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12---1949中國經濟分幾個階段特徵是什麼
1912一1949中國經濟分以下個階段和特徵:
北洋軍閥統治(1912~1927年)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即國民大革命時期)
是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和新的革命力量(即中國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孕育發展時期。
經濟:
(1)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迅速發展的「短暫春天」,進入第一個黃金發展時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奠定了階級基礎和經濟基礎。
(2)一戰後(約1923年),帝國主義(尤其是美國)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日益萎縮。
國共的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年)
(土地革命時期,第二次國民革命時期)
經濟:
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實行幣制改革和關稅自主,使全國工業總產值有所增加,民族工商業經歷第二個黃金時期,取得更快發展。實行「經濟統制」政策和國家資本主義措施,建立了官僚資本主義對國民經濟的壟斷統治。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
為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日寇對淪陷區進行瘋狂的經濟掠奪,加上戰亂破壞,中國民族資本日益萎縮。
國民黨: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國民黨統治更加黑暗和腐朽;
共產黨:在斗爭中艱難地發展,敵後抗日根據地出現空前困難。中共為渡過根據地嚴重困難,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抗日土地政策。
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
(第三次國民革命時期)
經濟:
美國加強對華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形成獨佔中國的局面,加上戰亂和官僚資本的盤剝,國統區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民族資本紛紛倒閉;解放區發起土地改革運動,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證。
以上供參考。
Ⅱ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經濟有什麼發展
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的開放力度由沿海城市增加到內地,社會主義市場全面開發,中國的重工業高速發展,已趕超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國。2011年初數據顯示,中國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物笑大。
1994年,《天津市濱海新區城市總體規劃(1994–2010)》升御制定了依託中心城區發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區(包括塘沽城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天津港保稅區)為中心,向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和海河下游工業區輻射,形成「一心三點」組合型城市布局結構。
1995年10月天津機場正式被命名為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1995年9月《天津濱海新區總體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提出濱海新區最終向以港口為中心的國際自由貿易區發展。
1997年4月國家「九五」重點技改攻關項目一天津港口EDI中心開通。
1998年1月濱海新區1998年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1998年濱海新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議計劃》。
1999年11月經濱海新區十五次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市領導審閱同意,《濱海新區前五年建設成就及後五年罩豎發展思路》印發。
(2)中國經濟九十年代經歷了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歷史作用
中國的國際市場自古以來就是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漢武帝執政期間,漢武帝派張騫打開了通往西域三十六國的絲綢之路,使得中國和中亞、西亞以及中東地區來往密切,通商不斷,因此中國和中亞、西亞以及中東地區的經濟迅速提高。
一直到東漢末年,由於中國境內諸侯割據,戰爭不斷,所以中國和外界的通商屬於低下階段。到了中國唐貞觀年間,中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階段,唐朝廷迅速發展國內經濟,與鄰國日本、越南、印度、高麗(隋唐時期在朝鮮半島的封建強國)和阿拉伯帝國關系友好,商業來往不斷,達到了經濟貿易的鼎盛時期。
直到清朝末年,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義大利和德國等國都躋身於侵略中國的行列,但他們的根本目的仍是與中國通商,企圖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完全占據中國的國際市場,獲取更多的利益
Ⅲ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經濟發生的新變化有哪些
(1)經濟發展的壟斷程度迅速提高,出現了從私人壟斷、 行業壟斷逐漸走向國家壟斷,並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壟斷。跨國公司大量出現,且影響日益擴大,跨國公司不僅數量多,而且資產規模大、經營范圍廣,跨國壟斷已形成壟斷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經濟區域化、一體化、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全球經濟組織影響日益增大(其中,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最著名的三大世界經濟組織),而在這些國際經濟組織中,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占據主導地位。它們事實上控制著這些組織,並通過控制這些國際經濟組織來控制全球經濟。
(2)經濟增長模式發生重大變化,從重視實物資本的發展, 逐漸轉向重視虛擬資本的發展。戰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大約經歷了十多年的經濟恢復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它們總體上看是重視實物資本的發展。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則逐漸把經濟發展重心從重視實物資本轉向虛擬資本方面,並且這二者的脫節日益明顯。特別是七十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後,金融業和金融衍生工具迅速發展,造成金融、股市、匯市、期貨市場與實物資本嚴重脫離,資本主義經濟的賭博、投機性質日益明顯和強化,世界上最大量的資本不是在生產領域流通,而是在金融和金融衍生市場通過光的速度流動,而這必然會潛伏著巨大的危機風險。
(3)新中產階層擴大, 這一般是指在經濟上處於中等地位的知識分子階層,他們在經濟上處於資本家與工人之間(通常指經理人員、白領人員),在當今美國,這一部分人約占總人口的25%。
(4)產業結構逐漸發生重大變化,主要是第一、 二產業地位相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迅速上升。目前,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基本上在60%左右,並具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一些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絕大多數屬於第三產業范圍,如通信、金融、保險、旅遊等行業。例如,1996年美國第一產業占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為2%, 第二產業佔25%,第三產業佔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