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經濟發展三步走的戰略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我國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形成及其主要內容 黨的十三大報告在論述我國經濟發展戰略時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部署大體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在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核心和關鍵作用。 早在1975年6月,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他在會見一個美國代表團時就談到:我們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國家,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分兩步走。第一步是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中國的工業、農業、科學技術這些方面建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體系,使各方面都有比較好的發展。第二步是在這個世紀的末期達到現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較接近現在發達國家的水平。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他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000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後的。 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幹部會議的講話中,轉述了他與大平正芳會見時講到的關於「小康」目標的設想。當時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二百幾十美元,鄧小平據此推算,到本世紀末達到1000美元,就要增加3倍。這是他首次提出現代化的量化目標。當時雖然沒有使用「翻兩番」這個詞,但增加3倍,實際上就是翻兩番。同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鄧小平正式提出:「經過二十年的時間,使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達到小康水平,然後繼續前進,逐步達到更高程度的現代化。」後來,鄧小平考慮到到本世紀末我國人口將不止10億,大體要達到12億左右。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在人口12億的情況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是800美元多一點。因此,鄧小平特別對「小康」水平作了一個說明:「所謂小康,就是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800美元。」 1981年11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確認了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標:「力爭用20年的時間使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使人民的消費水平達到小康」。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又把這一目標作為黨的行動綱領提出:從1981年到本世紀末的20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斗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的年總產值翻兩番,即由1980年的710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億元左右。實現了這個目標,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十二大還對經濟發展作出了分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即到1990年為第一步,是打基礎的階段,實現工農業年總產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剩下的10年為經濟起飛階段,在新的基礎上使工農業年總產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這一部署和安排,體現了經濟發展的規律和實現小康目標的要求。 在確立了本世紀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以後,黨中央又開始思考我國經濟的跨世紀發展。1984年4月18日,鄧小平在會見英國外交大臣時說,中國這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同我們的大目標相比,這僅僅是開始,達到小康水平以後,我們還要在下世紀30年到50年內,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同年5月29日,他在會見外賓時又說,在本世紀末實現小康的基礎上,再發展30年到50年,我們就可以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同年10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國內外金融企業界人士時又對戰略目標的新設想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他說,我們的第一步是實現翻兩番,需要20年,還有第二步需要30年到50年,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兩步加起來,正好50年到70年。 在後來的談話和講話中,鄧小平在不同場合一再地談到這一問題,從而使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逐漸清晰、具體和完整。1987年4月16日,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他說: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800至1000美元,看來1000美元是有希望的。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基礎,再過50年,再翻兩番,達到人均4000美元的水平。那時,15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就是6萬億,中國是個中等發達的國家了。在這次談話中,鄧小平明確提出了「人均4000美元」、「國民生產總值6萬億美元」的量化目標,及「中等發達的國家」的概念。 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在會見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時,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他說:我們原定的目標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為基數,當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達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紀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1000美元。實現這個目標意味著我們進入小康社會,把貧困的中國變成小康的中國。我們制定的目標更重要的還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30年到50年再翻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這一步,中國就達到中等發達的水平。這是我們的雄心壯志。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黨的十三大繼十二大之後,對鄧小平提出的我國經濟發展「三步走」的戰略構想,作了更加明確地確認和闡述。
2. 黨的十三大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步驟,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步走戰略如下:
第一步目標: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實現;
第二步目標:1991年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目標,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
(2)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分為哪些三步擴展閱讀:
三步走戰略的歷史背景
發展經濟、實現仔掘弊現代化,可以說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的宏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一切才能變成現實。制定比較長遠的經濟發展戰略,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非常重視的。
早在建國之初,毛澤東就曾多次談到經濟建設的步驟和發展戰略的問題。隨後在1962年,他又指出:「至於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
1964年12月,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後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總的來說,就是要在不太長念族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為了實現這個偉散碧大的歷史任務,必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三步走戰略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
3. 我國經濟建設大體分哪「三步走」戰略部署
中國現代化建設大體分「三步走」。這一戰略部署就是: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國乎巧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中共十四大進一步提出,要在20世紀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實現第二步發展目標;同時,也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提出初步設想。 中共十五大又將第三步目標進一步具體化:到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歲如鍵一番橡備,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基本上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4. 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歷了哪三個主要階段
一、中國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1.鴉片戰爭以後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它們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3.甲午中日戰爭後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
二、中國近代工業的興起
1.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
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設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2.近代民用工業的創辦
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三、近代外來企業在中國的發展
1.鴉片戰爭後,來華商船增多,為了維修船舶,外商投資擅自設立船塢。為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勞動力,外商創辦了各種加工廠,如磚茶廠、繅絲廠等。
2.從19世紀60年代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在中國投資經營輪船公司,如美國旗昌輪船公司、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等。
3.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他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爭先恐後在中國開設工廠。這些廠礦企業的特點是:資金充足,規模大,技術新,管理先進,產量高,成本低;在中國近代廠礦企業中,居於壟斷地位。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4.《辛丑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擴大了在華投資辦廠的規模。
5.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帝國主義擴大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金融財政和重工業。
6.1938年,日本在中國成立「華北開發會社」與「華中振興會社」。日本侵略者將礦業、鋼鐵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定為「統制」事業,由日本公司專營。
7.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不同情況接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勢力。
8.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採取合資經營、外商獨資經營等多種形式吸收外資。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在中國發展起來。
四、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歸宿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1)條件: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一方面摧殘了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獨立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擴大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
(2)標志: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引進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投資於近代企業,中國資本主義工業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起。如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縣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2.初步發展(19世紀末)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1912~1919年)
(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②辛亥革命使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他們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③民國初年出現各種實業團體,形成了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新熱潮。
(3)特徵:這一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雖然取得較大的發展,但仍然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主要表現為:
①民族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在輕工業方面,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國主義的控制下,民族工業不可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③民族資本與封建經濟相比,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這使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極大的束縛。一些資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業投資的同時,並不放棄土地和其他封建剝削。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挫折
(1)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行統制經濟政策,民族資本受到官僚資本的擠壓和摧殘。
(2)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形成獨佔地位,這對中國的民族資本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5.中國民族資本的歸宿
新中國建立後,合理調整工商業,使民族資本又獲得一次大發展。1953~1956年,我國完成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民族資本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4)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分為哪些三步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工業是指在1840~1949年間在中國設立的使用機器和機械動力生產的製造工業,中國近代工業主要的特徵是短暫、快速、發展迅猛。
近代工業的發展雖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基本把中國推進了近代社會的大門,但由於這個進程不是中國近代因素不斷積累的結果,而是在西方資本主義沖擊下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因此它一開始就呈現出了有違近代工業發展一般規律的畸形特徵。
5. 簡述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內容
黨的十三大指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大體分「三步走」: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團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5)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分為哪些三步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參加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會開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著全國4600多萬名黨員。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黨外副委員長、全國政協黨外副主席兆或衫、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少數民族和宗教界人士96人列席了大會,並有中外記者(其中包括1名台灣記者)400多名采訪了大會。這些,在此前的歷屆代表大會上,均屬首次。
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二大以來,九年時間,我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的指引下,在撥亂反正的基礎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決而有步驟地進行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國防、外交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其中以經濟建設尤為突出。1986年同1978年相比,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國家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都大體翻了一番。過去的九年成為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最旺盛、 國力增長最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最多的時期。它開辟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發展的新階段。黨明確認識到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尋找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了繼續族腔發展這種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共中央決定召開黨的十三大。
1、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2、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作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參加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會開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著全國4600多萬名黨員。
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二大以來,九年時間,我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的指引下,在撥亂反正的基礎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決而有步驟地進行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國防、外交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其中以經濟建設尤為突出。
6. 黨的十三大正式制定的「三步走」,是哪三步
黨的十三大指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大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銀段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拓展資料
一、歷史意義
三步走戰略「新三步走」戰略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的進一步展開。這對於全面繼承和完成鄧小平的現代化「三步走」戰略,全面規劃黨和國家未來50年發展的藍圖,是非常必要的;對全面落實「三個代表」要求,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邁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是非常有利的;是新世紀率領全黨全國人民努力奮斗的方向和旗幟。比較起來,「新三步走」戰略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新三步走」戰略是在新的鋒乎譽歷史階段和時代條件下,中國人民全面加速實現現代化的努力與追求。完成這個階段之時,中國社會的面貌將煥然一新,不僅完全實現了小康,而且全面進入了現代化社會,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將得以實現。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實現現代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和壯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可以說是開辟歷史的新紀元。
二、背景
實現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許多先進人物為之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和奮斗,但真正把它提到歷史進程的是中國共產黨。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周恩來第一次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國。1975年,在社會主義建設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嚴重破頃指壞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仍然重申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表達了人民群眾改變我國落後面貌、建設強大國家的願望和追求,對於振奮民族精神,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歷史條件的局限,當時人們對現代化的內涵、中國實現現代化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的認識是不足的。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從實際出發,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步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7. 試試我國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我國分「三步走」漏檔基本實現
現代櫻拆化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一是改革開放走脊搜棗向市場經濟
二是奔小康
三是實現四個現代化
8.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和「兩個100年」目標分別是什麼
「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兩個100年」的目標:即到建黨100年時,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8)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分為哪些三步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在堅持「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具體劃分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我們黨在80年代提出的在21世紀中葉實現的基本現代化目標提前到2035年;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兩個階段之間相互聯系、相互銜接,一步一個台階、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提高,不斷深化,向世人清晰地描繪了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9. 我國經濟建設「三步走」每一步的目標是什麼
一、「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簡宏溫飽問題;
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升耐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二、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按照這個戰略部署,我們從上世紀末進入小康社會後,將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個階段,逐步達到現代化的目標。
2010年前,是第一步。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從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步,根據十六大的規劃,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
從2020年攔笑冊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過30年的奮斗,基本實現現代化。
實際上新「三步走」就是原來「三步走」戰略第三階段的細化