增多;染色技術提高,瞎消哪發明了「絞纈」「夾纈」「蠟纈」三種染色方法。②陶瓷業發展到新水平。刑州白瓷,越州青瓷最橋尺為有名。唐三彩代表了唐陶瓷業的最高成就。③冶礦業和造船業也有顯著發展,唐時遠航印度和紅海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稱。
3、商業的繁榮。①城市的發展,洛陽、長安是國際大都市,各國商旅雲集。②市場的發展。從京都磨碼到地方均有市場管理機構,農村的集貿也有了發展,在當時成為草市、野市。

Ⅱ 唐玄宗時期,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狀況

玄宗時期要分為兩個時期,即前期和後期,以安史之亂(公元907年)為分界,這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前期政治、社會經濟雖然達到空前繁榮,出現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時由於封建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土地兼並 ,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後期國力漸衰,政治癒加腐敗,從開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統治階級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Ⅲ 開元盛世的唐朝到底有多強盛怎樣評價唐玄宗李隆基的是非功過呢

開元盛世的唐朝到底有多強盛?

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國號,做為皇帝的李隆基在繼承王位以後志向要有一番作為。而他也確實是一個有夢想便想辦法去達到的皇上,他奮發圖強任用賢良的人才使得唐代在開元時期的社會全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不但百姓安居樂業,而且這個時期的中國當今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

唐玄宗執政中後期,嬌慣楊玉環,終日飲酒作樂,不聞政務,器重狡詐的李、、楊。政冶十分腐壞,造成了安祿山老沖運之亂。安祿山之亂持續了8年,對農業導致了極大毀壞,使人們居無定所,使唐朝由盛轉衰。唐玄宗在唐朝的相對高度興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在晚年時期也幫唐代老百姓增添了巨大災禍。他是一位有突顯是非功過的主要歷史名人。陳李光弼張高青路。

當她年輕時,這個人是好戰的,勇敢的和精明能乾的。擊殺魏後,他相擁他的爸爸,李丹,作為新的皇帝,並因此變成皇儲。玄宗繼位後,經濟發達,人民富裕,開元興盛,這也是唐朝最繁榮的時期。隆吉晚年時期偏向楊玉環則是過失,造成了綜合國力的沒落和安祿山之亂。

Ⅳ 唐玄宗在位時期經濟繁榮的具體表現

唐玄宗在位44年,在前期(713~741),起用賢臣,虛懷納諫,政治清明,制定官吏的遷調制度,改革吏制,並大力發展經濟,提倡文教,發展外交,使得天下大治,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前後共塌譽29年。
「開元盛世」期間,唐王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察坦。社會繁榮促進了人口的大敗衫桐幅度增長,在「開元盛世」期間,唐代人口增長到五千二百九十餘萬人。古代中央集權社會達到了全盛的階段。

Ⅳ 唐代開元之治,取得了怎麼樣的經濟成就

唐朝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是我國在封建時代最強大的一個時代之一,很多人都只知道開元盛世是當時十分繁榮的一個時代,但是沒有人清楚開元盛世,唐朝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經濟成就,所以我們就來簡單說說。

唐玄宗統治前期他是十分提倡節儉的,因此唐朝的官場也是有著良好的風氣的。並且唐玄宗命人重新統計了全國的戶籍,這使得唐朝的稅收和兵役都是大大的增加了。一時之間,全國的糧倉是十分的充實的,物價也沒有哪裡太過於高昂,以至於讓人買不起。而城市規模,在當時的長安、洛陽這些大城市中,都是繁華的商業區居多。尤其是長安城,更是當時的國際性的大都市,它的影響力甚至影響到了日本和朝鮮。

Ⅵ 請主要描述一下唐玄宗在位期間政治經濟狀況,

為政舉措
政治
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玄宗採納張九齡的建議,制定官吏的遷調制度.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經驗.同時間,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這樣內外互調,增進了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了解和信任.
玄宗亦將全國分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訪使,以監督地方州縣的官員,並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而在選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對科舉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軍事
軍事
兵制改革
唐玄宗不僅對內政進行有效的治理,對於邊疆也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將原來丟失的領地重新奪了回來.這主要是對於兵制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制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開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雇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雇傭兵制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這種雇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開疆拓土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唐玄宗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布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閑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范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備後,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復,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安北都護府也恢復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
西域地區政權的恢復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復碎葉鎮,第二階段是重新恢復了絲綢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設立十大節度使
至開元、天寶間,唐玄宗設立十大節度使,北方形成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北庭伊西8個節度使區,加上劍南、嶺南共為10鎮,始成為固定軍區.節度使受命時賜雙旌雙節,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大旗),威儀極盛.節度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統兩至三鎮,多者達四鎮,威權之重,超過魏晉時期的
持節都督,時稱節鎮.於是外重內輕,到天寶末釀成安史之亂.
經濟方面
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打擊強占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唐玄宗發動了一場檢田括戶運動.當時的豪強霸佔了農民的土地之後,稱為"籍外之田",他們還將逃亡的農戶變成自己的"私屬",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逃避國家稅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間,唐玄宗的檢田括戶運動收到了實效.他任命宇文融為全國的覆田勸農使,下設十道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戶.然後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同時把這些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對於隱瞞的農戶也進行登記.這樣下來,一年增加的客戶錢就高達幾百萬之多.
通過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經濟又步入正軌,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繁榮.

Ⅶ 唐朝經濟在唐玄宗年間達至鼎盛,唐玄宗做出了哪些貢獻

唐玄宗在初期的時候可謂是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發展生產,為唐朝開創了一個開元盛世的局面,那唐玄宗究竟為開元盛世做了哪些貢獻呢?

一、開疆拓土,發展生產。

唐玄宗當上皇帝後,就努力發展生產,他鼓勵人民開墾荒地。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唐朝實現了糧食產量豐富,一片商業繁榮的景象。

三、發展農業以及手工業。

唐玄宗下令修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用以發展農業灌溉,然後又提高了農業的種植技術,比如水稻是用育秧移植的方式種植,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產量,而且也對農業生產工具進行了改進,例如那時候就出現了曲轅犁還有筒車等新型農作工具。這些措施使得當時唐朝的糧食都堆積如山,人民豐衣足食。

Ⅷ 唐朝的經濟在玄宗開元、天寶年間達到高峰,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李隆基接位時才27歲,年青有為,朝氣蓬勃。他實干、勤政,他有夢想那就是把唐朝重新變回那個強大的唐朝。所以精力旺盛的李隆基剛即位,是充滿干勁的。

第二個便是耕地,在農業經濟時代,耕地的數量決定了產量,那麼唐玄宗時期的耕地大概有多少呢?由於唐朝的版圖,比之於漢代,有新的拓展再加上大運河把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更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促進了全國經濟的增長。史稱:「開元、天寶之際,耕者益力,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根據現有史料推算,當時全國實際耕地面積約八百五十萬頃,摺合今畝達6.6億畝,人均佔有達9畝多。同時這一時期農業和手工業技術的進步也大力的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

Ⅸ 唐朝經濟發展,唐朝經濟繁榮的表現有哪些

唐朝經濟繁榮的表現有哪些

唐朝經濟繁榮表現在:

一、農業方面:

①水利事業發達;

②耕作技術和栽培方法的進步;

③新植物品種的出現(有新蔬菜品種和茶葉。唐朝時,飲茶之風全國范圍盛行,江南成為種植水稻和茶葉的重要產地)

④生產工具的改進——曲轅犁和筒車。

二、手工業方面:

①絲織業發達;

②陶瓷業發達(越窯青散首悉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

三、商業方面:商業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9)唐玄宗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唐朝是繁榮強盛的大朝代,經濟的發展與規模有長足的發展。隋朝末年因為戰亂的關系產生大量無主地,使得均田制可以持續推行,對於穩定農業有很大的幫助。

而自孫吳、東晉等六朝發展的江南經濟持續提升,已經顯出超越黃河流域的趨勢。而唐朝掌握南北經濟使得經濟十分強盛。

甚至在安史之亂後,雖然華北殘破不堪,但唐朝 *** 還可以依賴江南的經濟而持續復甦。自隋唐開始,中國經濟進入了更高的發展階段。

參考資料:唐朝經濟_網路

「唐朝」經濟的發展情況是什麼?

唐朝是繁榮強盛的大朝代,經濟的發展與規模有長足的發展。隋朝末年因為戰亂的關系產生大量無主地,使得均田制可以持續推行,對於穩定農業有很大的幫助。而自孫吳、東晉等六朝發展的江南經濟持續提升,已經顯出超越黃河流域的趨勢。而唐朝掌握南北經濟使得經濟十分強盛。甚至在安史之亂後,雖然華北殘破不堪,但唐朝 *** 還可以依賴江南的經濟而持續復甦。自隋唐開始,中國經濟進入了更高的發展階段。

初期,社會經濟以自然經濟為主,商品經濟處於復甦階段,水平很低。在這種情況下,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較好地適應了小額商品交易的需要。但隨著貞觀末期,尤其是唐高宗、武後及唐玄宗時期商品經濟的繼續發展,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逐漸暴露出其落後的一面。首先表現在絹帛作為貨幣因體大物重、不便分割、難於運輸儲藏等缺點開始不受市場歡迎,絹帛作為貨幣的職能趨於衰退,商品交易趨向喜歡使用更高一級的銅錢作仲介芹空,提出了增加流通中銅錢投放量的要求,然而唐王朝的官營鑄幣不能滿足這種要求,於是造成了流通中銅錢短缺的日益加劇,又進而引發了嚴重的銅錢的私鑄和濫鑄,造成了物價波動、貨幣流通不穩定以及經濟發展的混亂,對國家財政制度造成威脅。 唐 *** 不斷出台嚴厲打擊私鑄和濫鑄等的法令,並禁斷使用惡錢,但是由於銅錢供應量嚴重短缺,幣值不斷上升堅挺,私鑄和濫鑄有暴利可圖,所以成效並不理想。 唐代,海外貿易開始興盛,中國沿岸的交州、廣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揚州等城市,因與蕃舶互動頻繁,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為因應海上貿易的新形勢,唐代還特別設置「市舶司」,用來管理蕃舶的進出以及征稅事由。海外貿易的數量,自此不斷成長。 唐代的城市商品經濟處於成長的胚芽時期。長安、洛陽、蘇州、揚州、成都、廣州等都是一定地域內的商業中心。唐朝國內交通在當時世界上是十分發達的。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道路遍布全國。水路交通則是以洛陽為中心的南北大運河為主。全國共有驛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其中陸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驛一百六十六所。 唐朝中期,南方手工業大幅進步,特別是絲織業、造紙業和造船業:民間普及飼養桑蠶,開辟用竹造紙,製造人力腳踏輪船。越州越窯燒制出的秘色瓷是唐朝後期南方陶瓷業的傑出代表。

唐代經濟發展原因

在農業方面:隨著江東犁的出現,得到完善後而為世所沿用。

在手工業方面: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俗稱「南青北白」。 在商業方面:長安、洛陽;揚州、益州(「揚一益沖乎二」) 廣州等地的外貿港口,設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唐朝最輝煌的時期是開元盛世.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 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 *** ,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餘人,其中大臣魏徵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太宗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後5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范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正是這些棟梁之才,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准。」作為一位萬人之上的君主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唐太宗不愧是一位開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一和穩定。在貞觀時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又反復思考,慎之又慎。他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由於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年間法制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法制的最高標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以民為本的思想,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則;鐵面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色,成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使唐朝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開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後,採取的改革措施:1、善於任用賢臣2、重視地方吏治3、勤儉節約正是由於他勵精圖治,實行改革,使開元年間的政局一新,史稱「開元之治」。 總之在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品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太宗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軍隊統帥,在即位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玄宗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為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使國庫豐盈,百姓安樂。但後期,卻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致使政治腐敗,「安史之亂」險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讓位與其子李亨,761年死,時年77歲。

唐朝是什麼經濟情況

唐朝是繁榮強盛的大朝代,經濟的發展與規模有長足的發展。隋朝末年因為戰亂的關系產生大量無主地,使得均田制可以持續推行,對於穩定農業有很大的幫助。而自孫吳、東晉等六朝發展的江南經濟持續提升,已經顯出超越黃河流域的趨勢。甚至在安史之亂後,雖然華北殘破不堪,但唐朝 *** 還可以依賴江南的經濟而持續復甦。自隋唐開始,中國經濟進入了更高的發展階段。一般認為此時期是中國經濟由上古逐漸轉為中世的關鍵時期。

貨幣

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幣地位。同時,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錢即銅錢,帛則是絲織物的總稱,包括錦、綉、綾、羅、絹、絁、綺、縑、紬等,實際上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貨幣制度。唐 *** 不斷出台嚴厲打擊私鑄和濫鑄等的法令,並禁斷使用惡錢,但是由於銅錢供應量嚴重短缺,幣值不斷上升堅挺,私鑄和濫鑄有暴利可圖,所以成效並不理想。兩稅法實行以後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現為錢重物輕即所謂「錢荒」問題的不斷惡化。唐朝的GDP在當時的世界為348億美元,佔世界GDP 比重:58%

戶口

戶口是封建王朝賦稅基礎。650年唐朝統計戶380萬。705年達到615萬戶,3714萬余口。到了開元盛世740年,戶841.2871萬,口4814.3609萬。安史之亂前一年的754年,戶達906.9254萬,口達5288.0488 萬。安史之亂時期760年戶193.3174萬,其中不課戶117.4592萬,口1699.0386萬,其中不課口1461.9587萬。唐朝後期戶籍統計和管理混亂廢弛,數據難以信任。基本上在三、四百萬戶。

賦稅收入

唐朝中期780年實行兩稅法,當年稅錢1089萬八千餘緡,谷215萬七千餘石。821-824年年均稅收3515.1228萬貫、石(一貫=一緡),唐後期853年稅收下降到925萬余緡,其中鹽利達278萬余。隨著唐朝對鹽商壓迫加劇,直接引發了黃巢起義。

農業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又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唐朝前期,僅見於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達一百六十多項。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絳岩湖、鏡湖等。天寶年間,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手工業

唐朝手工業分官營和私營兩種。工部是主管官營手工業的最重要部門,直接管理的機構有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少府監主管精緻手工藝品;將作監主管土木工程的興建;軍器監負責兵器的建造。監下設署、署下設作坊。此外還有鑄錢監和冶監等。官營手工業的產品一般不對外銷售,只供皇室和衙門消費。工人則分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戶、雜戶等。私營手工業較官營手工業比不發達。唐朝前期主要手工業有紡織業、陶瓷業和礦冶業。唐後期,南方手工業大幅進步,特別是絲織業、造船業、造紙業和制茶業。

唐朝的經濟為什麼這么發達?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的勞役賦稅;同時注意「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他還下令合並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經濟是衡量一代帝王政績的最明顯的有力杠桿。武則天繼承了貞觀時期的基本國策,把發展農業生產放在了首位,實行無為而治的經濟政策。她在政綱《建言十二事》中把「勸農桑,薄賦徭」列為第一條,並由高宗詔令全國施行。「田疇懇辟,家有餘糧」和「為政苛濫,戶口流移」成為地方官員升降的標准。武則天還組織北門學士編寫了農書《兆人本業》,頒發全國各地,指導農業生產。 這時期的水利事業也有了重大發展。在今天的陝西、河北、河南、山東、湖南、四川、浙江、江蘇、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都興修起了大小不等的水利工程,大的工程流經幾省,有的能灌溉田地9萬畝之多。 對逃戶問題,武則天實行了比較優容的政策,規定逃戶返業可以享受免租2年等種種優待。垂拱2年(686),曾下詔免去並州百姓的全部庸、調負擔,終身不再交納。 值得注意的是,武則天統治時期,由於政策的寬容,出現了我國最早的租佃契約關系。敦煌文書有「天授元年,張文信租地契」的記載,這表明武則天時期,封建生產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人口殷茂是封建經濟繁榮的重要標志。武則天時期的戶口,由唐高宗末年的380萬戶,增長到中宗即位時的615萬戶,人口達3714萬多,平均年增長率為千分之九點一。在封建社會,這是個很大的數字,人口的增長,既是生產發展的結果,更加速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 唐代國家長期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生產力有較大發展,封建經濟呈現高度繁榮的局面。 唐代出現了便於耕作的曲轅犁,利於灌溉的水力筒車和牛挽高轉筒車,注重興修水利,擴大了耕地和灌溉面積,提高了糧食畝產量,促進了經濟作物的發展。 手工業生產技術的改進和內部分工機制的加強,使這一時期官營和私營手工業都獲得了顯著發展。唐代創新的花釉瓷、絞釉絞胎瓷、釉下彩繪瓷及三彩釉陶等,以新的工藝技法,展現了唐代陶瓷裝飾多樣化的特點。出現了利用緯絲顯花的緯錦,並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經錦。絞纈、蠟纈、夾纈等印花工藝廣泛使用,使唐代絲織品的紋飾色彩更加斑斕。精美富麗的金銀器,鑄造精良的銅鏡等,均顯示了唐代手工業發展的成就。 唐代交通發達,商業繁榮。特別是唐中期以後,商業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夜市、儲蓄和支付錢幣的「櫃坊 」、類似匯票的「飛錢」以及「行」的組織等,為宋代封建經濟的高度繁榮創造了條件。

唐朝的經濟文化

唐朝「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是中國封建社會少有的繁榮昌盛時期。

唐朝封建經濟得到高度發展。唐朝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恢復社會經濟。灌溉工具有較大改進,創制了筒車。農具方面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曲轅犁。唐朝的絲織品製作技術已相當成熟,產品種類繁多,質地精美。制瓷業生產的青瓷和白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制陶技術的成就以唐三彩為代表。金銀器的製作也十分精美。長安是全國最大的商業城市,同時又是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那時,中外經濟交流頻繁,唐 *** 在廣州設立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兩稅法的實行,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內部經濟發展的新情況,為以後歷代稅制開了先河。 唐朝我國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在此基礎上,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僧一行測量子午線的長度以及《唐本草》的頒布等成就,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哲學家柳宗元和劉禹錫著書宣傳唯物主義思想。劉知幾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代表了唐朝史學的最高成就。唐詩反映了唐代社會生活的豐富內容,具有完美的藝術形式。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三位偉大的詩人。唐代散文有很高成就,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成就突出。

唐朝經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1.農 業

推廣鐵器牛耕 唐朝的農業迅速發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鐵犁牛耕進一步推廣。在黃河流域乃至今甘肅、新疆地區,鐵犁牛耕已普遍用於農業生產。關於這一情況不僅在文獻中有記載,在一些墓葬和敦煌、榆林石窟的眾多的壁畫「牛耕圖」中,都有反映。其中多數為二牛抬杠,用長單直轅犁;少數用一牛耕田,犁有雙長直轅,亦有短曲轅。犁均為鐵制,多使用犁壁(鐴土)。這時在江南地區也推廣牛耕,並使用曲轅犁。(唐)陸龜蒙《耒耜經》中詳細記載了江東(今江南)所用曲轅犁的結構和使用功效。曲轅犁比直轅犁輕巧,犁轅上躬,便於深耕;牽引點低,犁架平穩;犁轅縮短,回轉方便。這是古代步犁中最先進的類型。惟當時使用此種犁者極少,以用二牛抬杠者為最多。據文獻和考古資料證明,這時邊疆地區也在推廣鐵犁牛耕。 興修水利 唐代的水利事業有很大發展。唐前期見於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有一百六十多處。遍布於黃河中下游之南北,南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般渠塘,可溉田數百頃。如開元時在文水(今屬山西)所修甘泉渠等,溉田數千頃。在彭山(今四川眉縣)、武陵(今湖南常德)所修堰渠,各溉田一千餘頃。 所用灌溉工具也有進步,如轆轤、桔槔、翻車等傳統汲水工具,已被普遍使用。此外,還在江南水田地區出現了一些新的灌溉工具,其中主要的有水車和筒車。水車和筒車相似,都是用巨型木輪縛若干木桶或竹筒於輪上,隨水流轉動,將河水汲至高處水槽中,引入溝渠澆灌。水車在北方也有推廣。水碓、水磨、水碾也在廣泛的使用。 水利事業的發展,對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糧食加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墾田與產量 唐初田地荒蕪的很多,後來逐漸墾辟。至天寶年間,許多高山深谷地帶也開墾出來,墾田面積達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畝產量也有增加。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青州、齊州一帶,米價最低時每斗才五文。 2.手工業 唐代的手工業可分為官營和私營。 官營手工業 官營手工業在唐代手工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央主管官營手工業的最高機構是工部。官營手工業的產品一般不在市場上出售,只供皇室和官府消費。官營手工業中的勞動者有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戶、雜戶等。官營手工業規模較大,分工較細,又有最好的工匠從事生產,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提高。但官營手工業強制性勞動的特點突出,束縛了工匠們的勞動積極性。 私營手工業 私營手工業主要是農村的家庭手工業,其產品在納稅後自用有餘時,也在市場上出售。手工業作坊大多集中在城市,有紙坊、氈坊、酒坊、銅坊、染坊、綾錦坊等。有的作坊規模很大,如定州(今河北定縣)富豪何明遠,「家有綾機五百張」。①由於 *** 征調手工業者到官營作坊服役,私營手工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 主要手工業部類 唐前期的主要手工業有紡織業、陶瓷業和礦冶業等。 紡織業中以絲織業和麻織業最為重要。絲織品的主要產地仍在今河北、河南一帶。主要品種有絹、綾、錦、羅、綺、紗等,花色繁多,圖案精美,色彩鮮艷,織造精巧。當時生產的布絕大多數是麻布,麻織品盛產於南方,黃州(今湖北黃岡)的貲布是其中的上品。毛織品主要產於今西北地區。棉織品主要產於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和嶺南一帶。當時棉布稱為白疊布,已在內地銷售。唐代的印染技術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夾纈、蠟纈、絞纈等印染方法都廣泛流行,印染的花紋十分精美。 陶瓷業在唐代有很大發展,制瓷技術亦有很大進步。越州(治今浙江紹興)的青瓷類玉類冰,邢州(治今河北邢台)的白瓷類銀類雪,昌南鎮(今江西景德鎮)的青瓷、白瓷,四川大邑的白瓷,都很有名。陶器以唐三彩最為著名。這是一種造型生動、色彩艷麗的鉛釉陶器,因主要是青、綠、黃三色,故名三彩。 唐代采礦業比較發達,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鐵、錫、鉛、礬、水銀、硃砂等。鑄造業的規模以鑄錢業為首。玄宗時, *** 有鑄錢爐九十九處,每年鑄錢三十二萬七千緡。另外還有許多私人盜鑄錢。唐代的金屬製造加工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武則天時曾在洛陽鑄造高達一百零五尺的天樞,其下還有周圍一百七十尺的鐵山。盛唐的一些精美的金銀器,採用了鑄造、切削、拋光、焊接、鉚、鍍、刻鑿等工藝。當時可能已有了手搖腳踏的簡單車床。 3.商業與交通 唐前期,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業和交通也迅速發展。 商業與市集 當時的城市仍以政治性城市為主,純商業性城市極少,但所有政治性城市都在程度不等地迅速增加商業城市的性質。京城長安既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業城市。長安城周圍七十多里,由宮城、皇城和外郭城等三部分構成。外郭城是居民區和工商業區,共有一百零八坊和東西兩市。坊是住宅區,市是工商業區。市內出售貨物的店鋪稱「肆」,經營同類貨物的肆集中在同一區域,稱「行」。東市有二百二十行,數千肆,四周還有許多為商人存放和批發貨物的邸店。西市比東市更繁華,而且外商雲集,「胡風」甚盛。當時各大城市和州以及多數縣的治所都設有市。在鄉村也有定期進行交易的場所,稱為「草市」、「墟」或「集」。 國內交通 唐代的交通相當發達。國內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東至宋(今河南商丘)、汴(今開封),遠達山東半島;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成都;西北至涼州(今甘肅武威),遠通西域;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南至荊(今湖北江陵)、襄(今襄樊),遠達廣州。國內水路交通有大運河貫通南北,黃河、淮河、長江與南方的許多河流湖泊形成縱橫交錯的水道網。國內海運也初具規模,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沿海航線。 唐代驛傳制度也有很大發展。在水陸交通要道上,大約每三十里設一驛,全國共有驛一千六百四十三所,其中陸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驛二百六十所,水陸相兼驛八十六所。陸驛備有馬,水驛備有船,以供官吏往來和文書傳遞。在水陸交通線上,還有私人開設的旅店,接待來往客商,供給食宿和馬匹等。 國外交通 唐與國外的交通亦甚發達。主要交通線有西北的陸路和東南沿海的海路。陸路由洛陽、長安經河西走廊、西域,通往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東南海路從廣州、揚州、登州(今山東蓬萊)、楚州(今江蘇淮安)、明州(今浙江寧波)等港口可達東南亞各國以及新羅、日本、波斯、大食等國。 唐後期 唐後期,南方的造船業很發達。官府經營的造船業規模很大。劉晏曾在揚子縣(今江蘇揚州)造船二千餘艘。民間造的大船也很多,著名的俞大娘航船,載重上萬石。從事海外貿易的商船,大者長達二十餘丈,載客六、七百人。在荊南一帶,還出現了用腳踏動兩輪前進的輪船。 唐後期的造紙業比唐前期更為發達,重要產地多在南方。益州的麻紙、浙東的藤紙、韶州的竹箋、宣州的宜紙、揚州的六合箋、臨川的滑薄紙等都是著名產品。 制茶業在唐後期有很大發展。茶樹的種植遍及南方各地,制茶業具有相當規模。如歙州祁門縣有十分之七、八的人以種茶、制茶為業。唐德宗時,開始收茶稅,後來茶稅成為 *** 的重要稅收。憲宗時,僅浮梁一縣每年的茶稅就有十五萬余貫。在制茶業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唐人陸羽寫了《茶經》一書,記述了茶的性狀、品質、產地、採制飲用方法及用具等,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茶專著。 唐後期的商業有很大發展,南方商業的發展尤為顯著。長江流域的城市比以前更多,更繁榮。揚州是漕米、海鹽、茶葉等的集散地;許多大食、波斯等國的外商在此經營珠寶等奢侈品,商業十分繁榮。益州(今四川成都)是西南的政治、經濟中心,西南生產的絲織品、食鹽、紙張、瓷器等,多由此運銷外地,商業也很繁榮。所以當時諺稱「揚一益二」。即揚州居天下第一,益州居第二。洪州(今江西南昌)、鄂州(今湖北武漢)都是長江流域繁榮的城市。蘇州、杭州是新興的商業城市。在沿海,除廣州外,泉州和明州也開始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城市。 由於城市和商業的發展,原來住宅區「坊」和商業區「市」被嚴格分開的舊制度,在揚州等一些城市開始打破,商業活動不再局限於市。在揚州等大城市中出現了夜市,打破了日落閉市的舊制。在一些大城市中還出現了櫃坊和飛錢。櫃坊經營錢物存付,代人保管錢物,向存錢物者收取一定的櫃租、憑書帖或信物支付錢物。這種書帖類似於後世的支票。飛錢又稱便換。商人在長安把錢交給某道進奏院(駐京辦事處)或某軍、某使、某富家,然後帶著當事人付給的文券,到目的地憑文券取錢。這種文券類似於後世的匯票。櫃坊和飛錢都是商業發展、交易頻繁,營業額巨大的產物。此制產生後,減少了支付錢幣的麻煩,避免了攜帶重金走遠路的危險,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由於商業的發展,唐後期在各州縣普遍設置管理商業活動的市令。在農村的交通要道上出現了更多的草市、墟市,這些市定期交易,交易後即散去。其中有些草市、墟布生意興隆,遷來定居從事交易或謀生活的漸多,就發展成為市鎮。 唐朝(129)繁榮(2)

Ⅹ 唐朝唐玄宗開元時期的經濟

政治的安定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於是生產發展,經濟繁榮。開元時期,土地開辟,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

長安城復原圖
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即涼州,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糧食布帛產量豐富,道路暢通,物價低廉,行旅安全,商業繁茂,。到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時逾千萬),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農業
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③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聖」。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手工業
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商業繁榮
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人口
唐朝自武德初至天寶末,其戶口與人口比隋朝低,有可能因為法令不行,戶口時常有隱漏不報,所以史書記載為虛數,其比實際數據尚少。根據《舊唐書》記載,唐武德元年(618年)有一百八十萬戶;唐武德七年(624年)有二百一十九萬戶,唐貞觀十三年(639年)三百零四萬戶,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三百六十萬戶,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有三百八十萬戶,據《通典》卷七《食貨》載,到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全國有9,069,154戶,52,880,488人。按照史料的記載唐代100年後才恢復並超過隋朝極盛時的水平[9] 。
當時全國有十五道,秦嶺淮河以北有人口3000萬。人口最多的是河南、河北兩道及淮北地區,這些地區合計人口接近2000萬。首都京兆府長安人口達到196萬,東都河南府洛陽則有118萬人口。隋唐大運河沿岸的交通樞紐城市魏州也有人口110萬。河東道人口達372萬;關內道有150萬;隴右道人口最少,僅53萬。南方各道中,江南東道人口最多,有661萬。其次為劍南道,有409萬,其中成都府人口就有92萬。江南西道人口亦有372萬,淮南道227萬,嶺南道116萬。人口位居全國之末的是黔中道,僅16萬[9] 。

閱讀全文

與唐玄宗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昌都市昌都經濟開發區屬哪個縣 瀏覽:709
幸福西餅紙制架子怎麼弄 瀏覽:894
如何判斷自己適合婚姻 瀏覽:766
祈禱家人身體健康念什麼經 瀏覽:910
經濟開發區失業科屬於哪裡 瀏覽:412
未健康是什麼意思 瀏覽:585
哪些睡前故事能讓孩子自己分房睡 瀏覽:122
事業單位面試通過多久安排體檢 瀏覽:62
美化家園如何提升幸福感 瀏覽:740
古代美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瀏覽:4
抖音靚仔愛情一陣風是哪個版本 瀏覽:610
42歲事業無成怎麼辦 瀏覽:143
怎麼拒絕快餐式愛情 瀏覽:379
如何處理婚姻的方式 瀏覽:530
美女移民哪個國家最好 瀏覽:121
美女與龍王長什麼樣 瀏覽:666
沈陽辦健康證檢查哪些項目 瀏覽:980
中鐵任之健康城發展如何 瀏覽:201
美女做代購怎麼做 瀏覽:795
流量掃不了健康碼怎麼辦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